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孝庄秘史-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治道:想点儿开心的事啊!比方说……咱们再生十个孩子,最好五男五女,谁也不吃亏! 
董鄂妃微微苦笑,起身推窗看着小院,一阵秋风吹过,落叶飘零。 
董鄂妃道:深秋了!叶子都落了! 
顺治走到她身边,柔声道:宛如,为了我,你一定要打起精神,把身子养好! 
董鄂妃勉强一笑道:知道了! 
顺治正色道:我是认真的!万一你有个好歹,我可是会不顾一切…… 
董鄂妃忙掩住他的嘴:您是皇上,可别胡言乱语! 
顺治郑重地道:君无戏言,万一你有个好歹,我准要…… 
董鄂妃假嗔打断道:再说,我可要赶皇上了! 
顺治道:别赶别赶!说真的,哪儿我都不想去! 
董鄂妃道:上坤宁宫,跟皇后谈谈吧! 
顺治摇头道:不要!她呆呆笨笨的,有什么可谈!我真不懂,皇额娘为什么一定要我再娶一个博尔济吉特氏!我原想将你…… 
董鄂妃柔声打断道:这都是皇太后的苦心啊!对蒙古依旧盟好,却选了一位性情温良淳朴的皇后,免得又跟您犯冲。这是最好的安排,皇上不该再抱怨了! 
顺治道:哼,她也不是能够统御六宫的人才,大小事儿还不是多靠你!她要是出个大错,我就把她废了! 
董鄂妃坚决地道:不行!皇上如果爱惜我,愿我多活几天,伺候皇上,就千万不要再起废后之心,否则,我只有一死谢恩! 
顺治沉默,半晌,紧紧拥住董鄂妃:那你答应我,快把身子养好!看你瘦成这样、累成这样,你不知道,我的心……有多痛! 
董鄂妃拍拍他,以示安慰,眼底却浮上泪光道:我没事儿!皇上,我没事儿!  
   夜晚,承乾宫里,太医刚为董鄂妃诊完脉,春雨放下帐子。太医跪下道:皇贵妃万安。 
在旁紧张看着的顺治对太医道:方子可要好生斟酌! 
太医道:臣遵旨。 
顺治跟着太医来到殿外,低声急问:你快说,皇贵妃的病,到底怎么样? 
太医道:六脉俱弦,乃多年来心力交瘁、内外交煎所致…… 
寝殿内,董鄂妃握着春雨的手,虚弱但平静地道:我心里明白,我能伺候皇上的日子,不多了! 
春雨勉强笑道:谁没有个病呀灾的,格格不要这么说! 
董鄂妃道:不是病,不是灾。我就像秋天的枫红,只灿烂一季,冬天到了,就要落的…… 
春雨红了眼眶,急道:您别再说这种让人揪心的话!奴才不要听! 
董鄂妃苦苦一笑。 
寝殿外,顺治不耐烦地打断太医:你别跟我讲医理!老老实实说一句,究竟怎么样? 
太医迟疑道:这么说吧!皇贵妃只要能安度这个冬天,到了春暖花开时,病情便能大有起色。 
顺治道:你的意思是说……皇贵妃……过不了这个冬天? 
太医不语,半晌方低声道:皇上圣明。不用臣再多言。 
顺治脸色大变,无法置信,摇摇欲倒。 
西山的清凉寺外,众侍卫戒备森严,僧人在寺内低声诵经。方丈、行森垂眸侍立,小唐将香奉给顺治,顺治接过,喃喃祝祷,神情无比虔诚、专注、急切。 
承乾宫里,苏茉尔在床沿凳子上坐下,感慨道:皇太后呀!没有您在身边说笑解闷,就连觉也睡不稳,饭也进不香,坐立难安的。一早就打发我来瞧瞧您! 
春雨用力扶着衰弱的董鄂妃坐起,董鄂妃勉强笑道:多谢皇太后…… 
苏茉尔微笑打断道:等等,皇太后不是要你叫她皇额娘了吗? 
董鄂妃红了眼眶道:是。多谢皇额娘惦记着。 
苏茉尔道:皇贵妃今日可好些了? 
董鄂妃道:请嬷嬷代奏皇额娘,奴才今儿个觉着好多了!再过几日,就能上慈宁宫给皇额娘磕头请安了! 
春雨实在急得忍不住,突然道:格格!您还要瞒!不如让皇太后知道,再想法子从外头请个好大夫! 
苏茉尔不解道:怎么了? 
春雨急道:那班太医也不知做什么的!吃了那么多药,一点儿效验都不见! 
苏茉尔的脸微微变色。董鄂妃叹口气,缓缓道:春雨,俗话说“药医不死病”,我……是不行的了! 
苏茉尔大惊道:病成这样?那怎么还瞒着呢! 
董鄂妃道:嬷嬷,皇额娘是上了年纪的人,何必叫她悬心呢?到了那一天,再说吧!也许,不会久了! 
苏茉尔急得红了眼眶:别这么说!好人有好报!万一您有个好歹,谁还愿意做好人呢! 
董鄂妃苦笑道:嬷嬷也是看尽沧桑、世路已惯的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说不准的!您说我好,可别人说我是祸害!连我都不晓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富贵荣宠,不见得就好;尘缘将尽,也不见得就坏,您说是吗? 

苏茉尔取帕掩着哭泣的脸,哽咽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清凉寺幽静的一角,顺治与方丈边走边谈,小唐、行森随后。 
方丈道:圣上仿佛十分苦恼啊! 
顺治道:朕记得,行森说过,贪,嗔,痴,这都是人生苦恼的来源。尤以痴之一字,最是苦恼。方丈,朕心爱的人,不知救不救得回来啊!每想到此,终夜不能安枕。实在苦恼啊!朕不敢想象,万一,失去了她,以朕残躯如何挨得天长日久? 

方丈严肃地道:圣上自当万岁千秋,何出此言? 
顺治感叹道:万岁千秋?方丈是方外之人,竟也未能免俗啊!朕还在想,万一真有那么一日,要来这儿出家,随方丈修行呢!连法名不都想好了?就叫“行痴”!做行森的师弟。 

行森忙道:贫僧不敢。 
方丈劝阻道:万万不可啊!圣上真要这么做,皇太后非把老僧这清凉寺给拆了! 
顺治微微一笑,笑意随即隐没,长叹一声道:唉!彩云易散琉璃脆,从来好物不坚牢。人生……真是无常啊! 
方丈微笑道:老僧记得曾经说过,圣上天性淳厚,颇有慧根,只是要想看破这一“痴”字,恐怕得费些工夫!老僧还是那句话,为了江山社稷,为了万民之福,愿圣上做个“佛心天子”,千万别做“皇帝和尚”啊! 

顺治笑不出来,仰头望天,泪影浮现,深深叹息。 
顺治领着小唐从清凉寺上完香刚进皇宫大门,才远远看见承乾宫,守候着的太监便突然冒出来急道:万岁爷终于回来了!快上承乾宫吧! 
顺治紧张道:怎么了? 
太监哭道:皇贵妃不好了!太医连方子都不开了! 
顺治震惊,呆住半晌,突然飞奔。小唐、太监在后跟着跑,喊着“万岁爷”。 
顺治一面飞奔,一面狂喊:宛如!宛如! 
顺治冲进承乾宫内,扑到董鄂妃床前,抓住她的手,着急地喊道:宛如!宛如! 
董鄂妃几近弥留,闻声微微睁眼,凝视着顺治道:回来了? 
顺治伏在床边,抓着董鄂妃的手,紧贴在自己脸颊上,泪如泉涌。 
董鄂妃断断续续地:皇上……不要过哀,奴才生受不起。奴才福薄,丧葬……务必从俭,宁将省下的敬佛……济贫…… 
顺治哭道:宛如!不要离开我! 
董鄂妃断续地:皇太后……年事已高,千万别让她……过于哀痛,别教她为你忧烦。皇上……你也要节哀……自爱…… 
顺治哭叫道:不可能!不可能! 
董鄂妃苦笑道:那么,只准皇上每天想我一点点……一点点…… 
顺治哭着摇头道:宛如!宛如! 
董鄂妃眸中透出一线回光返照的神采,长出了一口气道:我……此心澄定,亦无苦楚,皇上……毋须挂念…… 
董鄂妃双眼直直地凝视着帐顶,唇角一丝微笑,喃喃道:我只想……知道,一口气上不来,往……往何处……安身? 
董鄂妃声音停住,唇角微笑未敛,眼神却已散去。顺治一怔,抬起泪眼,呆呆地凝视她,轻轻摇晃一下,轻声唤道:宛如!宛如! 
董鄂妃缓缓闭上眼睛,垂落一滴清泪。 
顺治大惊,撕心裂肺地喊道:宛如!宛如! 
春雨与宫女太监们纷纷地恸哭失声。小唐一面拭泪,一面上前扶顺治。 
小唐哽咽道:皇贵妃归天了!万岁爷请节哀,不要让皇贵妃……在泉下不安…… 
顺治怔怔地被他扶起,踉跄几步,突然猛地从靴筒里抽出匕首,就要自刎,小唐大惊去夺,两人扭作一团。 
小唐叫道:万岁爷……不要!不可以啊! 
顺治神情昏乱地嘶喊道:宛如死了!我也不活了! 
小唐好不容易抢下匕首,喘着气大喊:万岁爷!你醒醒啊! 
顺治呆望着小唐,半晌,身子一软,昏倒在地。 
祭奠董鄂妃的法事设在景山,重重白纱在风中飘扬着。 
火光熊熊,无数的珍宝不断被丢进火里。顺治木无表情地看着。 
众亲贵、大臣、福晋等都跪着。 
顺治转过头,看见他们冷漠的神情,勃然大怒,指着他们狂喊道:哭啊!你们哭啊!谁哭得不伤心,朕就要他的脑袋! 
众人面面相觑,一脸尴尬,勉强假哭。 
顺治转头看着更加猛烈的火势,又恢复到木然的神情。  
夜晚,养心殿里青灯一盏,凄楚悲凉。小唐在案前磨墨,顺治呆想半晌,终于提起笔,缓缓写下几个字“端敬皇后行状”,然后又呆住,一滴泪水落下,晕开了纸上的字。 

慈宁宫里,苏茉尔一面为大玉儿卸妆,一面道:皇上闹得有点儿不像话了!外头都说,为了董鄂妃,这么逾制越礼,王公大臣们背地里怨声载道,都是敢怒不敢言啊! 

大玉儿叹道:闹得这么不像话,也不全是为了一个董鄂妃,他从小至今的委屈、愤怒、伤痛,都一股脑儿地……唉!算了,让他去吧!总得给他发泄一回。 
苏茉尔神情默然,不再言语。 
好半晌,大玉儿突然幽幽道:他还年轻。不像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恩怨悲欢,太多的生离死别。我们的心,老了,硬了。他却还年轻。以后,他会懂得,人生……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升斗小民,要经历的,都一样。都一样。 

养心殿里,乌灯黑火。顺治乏力地靠坐在墙边,一双眼睛在幽暗中闪着光。 
一盏灯慢慢移动着靠近,小唐持灯来到顺治旁,蹲下道:万岁爷,歇一歇吧!您多少夜没合眼了? 
顺治不语,乏力地抬起手,搭在小唐肩上,看着他道:小唐,咱们在一块儿……十多年了! 
小唐点头道:是啊,万岁爷。 
顺治真诚地道:我的心事,你最明白。你是我最好的,也是惟一的朋友! 
小唐惶恐地道:这奴才可万万不敢当。 
顺治轻声道:我跟宛如……你也是从头到尾都看见的。 
小唐点点头道:是啊。 
顺治神色幽幽:风筝……当年我跟宛如的风筝缠在一块儿,你要剪,我不让,两个风筝就从此不离,飘飘荡荡地飞走了。还有,那回打猎遇见她,戏园子里遇见她,还有,御膳房…… 

顺治与小唐想起一连串的往事都忍不住莞尔一笑。 
顺治继续道:她真是心灵手巧,想得出什么“春蚕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小唐道:还有一道凉粉,叫什么“笑春风”。 
顺治念道: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小唐微笑道:真不知皇贵妃怎么想得出来! 
顺治沉吟道:那回,借着万头儿送点心传信,她写着“昔日横波目,今为流泪泉。今生已过也,结取来生缘”。怎么如今想来,仿佛一语成谶呢? 
小唐道:万岁爷,想点儿有趣的事。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