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但汗出。不作战。所谓
不战。应知体不虚也。若其人本虚。邪与正争。微则振。甚则战。正胜邪则战而汗解矣。夫战则
正气将复。栗则邪气肆强。故伤寒六七日。有但栗不战竟成寒逆者。多不可救。此以正气中虚。阴邪内
盛。正不盛邪。而反为邪胜。凡遇此症。非大温热不可。
柯琴曰。阳脉微二句。承上之辞。不得作三段看。太阳病。阳浮而阴弱。是阳强也。今阳脉微。
即是阴阳俱停。病虽不解。已是调和之脉。其解可知矣。脉但浮者为阳盛。必先烦而有汗。阳脉
微者为阳虚。必先振栗而汗出。振栗。是阴津内发之兆。汗出。是阳气外越之征。此阴阳自和而愈
也。
卷二
身热恶寒身寒恶热
属性:【纲】仲景曰。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
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目】赵嗣真曰。详仲景论中。止分皮肤骨髓。而不曰表里者。盖以皮肉脉筋骨五者。素问以
为五脏之合。主于外而充于身者也。惟曰脏曰腑。方可言表里。可见皮肤即骨髓之上。外部浮浅之分。
骨髓即皮肤之下。外部深沉之分。与经络脏腑属里之例不同。况仲景出此症在太阳篇首。其为
表症明矣。是知虚弱素寒之人。感邪发热。热邪浮浅。不胜沉寒。故外怯而欲得近衣。此所以为热
在皮肤。寒在骨髓。药宜辛温。至于壮盛素热之人。或酒客重感邪之初。寒未变热。阴邪闭乎伏热。
阴凝于外。热郁于内。故内烦而不欲近衣。此所谓寒在皮肤。热在骨髓。药宜辛凉。必也一发之余。
既散表邪。又和正气。此仲景不言之妙。若以皮肤为表。骨肉为里。则麻黄症骨节疼痛。其可名
为有表复有里也乎。
危亦林曰。热在皮肤一条。仲景不立方治。宜先与阳旦汤。寒已。次以小柴胡加桂温其表。
鳌按。本条自成注以表里释皮肤骨髓。后人宗之。误也。仲景论言表热里寒。表寒里热症甚多。
宁此条不曰表里。而偏曰皮肤骨髓耶。其可知矣。故独赵氏之说。披剥精当。识见过人。足以破
千古之惑。至表热里寒。乃少阴症。详少阴篇中。
卷二
热多寒少
属性:【纲】仲景曰。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圊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宜桂枝麻黄合半汤。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
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目】朱肱曰。太阳热多寒少。有此二症。其用药皆不同也。二条。以脉微弱。故不可发汗。
若脉浮。虽热多寒少。亦可发汗也。大抵伤寒。寒多易治。热多难愈。伤寒发热者。以寒极则生
热。治法。多用冷药。故令热不去。仲景热多寒少。用桂枝二越婢一汤。不渴。外有微热者。用小
柴胡加桂汤。皆温表之义也。近时多用小柴胡汤。不问阴阳表里。凡伤寒皆令服此药。往往有因服
小柴胡而成阴症者。仲景虽云伤寒中风。有小柴胡症。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此为是少阳症。
当用小柴胡。不必少阳症悉具耳。况本方又有随症加减法。古人方治。审谛如此。
赵嗣真曰。详论中热多寒少。止此二症。其一症。仲景之意盖以得病七八日如疟状。发热恶寒。
热多寒少。十六字。为自初至今之症。以下乃是以后拟议防变之辞。当分三截看。若其人不呕。
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为欲愈。此一节。乃里和无病而脉微缓者。邪气微缓者。阴阳
同等。脉症皆向安之兆。可不待汗而欲自愈也。若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发汗更吐更下
也。此一节。宜温之。若面色反有热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其身必痒。宜各半汤。此
一节。必待汗而后愈也。活人书未详文义。却将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九字。本是欲愈之症。反以他
症各半汤汗之。又将不可汗吐下及各半汤症语句。并脱略而不言。反将其中欲愈之症。而用彼药汗
其所不当汗。何也。其一症。仲景云。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亡阳也。不可发
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活人书于脉微弱上添都大二字。岂以仲景论脉为未足。而故加之也乎。
刘完素曰。仲景一书。只有热多寒少之条。无寒多热少之症。
卷二
下之热不退
属性:【纲】仲景曰。病患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
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着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
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者。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
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
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亡血也。
【目】柯琴曰。此条病因。全在妄汗下以致亡血而脉微涩。夏月四句。是写寒热发作时状。
是设辞。勿以无休止时。作连绵冬夏解也。
卷二
头痛项强
属性:【纲】仲景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
汤主之。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目】朱肱曰。头疼者。阳症也。太阳症头痛。必发热恶寒。无汗麻黄。有汗桂枝。若已发汗。
或未发汗。头疼如破者。连须
葱白汤。服汤不止者。葛根葱白汤。
成无己曰。头痛。邪气外在经络。上攻于头也。伤寒头痛者。太阳专主也。故阳明少阳亦有头
痛。不若太阳专主也。盖太阳为病属表。而头痛专为主表症。虽有风寒之不同。必待发散而后已。
李杲曰。太阳膀胱脉浮紧。直至寸口。所以头痛者。头与寸口。俱高之分也。盖厥阴与督脉会
于巅。逆太阳之经。上而不得下。故壅滞为头痛于上也。左手浮弦。胸中痛也。沉弦。背痛也。右
手浮弦亦然。头痛者。木也。最高之分。惟风可到。风则温也。治以辛凉。秋克春之意。故头痛皆
以风药治之。总其体之常也。然有三阴三阳之异焉。故太阳宜川芎。阳明宜白芷。少阳宜柴胡。太
阴宜苍术。少阴宜细辛。厥阴宜吴茱萸。
王肯堂曰。伤寒头痛。虽属三阳。惟太阳经独多。盖太阳为病属表。而头痛专主表。虽有伤寒
六七日。头痛不大便。有热而与承气汤下之者。却云。若小便清者。知热不在里仍在表。是知头痛
属表明矣。太阴少阴之脉。从足至胸而还。不上循头。故无头痛。惟厥阴脉循喉咙之后。上连目系。
与督脉会于巅。亦有头痛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一症。却无身热。亦与阳症不同也。然风温病在少
阴。湿温病在太阴。而头反痛。至于阴毒亦然。是又不可拘者。内因头痛。作止有时。外因头痛。常
常有之。直须传入里方罢。
鳌按。太阳经脉营于头。会于项。故头连项而强痛者。为太阳也。
【纲】仲景曰。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
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目】朱肱曰。内瓜蒂散鼻中也。
柯琴曰。种种皆是表症。鼻塞而不鸣。脉大而不浮。不关风矣。脉不沉细。非湿痹矣。腹初不
满。非瘀热在里矣。重于头
痛。是头中寒湿可知。寒湿从鼻而入。故鼻塞。亦当从鼻而出。故内药鼻中。塞因塞用也。
【纲】仲景曰。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脉沉而细。身热足寒。头项强急。恶寒。时头热。
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目】王肯堂曰。太阳伤寒项背强。其或太阳中风。加之寒湿而成痉者。亦项强。金匮云。太
阳病。项背强KT KT 。然脉反沉迟者。此为痉。桂枝加栝蒌汤主之。
陶华曰。项背强者。太阳表邪也。发散则解。结胸项强。大陷胸汤下之。太阴结胸项强。大陷
胸丸。或频与理中丸。损甚者。兼与四逆汤。项强胁下满。身热恶风。手足温而渴。小柴胡汤。阴毒
初得病。项背强。咽痛。心腹痛。短气。厥逆吐利。身如被杖。附子汤。阴毒甘草汤、正阳散。天
行复作热。至晚则腰痛。头项强。身重。葛根生姜豉汤。
鳌按。痉病由来不一。而伤寒发汗不如法者。亦能致之。本症头痛虽止。而头项强急。尚属伤
寒。头面摇以下。乃言痉病也。此汗多亡液。不转属阳明而成痉者。
【纲】仲景曰。太阳病。项背强KT KT 。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KT KT 。而
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目】成无己曰。太阳别脉。下项挟脊。故太阳感风寒。则经脉不利。而项为之急。颈为之强。
是太阳表症也。必发散而解之。此二条。均是项背强。而发散有轻重者。盖发热汗出恶风者。为
表虚。可解肌。无汗恶风者。为表实。可发汗也。
王肯堂曰。此二方。皆发散之剂也。而有轻重。以表虚表实之不同也。
鳌按。太阳脉。自络脑而还出下项挟脊背。此从风池而入。不上干于脑而下行于背。故头不痛。
而项背强也KT KT 。项背牵动之象。动中见有强意。
【纲】仲景曰。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
下痞硬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目】张兼善曰。或谓十枣汤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二者皆属饮家。俱有头项强痛之病。
何也。此经络所系。非偶然也。针经曰。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 。皆上额交巅上。其支者。
从巅上至耳上角。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
膀胱。络肾者。即三焦也。夫三焦者。为阳气之父。决渎之官。引导阴阳。开通闭塞。水导得出。
以气化而言也。缘太阳经多血少气。既病。则气愈弱。其时表病而里热未甚。微渴而恣饮水浆。为
水多气弱。不能施化。遂停伏于内。则本经血气。因而凝滞。致有头痛项强之病。若伏饮流行。经
络疏利。而头痛自愈。方中行曰。头痛本表症。此因心下水气泛溢。上攻于脑也。与伤寒不大便六
七日而头痛。与承气汤同。
【纲】仲景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再传经者。针足阳
明。使经不传则愈。阳明病。表里大热。烦渴引饮。头痛如破者。宜竹叶石膏汤。阳明病。头痛。不恶寒。反恶热。
大便实。调胃承气汤。
【目】吴绶曰。阳明病。头痛额前。目疼鼻干。脉长也。无汗者。葛根汤加葱白、白芷汗之。
有汗。曾经发汗。头痛不解者。葛根葱白汤。不恶风。反恶热。自汗烦渴。脉洪数。饮水头疼者。
白虎加白芷汤。内有燥屎。蒸蒸发热头痛者。调胃承气汤。凡阳明头痛无汗者。葛根、麻黄、葱白、
白芷、石膏之属。有汗。则白芷、石膏、葛根、川芎。少阳经头痛。头角或耳中痛。脉弦数。口
苦发热。往来寒热者。并用小柴胡汤和之。加川芎尤妙。盖川芎亦胆经药也。凡少阳头痛。不分有
汗无汗。皆以柴胡汤主之。非次头痛。及发寒热。脉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