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之五胸膈门
痞满
属性:x大意x
痞与否同。不通泰之谓也。气血痰积。皆能成之。觉满闷痞塞。按之不痛。由脾弱勿能运化。故内经谓太阴
所至为痞膈中满。(汇补)
x内因x
痞由阴伏阳蓄。气血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填满痞塞。皆湿土之为病也。(心法)
x外候x
否与胀满不同。胀满则内胀而外亦有形。痞满则内觉满塞而外无形迹。(汇补)
x痞分虚实x
虚痞不食。大便利。实痞能食。大便闭。虚痞以芍药、陈皮和之。实痞以浓朴、枳实消之。(汇补)
x痞满分治x
有饮食痰积不运为痞者。六君子加山楂、谷芽。有湿热太甚。土来心下为痞者。分消上下。与湿同治。或黄
连泻心汤。不因误下。邪气乘虚为痞者。宜理脾胃。兼以血药调之。有阴火上炎。痞闷嗳气者。宜降火。有肝
气不伸。膈有稠痰。两寸关脉弦滑带涩者。当先吐而后舒郁。有中虚不运如饥如刺者。益气温中。有内伤
劳役。清气下陷。浊气犯上者。补中益气。兼清湿热。有悲哀多郁。痰挟痰血。结成窠囊者。宜逐瘀行气。有食
后感寒。饮食不消。或食冷物成痞者。宜温中化滞。(汇补)
x痞分肥瘦x
肥人心下痞。湿痰也。二陈二术。有火加芩、连。实者去白术。或滚痰丸。瘦人心下痞。乃郁热也。宜枳实、
黄连以导之。葛根、升麻以发之。(汇补)
x脉法x
胸痞脉滑。为有痰结。弦伏中虚。微涩气劣。沉涩血郁。(举要)
x治法x
大抵心下痞闷。必是脾胃受亏。浊气挟痰。不能运化为患。初宜舒郁化痰降火。二陈、越鞠、芩连之类。久之
固中气。参、术、苓、草之类。佐以他药。有痰治痰。有火清火。郁则兼化。若妄用克伐。祸不旋踵。又痞同湿治。
惟宜上下分消其气。如果有内实之症。庶可疏导。(汇补)
x用药x
主以二陈汤去甘草。加人参、白术、枳实、浓朴、黄芩、黄连、泽泻等。如饮食痰积。去参、术。加山楂、
麦芽、莱菔子、青皮。湿热太甚。去参术。加苍术、黄柏。中虚不运者。加山楂、麦芽助化之。肥人湿痰。
宜苍术、半夏、茯苓、滑石消之。瘦人湿热。宜枳实、黄连导之。升麻、葛根发之。若大病后。元气未复而
痞满短气。及误服利剂为虚痞者。宜补中益气汤。加陈皮、枳实。
x痞满选方x
浓朴温中汤 治脾胃气虚。心腹胀满。疼痛时止时作者。
浓朴 陈皮 茯苓 草豆蔻 甘草 木香 干姜 如不应。加参、术。
黄连泻心汤
黄连 浓朴 干姜(各五分) 甘草(三分) 人参 半夏 生姜(各一钱)
水煎。
东垣失笑丸 治右关脉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
黄连 枳实(各五钱) 麦芽(二钱) 干姜 甘草 白术 茯苓 人参 半夏曲(各三钱) 浓朴(四钱)
蒸饼丸服。
木香顺气丸(汤) 治心腹满闷。药稍辛散。初病无火最宜。
木香 益智 陈皮 苍术 草豆蔻 浓朴 青皮 茯苓 泽泻 半夏 干姜 茱萸 当归 人参 升麻 柴胡
消痞丸 治心下痞块。或痛或黄肿。肌瘦腹大。作胀。气积食积。
苍术(四两) 浓朴(四钱) 青皮(二钱) 陈皮 山楂 枳实(各二两)
三棱 莪术 槟榔 草果 针砂(各五钱) 砂仁 木香(各七钱) 小茴 甘草 香附 乌药(各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黄豆大。每服十五丸。姜汤下。
卷之五胸膈门
噎膈
属性:x大意x
三阳结谓之膈。(内经) 三阳者。大小肠膀胱也。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便闭。膀胱热结则津液涸。
三阳既结。便闭不通。火反上行。所以噎食不下。(子和)
x内因x
膈有拒格意。因忧郁失志。及膏粱浓味。醇酒淫欲而动脾胃肝肾之火。致令血液衰耗。胃脘枯槁。气郁成
火。液凝为痰。痰火固结。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膈所由成也。(汇补)
x外候x
噎枯在上。咽喉壅塞。饮虽可入。食不能下。膈枯在下。胸臆否闷。食虽可入。至胃复出。或食下而眼白口开。
气不能顺。或食入而当心刺痛。须臾吐出。食出痛止。(绳墨)
x噎分五种x
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分五种。总归七情之变。由气郁为火。火旺血枯。津
液成痰。痰壅而食不化也。若咽下塞住不宽。项背转侧欠伸不得。似乎膈噎之症。饮食不下,心胃作疼。此
痰凝血瘀。更有痰气结核在咽臆间。咯吐不出。饮食不下。此七情所致。不可用润剂。以二陈加香附、砂仁、
栝蒌、苏子、枳壳、浓朴、黄连、生姜开之。有因色欲过度。阴火上炎。遂成膈气。宜作死血治。二陈加当归、桃仁、
香附、砂仁、白术、沉香、韭汁、姜汁治之。(汇补)
x噎属七情x
怒气所致。食则气逆不下。劳气所致。为咽噎喘促。思气所致。为中痞。三焦闭塞。咽噎不利。(针经)大抵此症
乃神思间病。惟内观静养。庶几得之。(鸡峰)
x噎与膈分x
噎乃阴气不得下降。六腑之所生。属阳与气。膈为阳气不能上出。五脏之所生。属阴与血。然皆由阴中伏
阳而作也。(东垣)
x脉法x
数而无力为血虚。缓而无力为气虚。弦滑有力为痰。数实有力为热。又血虚者。左脉无力。气虚者。右脉无
力。痰凝者。寸关沉滑而大。气滞者。寸关沉伏而涩。火气冲逆者。脉来数大。瘀血积滞者。脉来芤涩。小弱而
涩者。反胃。紧滑而革者。噎膈。
x治法x
治宜养血生津。清痰降火。顺气调脾。抑肝开郁。
x治养虚实x
若健脾理痰。恐燥剂妨于津液。用养血生津。恐润剂碍于中州。审其阴伤火旺。以养血为亟。脾伤阴盛。以
温补为先。更有忧恚盘礴。火郁闭结。神不大衰。脉犹有力。当以仓公河间法下之。关扃自通。若膈间痰盛
者。先微微涌出。然后治下。药势易行。或蜜盐下导亦可。(必读)
x治在肺肾x
夫阴血根于肾。阳气运于肺。胃中之气血。皆藉此滋生也。故有气衰不能运化生痰者。亦有血衰不能滋
肾生火者。当养金水二脏。使阴血滋润。津液生而噎膈渐开也。(汇补)
x治宜调补x
咽噎闭塞。胸膈满闷。似属气滞。然有服耗气药过多。中气不运而致者。当补气大便燥热。结如羊屎。似属
血热。然有服利药过多。血液衰耗而致者。当补血。(玉机)
x治禁香燥x
治宜益阴养胃为主。辛香开导为暂。若概以辛散燥热之药。以火济火。重耗津液。久则大便闭结。幽门不
通。上冲吸门。而噎膈转甚矣。(汇补)
x治禁泥滞x
尝见多郁之人。气结胸臆。聚而成痰。胶固上焦。道路窄狭。不能宽转。又或好酒之徒。湿中生火。火复生痰。
痰火交煎。胶结不开。阻塞清道。渐觉涩痛。若以血槁治。投以滋润之品。血未必润。反助其痰。病何由愈。惟
黑瘦之人。真阴素虚。常觉内热。又不嗜酒。或过服香燥热药。当以血槁治之。(汇补)
x死症x
年满六旬者难治。粪如羊屎者不治。大吐白沫者不治。胸腹嘈痛如刀割者死。不绝酒色及忧恚者危。
x用药x
主以二陈汤。加白术、枳壳。清痰。加竹沥、姜汁。降火。加竹茹、山栀。开郁。加香附、抚芎。抑肝。加青皮、
白芍。如咽嗌阻格。此为血少。加当归、韭汁。如胸臆满闷。此为气逆。加诃子、昆布。食下心痛。吐出乃止。
此胃中血瘀也。加韭汁、姜汁以润之。腹硬而大便闭结。食反上奔。此下焦实热也,加大黄、桃仁以下之。
有虫。加驴尿。有火。加童便。如血少瘦弱。本方合四物汤。气虚倦怠。本方合四君子。加竹沥、姜汁、童便。
乳酪之类。凡膈病初起。郁结太过。血液未枯者。当以沉香、木香、豆蔻等开提之。不可徒用滋补。及久病胃伤。
津液已涸者。当以白蜜、芦根、当归、白芍养之。不可徒事香燥。此先后之序也。
x【附梅核气】x
梅核气者。痰气窒塞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梅核。此因湿热内郁。痰气凝结。治宜开郁顺
气消痰。加味二陈主之。一方。用韭汁一杯、姜汁半杯、牛乳半杯。和匀。细细温服。得下咽。渐加之。
x噎膈选方x
五汁饮
芦根汁 生姜汁 韭汁 沉香汁 竹沥 和匀。重汤煮服。
七圣汤
半夏 黄连 白蔻 人参 茯苓 竹茹(各等分) 生姜水煎。
涌痰汤
甘草 桔梗 瓜蒂(各一钱) 枳壳 陈皮(各五分)
水煎。饮尽探吐。
滋阴清膈散 滋血润肠汤(二方见反胃)
x噎膈仙方x
白硼砂一钱半、真青黛一钱、乌角沉香二钱。共为细末。听用。再用白马尿一斤、(如反胃者用黑驴尿)
白萝卜一斤取汁、生姜半斤取汁。共于铜锅内熬成膏。每服用膏三茶匙。加前末药七厘。白汤调下。一
日三服。当日可以通关能食。诚神验仙方也。
卷之五胸膈门
反胃
属性:x大意x
王太仆曰。食入反出。是谓无火。张洁古曰。下焦吐者因于寒。合是两说而并衡之。其为真火衰微。不能腐
熟水谷则一也。(汇补)
x内因x
病由悲愤气结。思虑伤脾。或先富后贫之失精。或先贵后贱之脱营。抑郁无聊。而寄情诗酒。或艳冶当前。
而纵饮高歌。皆能酿成痰火。妨碍饷道而食反出。(汇补)
x外候x
或食已则吐。或再食则吐。或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心胸痞闷。往来寒热。或大便不实。或嗳腐噫酸。(丹溪)
x反胃分辨x
有损伤胃气而吐者。有脾不运化而吐者。有中焦积热者。有下焦虚寒者。脉大有力。当作热治。脉小无力。
当作寒医。色之黄白而枯者为虚寒。色之红赤而泽者为实热。(士材)
x脉法x
趺阳脉浮而涩。虚而微。弦而迟。小而滑者。均为反胃。右尺濡弱者。亦成反胃。
x治法x
治宜开胃顺气以调上。培脾扶土以和中。壮火回阳以温下。其他如化痰抑肝镇坠诸药。酌而用之。
x用药x
主以二陈汤。加藿香、蔻仁、木香、砂仁、香附、苏梗。消食。加神曲、麦芽。助脾。加人参、白术。抑肝。加
沉香、白芍。温中。加炮姜、益智。壮火。加肉桂、丁香。甚用附子理中汤。或八味丸。反胃。用伏龙肝水煎药以补土。
糯米汁以泽脾。代赭以镇逆。乌铭以抑肝。若服药初愈者。切不便与粥。复伤胃家。惟以人参五钱、陈皮一钱、老黄米
一两。作汤细啜。旬日之后。方可食粥。否则仓廪未固。卒至不救。
x反胃选方x
二陈汤(方见痰症) 理中汤(方见中寒) 八味丸 六君子汤(二方见中风)
木香调气散
白豆蔻 丁香 木香(各二钱) 檀香(一钱半) 藿香(八分) 砂仁(四钱) 甘草(八分)
为末。每服二钱。加盐少许。沸汤下。
滋血润肠汤(统旨) 治血枯。及死血在膈。饮食不下反出。便燥。
当归(三钱) 白芍 生地(各一钱半) 红花 桃仁 大黄(煨) 枳壳(各一钱)
水煎。入韭汁服。
滋阴清膈散 治阴火上冲而食反出。
当归 白芍 黄柏 黄连(各一钱半) 黄芩 山栀 生地(各一钱) 甘草(三分)
水煎。入童便、竹沥服。
九伯饼 治反胃饮食不下。下即吐痰涎。
南星(姜汁制炮七次) 人参(各三钱) 半夏(姜汁洗七次) 枯矾 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