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泪是金-何建明1390-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要每月助困100元左右,这便是10 个亿。

    10个亿对国家来说并不是大数,但全年的教育总经费才多少?于是中国体制改革的 “最后堡垒”——教育改革要突破,100万的贫困生是其“堡垒”中的“堡垒”。

    出路何在?

    出路只能是两条:社会与学校自身。

    哈佛真的学不到?

    市面上有本叫《哈佛学不到》的书已经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哈佛作为世界著名的商业管理人材摇篮,有其了不起的卓越天才式管理机制。单看看那 见不到校门的开放式校园,到处都充满学术氛围,以及学生们那气昂昂的步履、目不斜视的 神色,你就会有种这里是“世界第一”的感觉。

    是啊,哈佛为什么就如此牛?1997年12月的一场冬雪后的一天,我站在哈佛大学的缔 造者哈佛面前,默地请教这位半身披着雪花的学界斗士。哈佛没有回答我,只有阵阵寒风 吹得我吃不惯西餐的肚子难受不堪,并不得不速速离开。一趟哈佛,除了留下几张照片外, 什么也没有学到。

    所有旅游者大都是这样。

    但教育家难道也是这样?

    哈佛确实不同寻常,每年光从政府那儿可以获得10亿美元的经费,这还仅仅是个零 头,哈佛所获全世界各种社会资助高达100多亿美元。这便是哈佛最强大的后盾。虽说100 多亿美元绝不能说明与产生十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必然联系,但哈佛大学的教授的年薪绝 对是世界高校中最丰厚的。在这里,教员的工资超过美国总统薪金的大有人在。哈佛的学生 奖学金最高奖过10万美金,一般学生的奖学金也有几千、上万之多。这里的学生是真正的 “不因为贫困而辍学”。这里的学生要进哈佛校门,一年没有四五万美元就别往这个地方探 头探脑,当然假如你是富翁你还必须有个天才的脑袋。

    哈佛是所典型的社会办学楷模。你想获得哈佛的荣誉,这里的大门敞开着,什么某某研 究中心、什么某某教学大楼、什么某某图书馆,你只要有钱,你就可以在这里建立永久的丰 碑。像中国小富翁们扔三万五万人家当然不要,但上线却从不限定,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 亿美元的赞助,哈佛从来“笑纳”。不像英国牛津,1996年沙特阿拉伯富翁瓦菲克赛义 德基出于感激要资助3400万美元给学校,牛津大学的董事们竟以259票反对、241票赞成 而拒绝如此一大笔款项。哈佛不会这样做。这便是美国绅士教育家与英国绅士教育家的区别 所在。

    中国大学能从哈佛大学学到什么?有人也许马上会说根本不可能。

    但这样的结论下得太早。

    社会办大学过去在计划经济下的中国教育界是不可想象的事,而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政 策,中国的社会办大学已经初见端倪。李嘉诚出资40亿元建起的汕头大学就是中国经济特 区内的第一个“小哈佛”,这里的学生就没有贫困一说,除非你不努力。再到北大、清华、 南大、复旦、中山、浙大等著名校园走一走,你就会发现,凡是校园内最新最好的建筑,几 乎都是冠以某某名字的,就是说都是某某人赞助而建的。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负责人向我介绍,清华自90年代初开始,每年社会和学校自筹 的资金投入,就已经超过了国家的拨款。以1995年为例,清华的总收入中,政府的事业费 拨款只占29%,学校的社会资助与科研、生产、委培等的收入占70%多。可见,争取社会捐 助已经是中国目前那些著名大学之所以能过上相对好一点日子的重要途径。

    这位负责人说,清华大学的贫困生数量并不小,每年有1300多名。这几年清华之所以 能做到使这支庞大的“贫困军”没有一位因经济贫困而辍学,很大程度上他们除了按照政策 减免学费外,还从社会资助中拿出大量经费保证贫困生们人均不低于1000元的各种补助。

    在清华大学基金会小楼里,有一行字非常醒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 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 也。”

    清华人太清楚育人之计,所以他们把建立社会捐助为主要来源的教育基金看作是“大 树”培之植之。“大树”叶茂,“大树”底下的人便好乘凉。

    值得欣慰的是像清华的情况,并非一家。许多高校如今都已纷纷把争取社会资助当作办 好学校、减轻贫困生压力等资金筹集的重要渠道。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凡是社会捐助搞得 好的学校,那儿的贫困生工作就会做得扎实有效。反之则不然,像上面我提到的那些“无援 的贫困校族”之所以陷入困境,就是他们没有“源头”,没有“大树”,赤条条下的贫困生 们只能更加艰难。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学校本身应加强工作之外,社会的捐助者也要注 意捐助的投向面,不应光把目光盯在那几家著名学府,盯在可以提高眼前的名声、名义上。 其实,一桶水对已经盛茂的参天大树可能并不起什么反应,而一桶之水对那些干旱垂死中的 禾苗来说,将是生命的重新复活。一切有识之士应当多做些雪里送炭的事。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作“众人拾柴火焰高”。然而纵观中国大学在改变自身经费压力问题 上,真正运用此话的并不突出。目前我们的高校大部分只把眼睛盯在“港澳台”那些巨富身 上,还很少有序地注意运用自身的特殊优势,将目光投向国内的那些富有阶层。中国的穷人 很多,但中国现在的富人也很多。美国的《福布斯》杂志曾载文说中国现在至少有4000万 人进入富有阶层,有1000万户家庭的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这些家庭与富有者光每年的存 款利息收入人均5700元左右。早听说有人一桌饭花去十几万元,一个澡也能“泡”掉万儿 八千。通过多种方法,让这些人从牙缝边省下那么几餐,我们的百万贫困大学生就能一年不 愁了!

    这,并非是梦。你到国外走一走,就可以在图书馆和书店,到处可以找到众多关于私人 奖学金的信息手册。入册的捐助者未必都是富翁,相反大都是普通的公司职员、退休军人、 神职人员,甚至还有继承遗产的小孩。很有点像中国的“希望工程”,但他们则更加规范, 更加让捐助者视之为一种神圣的义务和对所捐款采取了透明的追踪而放心。

    西方人在组织社会公益事业的捐助活动时,与我们的区别在于,他们几乎不采取任何运 动式的声势,却十分注意科学与规范。中国人要学的东西很多,这便是一例。

    中国暂时没有阿拉拍的石油巨富把堆山的黄金,用大“林肯”向哈佛送去,但中国有比 世界上任何都多的众人之手,每一人拾一根柴禾,那么拾起的可能就是几个哈佛的金山!

    呵,话到此处,便不要以为哈佛就那么容易轻轻松松地学到了,哈佛还有它那永恒的魅 力。

    曾经有一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软件公司的总裁,以每年1亿美元为条件要求哈佛接收其 不学无术的孙子以正常学生的身份进入HBS,并且要求今后两年中课堂案例应至少有一半以 上是有关他的公司或计算机行业的。哈佛校董事会当即拒绝,他们说,招收一名不学无术者 进校,便意味着另一个本应进入哈佛的优秀青年被拒之哈佛门外,这是对哈佛的一种侮辱。 这一例子,使我想起了全国学联负责人曾经提到的一件事:即作为校方和贫困生本身,在 “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前,如何合理处置社会捐助,这同样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国是个 具有行善积德优良传统的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时时处处可 见。而今,当贫困大学生问题被摆出来后,社会各界慷慨解囊者亦非少数。

    面对“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绝大多数贫困生能正确对待,也能善于处置所得捐助, 并以自己刻苦学习、走上工作岗位以全心全意为祖国服务之心而报答人们的爱心。但也确有 一部分受助学生一旦有“馅饼”吃后,“食欲”越来越高,胃口越来越大,当手中有了未费 吹灰之力而得的巨款后,即忘了过去的贫苦,也失去了意志自控,有的甚至走上邪路。

    为此,全国学联负责人指出,希望社会各界在为贫困生献爱心、做捐献时,最好能直接

    通过如“全国学联济困助学中心”等专门机构。这样不仅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途径保证 每一笔捐助款落到实处,而且可以避免个别受助者因一夜间突然“致富”所带来的弊病。规 范、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使每一分钱捐助发挥作用,这也是“哈佛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不妨同样拿过来。

    校园自有黄金在

    唱完了中国“哈佛”的美妙之曲,我们还应不该忘却大学自身的优势。几乎一切权威人 士都这样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最终决战的战场在校园。作为决战内容之一的贫困生问题, 最终出路自然也在校园。

    校园能提供什么?有人问。

    校园能提供一切。有人答。

    这是狂想。有人说。

    这是事实。有人道。

    其实,狂想与现实之间仅为一步之隔。那就是:穷则思变者,大路通天;穷则懒怠者, 有路亦为沟。

    1998年7月10日,我到高校勤工俭学最早并最具优势之一的北京师范大学调查。我得 到的一个简单数据是,这个学校6000余名本科生中,贫困生占16%,即930名左右。而这 个学校自10年前建立“家教中心”以来,仅此家教一项勤工俭学,每年就有1200人左右参 与。这还不算另约1000人左右自己联系的家教。一个家教学生一月所得的收入在200元, 一年按10个月计算,全校学生们每年仅家教一项可获取至少240万元的勤工俭学收入。这 里的贫困生们绝大多数是靠从事家教“脱贫”,甚至“小康”。

    北师大得天独厚的优势非旁人所及。那么身处下岗“重灾区”的鞍山钢铁学院则可以让 那些同为“无援的贫困校族”在思维上冲击一下了吧。

    鞍山钢铁学院除了学校内部有限的一些岗位让贫困生们承担起来之外,校门外的所有勤 工俭学岗几乎被社会上的下岗大军吃尽占光。怎么办?学院领导灵机一动,校区北边不是有 块荒地一直闲置在哪儿!对,开荒种地。于是学院上下齐动员,很快开辟出了80多亩可种 蔬菜作物的耕地。“种子和耕作经费由学校出,劳务和耕作管理由你们来… ”校长一声令 下,那些贫困生们学着当年的“南泥湾”精神,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举镐挥锄,施 肥除草,无限情趣。春天,他们播下种子,秋天收获硕果,学校的食堂因此而增添了美味佳 肴,贫困生们则用劳动的汗水换得了可喜的报酬… 

    有人会说,我们校园没有荒地可垦。

    那就比比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吧。

    生活费从来就是贫困生们最大的一笔开支,每月150元以下的生活费可以统归为“贫困 族”了。但学生们感到沉重的是,这150元一月的生活费又能解决多少饥荒呢?有限的钱, 填不饱饥饿的肚子,贫困生们莫不痛苦于此。许多学校对此束手无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