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2009年合订本-第4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起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名剧《欲望号街车》中的一句台词:“我总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

  这句台词在美国红了至少30年。

  (张婷摘自《爱人·品位》)






秦俑密码

'英'摩利斯·科特罗陈忠纯仝卫敏秦颂编译


  考察出土的兵马俑时,考古学家们吃惊地发现,这些士兵的脸型,加上他们的头型和发型,恰好与10个汉字的形状相一致。这些汉字分别是:日、甲、由、申、用、自、目、风、田和国。奇怪的是,尽管来自西安的正式考古记录提供了汉字字符的名称,考古学家们却从未解释过它们的含义。



  或许他们从未想过要去探询每一个字符代表什么,可是了解这十个汉字的含义,是不是有助于我们解开兵马俑背后的诸多谜团呢?我们带着期待翻开了在西方世界最为著名的汉英字典——《林语堂当代汉英字典》,得到了如下信息:

  “申”这个字,即指猴,在中国的黄道十二宫图(十二地支)中是第9个。

  许多古代文明都认为,9是在和神灵成为一体(10)之前能够达到的最高的数字。因此,古代的诸多太阳崇拜文明都用9这个数字来代表神灵,999这个数字则象征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一位精神导师;999的颠倒数字666,在《圣经》中则用来表示野兽的数目。

  中国神话中流传着美猴王的故事:在到达西天之前他克服了81(9x9)次磨难。据此我们可以推断“申”这个字与猴、数字9以及神灵有关。

  把字典中对这10个字的解说拿来对这10个脸型进行解释,我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个信息:

  注视着秘密坑道中的这些士兵,分别去理解这些汉字的含义,去想象自开天辟地以来的故事,一个关于太阳崇拜的故事。或者可以这么说:仔细观察坑道中的士兵,然后破解这个自开天辟地以来关于大阳崇拜的神秘故事。

  兵马俑的发型可分为三类:第一种发型是将发辫交于脑后,再把头发束于头顶一侧成绾髻;第二种发式需要在头顶束成发髻状,再将后脑、两鬓的发辫缝于脑后,固定成发髻;第三种发式需要在头顶束成发髻,然后压以布冠,再用组缨固定到下颏底部。

  兵马俑发型奇特而复杂,自然引发了我们的疑问:为什么一支参加战斗的身着厚重铠甲的部队,头部却没有得到任何防护?这支部队的理发师在哪里?这些各式各样的发型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

  让我们考察一下其中的一例发型(图1),三束头发在颈部分开而在顶部结成一条辫子。这三束头发形成了一根双股辫。太阳穴周围的头发也是这样处理的。用这种方法,3+3、3(9)变成2+2+2(6)。利用这种方法,神秘数字9可能转化成神秘数字6。反之亦然。



  图2展示了另一种发型:太阳穴的发辫与顶部的发辫汇合,在竖直的发辫里形成一个结,这酷似太阳黑子的形状(图2a)。



  接着,在之前的发型基础上发展成散开的太阳黑子的圆环。

  发型把头部分成大小不等的四份(图3a),模仿太阳朝地球方向辐射的四股大小不同的太阳风(图3d)。



  在兵马俑中所见到的极为精致且复杂的辫子,类似于人类的生殖器官。因此,各式各样的发型似乎把兵马俑与太阳以及人类生殖崇拜联系起来。

  仔细考察兵马俑的形状,发现有的武士俑紧握拳头,有的稍稍松开拳头,似乎正握着长矛,还有的伸开拇指和其他手指,或弯曲着拇指和其他手指。考察可能的组合可以看出,攥紧的拳头表示“无”。拳头微微张开,拇指和食指在一起围成一个圈,代表0。从拇指开始展开的手指,依次表示数字1、2、3、4、5。这样,一只伸展的手等于5。这个与左手应用相似的算法配合,产生数字6到10,如图4中所演示的。这意味着跪射武士俑的数字是6,在左手的(5)加上右手伸开的拇指(1)。



  对将军俑手指的检验证实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图5)。将军俑采用了这个规则的一种变体。它的手交叉着,表示数字10,但一个食指伸开,并指向离开手的方向。10减去1等于9。因此,作为最高级的军官,将军的数字是9,这样,射手跪着是因为他的数字低于将军较高的数字9。



  (高凌峰摘自《书摘》2007年第10期,原载于北京大学出版社《秦俑密码》一书)






创造力=人×(信息+知识)

'瑞典'费得里克·阿恩


  员工中最缺乏的是什么?99%的领导者的答案是缺乏创造性思维。那么,你的公司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吗?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你能想象出10个人类做不到的事情吗?在我做过的25个国家1400多场同样的测验中,得到的最普遍的答案是飞翔、时光倒流、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等等。这些答案虽然正确,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这是知识,并不是想象力。

  拥有知识和信息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知识和信息量的价值正在呈下降趋势。而相反,拥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价值正在上升。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1950年,美国空军做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测验,目的就是要看你适不适合成为一个美国的空勤人员。同样,在雇用员工的时候,领导者也可以用这个测验去察看候选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你能用砖来做什么?”战争较量的不是知识和信息,因为你能获得这些,别人也可以获得。真正较量的是战斗中灵活的创造力,企业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一条船和一个降落伞结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答案是带降落伞的船。也许听起来很可笑,但实际上,这已经被发明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了,目的就是为了节省船的耗油量。创造并不复杂也并不一定高深,创造就是一个人以新的方式结合两个旧的事物!

  问题在于,我们往往受到习惯和群体意识的限制,别人做什么我们做什么,而且老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做事情。

  如果你看到空无一人的游泳池中,有一个人完全不按照规划好的线路去游,你会觉得别扭吗?

  想一想,为什么不可以打破习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地游来游去?

  你在何时何地得到最有创造力的想法?最普遍的答案是在床上、卫生间和旅行时。爱迪生每次有好想法的时候都是在他钓鱼的时候。没有一个答案是在办公室里。

  领导者一方面要求员工大胆创新,另一方面却没给员工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更多企业甚至鼓励员工加班加点,让员工疲惫不堪,认为工作时间的延长自然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实际上,这只会让员工的创造能力下降。一个疲劳的人哪有精力去“灵机一动”?

  (刘木源摘自《CEO决策》)






电视机发明——过程远没有结果辉煌

弓勋


  发明家触电倒地

  1925年的一天,伦敦一家最大的百货店顾客盈门。一批又一批的顾客拥向店内两间相连的小室。据说有人发明了一种机器,能把接收到的图像再现出来。

  观众们乘兴而来,但扫兴而归。因为他们看到的仅仅是模糊不清的影子和闪烁不定的轮廓。

  “这不是吹牛吗?这叫什么图像。”

  “对不起,对不起。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办法实现。”发明家贝尔德在一旁无奈而又尴尬地回答着人们的追问。

  贝尔德是个了不起的英国青年,当时无线电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通讯、广播了。世界上许多发明家,其中有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大师,都想发明能传播现场实况的电视机,但都没有成功。贝尔德却立志要发明电视机。

  1906年,年仅18岁的贝尔德从故乡苏格兰移居英格兰西南部的黑斯廷斯,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着手电视的研制。

  贝尔德没有实验经费,只好从旧货摊、废物堆里找来种种代用品,装配了一整套用胶水、细绳、火漆及密密麻麻的电线黏合串联起来的实验装置。贝尔德用这套装置夜以继日地进行实验,用心地装了拆、拆了装,不断加以改进。失败接踵而来,长期的饥饿与劳累使得他的健康状况变得极坏。功夫不负有心人,1924年春天,他终于成功地发射了一朵十字花,那图像还只是一个忽隐忽现的轮廓,发射距离只有3米。

  然而,他突然变成了伦敦的新闻人物,但这不是由于他实验的成功,而是由于一次几乎让他送命的意外事故。

  原来为了得到高电压,他把几百只手电筒连接起来。一不小心,他触及了一根连接线,电流当即把他击倒在地,他身体蜷成一团,一只手烧伤,不省人事。事故发生的次日早晨,《每日快报》用大字标题报道:《发明家触电倒地》。

  赶紧把那个疯子打发走

  1925年,伦敦一家最大的百货商店的老板找上门来,向贝尔德提出一个诱人的合同:每周给25英镑,免费提供一切必要材料,条件是贝尔德每周三次在该百货商店电器部将新发明进行公开表演。

  这位发明家虽然知道这套设备对广大公众公开表演还为时过早,但为了解决研究经费,只得同意签订合约。但结果是贝尔德只能向顾客们连声说“对不起”,面对发射机和接收机,几乎没人真正明白它的意义。

  贝尔德对这种耍把戏似的表演也厌烦透了,他向百货商店提出终止合同的要求,把实验器材装车搬回河口街的家里。这时,他再一次陷入困境。晚饭有一顿没一顿,衣服破了、鞋子穿洞,他都无钱补,身体状况变得更加糟糕。因为没有钱付房租,房东扬言叫人把他赶出去。他访问报馆,想通过报纸的宣传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记者们都已经看到贝尔德在商店的表演,几乎都回答说:“你能传送一张脸给大家看,就是我们的新闻了!”好几次,他一到报馆门口就被门卫拒之门外,因为门卫早被吩咐:赶紧把那个疯子打发走!

  山穷水尽之时,苏格兰寄来了500英镑。这是两个堂兄弟汇给他作为入股资金的。贝尔德又开足马力,实验一件又一件的装置。他唯一的“助手”,是一个木偶头像,他为它取名为“比尔”,他要通过发射机把比尔的脸传送到邻室的接收机上。

  1925年10月2日是贝尔德一生中最为激动的一天。这天他在室内安上了一台能使光线转化为电信号的新装置,希望能用它把“比尔”的脸显现得更逼真些。下午,他按动了机器上的按钮,“比尔”的图像一下子清晰逼真地显现出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揉了揉眼睛仔细再看,那不正是“比尔”的脸吗?

  贝尔德兴奋得一跃而起,此时浮现在他脑际的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找一个活的“比尔”来,传送一张活生生的人脸出去。

  贝尔德楼底下是一家影片出租商店,这天下午店内正在营业,突然间“楼上搞发明的家伙”闯了进来,碰上第一个人便抓住不放。那个被抓的人便是年仅15岁的店员威廉·台英顿。

  几分钟之后,贝尔德在“魔镜”里看到了威廉·台英顿的脸——那是通过电视播送的第一张人脸。接着,威廉得到许可也去朝那接收机内张望,看见了贝尔德自己的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