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人们想说服身边的人和自己一起注重修养,光凭嘴说是没用的,一些具体而生动的方法更容易让人们认识到问题所在。
我们说,在转化愤怒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善恶的区别,那么这区别是什么呢?关于善恶的定义,有位大师认为,对他人有害的做法,最终也会对自己有害,总的来说就是,对他人和自己都有害,这样的行为就属于“恶”;对他人有好处的做法,最终也会对自己有好处,总体来说对他人和自己都有好处,这样的行为就属于“善”。同时,做那些对他人有好处的事情,一定就是善举,这样的行为是明智的;而做那些对他人有害的事情,就肯定是恶的举动,这样做事的人,可以说是愚昧的。一个人行善还是行恶,取决于他的心,因为,心是善恶的根源。
把“善”和“恶”的区别弄清楚之后,我们就会明白,不能以“个人利害”来评判善恶,因为“个人利害”的范畴很狭小,只关心个人利害的人,往往看不到他人,也看不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紧密关系。也许你会说,这些和转化愤怒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是有关系的,当你要向别人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你就应该立即想到,你发泄出去的愤怒对别人是有害的,它会导致对方也陷入愤怒的情绪,既然你做了对别人有害的事情,就说明你是在行恶。想到了这一点,你就不再会蛮横地认为,你发怒是因为自己受到了伤害,正在承受痛苦。相反,你会认识到,你把自己的个人利害扩大化了,毫无道理地附加到了他人的身上,而他人是不应该因为你的个人利害而受到伤害的。
由于心是善恶之源,所以,只有当你的心能够正确地区分善和恶的时候,你才能保证自己的行为是明智的。也只有这个时候,你才能回到自己的内心,冷静地转化自己的愤怒,而不是把自己的愤怒外化。否则,你的行为不但不能平息自己的怒气,还有可能激化自己的怒气。
修养离不了善意的监督
上面提到,照镜子可以使一个人看见自己愤怒时的样子,从而意识到,自己应该改变自己丑陋的生气模样。同样,他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他人表情的变化可以告诉我们,我们的态度是否能够让别人接受。
很多时候,你身边的人并不会逐一察觉你的各种情绪,但他们会十分敏感地察觉你的怒气,甚至在你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察觉到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你千万不能认为,别人是在存心和你过不去,如果要追究起来,答案也很简单——他人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站在你的对面,而你则无法站在你自己的对面。一旦有了怒气,你就会不知不觉地带给别人一种压迫感,压迫感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而对于不舒服的感觉,人的感受是很灵敏的,所以,你身边的人会比你更早地察觉出你的怒气。
你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愤怒——这一点,你身边的人比你自己更清楚,正因为这样,你可以很好地借他人来敦促自己。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匹马,而你身边的人就是马鞭,你没有被鞭打,说明一切正常;你被鞭打,则说明有一种力量驱使着鞭子打你,这种力量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不满情绪”,而不满情绪是不会凭空产生的,既然这种情绪是针对你的,你就不得不想一想,自己是否对他人产生了压迫感,从而导致别人还击自己。当你意识到这一点,就已经算是前进了一大步。接下来该怎么做呢?再简单不过了,让那鞭子停下来,但这绝不是说要把鞭子夺下,放到脚下踩碎——你见过哪匹马把打在自己身上的鞭子夺下并踩碎吗?肯定没有,马只会出于本能奔跑,只要鞭子不停,它就一直跑,而且越跑越快,那我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在这里,我们真的应该效仿马的本能——向前跑,尽全力前进,直到驱使着鞭子的不满情绪消失为止。对于马来说,它的全部任务就是跑快,而对于我们来说,任务就是进步。被鞭子抽打不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挖掘自己的自控力,从而使鞭子停下来——也就是说我们要消除他人对自己的不满情绪。
“小姐!你过来!你过来!”顾客高声喊,指着面前的杯子,满脸寒霜地说:“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真对不起!”服务小姐赔不是地笑道:“我立刻给您换一杯。”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边跟前一杯一样,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乳。小姐轻轻放在顾客面前,又轻声地说:“我是不是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
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匆喝完茶,走了出去。
有人笑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自己不懂,你为什么不直说呢?他那么粗鲁地叫你,你为什么不还以颜色?”
“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法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小姐说:“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要用气和来交朋友!”
每个人都点头笑了,对这餐馆增加了许多好感。往后的日子,他们每次见到这位服务小姐,都想起她“理直气和”的理论,也用他们的眼睛,证明这小姐的话有多么正确……他们常看到,那位曾经粗鲁的客人,和颜悦色,轻声细气地与服务小姐寒喧。
我们往往欣赏“理直气壮”,却往往忽视“理直气和”的绝妙之处。常言到:有理不在声高,更何况你是否有理呢?反过来,对于别人的无知、粗鲁,我们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好呢,还是“以柔克刚”好呢?别忘了:要用气和交朋友!
如果不能做到这样,那么你可能就会无形中感觉到气愤,而生气又会给你带来什么呢?生气的背后是什么呢?
当我们自己成为那个敏感、易怒、无理、情绪失控的人的时候,我们也应意识到其原因很可能是我们曾经受伤,而伤口尚未愈合。若我们能了解自己心灵里面尚待医治或解决的问题,再对症下药,必能成为情绪稳定、别人喜欢接近的人。不快乐不是别人造成的,乃是自己心灵里面的问题。
生活中真实的情况是,朋友和敌人没有差别。可人们总认为,朋友是亲切和和蔼的,遇到自己的朋友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遇见敌人就完全不同了,敌人只会使人反感、痛恨。一般的人,肯定都无法忍受脾气恶劣的人,但你不该把别人的坏脾气当作坏脾气,而是当成一种训练工具,以便时时刻刻训练自己的忍耐力。所以,当你听到最不中听的话时,千万不要火冒三丈。你完全可以把别人的话看作一个切入点——发现自己和训练自己的切入点,而且,往往是最难听的话,对你而言是最有帮助的指引。
我们的错误(1)
严格来说,愤怒也是一种错误,尤其是向他人发泄自己的愤怒。但是,谁都会以错为对,以善为恶,就连圣人都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但这绝不能成为我们肆意愤怒的借口。
无恶意的犯错固然不是罪,但有一些道理还是应该注意的。比如说“虚心”,很多人善恶不分,也不考虑事情的因果关系,至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就更不用提了。可是,圣贤却不会这样。就连圣人贤士都这么虚心,我们难道可以自满吗?
一个中年人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却突然退出了商场,他说他已经厌倦了商场。后来,他专程到一座寺庙去要求出家,他向师父说:“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禅师说:“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中年人又说:“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禅师说:“慢慢再说吧!”
中年人没办法,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拜佛。禅师一见到他便说:“你为什么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这个中年人说:“我为了灭除心头的火,特意一大早就来拜见你。”
禅师就说:“你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子背着你和别人偷情吗?”
这个中年人听了以后非常生气,他终于忍不住说:“你讲话太伤人!”
禅师这时说:“你看,我只是稍微试探你一下,你就生气了,你怎么可能消得了内心的火气?又怎么可能放得下一切来出家呢?”
对自己的错误,人们多少都会有些迟钝,本以为自己已经成功地超越了某一条修持之线,却只在别人的一个小小测试中败下阵来。
做错了事情,就应该被人谴责,掩饰自己的错误。只能错上加错。当你蛮横地向别人发泄愤怒,你就应该遭到别人的谴责,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时候你绝不应该为自己开脱过错。你应该认真地对待别人的谴责,并接受别人的批评。
当然,人的本能是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可是,能够及时认错的人,却会展现出一种与他人不同的气质。如果人们都能以恕己之心待人,则别人的毛病过错自然显得微小,不再不可原谅,而对方对自己的感激和赞赏也就相应增加,彼此有了宽容和欣赏的心态作支撑,这份交情自然牢不可破。
也许你会说,愤怒只是一种情绪,难道人们连表露这种情绪的权利都没有吗?人确实有权利表露自己的情绪,然而,关键问题在于,别人也有权利反感你的愤怒,更何况,你是在蛮横地发泄自己的愤怒。
相应的,用责备别人的心态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的过错便处处皆是,这样,自己的悔改之志立刻萌生,以此为诫,过错自然日少。
从前,一个官员去拜访一位师父,他看见师父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师父住在树上,太危险了!”师父回答说:“先生!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这个官员听了不以为然地说:“我现在好好地当着官,有什么危险呢?”
师父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沉,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这个人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义?”
师父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官员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小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师父说:“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情,八十岁的老人未必做得到。”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句话说来容易,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它强调的是同时性,既要行善,又要不做恶,而且,尽管你知道你应该怎样做,却不一定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行善的同时也作恶,就好比一个人扫地的时候,边扫边扔东西,想必在生活中,你是不会看见这么愚笨的主妇的。
我认识一位老人,他从二十岁时起,就开始反省,花了很大的功夫,他发现自己每天都有缺点应该改进,可是当他到了五十岁时,仍然还发现了自己四十九岁时的缺点和过失。可见,一个人的错,是很难改完的。可是,不做恶、不犯错、不断行善——这些是改造命运的前提条件,所以,那些希望自己的生活更美好的人,应该努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