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了张的散文,就寻张的小说,但到处寻不着。那一年到香港,什么书也没买,只买了她的几本,先看过一个长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经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鸦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瘾的东西都是毒品。张的性情和素质,离我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是要读。使我常常想起画家石鲁的故事。石鲁脑子病了的时候,几天里拒绝吃食,说:“门前的树只喝水,我也喝水!”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读得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维规律,循法可学,有的则不能,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张的天才是发展得最好者之一,洛水上的神女回眸一望,再看则是水波浩淼,鹤在云中就是鹤在云中,沈三白如何在烟雾里看蚊飞,那神气毕竟不同。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从那儿进门的,又如何穿径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无法理会,恍恍惚惚。她明显地有曹露的才情,又有现今人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离,她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但她的作品切人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以类比。
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孔雀开屏最美丽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何况张又是个执拗的人。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耍弄些文字的人,已经有了毛病,读作品不是浸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智慧,而是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人读,就只有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张的书是可以收藏了长读的。
与许多人来谈张的作品,都感觉离我们很远,这不指所描叙的内容,而是那种才分如云,以为她是很古的人。当知道张现在还活着,还和我们同在一个时候,这多少让我们感到形秽和丧气。
《西厢记》上说:不会相思,学会相思,就害相思!《西厢记》上又说:好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07
冬天
'法'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去年冬天——战争来临的第一个冬大——漫长难过。1940年到1941年的这个冬天怎么说呢?从11月底开始,天气就变得很冷,而且一直在下雪。雪落在遭到过轰炸的房顶上,落在新建的桥下,落在巴黎的街道上。巴黎的街道上不再见小车和公共汽车驶过,只有穿着毛皮大衣,戴着羊毛风帽的女人走过。雪落在铁轨上,落在有时因为太重而拖在地上,甚至断了的电缆上,落在德国士兵灰绿色的军服上,落在挂在建筑物三角楣上的巨幅红色十字旗。在冰凉的公寓里,这雪让房子里有一丝灰白的、惨淡的光线,更加增添了寒冷与不舒服的感觉贫。贫困的家庭里,老人和孩子儿个星期来只能待在床上:这是唯一能够让他们感到温暖的地方。
大雪覆盖了位于拉雪兹公墓的查尔斯。朗日莱的坟墓,还有基昂桥附附近那片汽车的废墟——所有在6月被炸毁、烧毁、丢弃的汽车都堆在公路的两边,有的只有一只轮子,有的侧翻着,有的被炸了个大洞,有的儿乎就只剩下一堆乱七八柑的废铁残骸。乡间自茫茫的一片,一望无际,没有一丝儿声响。有几天雪化了,农民们都很高兴,“看到大地真好。”他们说。可是第二天雪义下了起来,乌鸦在天空中嘶叫着“今年乌鸦很多。”年轻人低声念叨着。他们想起了战场,想起了遭到轰炸的城市,但是老年人回答说:“并不比往年多!”在农村,一切都没有改变,人们仍然在等待。等待战争结束,等待封锁结束,等待战俘回来.等待冬天结束。
“今年不会有春天了。”女人眼看着2月过去,感叹道。接着是3月初,可温度并没有回升。雪已经没了踪影,似是大地灰蒙蒙的,生硬得很。就像铁一样,踩到上而咚咚作响。土豆都被冻了,牲畜的毛也儿乎没长出来,一根草都没胃出来。在萨巴坐家的农庄,老人们几乎一直躲在大木门后不出去,到了晚上,这木门就被钉死了。一家人都围着火炉坐在一起。一声不吭地为战俘织毛衣。玛德莱娜和塞西尔在用旧床单缝制小衬衫和小被子。玛德莱娜在9月嫁给了伯努瓦,现在她在等着孩子出世呢。有时一阵狂风摇动着大门,上了年纪的女人便会说:“唉,上帝啊,真是太悲惨。”
在隔壁的农庄,圣诞节时,一个小男孩诞生了,他的父亲是战俘。孩子的母亲已经有三个孩子。这是一个瘦搜高高的农妇,作常害羞,不太说话,相当保守,从不抱怨。别人对她说:“你怎么办呢,路易丝,家里也没个男人,有这么多活儿要干,也没人帮帮你.还有你这四个孩子,你怎么办呢?”她总是微笑着。尽管她的眼神一直是那么冰凉凉的,充满了忧伤,她回答道:“必须这样。。。。。。”晚上,孩子们都睡下后,她会到萨巴里家。她坐在那里织毛衣,靠在门边,这样可以随时在黑牙牙的寂静中听到孩子叫她的声音。假如别人不瞧她,她便会偷偷地抬起眼睛,望着玛德菜娜和她年轻的丈夫,没有嫉妒,也没有恶意,只是有点说不出的忧郁。然后她很快垂下目光,看着手里的活儿,过了一刻钟后,她站起身,穿上靴子,低声说“好了,我得走了。晚安,先生,夫人”,然后回到自己家里。这是3月的一个晚上,她不能人睡。儿乎每个晚 上她都是这样过的,在这冷冰冰的、空荡荡的床上等待入眠她想过叫最大的孩子和她一起睡,可是她没有这样做,因为她有一种迷信的担心:她觉得应该给不在的人留着这个空位。
这天晚上,狂风呼啸,从摩万山脉刮过来的风掠过村庄。“明天又要下雪了!”人们都这样说。这个女人,在寂静的、却像失去方向的小船一样到处都会劈啪作响的大屋子里,第一次听凭自己的眼泪姿意横流。丈夫1939年走的时候,以及后来他获准短暂回家之后再次离开时,她都没有哭,在知道丈夫被俘,在她独自一人分娩之时她也没有哭。但是现在她梢疲力竭:那么多的事情。。。。。。那个最小的孩子,他够厉害的,要吃,动不动就叫。弄得她无法应付。。。。。。那头因为天冷几乎不产奶的牛。。。。。。没有稻谷吃不愿下蛋的鸡,还有必须破冰的洗衣槽。。。。。。一切太。。。。。。她再也无法承受。。。。。。身休不行了。。。。。。甚至她连活下去的欲望都没有了。。。。。。活着有什么好?她不会再看见她的丈夫,他们彼此之间也都很厌烦,他会死在德国。这张大床真是冷啊:她将两个小时前放进被子、放进去时还是滚烫的、现在已经没有一丝儿热气的烫壶取出来,放在地砖上,手缩回来的时候,碰到了更加冰冷的地板,她觉得更冷了,一直冷到心里、她抽泣着,身休更加支撑不住似的。别人又能怎样安慰她呢?“不是只有您一个。。。。。。”她很清楚这一点,但是别人似乎比她运气好一点。。。。。。比如说玛德莱娜。萨巴里。。。。。。她对她没有什么不好的想法。。。。。。但是真的,太过分了!这个世界实在太不幸了。她瘦弱的身体冻僵了。即便在被子里,在鸭绒压脚被下蜷作一团也没什么用,她觉得寒冷已经浸人了骨头和关节里。“会过去的,她会回来,战争会结束的。”人们说,不。不!她再也不相信了,这一切会持续下去,一直持续下去……连春天都不愿意来……很快就是三月底了,然而地还冻着,和她一样,一直冰到心里。什么样的风啊!什么样的声音!她在床上半直起身子,听了一会儿。突然,在这张满是泪水和痛苦的脸上,掠过一种柔和的,难以置信的表情。风停了,这不知从哪里来的风此时不知又刮到了何处。它折断了树枝,在盲目的狂怒中摇动着屋顶,它卷走了山丘上最后的残雪,现在,从阴沉沉的,闪着狂风暴雨的天空,落下了春天的第一场雨,仍然是冷冰冰的,但它是流动的,那么急促,形成了一条水渠,一直流淌到埋在地下的树根里。一支流淌到黑色而深沉的泥土深处。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08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
孙轶玮
在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感受里,除了急速发展的经济景象和日益强盛的国家实力外,也伴生着诸多疑虑。比如,为什么地铁里永远挤满了面露疲态的上班族?为什么深夜写字楼里总是密密麻麻的灯光?为什么必须在没有尽头的堵车长龙里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为什么电视里不停播放的总是那些大哭大笑的娱乐选秀?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宁愿人格分裂地沉溺在虚拟世界而不愿回到现实……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觉得自豪吗?你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满意吗?你所憧憬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
携着上述问题,由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童世骏主持的名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大型社会调查,给太多人带来了意外。这份报告所展示的,已不仅是一张问卷的答案,而是当代中国人不自觉的内心独白。
因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在4568个有效回答中,认为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的占52.3%,“比较自豪”为30.5%,“一般”为12.2%,“不太自豪”为1.8%,“一点也不自豪”为0.8%,“说不清楚”为2.5%。
“这是让我和我的同事们普遍有些意外的一个结果,”童世骏说,“从分析结果来看,中国人的自豪感指数还是相当高的。”
在问卷备选的17条自豪的理由中,名列前三的是“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国土和美丽的山河”以及“灿烂的文化和艺术”,后三名则是“人民团结、奋进”、“社会治安良好”以及“这是我祖先生活过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0.8%的被访者提出了其他的原因,包括: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国人有敢闯敢干的精神;社会主义好、毛主席好、共产党好,国家和平,农民减负;交通好、生活条件好;男女平等;老人有保障;人民非常聪明;人们互相帮助;有人权有自由,人口多;有美好的未来。
“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原因大都是超越具体事物的宏观认识,或者说是来源于教育的结果。但从对一些‘微观事实’的回答来看,显然现实中的许多方面并没有得到被访者的认同,说明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更应该强化处理微观事务的能力。”该调查报告的主要分析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张文明说。
“另外,我们还从‘非常自豪’的角度,分别从地区分布、学历、年龄、收入四个方面做了一系列分析,发现几个有趣的现象。”张博士说。
年收入越高自豪感指数越低。在文化程度上,自豪感指数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态势。小学以下和大学以上毕业的人都低于10%,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更低于1%。与此相反,从年龄来看,自豪感则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豪感的指数也在增长。
“20至3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的自豪感指数最低,特别是21至24岁,这个年龄段正是读大学或者进入社会的关键阶段,他们表现了对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