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抗拒将→个周围实验证据尚很模糊的心理学假设作为是已经
〃证实〃的理论。本书的好几章里都在强调大家必须抱有这
种怀疑态度。要注意不要从相关中推论因果,以及拒绝接受
见证叙述式的证据等,都是例子。与此同时,也不要因为知
识不完整或结论还有待进→步探索就妄自菲薄,开始怀疑心理
学究竟能否产生强有力的结论。更不可因此就做出不理智的结
论,认为心理学永远也元法成为一门科学。从这个立场出
发,证据集中原则可以看作是,前面所提到的,不要过度去
解释尚不成熟的研究结果这一警告的一个平衡陀。尽管心理学
研究有许多缺陷,但是不要气馁,各式各样研究逐渐集中到
一个方向,还是能够得到合理、有力的结论。
观察证据集中原则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检验存在问题的心理
学领域,这些领域往往通过应用了集中原则而得到结论。让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关于电视暴力节目是否增加儿童攻击行为
这一课题能充分说明证据集中原则的重要性。目前,对这个
第八章别了,爱因斯坦综合征。
197 。
问题,科学界的认识较为一致:儿童观看电视暴力节目,确
实增加了攻击行为发生的概率。这个效应虽不是非常大,但
确实存在。科学家们对这结论的信心,是通过分析上百个不
同的研究结果,而不是在一个具有决定性的研究中得到的
(女日,
Anderson & Dill ; 2000;。 Anderson ; Huston ; Schmitt ;
Linebarger ; Linebarger ; & Wright ; 2001; Bushman &
Anderson ; 2002; Friedrich…Cofer & Huston ; 1986; Huesmann
& Eron ; 1986; Paik & stock ; 1994; Pearl ; Bouthilet ;
& Lazar ; 1982; Wood ; Wo吨,
& Chachere ; 1991)。这
些研究所用的实验设计、被试群体及具体的技术都非常不同。
我想现在大家一定已经清楚了,这些差异恰恰是这个领域的力
量,而不是缺点之所在。
电视公司的老板们自然不愿意看到自己充满暴力的节目对
儿童存在负面影响的证据。于是,他们就发起了打击这些研
究是在〃误导公众〃的宣传攻势,他们利用的正是公众没有
认识到的这一点:即研究结论是建立在许多研究的集中证据
上,而不是哪一个关键性、决定性的研究上(因为公众正是
〃爱因斯坦综合征〃的受害者)。电视公司不断挑出某一个
研究来加以批判,并且暗示通过论证每一个研究都存在缺陷,
就可以否定相关的总体结论。尽管社会科学研究者可以一一去
响应对这些研究的批判,但是大多数时候,研究者是很乐意
承认这些研究是有缺陷的。这一点,是公众没有认识到的。
这是因为,本着证据集中原则,研究者并不认为承认某个特
定研究的缺陷,就否定了关于电视暴力影响攻击行为所得到的
一致结论。这表示,在支持一个结论的众多研究中,也许某
。 198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些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另一些不带这些缺陷的研究,
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些研究自身可能有问题,但是另一
些研究则等于纠正了这些缺陷,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例如,有关电视节目与暴力行为关联问题的早期研究揭
示,儿童观看暴力节目的数量与暴力行为之间存在相关。当
时就有人很正确地指出,这种相关证据不能被看作是因果结
论。也有可能是第三个变量造成这一联系,或者攻击行为高
的儿童倾向于看比较多的暴力节目(方向性问题)。
然而,科学界并非仅依赖上述相关证据就会做出任何结
论。我们也可以用许多比简单测量两变量之间关系更复杂的相
关分析技术,这些技术允许我们做出一些探索性的因果推论
(第五章中提到的偏相关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技术其一就
是,采用纵向的研究设计,在不同时间点测量相同的两变量
在这里就是电视暴力和攻击性。由这→设计所得到的相关
模式可以告诉我们两者是否有因果联系。这一类型研究已经有
人做过了,得到的结果表明:观看暴力电视节目的确有增加
入们日后攻击行为的可能性。
也许,这时有人又会质疑起纵向相关技术,认为它是具
有争议性的。这也确实是如此。但是,最重要的→点是,电
视暴力和攻击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的结论并不完全依靠相关证
据,不管是简单相关或是像纵向相关技术这样复杂的相关分
析。实际上,已经有许多研究是用实验法来进行验证工作
的。在这些实验中,大量电视暴力被研究者操纵,而不是仅
仅对已有的节目(现实中自然的情境)进行暴力评估。第六
章中讨论过,在其他变量受到实验控制的同时,只对一个变
第八章署lJ了,爱因斯坦综合征。
199 。
量加以操纵,就可以避免相关研究对因果及第三变量问题的困
扰。如果其他变量均完全相同时两组儿童表现出不同的攻击行
为水平,而且如果这两组仅有的差异就在于:一组看了更多
暴力节目,而另一组没有;那么我们就可以比较放心地推论
说:被操纵的变量(电视暴力)引致结果变量(攻击行为)
的改变。在大多数相关的实验研究中都得到了这一结论。
这些研究当然又引来了另外一些批评,提出了〃这不是真
实生活〃的抗议。在前一章中已经讨论过的这一抗议的论点,
以及利用这些论点所进行的恶意攻击。无论如何,有关电视暴
力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是只在一群很古怪的小孩子身上才发现。
事实上,这一结果在美国不同地方,以及世界的不同国家都成
功地得到反复验证。使用不同的实验情境、不同的电视节目作
为研究对象的各个实验,也都得到高度一致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不仅在实验室中,就是在现场研究,大都
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现场实验
(field
experiment)的研究
设计,也被用来探讨电视暴力…攻击行为这一课题。这类研
究设计的发明提醒我们,避免惯性地认为实验设计和实验室之
间的必然联系。人们有时候认为我们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操纵
变量,在现场研究中才能探索相关。这个想法是不正确的。
实验室里也常常可以进行相关研究,而非实验室的情境下也常
常可以操纵变量。在非实验室的情境下操纵变量进行现场实验
研究,尽管有时需要相当大的创意,但却在心理学领域中变
得越来越普遍了。
当然,现场实验研究自身也存在缺点,但是这些缺点往往
正是其他研究设计的强项,所以可以相互弥补。总而言之,支
。 2∞·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持电视暴力导致儿童攻击行为增加的这个观点的证据不仅依赖于
某一个特定的研究,或某一类特定的研究方式。
这个情况类似于吸烟和肺癌的关系研究。烟草公司老板常
常试图迷惑公众,暗示公众:香烟引起肺癌的结论只存在于
某些特定的研究中,并且攻击这些研究站不住脚。然而,大
量证据都集中指向一个强有力的结论。来自若干不同类型的研
究,其数据都趋向集中于一个结论,而且不会因为单一实验
受批评而发生重大改变。
在这里,很适合我们讨论一下类似肺癌病因之类的医学问
题。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许多决策都建立在不同类型研究
结果是否集中得出一个结论的基础上。例如,当流行病学
(可以说是一种涉及人类的现场研究,目的在于寻求某一疾病
与现场中其他环境及地理因素的关联),精确地控制的动物实
验,以及人类被试的临床试验等不同类型的研究结果,都趋
向集中于一个结论时,医学界才会对这一结论具有比较大的信
心,认定这→结论是可靠的,而医生们才愿意在这些证据的
基础上开展治疗方案。
然而,上述这三类研究都各自有其缺陷。流行病学研究
通常是相关研究,变量之间存有虚假联系的可能性很高。实
验研究虽然具有高度控制,但被试往往是动物而非人类;临
床试验虽然是在医院环境下,将人类被试放于一个真实的治疗
环境之中,但是又因此而有许多因素没有受到控制,例如安
慰剂效应以及治疗小组对病人的治愈期望等。虽然这些不同的
研究设计都各自有其问题,但是,当用这些不同的方法所得
到的数据都相当紧密地集聚在一块儿的话,医学研究者有理由
第八章别了,爱因斯坦综合征。
201 。
去肯定这个高度集中的结论。就像心理学家可以用这一证据集
中原则来帮助他们对诸如电视暴力对攻击性行为之影响的研
究,做出强有力的结论一样。
科学研究的共识
对电视暴力影响的评估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告诉我们如
何通过数据的积累,最终回答心理学所提出的问题。特别是
当涉及到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时,更需要牢记这些问
题的答案不会是顺手拈来的,总要累积许多不同实验的结果,
而绝不可能因为出现一个突破性的研究就一下子把问题完全解
决。用一个简单道理来总结:在评估心理学的实征证据时,
心中要想的是〃科学共识〃,而不是〃重大突破〃,是〃逐
渐集中〃,而不是〃飞跃进步〃。
遵守〃科学共识〃,而不是〃重大突破〃原则,在围
绕着〃幼童补偿性教育计划〃的种种争论中,起了很重要的
作用。在
20世纪
60年代后期以及
70年代初期,人们曾就林
登·约翰逊总统要建立一个〃优质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社
会政策项目是否真的有效,展开了许多争论,在这一争论进
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公众经常会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头条:〃早
期介人可将智商提高
30分〃和〃心智开启项目是一个失败〃
等等。一个外行人该怎样面对如此矛盾的信息呢?在这个例子
中,〃科学共识〃而不是〃重大突破〃原则,无疑可以提
供一些帮助,因为这一原则提醒我们,这两个报纸头条所指
的实征结论可能都言之过早。实际上,也确实又花了十年的
。 202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时间,研究者才对这一重要的社会问题达成科学研究的共识。
这一共识不是建立在单一的、关键性的研究基础之上,
而是建立于康乃尔大学一组专家的精心分析工作之中 (Lazar;
Darlington ; Murray ; Royce ; & Sniper ; 1982)。在进行
这一分析时,这组研究者合并了20世纪ω年代到70年代早期
收集的包括11个幼儿教育项目所提供的成百上千个被试的数
据。尽管单一研究项目的结果有时难以解释,但当把它们汇
聚起来之后,整体结果却还算清晰。早期介人的短期教育项
目并不一定会将智商提高30分。同样,〃心智开启〃和诸
如此类的项目也并非绝对失败。早期教育介人项目确能对参与
此项目的儿童的后期教育产生具体的、可靠的影响。这些儿
童留级的比较少,被送人特殊教育班较少,对学校和学业成
绩有比较多的正面态度,并且表现出持久的学业进步(参见
Lee ; Brooks…Gunn ; Schnur ; & Liaw ; 1990; Bamey ;
1999 )。
加拿大心理学家提摩西·摩尔(Timothy Moore )曾讨论
了如何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