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 
(Baumeister, 
1999; Baumeister ; Boden ; & Smart ; 
1996 )。另一个在 
20世纪 
90年代,极其流行的一个假设是,
低自尊导致学业成绩不佳。后来证明,自尊与学业成绩之间
的关系似乎与这一广为学校管理者认同的假设正好相反,是优
异的学业成绩,或其他方面的成就导致了高自尊 
(Kahne, 
1996; Ruggiero ; 2000; Stout ; 2000)。

拉德福德 
(Radford)曾谈到过一个似乎无法泯灭的世俗
迷信,即〃我们仅仅用了我们脑力的 
109毛〃,这个观念尽管
没有神经科学的根据(见 
Beyerstein, 
1999;。 Higbee & Clay ; 
1998 ),但这种认识己经流传几十年了,而且好像已经获得
了是〃心理事实〃的地位。拉德福德引述专栏作家罗勃特·
塞缪森 
(Robert 
Samuelson )给〃心理事实〃下的定义〃虽
然没有坚实的事实证据,但却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重复,
而被认为是真实的观念 
〃(p。53)。其实,这就是世俗信念。

世俗的信念并不是完全可以不靠事实证据来持续的。有时,
一旦反证被广为人知,世俗信念也会改变的。例如,多年前流
传的一条谚语是〃早熟早烂 
〃(Fancher, 
1985 ; p。141),认
为儿童早熟将意味着日后生活的毁灭。但是现在,心理学研
究表明这是个错误观念的事实已在公众文化中生根,也就再也
昕不到这一谬论了。


第一章充满活力的心理学。 
33 。 

这个例子也警示我们小心对待当今的〃常识〃,因为要
让昨天认为正确的常识在今天变为谬论并不是难事。毕竟,
〃常识〃是指尽人皆知的知识。那么,就像过去 
150年来,
在美国曾经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如〃女人不应该有
投票权〃,〃美国黑人不应该接受教育〃,或〃残疾人都应
该送进收容所〃等,现在不都被我们否定为是垃圾了吗?主要
就是因为它们都没有实征研究的支持。从这些例子,可以看
到,相对于常识而言,心理学的用武之处,在于它以实验为
基础,验证这些常识背后的假设。有时,这些关于常识的假
设并不能通过检验,从而使充当检验者角色的心理学难免与文
化信念发生冲突。心理学也因而成了勇敢的揭发者,让这些
早为人们所惯性接受的世俗智慧再无立足之地。这就不奇怪,
为什么很多人不但不信心理学的检验报告,也对做出这些报告
的心理学家视若无睹。

作为一门


科学的心理学

在实征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反对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
在 
100年前,英国剑桥大学拒绝建立心理物理实验室,因为
这类研究会〃将人的灵魂放在度量尺上,从而侮辱了宗教的
神圣 
〃(Hearst, 
1979 ; p。7)。心理学家保罗·梅尔( 
Paul 
Meehl)曾经提过,〃在当代社会科学所使用的实验和统计方
法尚未发展起来之时,对于人们只靠‘尽人皆知'所获取的
知识(这里的人是指只要是人类的→员即可),几乎从来没
有进行过任何批判性的检验〃 
(Meehl ; 1991 ; pA40)。基


。 34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于此,心理学欲建构可实征之课题的战争可谓刚刚才取得了胜
利。但是随着科学的进展,许多问题逐渐变成可以用实征方
法来解决,心理学家将去挑战人们更多的固有观念。诸如,
道德推理的发展、恋爱心理学、种族偏见的本质、宗教信仰
的心理及社会决定因素等,都是现在心理学家正在探索的问
题。最近,关于幼童性行为的研究引发了很大争议( 
Hagen ; 
2001; Rind ; Tromovitch ; & Bausermao ; 2001)。有些人
仍然反对对这一领域进行实征研究 
(Huot, 
1999),但是心
理学在这一领域还是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莱维和多恩尔曾总结出,一些人反对心理学研究的原因在
于他们宣称他们〃没有需要知道〃 
(Levin & O'Donnell; 20∞)。
他们叙述,当一个校董会提出要家长来决定是否要他们的孩子
在有不同年龄学生的班级学习时,有教师提出应该先做一个研
究看看再说,但学校董事会否决了这一建议,因为他们认为不
管〃多龄〃教学或〃单龄〃教学,哪种方法更有效,家长都会
强迫学校完全转向那一较好的教学方式。莱维和多恩、尔 
(2∞0)
从而提到:〃(对于可能的研究结果)校董事会根本就不想知
道 
!〃(p。66)。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人们常常否定心理学
研究,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它不好,而是因为他们想要逃避由
此所可能带来的麻烦。

也许你已经意识到了,对心理学的批评中有一个很大的矛
盾之处。一方面 
j一些人反对把心理学称为科学,否认心理
学家可以经实征来验证有关行为的事实。另一方面,另一些
人由于害怕心理学家有可能发现某些行为领域的事实,而反对
心理学家在这些领域里做研究。斯金纳行为学派的心理学家总


第一章充满活力的心理学。 
35 。 

是必须面对这类矛盾的批评。例如,反对者说行为主义的强化
律不适用于人类行为。同时,另一些反对者又害怕人们会运用
这些规律去规范及控制他人的行为。这样,行为主义者腹背受
敌,一些批评者否认行为主义者所找到的行为规律是可以应用
的,而另一些批评者则害怕这些规律被滥用。

以上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科
学,刚刚开始探索以前人们没有想到要研究的行为问题,它
的青涩多多少少也解释了为什么它自身作为一门实征科学的地
位一直受人质疑的原因。在第十二章中,我们也将讨论到心
理学自身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所作所为,也对外界的这种误解产
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awda 
& Martin ; 2001)。这些行为
忽略了心理学是一个依靠实征研究方法的学科,从而模糊了心
理学与其他领域的重要区别。由于心理学起步较晚,许多研
究领域现在还只是在婴儿期,刚开始步人研究成果收获期,
以及建立有解释力的理论的阶段。但无论如何,在过去的 
40
年里,心理学已经稳固地建立在我们称之为科学、其中各学
科紧密联结的知识结构之中。

小结


心理学是一个主题非常广泛,但相对松散的学科。它包
括→些不能用同一个内容来概括的众多研究主题。然而它可以
通过〃都是用科学方法来研究行为〃这一标准被整合为一门
学科。科学方法绝非是指→套生硬的规则,而是指一些非常
通用的原则。最重要的三点是:①科学采用了系统实征主义


。 36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的研究方法;②它是以可以公开予以验证的知识为研究目标;
③它努力寻求用实征方法可以解决的,而且可以发展出可以付
诸验证之理论的研究课题(下一章的主要内容)。系统实征主义
所指的有结构的及有控制的观察是本书随后几个章节的主题。


科学通过同行评审的程序


的公开

性。

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因而经常会和世俗的智慧相冲
突。这种冲突是任何新兴科学都会遇到的,了解这个冲突有助
于我们理解那些对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所带的敌意。但是与世
俗常识之间的冲撞同时也令心理学成为→个非常让人振奋的学
科。现在很多人加入了这个领域,正是因为它可以提供机会来
检验那些存在了几百年的、被广泛认可的〃常识智慧〃。 


( il 6。华徘)


第二章可证伪性。 
37 。 



可证伪性

第二

如何阻挡脑袋中的鬼精灵到处捣吾 


1793年,美国内战爆发期间,费城曾流行一种严重的传
染病一一黄热病。当时费城的一个名医,也是美国《独立宣
言》的签署者之一一一本杰明·拉什( 
Benjamin Rush ),据
说是少数几个可以治愈黄热病的内科医生。拉什的药物理论认
为,凡伴有高热症状的疾病都必须通过大量放血(用手术或
水蛙虫吸走体内的血液)来医治。他用这种方法治愈了很多
病人,其中还包括他自己。然而,有人却指责他的放血疗法
比黄热病本身更令人恐怖。黄热病流行过后,拉什更加坚信
放血疗法的疗效,虽然事实上已经有好几个接受放血的病人在
治疗中死去。他是怎么得到这一结论的呢?

有人这样描述拉什的观点:〃一方面坚信自己的药物理论
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却缺乏有效的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系统研
究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因此,他把每一个病情好转的病例都
归结为治疗方法的功效,而把每一个失败的病例都归结为病情
本身的严重性 
〃(Eisenberg, 
1977 ; p。ll06)。换句话说,
如果病人情况好转,那么这种好转就被看作是放血疗法有效的
证据;如果病人去世了,那就表明病情已经严重到任何治疗
方法都无法奏效的地步。现在我们知道对拉什的这一批评是正
确的:他的放血疗法的确和黄热病同样危险。在本章里,我


。 38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们将讨论拉什究竟错在哪里。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科学思维的
一个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同时也是评价心理学理论特别有用的
一项标准。

本章还将详细探讨在第一章中曾提到的气个话题,关于科学
的第三个普遍特征:科学家只能研究〃可解决的问题〃。科学
家所说的〃可解决的问题〃通常意指〃可验证的理论〃,他
们通过保证理论在实征观察时,有可以被验证是错的可能性
(即〃可证伪性〃),来确保其可验证性。也就是说,一个
理论所欲解释的行为现象一定要在现实生活中能表现出来,以致
可以通过观察事实或现象是否存在,得知该理论是否是对的。
我们将在下面看到为什么可证伪性这一标准在心理学中是这么重
要。

理论与可证伪性标准


拉什在评估放血疗法的疗效时掉进了一个致命的陷阱。他
评价证据的方法使他不可能得出该疗法无效的结论,因为如果
病人的康复是对疗法的肯定(从而也是对他的医疗理论的肯
定),那么病人死亡就应该意味着是对其疗法的否定,这样
才算合理。但是,他却把这种否定合理化掉了。拉什这种解
释逻辑违反了建构和检验科学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令他的理
论永远不可能被验证是错的。

在表述科学理论时,必须遵循这样的一个原则:从理论推
导出的各种预测要有被证伪的可能性。在评价某一理论的新证
据时,必须看在收集该新证据时,是否有可能也证实该理论是


第二章可证伪性。 
39 。 

错的,这个原则就是可证伪性标准。著作在科学工作者中间广
为流传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 
(Karl 
Popper )就一直竭
力强调可证伪标准在科学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Magee, 
1985 )。

可证伪性标准是:要说一个理论是有用的,那么根据它
所作的预测必须是具体的。也就是说,理论在告诉我们如果
它是对的话,哪些事情应该发生的同时,还必须说清楚哪些
事情不会发生。一旦后者发生了,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
这个理论有些地方出错了。这时就有必要对该理论进行修改,
或者提出一个全新的理论来取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