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问答-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失而炼根。

622、 怎样修成轮番四禅?世亲论师怎样认为?
答:修轮番四禅,先修四禅无漏相续,接着修有漏相续,再修无漏相续(相续:即多念);接下来,无漏、有漏、无漏相续之念渐减;轮番修之加行:二刹那修无漏,二刹那修有漏,二刹那再修无漏;轮番修之正行:一刹那修无漏,一刹那修有漏,一刹那再修无漏。如是至三刹那轮番修后即已成就轮番修四禅正行。
阿阇黎世亲论师认为:刹那轮番修只有佛陀才能做到,其余补特伽罗不能修。因为只有达到完全能够随心所欲入三刹那相续才算成就。

623、 不来果和阿罗汉果为了什么目的而修此轮番法?请略说五品轮番静虑转生五净居天的情况?
答:修此轮番法有三个目的:
(1)为了转生净居天; (2)为了现法乐住;
(3)因畏惧起烦恼耽著禅味而退失,为遮止退失而修。
利根阿罗汉:为了现法乐住而修。
钝根阿罗汉:为现法乐住;亦因畏惧起烦恼耽著禅味而退失,为遮止退失而修。
利根不来果:为了现法乐住和生净居天而修。
钝根不来果:为现法乐住及生净居天,亦因畏惧起烦恼耽著禅味而退失,为遮止退失而修。
轮番修第四静虑五品(因),生净居五天(果):
下品:三心现前,一无漏、一有漏、一无漏;(生无烦天)
中品:六心现前,一无漏、一有漏、一无漏;再一无漏、一有漏、一无漏;(生无热天)
上品:九心现前,三个三心,共九心;(生善现天)
极上品:十二心现前,四个三心,共十二心;(生善见天)
最上品:十五心现前,五个三心,共十五心。(生色究竟天)
由此五品而生净居五天。

624、 什么叫做身现证无来果?什么是阿罗汉向和金刚喻定?
答:身现证:获得灭尽定的不来果者是身现证。依靠无有心的身体而现前与涅槃相似的灭法,故而承许为身现证。(无有心是指不存在心与心所。)
阿罗汉向:不来果者灭尽初禅上上品修断直至有顶的前八品修断之间均是阿罗汉向;而且住于断除了有顶九品烦恼的无间道者也是阿罗汉向。
金刚喻定:有顶的第九无间道是金刚喻定。因为有顶第九无间道是一切无间道中最殊胜的,所以以金刚为喻,金刚可坏一切,而不被一切所坏。金刚喻定力能摧毁三界一切随眠,这是指其能够断除,并非指需其直接断除,因为金刚喻定生起的时候,有顶八品烦恼都已经断除了。
625、 什么叫做无学阿罗汉果?
答:无学阿罗汉果:阿罗汉向者以金刚喻定灭尽有顶的下下品修断之得绳,于生起尽智的解脱道时,那位圣者即称无学,因为不再需要为了获得未得之果而修学;因为已圆满自利后便能利他,并且成为一切凡夫与有学者的应供处,故也叫阿罗汉。

626、 若承认以出世间道离贪具两种离得,有什么过失?
答:有论师说:以出世间道离贪(指断除烦恼)有两个离得,有漏离得与无漏离得。
经部宗驳斥说:若一钝根者以出世间道已断下八地烦恼,及有顶九品烦恼的其中几品,此时通过炼根而成利根,则前钝根之无漏离得已舍;而有顶烦恼的对治非为世间道,即亦不具有漏离得。然而此时虽然二种离得都不具足但前面已离的烦恼却不会生起。与此类同,若一凡夫生起初禅,则具有解脱欲界之离得,若再生二禅,则前离得便通过转地而舍。离得虽舍,然欲界的烦恼却不会具足。由此可见,以出世间道离贪会具有两种离得之说法并不合理。

627、 怎样理解“依于无漏未至定,能离一切地之贪”?此论所说顿悟依据为何?大乘观点如何?
答:“依于无漏未至定,能离一切地之贪。”这一颂词是说依靠无漏初禅未至定,可以离欲界乃至有顶一切地之贪,贪即是指烦恼。依无漏初禅未至定见道时,可以顿断三界九地一切见断烦恼;若于修道时,也可依此定现前预流果,之后不取一来果,不来果,而直接证得阿罗汉果。有说《俱舍论》是顿悟法门,即可依此颂为依据。大乘有说小乘俱舍并无顿悟,然而依此颂即可说有顿悟法。

628、 请总结说明四向四果的具体分类。
答:一、住果、住向的分类:
(1)离贪者之住果、住向:
断修惑差别 见道十五刹那 第十六刹那 胜果道
欲惑一品未断及断一至五品 预流向 预流果 一来向
欲惑断六至八品 一来向 一来果 不来向
欲惑断尽至断
无所有处惑 不来向 不来果 阿罗汉向
(见道位不住阿罗汉向,修道位第一刹那即第十六刹那,不住阿罗汉果。)
(2)渐次者之住果、住向:摘自《因果明镜论》。
二、住四向、四果圣者的种类:
预流向:随信行;随法行。
预流果:极七返。
住预流果断三品欲惑:三生家家
住预流果断四品欲惑:二生家家
一来果:断六品欲惑。
不来向:住一来果断七、八品欲惑:一生一间。
不来果:断九品欲惑。
迅速
○1中般涅槃  非速
经久
○2生般涅槃     七善士趣
○3有行般涅槃
○4无行般涅槃     全超
○5上流般涅槃     半超
遍殁
生般涅槃
有行般涅槃
无行般涅槃
上流般涅槃
现般涅槃
身现证者
利根:佛陀
利根  中根:缘觉
钝根:本来利根不动法
利根:炼根不动法
中根  中根:堪达法
钝根:安住法      七声闻
利根:护法
钝根  中根:思法
钝根:退法

629、 依未至定离贪,那么末尾解脱道之本体是未至定还是正禅?有哪些无漏正禅胜伏上地和自地烦恼?
答:一、未至定有八:色界四禅、无色四定之前皆有未至定,初、二、三禅三个未至定各离欲界、初禅、二禅烦恼时,
利根:其末尾(第九)解脱道于正禅中生起
钝根:其末尾(第九)解脱道仍于未至定中生起
未至定为舍受,初三正禅中初禅、二禅是意乐受,三禅为心乐受,未至定与正禅之受不同,所以解脱道生时,钝根者不能从未至定而入正禅,利根者即可以。
四禅至有顶之未至定离各自下地烦恼时,其末尾解脱道皆于正禅中生起,因为四禅之上皆舍受,正禅与未至定之受相同,从未至定趋入正禅无有困难,所以解脱道必定于正禅中生起。
二、初禅至无所有处无漏七正禅与初静虑殊胜正禅皆胜伏自地于上地烦恼,而不胜伏下地烦恼,因为是无漏禅定,故可以胜伏自地与上地;因为于未至定起时已胜伏下地烦恼,故说无漏正禅不胜伏下地。

630、 出世间道和世间道的解脱道和无间道所缘次第和行相是什么?
答:世间道的解脱道缘上地之静妙离三行相;
无间道缘次下地之粗苦障三行相。
以出世间道见道时之无间道、解脱道皆缘四谛十六行相。
苦谛:无常、苦、空、无我;集谛:因、集、生、缘;
灭谛:灭、寂、妙、离;道谛:道、如、修、出。

631、 阿罗汉生起尽智后一定会生起无生智吗?
答:不动法利根阿罗汉生起尽智后一定会生起无生智;除不动法外余阿罗汉尽智生起后只会生起尽智相续或无学正见,不会生起无生智,因为他以后可能会退。

632、 什么叫做沙门之性?有为法和无为法的果总有多少?怎样计算?
答:沙门性:指能直接得果的无垢无间道与解脱道。因为它们通过直接断除烦恼令成沙门果故。
有为法沙门果:是八十九种解脱道,即断八十九种所断后之八十九种解脱道。八十九种所断是,见道所断八种(欲界四种上二界四种),修断八十一种共八十九种。
无为法沙门果:即灭尽八十九种所断的八十九种灭法。

633、 安立四果的五种因是什么?《大乘阿毗达磨》以哪些因安立四果?离贪者以世间道得一来果、不来果,怎样算为沙门果?
答:安立四果的五种因:
(1)在果之前先舍果向道;
(2)证得胜果;
(3)得到总集灭尽所断的一个得绳;
(4)同时获得四法智、四类智此八智;
(5)于一时中完整获得修无常等十六行相之智慧(即能顿修十六行相)。
大乘《瑜伽师地论》之声闻地如是安立四果:
(1)断除转生恶趣之因,安立预流果;
(2)断除转生人或天之相续的烦恼因,安立一来果;
(3)断除转生欲界之因,安立不来果;
(4)断除三界之因与习气,安立阿罗汉果。
离贪者以世间道得一来、不来果亦是沙门果:
○1 得果时,世间道有漏离得与无漏离得融为一体,在未见道时,不会有得果名。未见道时,唯有有漏离得,见道并得果时,断见断惑无漏离得多,断修断有漏离得少,故从多而说,离贪者所得果亦是沙门果。
○2 并且有漏离得在得果位(一来,不还)时,皆总集起来由无漏离得所持,由此而说名沙门果。

634、 什么叫做转法轮?对法轮是见道有何不同观点?怎样用宝轮来比喻法轮?
答:一、转法轮:以法为轮故名法轮。佛法以佛陀之力在众生相续中一个接一个不断而转,是转法轮。
转法轮有证法与教法之分:
证法:传承上师相续的证悟接连不断传下来;
教法:佛法通过传讲,一直流传。
法轮是指见道。
对法轮是不是见道,有些不同观点:
有部:法轮唯是见道。
世亲论师及经部:法轮是一切道,即见道、修道、无学道。
满增论师等:依世亲论师之意,转法轮是一切道,非为见道。而佛经中说佛令憍陈如等及八万天子见道为转法轮,这是以初转而讲。实际上修道无学道皆是转法轮。
(但此处应取颂词中观点,即“所谓法轮为见道”。)
二、以转轮王之宝轮来比喻法轮,法轮是见道。
(1)论主说有五种相似:
○1 宝轮具有迅速运行的特点,离一切处而往另一处;
法轮即见道于十五刹那中速疾而行,舍弃缘前之苦谛,而取集谛等。
○2 宝轮胜伏未伏者;法轮以无间道胜伏未胜伏之见断。
○3 宝轮镇伏已伏者;法轮以解脱道受持离得而镇伏已胜伏者。
○4 宝轮腾空而起;法轮超越上界之圣谛。
○5 宝轮降落低处;二法轮降至欲界之圣谛。
(2)妙音尊者:法轮是因为见道之八正道而与宝轮同:法轮之正见、正思维、正勤、正念似宝轮之轮辐,因为它们相辅相成或斩断见断之故;正定似轮辋,因为依之能使心收摄于所缘境中;戒学之正语、正业、正命似轮毂(即轮中央),因为彼等是生起定学、慧学的所依。

635、 有什么欲界得果最殊胜的教证和理证?
答:得前三果须依欲界身。
离贪者若身生上二界则不能见道:
理证:无色界不缘欲界,而见道时先缘欲界苦谛,故无色界不是见道所依;色界有情耽著禅乐无有苦受,不会生厌离,无厌离心就不会生起圣道,所以说上二界不会生起见道。故见道唯在欲界,欲界行者,于欲界苦深生厌离,故于见道位,先缘苦谛而起圣道。
教证:佛经中说中般涅槃至上流之间五补特伽罗于此开始,于彼究竟,这里所说的“于此”是指欲界,“于彼”指上界,开始是说见道的开始。

636、 阿罗汉分哪几种?请分析他们各自的定义,及是否观待时间因缘而解脱的情况。
答:阿罗汉分六种:退法罗汉、思法罗汉、护法罗汉、
安住法罗汉、堪达法罗汉与不动法罗汉。
退法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