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问答-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欲:希求对境之欲。
瑜伽三卷七页云:欲云何?谓于可乐事,随彼彼行,欲有所作性。又云:欲作何业?谓发勤为业。
成唯识论五卷十八页云:云何为欲?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有义、所乐、谓可欣境。于可欣事,欲见闻等,有希望故。于可厌事,希彼不合,望彼别离,岂非有欲?此但求彼不合离时可欣自体,非可厌事。故于可厌及中容境,一向无欲。缘可欣事,若不希望;亦无欲起。有义、所乐、谓所求境。于可欣厌,求合离等、有希望故。于中容境,一向无欲。缘欣厌事、若不希求;亦无欲起。有义、所乐、谓欲观境。于一切事欲观察者,有希望故。若不欲观,随因境势任运缘者;即全无欲。由斯理趣,欲非遍行。有说:要由希望境力,诸心心所,方取所缘。故经说欲、为诸法本。彼说不然。心等取境、由作意故。诸圣教说:作意现前,能生识故。曾无处说由欲能生,心心所故。如说诸法爱为根本,岂心心所皆由爱生。故说欲为诸法本者;说欲所起一切事业。或说善欲、能发正勤,由彼助成一切善事。故论说此勤依为业。
俱舍论四卷三页云:欲,谓希求所作事业。)
触:根、境、识三者聚合而享用对境。
(瑜伽三卷七页云:触云何?谓三和合。又云:触作何业?谓受想思所依为业。
成唯识论三卷一页云:触,谓三和。分别变异,令心心所、触境为性。受想思等所依为业。谓根境识,更相随顺,故名三和。触依彼生,令彼和合;故说为彼。三和合位、皆有顺生心所功能;说名变异。触似彼起,故名分别。根变异力,引触起时,胜彼识境;故集论等、但说分别根之变异。和合一切心及心所、令同触境。是触自性。既似顺起心所功能;故以受等所依为业。起尽经说:受想行蕴,一切皆以触为缘故。由斯故说识触受等、因二三四和合而生。瑜伽但说与受想思为所依者;思于行蕴,为主胜故;举此摄余。集论等说为受依者;以触生受,近而胜故。谓触所取可意等相,与受所取顺益等相,极相邻近,引发胜故。然触自性,是实非假。六六法中,心所性故。是食摄故。能为缘故。如受等性,非即三和。
俱舍论四卷三页云:触,谓根境识和合生,能有触对。)
智慧:能辨别诸法。
(瑜伽八十三卷三页云:所言智者,谓出世间加行妙慧。
发智论七卷四页云:云何为智?答:五识相应慧;除无漏忍,余意相应慧识。)
忆念:不忘所缘。
(瑜伽八十三卷三页云:言忆念者,于所观察一切法义,能不忘失;于久所作久所说中,能正随念。
瑜伽三卷七页云:念云何?谓于串习事,随彼彼行,明了记忆性。又云:念作何业?谓于久远所思所作所说,忆念为业。
成唯识论五卷十九页云:云何为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谓数忆持曾所受境,令不忘失;能引定故。于曾未受体类境中,全不起念。设曾所受,不能明记;念亦不生。故念必非遍行所摄。有说:心起必有念俱。能为后时忆念因故。彼说非理。勿于后时有痴信等,前亦有故。前心心所,或想势力,足为后时忆念因故。
俱舍论四卷三页云:念,谓于缘明记不忘。)
作意:心专注分别所缘境;
(瑜伽三卷七页云:作意云何?谓心回转。又云:作意作何业?谓引心为业。
成唯识论三卷二页云:作意、谓能警心为性。于所缘境,引心为业。谓此警觉应起心种,引令趣境;故名作意。虽此亦能引起心所;心是主故;但说引心。有说:令心回趣异境;或于一境持心令住故名作意。彼俱非理。应非遍行。不异定故。
俱舍论四卷三页云:作意、谓能令心警觉。)
胜解:将所缘境执为功德。
(瑜伽三卷七页云:胜解云何?谓于决定事,随彼彼行,印可随顺性。又云:胜解作何业?谓于所缘,任持功德过失为业。
成唯识论五卷十九页云:云何胜解?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谓邪正等教理证力,于所取境,审决印持。由此异缘不能引转。故犹豫境,胜解全无。非审决心,亦无胜解。由斯胜解,非遍行摄。有说:心等取自境时,无拘碍故;皆有胜解。彼说非理。所以者何?能不碍者,即诸法故。所不碍者,即心等故。胜发起者,根作意故。若由此故彼胜发起;此应复待余。便有无穷失。
俱舍论四卷三页云:胜解,谓能于境印可。)
等持(三摩地):心一缘专注。
(俱舍论二十八卷六页云:此中等持,颂说为定。等持与定,名异体同。故契经说心定等定、名正等持。此亦名为心一境性。义如前释。
瑜伽三卷七页云:三摩地云何?谓于所观察事,随彼彼行,审虑所依心一境性。又云:三摩地作何业?谓智所依为业。
杂集论一卷十一页云:三摩地者,于所观事,令心专一,为体;智所依止为业。令心专一者,于一境界,令心不散故。智所依者:心处静定,知如实故。
俱舍论四卷三页云:三摩地,谓心一境性。)

137、 哪些是大善地法?
答:大善地法恒常随从一切善心而生。
信心:从烦恼心与随眠烦恼中得以清净的信心。
(瑜伽八十三卷二页云:若即于彼补特伽罗处所而起故,名为信。
成唯识论六卷一页云: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然信差别,略有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三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三、信有能,谓于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由斯对治不信彼心,爱乐证修世出世善。忍,谓胜解。此即信因。乐欲,谓欲。即是信果。确陈此信自相是何?岂不适言心净为性。此犹未了彼心净言。若净即心,应非心所。若令心净,惭等何别?心俱净法,为难亦然。此性澄清,能净心等。以心胜故,立心净名。如水清珠,能清浊水。惭等虽善,非净为相。此净为相。无滥彼失。又诸染法,各别有相。唯有不信,自相浑浊,复能浑浊余心心所。如极秽物,自秽秽他。信正翻彼,故净为相。有说:信者,爱乐为相,应通三性。体应即欲。又应苦集,非信所缘。有执信者,随顺为相。应通三性。即胜解欲。若印顺者,即胜解故。若乐顺者,即是欲故。离彼二体,无顺相故。由此应知心净是信。
俱舍论四卷四页云:此中信者,令心澄净。有说:于谛实业果中,现前忍许,故名为信。)
不放逸:珍爱功德的不放逸。
(瑜伽五十七卷十八页云:不放逸者,谓修习诸善法,防护不善心。因果相属故,俱应为彼相。此复有五种应知。一、求财不放逸。二、守财不放逸。三、护身不放逸。四、护名不放逸。五、行法不放逸。
成唯识论六卷四页云:不放逸者,精进三根,于所断修,防修为性。对治放逸,成满一切世出世间善事为业。谓即四法,于断修事,皆能防修,名不放逸。非别有体,无异相故。于防恶事修善事中,离四功能,无别用故。虽信惭等,亦有此能;而方彼四,势用微劣。非根遍策,故非此依。岂不防修是此相用?防修何异精进三根。彼要待此,方有作用。此应复待余,便有无穷失。勤唯遍策,根但为依,如何说彼有防修用?汝防修用,其相云何?若普依持,即无贪等。若遍策录,不异精进。止恶进善,即总四法,令不散乱,应是等持。令同取境,与触何别。令不忘失,即应是念。如是推寻不放逸用,离无贪等,竟不可得。故不放逸,定无别体。
俱舍论四卷四页云:不放逸者,修诸善法,离诸不善法。复何名修?谓此于善,专注为性。余部经中,有如是释,能守护心,名不放逸。
入阿毗达磨论上七页云:不放逸,谓修诸善法,违害放逸,守护心性。)
轻安:内心堪能之轻安。
(显扬一卷五页云:轻安者,谓远离粗重、身心调畅为体。断粗重障为业。如前乃至能增长轻安为业。如经说:适悦于意,身及心安。
成唯识论六卷四页云:安,谓轻安。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对治昏沉,转依为业。谓此伏除能障定法,令所依止,转安适故。
俱舍论四卷四页云:轻安者:谓心堪任性。岂无经亦说有身轻安耶?虽非无说;此如身受,应知亦尔。如何可立此为觉支?应知此中身轻安者,身堪任性。复如何说此为觉支?能顺觉支,故无有失。以身轻安,能引觉支心轻安故。于余亦见有是说耶?有。如经说:喜及顺喜法,名喜觉支。嗔及嗔因缘,名嗔恚盖。正见,正思维,正勤,名慧蕴。思维及勤,虽非慧性;随顺慧故,亦得慧名。故身轻安,顺觉支故,得名无失。
入阿毗达磨论上七页云:心堪任性,说名轻安。违害昏沉,随顺善法。)
舍心:心不随沉掉所转获得自在的舍心。
(瑜伽三十一卷九页云:云何为舍?谓于所缘、心无染污、心平等性;于止观品。调柔正直、任运转性;及调柔心有堪能性;令心随与任运作用。
显扬一卷六页云:舍者,谓总摄无贪无嗔无痴精进为体。依此舍故,得心平等,得心正直,心无发动,断发动障,为业。如前乃至增长舍为业。由不放逸,除遣染污。由彼舍故,放已除遣,不染污住。如经说:为除贪忧,心依止舍。
俱舍论四卷四页云:心平等性、无警觉性,说名为舍。如何可说于一心中,有警觉性、无警觉性、作意与舍二相应起?岂不前说诸心心所,其相微细,难可了知。有虽难了,由审推度而复可知?此最难知。谓相违背而不乖反。此有警觉,于余则无。二既悬殊;有何乖反。若尔,不应同缘一境;或应一切皆互相应?如是种类所余诸法、此中应求如彼理趣。今于此中,应知亦尔。
入阿毗达磨论上七页云:心平等性、说名为舍。舍背非理、及向理故。由此势力,令心于理及于非理,无向无背,平等而住,如持秤缕。)
知惭:恭敬功德与具功德者之惭。
(显扬一卷五页云:惭者,谓依自增上、及法增上,羞耻过恶为体。断无惭障为业。如前乃至增长惭为业。如经说:惭于所惭,乃至广说。
成唯识论六卷二页云:云何为惭?依自法力,崇重贤善为性。对治无惭,止息恶行为业。谓依自法尊贵增上,崇重贤善,羞耻过恶。对治无惭,止息诸行。
入阿毗达磨论上七页云:惭,谓随顺正理、白法增上所生、违爱等流、心自在性。由此势力,于诸功德及有德者恭敬而往。)
有愧:畏惧罪业之有愧。
(显扬一卷五页云:愧者,谓依世增上,羞耻过恶为体。断无愧障为业。如前乃至增长愧为业。如经说:愧于所愧,乃至广说。
成唯识论六卷二页云:云何为愧?依世间力,轻拒暴恶为性。对治无愧,止息恶行为业。谓依世间诃厌增上,轻拒暴恶,羞耻过罪。对治无愧,息诸恶业。
入阿毗达磨论上七页云:愧,谓修习功德为行先,违痴等流,诃毁劣法。由此势力,于罪见怖。)
无贪:
(显扬一卷五页云:无贪者,谓于有有具,厌离无执,不藏不爱,无著为体。能断贪障为业。如前乃至增长无贪为业。如经说:无贪善根。
成唯识论六卷三页云:云何无贪?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著,作善为业。)
无嗔:
(显扬一卷五页云:无嗔者,谓于诸有情,心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