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解释的。对人体本身来说,例如认体内经络的运行,内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生相克),内脏与体表之间的联系,一天十二时辰与体内外各部分的关系,日、月、星辰的运动,四时气节的变化与人体的联系,疾病的发生转归等,都是通过经络系统进行的(总括为气)。这些有关人体整体联系的自在运动、自动调节等等,说明中医理论很可能是通过气功的锻炼及人体特异功能而总结出来的。
总之,人是最复杂最高级的生物,古人称人为万物之灵。人的一切生命运动,特别是思维的物质运动,具有超物理作用、超功能作用的。综合目前自然科学的任何手段还无法加以揭示。自然科学还得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向生命科学发展。
我这样讲,是否有根据,能否证实?现在这种探索性的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开始,有待于将来的论证。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它从基础理论到临床治病,从四诊八纲到药物方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经典著作和大量的文献记载,我认为精华是大量的,糟粕是少量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刻苦地继承发掘整理它,发展它,并实现其现代化。我们还要向更高的境界——人类生命科学发展。我们还要组织力量对古代科学成就进行研究,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了解我国伟大的历史,增强我们民族自尊心和创造精神。
坚决贯彻执行三支力量长期并存的方针(1)
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卫生部召开了全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基本方针。这是完全正确的方针,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医学科学发展规律的。只有承认中医是一支力量,要大力发展它,才有可能挽救中医药这门科学,真正把中医药学继承下来,并加以提高,使之逐步实现现代化。也只有发展了中医,才能促进中西医结合,否则,中西医结合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就这个问题,目前还有一部分同志没有充分和足够的认识,他们不了解中医药学在医学科学现代化和人民保健事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更没有充分认识到当前问题的严重性。没有认识到这种严重问题如此发展下去将会造成什么样的恶果。有的同志,口头上也说要实事求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但是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掌握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主观推理来对待事物,结果根本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往往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给工作造成混乱,影响事业的发展。因此,要正确贯彻执行、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加倍努力。
现在,对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基本方针,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是:三支力量的提法不确切。他们的理由是“西学中”医师人数少,中西结合这支力量还未形成,他们只能和中医合起来算一支力量,就是只有中医、西医两支力量。
第二种看法是:中医不可能独立发展,它离开了“西学中”医师就无能为力。只有和“西学中”医师一起,发展中西医结合,才能继承发展中医药学。
第三种看法是:认为中医独立发展并实现现代化的提法是多余的,他们认为发展中西医结合就是中医现代化。
第四种看法是:医学科学要现代化,何必还大力发展中医,强调中医独立存在是多此一举。
上述这四种看法,我们是不能同意的,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三支力量与医学科学现代化及中西医结合的关系,根本没有认识到三支力量独立存在的必要性。中西医结合这支力量虽然小,但是客观存在的,只有保持他们的独立性,才能充分调动“西学中”医师的积极性,运用他们原有的西医学知识和掌握的各种手段及吸取的中医药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在中西医结合中发挥他们的作用。
如果不给予独立发展,而与中医合并在一起,两者之间的学术关系很难处理好,势必造成相互牵制,实际上否定了中医和“西学中”两支队伍的独立性,否定了两者之间的有分工,我们认为,有分工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合作。
20多年的中西医结合,为什么时起时落,极不稳定,发展如此缓慢,其原因之一就是把中医和“西学中”合在一起,其结果对“西学中”医师来说,很多切身问题往往难以解决,同时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之间学术上的矛盾,也很不易解决,既影响了中医的继承发展,又影响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这是第一点。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看法的根本论点是不承认中医是一门科学,一个独立的学术体系,所以他们认为中医学要系统地继承下来,在自身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提高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多余的。他们也看不到中医必须直接与自然科学领域多学科结合起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总之,中西医结合,是较多地以西医学的理论和手段来进行研究的,而中医现代化则是中医药学直接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运用多学科的手段,如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原子生物学、高能物理、天文、气象、高等教学、人体控制论、声学、光学等来研究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所以,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是有差别的,不能混为一谈。应当允许中医自身吸收自然科学知识,有权力向现代化发展,如果限制它、支配它,是违反科学发展规律的。实践证明,把西医的知识当作研究中医的唯一手段是很不够的。当前中西医的现有水平还都是有限的,中西医都要向现代化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在理论上出现了新的突破,在科学上就会自然地结合起来。
坚决贯彻执行三支力量长期并存的方针(2)
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就要名副其实地,有各自的独立的系统。
西医就不必说了,它从教学、医疗到科研已经有了规模庞大的完整的系统。它们拥有上百所医学院校和数以万计的医院,近200万张病床,数以千计的研究单位。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这两支力量,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系统。
中医方面,形式上、名义上有了一个系统,有部分机构,如现有中医学院24所(但合起来只有三四所大的医学院的规模),从课堂教学到临床教学和实习,西多于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中医教学体系;中医医院五百多所,大部分是集体的,全部床位五万余张,而且这五万多张病床,绝大多数变成西医病床或中西医结合病床,真正中医病床寥寥无几。中医研究机构虽有四十余所,都是规模小,设备差,因陋就简,也没有扎扎实实地研究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所以中医这些机构都是名不副实的。
中西医结合方面,除了天津南开医院正式宣布为中西医结合基地外,还有少数西医单位设有小型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科室或少量的病床,中西医结合还没有自己的机构,中西医结合工作基本上都在中医医院、中医研究院(所)进行。因此,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是混合在一起的,谁也无法形成一个系统,造成互相牵制,矛盾重重,谁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难以极大地发挥中医和“西学中”两种医师的积极性。
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特别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正确看待这三支力量的发展在我国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要依靠它们,支持它们,同时在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医师之间讲团结,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平等相待,防止门户之见及同行相轻和民族虚无主义,为发展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作出各自的贡献。
我的意见(1)
(一)必须按照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下决心来调整这方面的比例关系,就是要把现有的中医学院,中医医院,中医研究院、所,办成名副其实的中医事业机构,业务领导逐步要由中医药人员来担任。把“西学中”的力量,除留部分帮助配合中医业务外,余者逐步调到中西医结合机构(辅助科室除外),集中到中西医结合基地中去,这样才能使中医事业单位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1.中医学院要办成培养高级中医师的最高学府,必须坚持培养又红又专的中医药人才这一方向。要着重加强中医药理论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数、理、化)包括解剖等西医基础的学习,集中力量把中医的理论基础打扎实,再通过临床教学和临床实习,使其理论结合实际,系统学好中医,全面掌握中医的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本领,同时具有一定自然科学知识,待毕业若干年后达到精通中医,成为一代名医,又应具有中医科学研究能力。中医学院除了培养中医各科人才外,还要负责培养“西学中”医师人才,学制三年,要使这支力量较快地发展壮大,成为中西医结合的骨干力量。
中医学院要加强中医各科师资的培养,一种是招考研究生,一种是专科医师进修,培养师资,大力加强中医教学力量。
应该调配一些数、理、化方面的教师充实到中医学院。生物物理、电子学、控制论方面的教师,将来视课程安排而适当调配一部分,担负这部分课程的教学,参与中医药学的研究。中医学院的毕业生,必须分配到中医单位,使其学用一致。
2.中医学院一定要下决心办好附属医院,附属医院要为培养高级中医师服务,要坚持以中医的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医疗和教学,不仅收治一般患者,还要着重收治急重病人,把中医的传统理论的特点体现出来。中医本来是治急性病的,而且到了明清时代已发展到了很高的地步,形成了一套治急性病的完整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总结出了很多疗效高而快的方药,现在这些方法和中医这套治急性热病的本领基本上快失传了,我们要把它重新发掘出来,加以提高。
附属医院要办好中药房,要严格按照中药的加工炮制规范进行,提高中药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剂型改革,这种改革不是西药化,而是保持中药特点的现代化。
3.加强中医院的建设,扩大中医药人员的阵地。各省、市、自治区一直到县以及大的市镇都应当加强和建立中医医院或中医门诊部。湖南、四川等省已建立了相当数量的中医院。我建议全国所有县对已有的中医院应予加强,没有建立中医院的,可以在城区和大镇上选择一个卫生院或区医院改为中医院,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设中医门诊部。要大力充实中医力量,也可把县医院中医科的中医抽到中医院,先把县中医院的架子搭起来,选择有一定能力的中医专业人员担任业务院长或副院长。中医院一定要以中医药人员为主体,办成名副其实的中医院。
中医院一定要配备好中药房,办好中药房,保证供应,保证中药的炮制质量,以保证中医疗效。
中医院、中医门诊部要依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系统记录病历,从一个病例一个病例的总结到各种病种的总结,以便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整理提高。
中医院可以采用各种诊断手段,所得数据只作为旁证、对照、参考,不能代替中医诊断,不能作为衡量和检验中医疗效的标准,中医还要以传统的诊断为依据。
中医院要成为中医医、教、研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