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冀东是华北敌人的心腹区域,也是连接关内外的咽喉,那里有大规模的
产业区域(唐山)和丰富的矿藏。在冀东坚持游击战争,对于吸引和分散敌
人,将起着极大的作用,对于平西与边区的巩固有着重要的帮助。坚持冀东,
还可以同东北义勇军互相呼应,振奋敌人深远后方和热辽等省久陷于敌人铁
蹄下的人心。同样,坚持冀东也离不开平西的巩固和平北的开辟。平西是冀
东游击战争的后方和直接支援者,平西的巩固,可使冀东得到军事上、政治
上和干部队伍的直接援助及精神上的鼓励。平西部队可去冀东,支援冀东的
游击战争。冀东地方干部和部队在必要时也可来平西工作和整训。至于平北
与冀东,也有密切联系。平西到冀东,冀东来平西,都要经过平北,平北是
冀东与平西两个根据地往返的转运站、联络站。
“三位一体”方针的提出,从政治思想上军事战略上统一了三个地区广
大军民的思想,明确了创建冀热察大块革命根据地,坚持“敌后之敌后”抗
日游击战争的方向。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冀热察
广大地区的游击战争。
首先是巩固平西。当时在这个口号下,将平西境内的各种武装团结起来,
并进行整编。
整编,我当时估计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诸多各不相属的武装,多属抗战
中自发地组织起来的,现在要统一整编,对个人及其部属,颇有不便之处。
但必须做,否则一个根据地内,形成若干半独立状态,就不利于对敌斗争,
就不能巩固。因此,我认为必须加强他们的工作,从思想上说服他们,我决
心自己去做。首先是扛着“巩固平西”的大旗,单枪匹马,分别到他们部队,
同他们生活一、二天,大道理,小道理耐心他讲,我又是高级司令,就有“畏
威怀德”之感,都表示同意。我回司令部,就下了一道命令,要各整编单位
一一执行。各单位接到命令,都认真执行,经一月整训,我看能“令行禁止”
了,就于1940 年1 月,主力出击宛平、房山地区的王平口、佛子庄、长沟峪、
周口店一线,袭占了南窖等日伪军重要据点,破坏了从这里至北平的高线铁
道。不久,又在永定河畔、门头沟地区、北平近郊多次出击,连获胜利。百
团大战期间,我们还攻袭了上下河、矾山堡、坨里车站、阳坊镇、连克蔚县
以北以东6 个据点,并派小部队活动于西山、妙峰山,给北平的
日伪政权和张家口等地的敌人以极大震动。
经过一系列战斗,加强了地方党、政、军、群工作,平西根据地扩大了,
人口多了,更加巩固了,各区、县普遍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 年秋,由于
部队外调,敌乘隙向我大举进攻,根据地军民团结苦战,很快恢复了大部分
中心地区,保持了抗日政权。被敌侵占的村镇,也保持着两面政权和秘密工
作。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41 年秋。在斗争形势和党的工作日益发展的情
况下,平西地区建立了党的领导机构——平西地委。到1941 年底,平西5
个县党员已达3900 多人。同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建立了平西专
员公署及各种群众团体,以及地区性的群众武装。在反“扫荡”中,党、政、
军、民一起对敌,体现了“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全民抗战。
抗日民主政府还创办各级中、小学校和夜校,普遍开展扫盲识字运动,
广泛进行抗日政策的宣传教育,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抗日救国热情和文化水
平。我们还以军队名义发布一些政策性的布告。这些布告不仅在根据地、游
击区广泛张贴,有时还散发到北平,对团结敌占城市上层进步人士,打击日
伪反动势力起了很好的作用。
巩固平西根据地最困难的是粮食问题。平西地区除东南面有一块产粮较
丰的平原外,大部为山区,粮食产量很低,老百姓生活本来就贫困,加上日
伪军不断地“扫荡”,群众生活更加艰难。而根据地群众要负担抗战勤务,
又要为部队供应军粮,负担很重。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一方面减轻人民负担,
一方面也要保证部队有粮吃。当时军区决定将10 分区(北平南郊至大清河北
岸的平原地区)划给挺进军指挥,我就把山区一部分部队调到那里(山区部
队缺粮严重,又无平原作战经验,很不利),一来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二来
也可以学会在平原活动和作战。但缺粮问题,还不能完全解决,但又必须解
决。
1939 年河北大雨成灾,拒马河经平西段的两岸,大部分农田被洪水冲
毁,粮食严重减产,有的甚至颗粒无收。这年秋后,军队缺粮到了十分严重
的地步。我就向地方的同
志诉苦,他们也很着急,赶紧想办法,《孙子兵法》中“军无辎重则亡,
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的话,此时我才有真正的体会。联想到诸葛亮六
出祁山的失利,固然由于
司马懿采取坚壁不战,待其自困的战略,更由于成都大军
深入秦岭之北,即使发明了木牛流马也供应不起前线的军需粮草。诸葛
先生虽有为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但以三军之尊而解决不了
战略上的困难,年仅54 岁便病逝于五丈原。这个历史的教训给我很大的启
示,要想
在敌后扎下根,必须解决粮食问题。
这年冬天,地方号召群众冬耕保墒,我也号召军队积极参加。次年春天,
冬季作物长势好,春耕顺利,这一年气候又好,风调雨顺,收成不错,但缺
粮问题还是没有从
根本上解决。之所以如此,是脱离生产的人太多。要从根本上解决,除
精兵简政外,还要从严重缺粮的山区调出一部分部队,聂荣臻同志对此问题
很敏感,当时就把第6 团调到北岳去了。6 团是老团,有红军基础,战斗力
也强,就
因为缺粮,在“减轻平西人民负担”的意图下调走的。
后来我们总结出了这样的经验:一面负担(指只负担
八路军)的山区,脱离生产的人员不能超过根据地总人口
的10%;两面负担(指既要负担八路军,又要负担日伪
军)的平原区,不能超过根据地总人口的30%。经过多年
实践,我认为这是科学的。以后我到晋察冀军区工作,虽
不直接管经济,但喜欢过问这方面的情况,军区领导和地方政府也高兴
我过问,并让我担任边区审计委员会主任,为边区增产节约做些工作。
平西军民经过3 年多的艰苦奋斗,平西终于成为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
地,并以平西为依托,又逐步建立了张家口以南,包括蔚县、涿鹿、宣化、
万全、怀安、阳原等县的察南根据地,西部与北岳区及雁北连成一片,为日
后解放察哈尔全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坚持冀东,在“三位一体”任务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冀东不仅战略地位
重要,更由于党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很好。早在我党初创时期,李大钊就
在这里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玉田县一带曾举行过武装暴
动;1934 年迁安也发生过抗日武装起义;特别是1938 年的冀东大暴动,是
我党多年来领导的武装斗争中,工、农、兵结合得很好的一次,起义军遍及
整个冀东,有时截断京奉铁路,声势浩大,震惊中外。暴动虽然失败了,但
党的基础还在,一部分暴动武装还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由于抗日战争进入相
持阶段,总部决定不以挺进军主力东进冀东,但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却是上下
的共识。
我对坚持冀东还有一层情感上的原因。我在青年时代就知道李大钊是中
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与陈独秀齐名,时称“南陈
北李”,对他十分崇敬和钦佩。二期北伐进军河南时,我们与奉系军阀张作
霖的部队打仗。我从一张宣传画报上,看到李大钊被张作霖绞死的消息,真
是义愤填膺,当时就怀着为革命领袖报仇的心情积极参加打奉系军阀的战
斗。时隔多年,党派我开辟冀热察地区的革命斗争,而李大钊是冀东人,我
想,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对于我既是解军阀残害革命领袖的旧恨,更有继承
先烈遗志,完成其未竟的事业之意。
我们把来平西整训的大批干部和部队,先后派回冀东,大力加强这一地
区的领导和斗争力量。1939 年的七、八、九月,我们以一年前暴动失败后隐
蔽起来的武装力量为基础,利用“青纱帐”的时机发展游击战争,各县的小
武装建立起来,原八路军留下的三个小支队很快发展到1000 人,县、区、村
政权和党群组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为了充分依靠冀东党组织和
人民坚持发展冀东根据地,我们将冀东抗日联军和八路军留在冀东的部队,
统编为冀热察挺进军第13 支队,李运昌任司令,李楚离任政治委员,包森任
副司令。
说起李运昌任司令,还有一段故事。那年五、六月间,平西区党委召开
会议,李运昌经敌占区的唐山、北平到平西来参加会,我是在这次会议上第
一次见到他的。当时他穿了件布长袍,戴顶礼帽,像个商人。正是这副打扮,
使他安然出入于日伪统治的北平城。我很佩服他的机智勇敢和丰富的对敌斗
争经验,特别是秘密工作经验。后来决定由他任冀东武装部队的司令。有位
长征过来的同志对我说:“他没有当过兵,怎么能任司令?”我已经知道李
运昌的经历,他是黄埔四期毕业生,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是冀东大起义
的领导人之一,有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及其它革命工作的经验。我就向那位
同志解释,但他不相信。我又说:“他这次从游击区来开会,是经北平来的。
你敢不敢穿起布袍子,到北平城里去办点事情?”
他听后,愕然了,连说:“不行,不行!北平现在是日本鬼子占的地方,
特务、暗探不少,我去不了。”我又根据游击区的特点,说明李运昌的斗争
经验是十分可贵的,那位同志终于心悦诚服,没有意见了。
到9 月初,冀东部队发展到4000 多人,在冀东北部逐步建立了很多小块
的游击根据地。随后,平西主力一部开赴平北、热河西部,在长城内外开展
游击战争,与冀东密切配合,遥相呼应。1940 年3 月,中共北方局对冀东提
出了“巩固地向前发展”的方针,明确规定:冀东当前的任务是巩固已有的
游击根据地,创建新的更多的小块根据地,注意向现有的区域间隙发展,力
求连成大片区域。没有开辟的山区应力求开辟,使山区和平原联系配合。
6 月下旬,冀东部队分三路转到热河、滦东和路南发展。此时,从平西
东返冀东的12 团和党政干部数十人,在鸦鸿桥、三女河、任各庄打了几个好
仗,使冀东的东西两块根据地基本连起来了。
1940 年7 月25 日,根据北方分局和晋察冀军区的指示,决定撤销挺进
军第13 支队的番号,成立冀东军分区。军分区和先已成立的冀东区党分委都
由李运昌、李楚离负责,统一全地区党政军的领导。
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冀东各小块根据地已发展到2700 个村庄,人口120
万。1941 年五、六月间,在粉碎敌1 个师团零两个旅团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