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论疏-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有邊等論。四不死憍亂論。後際分別見有四十四。謂十六有想論。八無想論。八非有想非無想論。七斷滅論。五現法涅槃論。依過去起分別見名前際。依未來起分別見名後際依現在世不定。或是過去後故名後。未來前故名前。四遍常論者。一由憶劫。謂由能憶一壞成劫或二·或三·乃至八·十。彼便執我·世間。俱常。二由憶生。謂由能憶一生·或二·或三·乃至百·千生事。彼便執我世間俱常。三由見死生。謂由天眼見諸有情死時生時。諸蘊相續。由斯便執我及世間俱常。四由尋伺。謂由如是虛妄尋伺。執我世間俱常住。此四遍常常見為性。四一分常者。一由大梵。謂從梵世來生此間。由得宿住隨念通故。作如是執。我等皆是大梵天王化作。梵王能化在彼常住。我等所化故是無常。二由大種或心。謂聞大梵說大種或心隨一是常。便作是執。我以大梵天王為量。世間一分常住。一分無常。三極戲忘念天。謂有先從戲忘天洠砩碎g由得宿住通故。便作是執。諸有不極撸蛲钫咴诒顺W N业扔蓸O撸蛲睢谋颂帥'故是無常。四由意憤天。亦同上(是四一分常。亦常見為體)。二無因論者。一從無想洠砩碎g。由得宿住通故。能憶出無想心。及後諸位。而不能憶出心已前諸位。而作是言。我本無而起。二虛妄尋伺。謂尋思之即身前位所受既皆能憶。前生若有彼所更事。即此身中亦應能憶。既不能憶。故知彼無。邪見攝也。等者。等取四有邊。四不死矯亂論。此上所有已離欲染。於欲界法起上見者。非色界惑緣欲界生。於欲界境已離貪故。定是欲界諸見未斷者。結證也。論。毘婆沙師至提婆達多。述有部釋。有部計。離欲貪并斷見惑。起此見時暫退欲染。如提婆達多得根本定故能為變化。退色定故食闍王唾等。
    論。由行有殊。已下一行頌。第三釋五見差別也。論曰執我及我所是薩迦耶見。此異名也。論。壞故名薩至方執我故。論主引經部釋。如文可解。正理破云。若爾何用標以薩聲。但迦耶聲足遮常故。則應但立迦耶見名。無法是常而可聚集。何用身上標以壞聲。論。毘婆沙者至名薩迦耶。論主引有部釋也。有部不許緣無起懀АP摹ば乃ū赜氂蟹樗壒省=洸孔谡f。許緣無法亦得生心。論。諸見但緣至五取蘊起。釋唯我見名有身所以。先釋所以。後引文證。如文可解。然此我見毘婆沙論。若就蘊說。或為二十。或六十五。若就界處。即有多種。就蘊二十者。分別行緣蘊。不分別所起處。即有二十。言分別行緣蘊者。行謂行解。緣謂所緣。將五蘊為所緣分其行緣。蘊各有四。一是我見。三是所見。一謂色與我作僮僕。即繫屬於我。二謂色與我作纓絡莊嚴我也。三色與我作器。器中有我故。一一蘊有四行緣合為二十。雖為三種行緣。不說此所起處。名分別行緣蘊不分別所起處也。若分別所起處即成六十五者。謂色三種所。與受我為僮僕瓔珞器。乃至於識亦有三種。三四十二。并計為我總為十三。五蘊各有十三成六十五。就處界作法如理應思。論。即於所執至斷常邊故。執邊見也。緣邊起執名為邊執。邊執即見名邊執見。論。於實有體至名為邪見。釋邪見也。論。一切妄見至餘增益故。釋唯此一見名邪所以。如旃荼羅皆名執惡。於中甚者名惡執惡。婆沙第九云。問何故邪見不緣虛空及非擇滅。答若法是蘊。是蘊因。是蘊滅。是蘊對治。邪見即緣。虛空非擇滅。非蘊等故。彼不緣也。又云。問撥無虛空非擇滅者。為緣何法。答即緣虛空非擇滅名。所以者何。撥無彼者。非深重心如謗雜染清淨事故。問此是何智。答此是欲界修所斷中無覆無記邪行相智。准此。不染無知不是染善。論。於劣謂勝至總名見取。此釋見取也。有漏名劣。無漏謂勝。以其有漏同是無漏名見取也。論。理實應立至但名見取。正理一釋同此論。又云。或見勝故但舉見名。以見為初取餘法故。此是見為所取名見取。即是見之取義。
    論。於非因道至名戒禁取。此釋戒禁取也。
    論。如大自在至妄起道執。指事別釋。謂或有計大自在等。投水·火等種種邪行為生天因及佛法中唯受持戒。及諸外道計數·相應智。并計我等非解脫道妄起道執。皆名戒禁取。正理論。釋生天因名增上生道。解脫因名為決定勝道。論。理實應立至但名戒禁取。正理一釋同此論文。如前除等。或戒禁勝。是故但立戒禁取名。論。是謂五見自體應知。結也。
    論。若非於因至非見集斷。此即問也。何故於自在等起於因見。此是迷因。何非集斷。頌曰至故唯見苦斷。答也。上兩句牒。第三句釋所以。第四句結也。論曰至因執亦斷。釋第三句。釋所以也。正理釋云。於自在等非因計因。彼必不能觀察深理。但於自在等諸蘊粗果義。妄謂是常一我作者。此為上首方執為因。是故此執見苦所斷。謂執我者是有身見。於苦果義妄執為我。故現觀苦我見即除無我智生。非於後位。若有身見。見集等斷。於相續中我見隨故。即無我智應不得生。以見唯法時我見則滅故。無我智起我見已除。然有身見於自在等相續法中。計一我已。次即於彼相續法上。起邊執見計度為常。由此應知。於自在等法。常我二執唯見苦所斷。由此已顯滅邊執見。乃至。見苦諦時二見既滅。於自在等非因計因。隨二見生。亦俱時滅。故說計因執。唯見苦所斷。然於非道計為道中。若摺姷缽妱t見道所斷。正理此文。是婆沙論第一百九十意亦同不錄。論。若爾有執至不應見苦斷。論主難有部也。計自在等從常倒生是見苦斷。投水·火等非常倒生。如何本論說見苦斷。論。然本論說至是見苦斷。引本論證是見苦斷。論。迷苦諦故。有部答也。解云。此所迷境雖通苦·集。苦果是粗。集因是細。迷其粗果執為因道故見苦斷。
    論。有大過失至皆迷苦故。自此已下有其四難。一太過失難。二無別相難。三即執見疑難。四集滅邪見難。此即第一大過失難。迷苦諦故是見苦斷。有太過失。五部所斷緣有漏惑。皆迷苦故應皆見苦斷。正理救云。唯見苦所斷。緣牛戒等故。但計粗果為彼因故。由此已遮經主所難迷苦諦故有太過失。緣有漏惑皆迷苦故。以非一切緣有漏惑。皆以苦果為所緣故。如何得有太過失耶。有人敘俱舍釋云。苦下戒禁緣有漏。即於果處生。餘有漏惑亦於有漏。寧非果處起。今詳。此是重述前難。此破未得正理論意。且如集下邪見。尋苦因謗。雖緣有漏非迷苦果。如何例同緣牛戒等。又正理釋云。若摺姷缽姟t見道所斷。此意欲說牛戒等但迷苦果即計為道。不尋餘義。非如計迷道邪見為如理覺。此即先由執餘為清淨因。今將無道為如理覺。此雖所緣是其苦諦。迷道諦義強非見苦斷。正理既言但計粗果為彼因故。已遮餘斷更兼異義。因何難令兼其餘義惑。同但計粗果惑耶。論。復有何相至迷苦諦故。此即第二無別相難。汝宗戒禁通苦道斷。復有何相別戒禁取。可說彼為見道所斷。諸緣見道所斷法生。彼亦應名迷苦諦故。應見苦斷。正理救云。此難不然。以於苦諦見為無常等非彼對治故。非見苦諦無常等時。能治非道計為道執故彼道執非見苦斷。由此亦遮見集所斷。由見因等非彼治故。謂非於集見因等時。能治非道。計為道執。要於道諦見道等時。方能治彼非道道執。故彼迷執應見道斷。又云。然於非道計為道中。若摺姷缽姟<匆姷浪鶖唷S衷啤7堑烙嫷烙卸惞省R痪壗浣取6売H迷道。緣戒禁等摺虻佬拧AΣ蝗缇売H迷道者。緣戒禁等者。行相極粗故。不遠隨遂故。意樂不堅故。少設劬勞即便斷滅。緣親迷道與此相摺S纱藨7堑烙嫷乐T戒禁取有二類別。一見苦斷。二見道斷。光師敘俱舍釋云。兩種戒禁俱緣有漏。俱非道計道。何故一於果處起。一非果處起。義既是齊。應俱果起。若俱果起。相還無別。摺劳窖浴=裨敗4酸屩厥銮半y。不成斥救。正理救意。同緣有漏非道計道。緣戒禁等摺诺懒α印P邢鄻O粗不遠隨遂。意樂不堅。見苦諦時即便先斷。緣親迷道者。與此相摺S纱艘姷乐B時方能斷。或此釋同緣苦諦非道計道是同。一見苦斷。一見道斷。所以今還將同緣苦諦。但非道計道為難。何成破斥。論。又緣道諦至理亦不成。此是第三即執見疑難。若邪見等撥疑於道。如何即執此見疑等以為其道。若謂執餘。即非緣邪見等。正理釋云。此戒禁取體非不成。以許有於謗道邪見執為能證永清淨道。由彼計為如理解故。謂彼先以餘解脫道蘊在心中後執非謗真道邪見為如理覺。言如理者。彼謂撥疑真解脫道是不顛倒。以如理故執為淨因。由此得成戒禁取體。彼心所蘊餘解脫道非見道所斷。戒禁取所緣以彼唯緣自部法故。道有多類於理無失。有人敘俱舍釋云。亦有戒禁即執淨因見苦所斷。此亦即執為。何非苦斷。苦不即執彼。執餘為淨因。是即應無見道所斷。今詳。此釋不得上意先蘊餘解脫道在於自心。謂執八道之外所有邪道。此非能撥八道見疑。此應言是苦所斷。將撥疑道諦為如理覺是見道斷。不摺嗟刃小_‘道等行故。及是所緣斷故。因何將前已釋之難。更重難耶。論。又若有緣至應更思擇。此即第四難也。謂有先以餘解脫更蘊在心中。後執謗真解脫邪見為如理覺。以如理故執為淨因。如前道下應成戒取。正理釋云。無如是理。總許解脫是常是寂。執謗彼心為清淨因理不成故。如許涅槃體實非實。謂若希求解脫方便彼應必定許有解脫諸許解脫決定有者。必應許彼體是常寂。若不許爾。不應希求。如正法中於涅槃體。雖有謂實謂非實異。而同許彼是常是寂。故於非撥俱見為過。如是若有以餘解脫蘊在心中。彼必總許涅槃常寂。由此不執謗解脫見為如理解。故見滅所斷戒禁取定無。又如天授雖總計有常寂涅槃。而離八支別計五法為解脫道。外道所計理亦應然。是故有於八支拢滥苤r邪見。謂如理覺。無於謗滅謂如理解。以戒禁等自體行相與拢朗鉄o謂涅槃常寂。體相有差別者。是故無滅與道同義。
    述曰。此以計能證道有多故。謗於正道執餘邪道為清淨因。謂此邪見為如理道。內·外二道同計涅槃是常。是寂。若撥滅無即不別計得滅之道。由此不執謗滅邪見為如理覺。集諦亦爾。內·外諸道。欲斷苦因而修斷道。若謗因無。必不更計有餘斷道。由此不執謗集邪見為清淨因。由此集滅所斷無戒取也。有人敘俱舍釋云。如撥無道應無能證。雖撥無道。計有餘道能證。何妨雖撥無集滅。計有餘集滅為其斷證。今詳。此救非俱舍釋。不應理故。撥道有二。一許有苦及有苦滅。撥於正道別執邪道為清淨因。將撥道見為如理覺。助執邪道名清淨因是戒取攝。二撥無道及無苦滅。此撥無道。即無能證。計為苦因及有苦滅修道斷證。若無集滅修道何用。無斷證故。別計非滅以為真滅撥涅槃者。此是見取。若將邪見為如理覺。此順見取何得名道。若將非集而名集者。此是邪智非戒取攝不同淨因名戒取也。何得將此名為戒取。故救無理。
  論。如前所說常我倒生。已下一行頌。大文第二逐難釋也。文中有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