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上册)-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即为纸型所取代。
  纸型系在排好的活字版上压制而成,于浇铸铅版后可以收存、反复使用,且可方便地运往外地浇版印刷。中国采用纸型在光绪中叶(1890 年前后),上海修文书局始用之①。
  凸版印刷于纸型铅版之后,是照相铜锌版的传入。照相铜锌版采用当时先进的照相术。照相术用于制版并传入中国,大大加速了中国近代印刷事业的发展进程。
  (2)平版印刷术的传入。
  平版印刷是用图文处在同一平面上的印版进行印刷的工艺技术,始于塞纳菲尔德(Alois Senefelder)于1796 年发明的石印术,包括石版、珂罗版、照相平版(以上为直接印刷)和胶印(间接印刷)等。
  石印术是率先传入中国的平版印刷术,传入时间不晚于1832 年。石印术分单色石印、彩色石印和照相石印三种,在传入初期均系单色石印。随后,彩色石印、照相石印、影印、马口铁平印、珂罗版平印、金属版平印、胶印,及其相应设备陆续传入。这些平版印刷术及相应设备的传入多为国人自行引进。
  (3)凹版印刷术的传入。
  凹版印刷是用图文部分低于空白部分的凹版进行印刷的工艺技术,主要是雕刻凹版印刷,我国古已有之。近代传入的凹版印刷,有雕刻铜版和影写版两种。其中雕刻铜版的传入分南北二系。南方为意大利派,经日本传入中国;北方为美国所授。
  意大利派的雕刻铜版首先传入日本。中国元和王肇鋐游学日本,因将其所绘地图付镌于日本某印书局而发现日本有雕刻铜版印刷之法,遂努力考求、学习,尽得其法,并于次年撰就《铜刻小记》一文,详细记述了当时雕刻铜版的工艺技术及过程。数年后,上海江海关印务处开始采用雕刻铜版印花,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商务印书馆聘得日本雕刻铜版技师来华,雕刻铜版技术才得以发展。
  光绪三十四年(1908),北京(当时称北平)度支部印刷局派遣陈锦涛赴美考察印刷,聘请美国雕刻家海趣为技师,到该局传授雕刻凹版技术,用雕刻凹版工艺印制邮票、钞票等有价证券。此为北方采用雕刻凹版印刷之始。2。近代印刷术的发展。
  ① 修文书局为日人开设于上海,铅印,其版多为纸型浇铸之铅版。
  近代印刷术的发展,需从工艺技术的演进及其相应设备的引进、众多印刷机构的建立两个方面加以描述。
  (1)工艺技术的发展。
  (i)凸版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前已述及,泥版、尤其是纸型铅版的应用,为活版印刷的重大发展。此后,又有石膏版、照相铜锌版等凸版印刷术的传入和研制,尤其是三色照相网目铜版之应用,使得凸版印刷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凸版制版方面取得的发展和成就。
  凸版印刷发展的另一成就和标志,是凸版印刷机械设备的更新和发展。
  西方最先传入的凸版印刷机是手扳架,每日印数不过数百张。同治十一年(1872),上海申报馆始用手摇轮转机,效率大为提高。此后,蒸汽引擎和自来火引擎以代人力的印刷机、以电气马达为动力的华府台单滚筒印刷机相继传入。至此,凸版印刷处在即将高速发展的前夜,预示着中国近代印刷业崛起之日的来临。
  (ii)平版印刷术的发展。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传入的石印术,是直接手书上版的单色石印。同治十五年(1876),英人美查在上海开办点石斋印书局,采用石版印刷《康熙字典》等书籍。光绪八年(1882),国人自办的上海同文书局开业,购置石印机12 架,影印《康熙字典》、《二十四史》等书籍和字画碑帖。形成了同文书局、拜石山房与点石斋印书局在石印业的三足鼎立之势。此后,石印业迅速发展,光绪年间,仅上海一地就有石印所50余家,为铅印所之两倍有余。原因是石印业投资少、见效快,致使光绪年间石印较之铅印占有明显的优势。
  石印术传入约半个世纪,同业中出现了彩色石印。此后彩色石印因其能以区分图像的浓淡层次而饮誉一时,是清末石印术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之标志。
  1875 年,珂罗版、胶印工艺传入中国,使得平版印刷工艺技术更是锦上添花。上海土山湾印刷所曾用以印刷精致的圣母画。1876 年有正书局用其大量印刷书画碑帖。1902 年文明书局又出版了大批书画册。商务印书馆于1907年采用此工艺,印品质量十分精美。清末珂罗版印刷也曾饮誉一时,颇受青睐。
  中国1911 年前引进、使用的平版印刷机,均采用直接印刷。最先使用的是木质石印架,到英人美查创办点石斋印书局,改用轮转石印机。石印架和轮转石印机均系手工操作,效率低且费人力,后改用自来火引擎以代人力,印数稍有增加。光绪末年,商务印书馆购进轮转铝版印刷机,印数可达1500张/小时,为平版印刷术之重要改进。宣统三年(1911),上海英美烟草公司购进小型胶印机,为间接印刷在中国之首先采用者。胶版印刷的引进和发展,为近代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近代民族印刷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ii)凹版印刷术的发展。近代雕刻凹版技术传入后,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商务印书馆聘请日本雕刻技师和田满太郎等来华传授雕刻凹版技术。这时雕刻凹版技术除手工外,开始采用机械。凹版印刷得到初步的发展。1908 年清政府在北京建立的度支部印刷局,规模之宏大,技术之先进,堪称亚洲之最,在中国印钞和凹版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09 年,该局从美国购进“万能雕刻机”全套设备和打样机、试印机;1910 年,美国技师海趣亲自设计、雕刻了大清银行钞票的钢凹版。该版分一元、五元、十元、百元四种,图案设计精致,雕刻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六色印刷。这套钞票的印制,对中国印钞及凹印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该局又陆续添置了切纸、铅印、石印、打孔,以及电动凹印等设备。其规模建制、技术设备,均居亚洲领先地位。
  (2)近代印刷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i)外国人在中国建立的印刷机构。据不完全统计,1840—1919 年,仅西方基督教徒在中国建立的印刷机构就有50 多家,另有一些外国商人也投资印刷,在中国建立印刷机构。外国人所建印刷机构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墨海书馆、美华书馆和申报馆。
  “墨海书馆”系英国伦敦布道会于1843 年在上海创办。初建时仅拥有中文铅字二副,西文铅字七副,并从英国运来印刷机三台。因当时上海尚无电力,出现了用牛拉机器进行印刷的奇闻。
  美华书馆系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所设,前身是1844 年创建于澳门的花华圣经书房,1860 年经宁波迁到上海,是当时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规模最大、设备最全的活版、机械印刷机构。
  申报馆系英国商人美查于1872 年创建于上海。二年后,用其所获利润又开办了点石斋印书局和图书集成铅印书局及申昌书局。其中,点石斋设有在当时来说全国最大的石印工场。
  (ii)国人自办的近代印刷机构。清末民初,国人自己也创建了一些新的印刷机构,其中影响或规模较大的,当属同文书局、商务印书馆、度支部印刷局和中华书局。
  人们较为看重同文书局,是因为同文书局——还有与其同时建立的拜石山房的创建,打破了外国人建立的点石斋印书局称霸中国石印业的局面,形成了点石斋、同文书局、拜石山房在石印业的三足鼎立之势。它的创立,既是西方近代印刷在中国已站稳脚跟并开始加速发展的标志,又是中国近代印刷业蓬勃发展之先兆。
  1897 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北京路开业。1900 年又盘入日办修文书局的印刷机、铜模和铅字。至此,商务印书馆已初具规模。1903 年,商务与日本合资,利用日本的资金、技术和设备,使商务迅速发展。此后,商务在技术、设备、管理诸方面,一直处在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对近代民族印刷业的崛起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08 年,清政府批准在北京建立了亚洲最大的印钞企业度支部印刷局。
  该局1909 年购进美国先进的“万能雕刻机”及全套设备,设备先进,技术精良,承担着国内纸币、邮票等有价证券的印制任务。
  1912 年,以出版发行业务为主的中华书局在上海成立。次年,该局在北京、天津、广州、汉口、南京等地设立分局,1915 年开始自办印刷厂。到1916 年,该局在各地的分局多达40 余处。各厂的铅印机、胶印机以及相关设备数百台。是国内仅次于商务印书馆的第二大出版印刷企业。
  从上述四个大型印刷企业、尤其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创立及发展不难看出,西方近代印刷术从十九世纪初传入后,经过约一个世纪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初,逐渐取代中国传统印刷之势业已形成。
  第五章土地制度、租佃关系的演变及自然经济的分解第一节封建土地制度的演变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是基本的生产资料,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封建社会主要存在着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国家(清皇朝)占有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私人占有制和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绝对支配的地位,从而构成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基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这一基本特点,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封建土地关系不仅继续得以保存,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日益结合起来。
  尽管封建地主经济继续保存了下来,但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在某些时期、某些地区,封建土地制度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首先,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打击了封建土地制度。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加剧了中国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 年1 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它严重地动摇了清皇朝的统治,也打击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及其有关政策集中反映在它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中。《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全部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广大农民。它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①根据这个原则,制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以每亩土地按一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分田“不论男妇”, 15 岁以下者减半,等等。可以看出,这些主张虽然带有绝对平均主义的色彩,而且在实际上也没加以实施,同时也不可能实现。但是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所到之处,命令大地主交纳金银、粮食等物品,征收地主的田赋。所到之处,“地符庄帐付焚如,官牒私牒总扫除”。使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受到不同程度打击。第二,在太平天国起义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