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炒熟地 党参 归身 半夏 怀山药 橘皮 茯神 苡仁 丹皮
六服,其病如失。
蒋氏(二五) 脉来细数,频年咳嗽,不时寒热。治宜补土以止嗽,养营以除热。六君子
加归、地、五味子、麦冬、苡仁,四服病减,再服十剂可愈。
倪氏(四六) 咳呛有年,每到春时发作,入夏渐愈。今已小暑,其病反增,内热口苦,
呕痰多汗,声喘背痛,两脉虚数微弦。此久嗽肺伤,必夺母气,治法宜补胃清金。
党参 白术 茯苓 半夏 橘红 杏仁 连翘 北沙参 炙草 茅草根
又四帖,病减其半。前方去连翘,再服四剂,照方制丸料,用茅根与大枣葱汤泛丸,可
冀来春不发。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喘
属性:徐(二八)肺气失于清肃,则欠下行,致生腹胀痰喘,小便赤短,治法宜行秋令。
石膏 茯苓 通草 桑皮 苏梗 杏仁 浓朴 连翘
四服腹不胀,痰喘缓,小便清长,改用∶
北沙参 麦冬 茯苓 桑皮 杏仁 连翘 甘草 茅根
胡(三二)宿有气喘,多年不作。近因劳倦复发,肢软无力,脉象浮大。按∶脉大为劳
,当作伤治。加味贞元饮。
熟地(四钱) 归身(一钱五分) 党参(二钱) 生冬术(一钱五分) 杏仁(一钱) 苏子(
一钱五分) 橘红(六分) 茯苓(一钱) 黑栀(一钱五分) 炙草(四分)
时有一邻人在旁,略能医理,见予骤用熟地、党参,乃曰∶观病者形体魁梧,愿切其脉
,脉
无虚象,但觉有力,而竟投腻补,恐壅滞肺气,喘更甚焉。予曰∶医贵小心胆大,明眼快手
,此方实合其症,非冒昧粗率可比。凡气呼属肺,吸属肾,今肺肾不足,故息出入不顺而急
,当补一也。脉之浮大,似乎有余,其实不足,当补二也。脉有真假,有假寒假热,假虚假
实,此即假实也。予方中佐杏、苏二味,当非十全本领,君欲舍补而全用疏肺顺气,似是而
实非也。约服四剂,复诊时,可来一证。后四日邻人见来复诊,随至小山园,先问服药若何
,答言∶气已不促,四肢略觉有力,昨日已能帮拔菜箕。始无间言。设其与病者为邻,必止
其不服予方,药之是否,亦无从而验矣。世间似此者岂少哉!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热
属性:张(二四) 初冬病热旬日,舌黄口渴,胸满背痛自汗。此内有伏暑,外感新寒,用双解
法。
石膏(五钱消暑止汗) 苏叶(一钱) 羌活(一钱,疏肌逐邪) 黄芩(一钱,退热) 花粉
(一
钱,止渴) 橘红(一钱,宽胸) 栝蒌(二钱,清热消烦) 浓朴(一钱三分,除满) 甘草(三
分和中)
又两服,诸症皆退,尚有余热。
川斛 地骨皮 青蒿 知母 丹皮 橘皮 甘草
曹(十七) 左脉弦细,右弦大而数,日夜发热,头痛不休,频喜饮啜,而不消水。正属
劳倦内伤,壮火食气,用景岳四阴煎。若因头痛作外感,脉弦数喜饮作寒热,或用小柴胡和
解,
危矣哉!
生地(四钱) 麦冬(二钱) 党参(一钱五分) 于术(一钱五分) 归身(一钱五分) 广皮
(一钱) 丹皮(一钱) 青蒿(一钱) 炙草(四分)
又前方四服热解,略有头痛,入暮微发寒热,自汗盗汗。虚象毕露,当补营卫,补
中益气去升、麻,加生地三钱,浮小麦钱半,四帖痊愈。
庄(三四) 发热十日,神昏谵语,唇焦口臭,烦躁呻吟,脉反沉细。此热邪已入血分,
症非轻浅,拟桃仁承气下之。
大黄(三钱) 芒硝(一钱) 桃仁(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知母(一钱五分) 滑石
(二钱) 甘草(四分)石膏(一两)
服下旋即如圊,数回解下燥粪两块,浊秽甚多,热退神清,舌苔退淡。古称阳症见阴脉
者死
,未尽然也。盖邪气结于阳明,血无不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热结不交,其脉多现
沉细阴脉,此段与古人翻案。学人审之,余热未尽,只消清养胃阴。
鲜生地 鲜石斛 知母 麦冬 花粉 甘草
费(三十) 畏寒身热,脉虚肢软,舌苔白滑,属脾虚不能护表,补中益气去升、麻,加
桂枝四帖愈。
陆(三六) 身热吐蛔,咳痰面清淡,脉浮洪而数。此脾虚发热,非时疫也。(因多时疫
。)误
投攻下,几乎不免,数日来全不纳谷,胸前胀满,岂是小恙?急宜扶助脾胃,观其转旋。
党参 生于术 黄 归身 熟地 麦冬 茯苓 橘皮 炙草 煨姜
五服热退神复,稍能应对,咳痰未能尽除。当属补力未到,前方去地、冬,加苡仁、半
夏、苏子,十服而愈。
柏(四一) 发热恶食,口苦便赤,脉细盗汗,劳伤血分。
生地 归身 白芍 丹皮 麦冬 青蒿 地骨皮
四服愈。
沈(五十) 发热不休,日轻夜重,神昏谵语,两脉细数。若为温疟,全无少阳现症,面
色清
淡,不似邪滞之容。倘辨不确,作热邪治,投小白汤。(即小柴胡合白虎汤,能治温疟。)
何异鸩毒哉!此为血虚发热,其谵语乃肝燥所致,但服此方,即明予言不谬矣。八珍汤去川
芎,加黄 、枸杞、五味子、龙眼肉,一剂知二剂已。
周(二六) 发热如伤寒,全不纳食,右脉不起,左三部浮大而软,观其形痿气微,必属
劳倦伤脾;既带外感,终是轻枝薄叶,治病专贵求本,仿李东垣法,庶可挽回。
党参 黄 蒸冬术 归身 生地 麦冬 橘皮 青蒿 柴胡 炙草 姜 枣
又脉起而调,神爽能纳,惟入暮微发寒热,咳嗽。此营卫虚损,久病宜用温补。
熟地 黄 党参 蒸冬术 归身 枸杞 柴胡 桂枝 炙草
杨(二三) 外感祛,头痛畏风除,其热未解,胸闷不纳,形弱气乏,病邪半入于里。
柴胡 防风 升麻 黄芩 半夏 橘皮 北沙参 甘草 姜皮
两服痊愈。
查氏(四十) 前投消导开郁,胸前胀痛愈,畏风除;惟身热,纳食欲呕。此肝
火上逆,胃气不降所致。
半夏 橘红 郁金 丹皮 麦冬 白芍 茯苓 山栀 黄芩
两服痊愈。
陆(十七) 两脉浮大,不时发热盗汗,证属劳倦,虽当伏天亢炎,终宜补益;稍带暑邪
,岂可轻投!故辨证最贵明确。
党参 黄 归身 蒸冬术 生地黄 橘皮 炒谷芽 炙草
四服痊愈。
安儿(十三)暮秋患发热、畏风、嗳腐,脉弦数,投以消导解肌清热,两服无效∶其夜半
稍缓
,余无休时,全不思纳。改投柴、葛、石膏、黄芩、知母,两和表里,得汗旋退旋复,出入
数剂,加至石膏两余,终不去病。因诊脉紧而甚数,且七八日不大便,解肌清里不愈,必须
下之,用大承气汤,解下燥粪一块,继浊秽甚多,身热即减。至明朝起,寒战似疟,傍午热
尤甚。予思汗下之后,其病不除,由营卫二气不和,宜清淡之品;况且咳呛,即以竹叶五十
片,薄荷一钱五分,甘草三分,白粳米百粒,煎服两帖。热轻寒重,脉带虚形,色惨淡,舌
苔少而不渴,小便不热,见火无赤大之象,乃当其未寒前,一时许服。
半夏 党参 广皮 归身 黄 柴胡 升麻 防风 葛根 炙草 大枣 生姜
此方意在补脾胃,消痰涎,彻其卫阳,使不内陷。其日寒来甚微,热只二时许,口和思
纳,又下日,以黄 当归建中汤,加半夏、橘皮,服后不知病之去向矣。
沈(三二) 发热吐蛔,口燥而渴,舌心红亮,脉右弱左弦,全不纳食。此外受风寒,内
伤暑热,不是轻证,用双解法。
柴胡 葛根 知母 黄芩 白芍 花粉 楂肉 橘皮 甘草
一服热退渴止,脉和能纳。惟合眼汗即大泄,此胃家有虚热,津液不得下输,宜和营法
。
生地 归身 白芍 黄 麦冬 北沙参 枣仁 茯神 炙草 浮小麦
如此双感重症,两服痊愈,可见药贵对症。虽临危之疾,大气未绝,亦可应手取效也。
仲景云∶一剂知二剂已。信不我斯?所以感症投剂,至三帖后不见效验,错路无疑。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寒热
属性:范(二八) 往来寒热,经月不解,舌赤胁痛,微咳,脉来虚大,病在血分。
小生地(一钱五分) 归身(八分) 柴胡(七分) 地骨皮(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青蒿(一钱) 桑叶(一钱)
因有盗汗,加姜、枣。
陆(二十) 日发寒热数次,入夜单热,口苦发渴,头目俱痛。诊脉左弦右长,胸闷背板
。此正秋分以后,伏邪欲泄,为新寒束缚,似疟非疟,属三阳合病,汇而治之。
柴胡(一钱) 葛根(一钱) 紫苏(一钱) 羌活(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橘皮(一钱)
甘草(四分) 老姜(二片) 大枣(二枚)
服下汗出如蒸,诸病俱松;再服汗如前,外症尽退。尚有微热,口苦而渴,此汗泄太过
。
生地(四钱) 麦冬(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 花粉(一钱五分) 川斛(三钱) 青蒿(一
钱) 甘草(四分) 南枣(两枚) 浮小麦(二钱)
两服痊愈。
僧(五八)倏寒倏热,咳呛气急冷汗。前医误作虚治,投人参、熟地,反见神昏谵语。
时有
客僧见源师,知余医理明确,放舟相邀。才按六部,即欲予决生死。切其脉浮弦,此风邪客
肺,气不得泄,以致气急冷汗。自述初起吐泻发渴,小便短涩,自宜分利,如何遽补;若证
候果虚,参、地何反添病邪。宜用轻剂,疏通肺气。
杏仁 香豉 薄荷 前胡 连翘 山栀 橘红 通草
两服而愈。
盛(三一)齿痛颈肿,舌绛寒热,属风邪血热。
柴胡 薄荷 甘菊 蔓荆子 归身 小生地 芍药 丹皮 香附 甘草
三服痊愈。
张(十五) 仲夏倏寒倏热,脉浮大,自汗,舌白便赤,头重肢软。病在上焦,清疏为宜
。
杏仁 淡豆豉 橘红 通草 连翘 黄芩 薄荷 甘草
一服起咳嗽,再剂身起红点,连服而愈。前症温邪客于肺,所以邪欲泄而现咳嗽发疹也
。
陆(三六) 纳少形消,寒热无时,脉数而软,舌白便赤,少寐口臭。此伏火证,当立春
后,惊蛰前,阳气升发,伏邪欲泄也,宜清疏。
川连 条芩 川柏 杏仁 香豉 紫苏 防风
王女(六岁) 日发寒热,两月不痊。当病作时,腹痛难禁,牙肉与指甲惨淡无华,神
气潦
倒。此症俗名胎疟,从前屡次更医,或补或清,总无定见。以余观之,先贤治疟,从少阳居
多,此又邪缠募原,太阴受病,腹痛可验。或曰∶少阳亦有腹痛。余曰∶少阳腹痛,南阳论
有明条,但此症脉小而软,略无弦象,所以医贵变通。请以予药投之,即明言之不妄矣。
人参(六分) 白术(一钱) 归身(一钱) 草果(五分) 白芍(一钱) 柴胡(四分) 半夏
曲(一钱五分) 橘皮(八分) 炙草(四分) 煨姜(三片) 大枣(二枚)
一服愈。
僧达禅 病发热,胸烦呕吐,背痛不恶风,脉来弦而有力。症俱温疟,用小柴胡去参,
加竹
茹、栝蒌皮,以除胸中烦热。一服不应,呕逆转甚,加石膏五钱。一服亦无进退,怔忡复发
,心摇不已。即构思一方,以怔忡为君,事主昏乱。由于包络少外护之能,邪热乘虚,侵犯
城郭,主亦为之动摇,岂可投补,但宜泻其丁火。
川连(八分) 小生地(三钱) 木通(一钱) 甘草梢(四分) 连翘(一钱五分) 山栀(一钱五
分)
服下心病渐安。
下日又诊,脉仍弦大,病势逐增,神昏谵语。细询其体中不安处,徐以手按其腹,至脐左旁
,身为歉仄。此因有痛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