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77-医略-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释名》曰:疫,役也。言有鬼行役也。

《张华博物志》曰:汉武帝时,西域月氏国,度弱水贡返魂香三枚,大如燕卵,黑如桑椹。值长安大疫,西使请烧一枚辟之。宫中病者闻之即起,香闻百里,数日不歇。疫死未三日者,熏之皆活。(理之所无,而事或有。芳香解疫则然也。)

《通鉴·唐纪》:关中比岁饥馑,兵民率皆瘦黑,至是麦始熟,市有醉人,当时以为嘉瑞。人乍饱食,死者五之一。

《太平御览》七百四十二卷,载曹植《说疫气》曰:建安二十二年,厉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元史·耶律楚材列传》曰:材从太祖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材独取遗书及大黄。既而士卒病疫,惟得大黄辄愈。

《九峰医案》曰:第二日憎寒发热,头身腰背俱痛,苔白溲赤,无汗脉数,邪伏膜原,外越太阳经也。 羌活(一钱) 防风(一钱) 川芎(八分) 海南槟榔(一钱) 川厚朴(八分) 草果仁(五分) 酒炒黄芩(一钱) 炙甘草(五分) 赤芍(钱半) 生姜(一片)

第三日,恶寒自罢,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身之痛较轻,眉棱目眦痛甚,鼻干不得卧,苔白,汗不透,脉洪长而数,溲浑而赤,伏邪外越,阳明经府不和,不致神昏呃逆为吉。 海南槟榔(一钱) 川厚朴(七分) 草果仁(五分) 酒炒黄芩(钱半) 炙甘草(五分) 白知母(钱半) 赤芍(钱半) 葛根(二钱) 生姜(一片)

第四日,得汗虽透,热仍不解,反觉憎寒,耳聋不寐,心烦喜呕,胸满胁痛,苔淡黄,溲浑赤,脉弦数。伏邪交并少阳阳明,小柴达原加减。 柴胡根(一钱) 酒炒黄芩(钱半) 炙甘草(五分) 川厚朴(七分) 海南槟榔(一钱) 草果仁(五分) 赤芍(钱半) 白知母(二钱) 生姜(一片)

第五日,烦呕稍减,夜得少寐,寒热依然,耳聋胸满,溲浑赤,脉弦数。照原方加陈皮一钱。

第六日,小柴达原加减服后,大解一次,色如败酱,浑赤之溲较淡,夜寐稍安,四更后心烦作呕,饮陈米汤少顷即止,平明自汗,身热乍退,唇燥舌干,脉仍弦数,伏邪渐溃,阴液耗伤,虑生歧变。 柴胡根(一钱) 黄芩(钱半) 炙甘草(五分) 赤芍(钱半) 知母(二钱) 陈橘皮(一钱) 当归身(三钱) 逆水芦根(一两) 大荸荠(四枚)

第七日,热退,脉不静,大便如败酱,溲浑如豆汁,夜寐不沉,胸否不食,心烦作呕,舌燥作渴,苔黄不腐,伏邪化热伤阴,最忌神昏,苔刺呃逆。原方加天花粉三钱。

第八日,脉数便未解,溲反浑近赤,颠前心下俱热有汗,肢微冷,苔黄,舌尖赤微有刺,口燥作渴,反欲热饮,神烦少寐。邪伏少阳,倒入阳明,化热伤阴,热极反兼寒化。肢冷,渴欲热饮,大便不解,府气不通,邪无出路,原当承气下结存津,二气素虚,姑从缓治。 大生地(五钱) 当归身(三钱) 柴胡根(一钱) 黄芩(钱半) 知母(二钱) 怀牛膝(三钱) 赤芍(钱半) 枳实(一钱) 逆水芦根(二两)

第九日,服药后大解二次,色黑如漆,中有瘀血,颠前热退,苔刺回润,烦渴减,肢逆和,夜寐安,数脉缓,溲色渐淡,黄苔渐腐,伏邪赖府气宣通渐化,后阴为里之表,邪伏膜原,转入阳明,由大肠传逆变化出焉,其路甚近,与表邪从汗解之意同,故大便解,诸证减,大便闭,诸证加。六淫在表,当从汗解。伏邪在里,当从便解。攻下与发汗何殊,伏气与表邪一体。胃为多血之府,脾为统血之藏,便黑带血,胃热迫血流入大肠,病及至阴,脾伤失统。虑其大便复闭,阳邪复聚,仍以养阴通府。 大生地(四钱) 生甘草(五分) 当归梢(三钱) 怀牛膝(钱半) 赤芍(钱半) 知母(二钱) 黄芩(钱半) 黑山栀(钱半) 桃仁泥(钱半) 杏仁泥(三钱) 栝蒌仁(三钱) 活水芦根(二两)

第十日,本方加大荸荠六个,用长流水煎。 第十一日,两进养阴通府,便解三次,色紫黑有块,纯是停瘀,诸证悉除,宵眠呼吸自若,醒后神志安舒,知饥思食,身凉脉缓,惟溲色犹浑,胸前尚热,余氛未尽,伏邪解于血分,真阴五液俱伤,在内为血,发外为汗,汗即血也。病从血下而瘳,犹表邪随汗而解,后阴为里之表,于兹可见。议补阴益气,以善其后。 大生地(八钱) 人参(一钱) 淮山药(四钱) 炙甘草(五分) 当归身(三钱) 新会皮(一钱) 银柴胡(五分) 炙升麻(三分)

始得病,不恶寒,发热而渴,溲赤不寐,服发表消导等剂,汗不出,热不退,延今四十余日,形容枯削,肢体振掉,苔色灰黑,前后大解共十三次,酱黑之色,逐次渐淡,至于黄,溲亦浑黄不赤,昼夜进数十粒薄粥四五次,夜来倏寐倏醒,力不能转侧,言不足以听,脉微数,按之不鼓,年及中衰,体素羸弱,伏邪虽有欲解之势,元气渺无驱逐之权,邪热纵横,真阴枯涸,势必邪正相寻俱败,危如朝露,急宜峻补,冀其五液三阴一振,正复不能容邪,从中击外,庶几一战于表,得战汗则解。 大生地(八钱) 人参(一钱) 大麦冬(三钱) 辽五味(八分) 当归身(三钱) 白茯神(三钱) 酸枣仁(三钱) 远志肉(一钱) 逆水芦根(二两)

扶阴敛气,辅正驱邪,服后竟得战汗,寒战逾时,厥回身热,汗出如浴,从朝至暮,侵汗不收,鼻息几无,真元几脱,急以前方进服二剂。

前方连服二剂,侵汗旋收,诸证悉退,惟精神慵倦,酣睡若迷。此邪退正复之机,邪正相持日久,邪氛初息,正返于经,休息无为,固当如是,原方再服。是方也,本非发汗,亦非止汗。夫汗之出与汗之收,皆元气为之主宰。气为橐籥,汗为波澜。前服所以汗出者,药力辅正,从藏达府,由经出络,驱邪于表。邪从汗解,而汗不止者,药力不继,正虚不可复收,故以原方仍从某经某络导其散亡之气,还之藏府。若投止汗之剂,则大谬不然,或增减一味亦不可,药性有歧,途迷莫返,故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欲发汗不知营卫之盛衰,欲止汗不知橐籥之牝牡,是犹荡舟于陆,驾车于海,仆非不能再议一方,故缕述为知者一道。

六脉俱数,浮取不足,沉取有余,十日以来,神昏如醉,间或独语,苔淡黄不润,板齿无津,目赤唇焦,不饥不渴,与汤饮亦受,心下至少腹,按之无痛满,大便如常,溲色红浑,伏邪盘踞太阳,热入膀胱,壬病逆传于丙,丙丁兄妹,由是传心,心火云金,清肃不行,犯经旨死阴之禁,虑难有济。勉拟犀角地黄汤,合导赤散,加黑山栀,取清心保肺,导引邪火屈曲下行之意。 大生地(八钱) 犀角(钱半) 白芍药(三钱) 粉丹皮(三钱) 甘草梢(一钱) 木通(一钱) 黑山栀(二钱) 活水芦根(二两)

经以心之肺,谓之死阴。不过三日而死者,不及金之生数也。服清心保肺三剂,竟过三日,生气复来,清肃令行,热氛自退,知饥欲食,胃气渐醒,神识渐清,溲浑尚赤,导赤保肺,犀角清心以逼丁邪返丙归壬,溲清则愈。 大生地(八钱) 犀角(二钱) 白芍药(三钱) 粉丹皮(三钱) 甘草梢(一钱) 木通(一钱) 黑山栀(二钱) 白茯苓(三钱) 福泽泻(三钱) 黄芩(钱半) 活水芦根(二两)

身热汗自出,不欲去衣者,恶寒也。正伤寒汗出恶寒为表虚,伏气则不然,邪伏膜原,外越三阳之表,卫护失司,腠理不密,以溲浑赤为别,非寒伤于表可比。宜顺其性以扬之。不可执有汗用桂枝解肌,仲景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戒,拟活人败毒散加减。 羌活(一钱) 柴胡根(一钱) 枳壳(一钱) 川芎(一钱) 炙甘草(五分) 桔梗(一钱) 赤茯苓(三钱) 陈皮(一钱) 生姜(一片)

伤寒汗出淋漓,则病不除,伏邪汗出淋漓,则病将解,昨暮服药,汗更大出,发背沾衣,通宵达旦,溱溱不已,遍体凉和,六脉俱静,溲色澄清,惟中胃未醒,宜养胃生阴。 大沙参(三钱) 云茯苓(三钱) 黑脂麻(三钱) 鲜石斛(三钱) 当归身(三钱) 炒谷芽(三钱) 陈橘皮(一钱) 白豆蔻(八分) 六和神曲(钱半) 陈仓米(一两) 荷叶蒂(一个)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肺司百脉之气,肾藏五内之精。肾水承制五火,肺金运行诸气。悲则伤肺,恐则精却。思为脾志,实本于心。思则气结,忧则气耗,郁损心阴。真气潜消,邪氛日进,亢则害,五志之阳,与邪浑一,俱从火化,烁阴耗液。所谓热蒸气腾,壮火食气是也。屡寐气屡升,不分左右,似呻吟而近太息,又非短气,寐则阳气下交于阴,血归于肝,气归于肾,清肃不行,蒸热不退,肾水不升,肺气不降,金水交伤,水火不济,肺热奚疑。饮入于胃,输于脾,归于肺,注于膀胱,溲赤是其明验。水出高源,拟用一味苇茎,取其清空之气,甘平之力,以达清虚而益气化,若雨露之溉,荡涤伏热,即是补阴,清金不寒,壮水非补,且兼开胃,不亦宜乎。 活水芦根(四两) 甘澜水煎。

脉浮而数,颠痛身疼无汗,翕翕发热,洒洒振寒,腠理致密,玄府不开,乃三阳表证也。 羌活(一钱) 防风根(一钱) 细辛(三分) 苍术(一钱) 白芷(一钱) 川芎(八分) 黄芩(一钱) 大生地(三钱)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一片) 云茯苓(三钱)

服加减冲和汤,得汗遍身悉润,寒热顿除,颠疼亦止,浮数之脉亦缓。惟身痛不休,乃表气未和,宜桂枝汤小和之。 桂枝(八分) 炙甘草(五分) 赤芍(二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服桂枝汤,入夜神烦不寐,身反大热,脉反滑数,苔白如积粉,板滞不宣,汗出如浴,恶风不欲去衣,溲赤而浑,间有谵语,此伏邪内动,盘踞膜原,化热伤阴之渐。经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夏必病热。盖始为寒,而终成热,同气相求,伤寒遇寒则发。前服冲和汤诸证乍退者,新感之寒邪从汗而解,身痛未除者,伏邪乘表虚而外越,与卫气相争,致令营卫失其常度。得桂枝诸证蜂起者,非桂枝之过,乃伏邪化热,直贯阳明,液耗阴伤,而祸乱起于萧墙之内。有神昏如醉,阴枯发痉之虑,故仲景有急下存津之旨。暂以吴氏达原饮,观其进退。 海南槟榔(一钱) 川厚朴(八分) 草果仁(五分) 白知母(钱半) 黄芩(钱半) 炙甘草(五分) 赤芍(二钱) 生姜(一片)

昨服达原饮,舌后之苔转黄,身热不从汗解,溲赤而浑,便溏色绛,竟夜不寐,神烦谵语,心下拒按,脉来滑数,府浊虽行,液耗阴伤可虑,原方加减。 海南槟榔(一钱) 川厚朴(七分) 草果仁(五分) 黄芩(钱半) 炙甘草(五分) 知母(钱半) 赤芍(二钱) 枳实(一钱) 桔梗(一钱) 生姜(一片)

两进达原饮,大解五次俱溏,酱黑之色渐淡,溲转浑黄,胸次渐开,夜得少寐,身热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