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此亦隨心量見不見不同故。復次、心亦非固定之實體,乃流行活潑之幻化功能;
以是故能緣心、所緣法皆幻。如是成立諸法皆幻義竟。
    諸法實相非幻。宗
    離心意識故。因
    如拢亲C第一義。喻
有難者曰:諸法實相非是幻,以離主觀體相──心意識──故。所謂主觀體相者
,即是幻因。幻因既無,云何是幻?如佛、菩薩、羅漢、辟支佛等所證,皆各有其清
淨境界。離言說文字思量分別一切諸相,乃拢撬H證。如人飲水,冷煖自知。如是
境界,應非是幻,拢亲C第一義非幻故,諸法實相亦非幻。
    拢亲C第一義亦是幻。宗
    拢C凡不證故。因

    如人見恆河鬼不見。喻
此難不然。所以者何?以拢撬C第一義,須拢鞘寄茏C得。如佛、菩薩、羅漢
、辟支佛皆有其拢牵卜騽t不能證也。故仍隨拢差愋牧慷姴灰姡允锹}智證
第一義亦唯心現。唯心現故亦是幻;如人心量見為恆河、而鬼心量不能見。
    諸法實相亦是幻。宗
    離三界心意識之佛智所知故。因
    如拢亲C第一義。喻
云何諸法實相亦是幻?以所謂離心意識者非斷滅故。若斷滅者,則無諸法實相。
是知離心意識者,乃離三界有漏心意識;擴大而言,即離九法界心意識。實相者,謂
如實了知離心意識之真實境,亦即如是了知諸法實相。法華經云:『諸法實相,惟佛
與佛乃能究盡』。又云:諸佛出世一大事因緣,唯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所謂入
佛知見,即是了知諸法實相。諸法實相皆唯佛心所現,故應是幻。

復次、有我執法,即不能了知諸法實相皆幻。以執我故有煩惱障,執法故有所知
障,二障既生,愚癡無知造諸有漏業,遂墮生死海。又羅漢、菩薩等亦有微細法執,
如執涅槃、真如為實。故知諸法實相,唯佛智能知,離九法界心意識;此亦隨佛與九
界各類心量而見不見,故亦唯心現。唯心現故皆幻,拢亲C既幻,無為法亦幻。總言
之,諸法皆幻,唯心所現,而心亦是幻!故成唯識曰:『若執唯識真實有者,如執外
境,亦是法執』。如是通達諸法實相皆幻義,由解而行,精進不懈,即得涅槃、證大
菩薩。
以上所談楞伽義,僅其大旨。諸有智者,應更深究。( 王錫光、孫志鈞仝記 )(
見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第十一期)


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
──民國三、四年在普陀作──

一 判攝本經文義分
 甲一  經序分
  甲二  經宗分
   乙一  頓問頓答懸示始終全義
    乙二  委說委示等流智悲二教
      丙一  悟證如來性覺
      丙二  保綏菩薩心行
    乙三  重請重告結歸理事唯心
  甲三  經益分
二  會較餘部文義分
  甲  會較四經
  乙  會較四論
三  別明當部要義分
  甲  本經始終唯令了達如來藏圓理           
  乙  本經始終唯令修證如來禪妙宗           
  丙  本經始終唯令頓究眾生心二本           
  丁  本經始終唯令直成首楞嚴三昧           
  戊  本經始終唯令選入耳根圓通門           
  己  本經始終唯令得就佛乘方便行           
  庚  本經始終唯令持心戒永斷婬愛業         
  辛  本經始終唯令持頂咒永脫魔邪障         
  壬  本經始終唯令確立因果常住信         
  癸  本經始終唯令必入解行相應地
四  散釋艱文澀義分
  甲  經名
  乙  經時
  丙  流變三疊
  丁  綰結解結




        頂禮如來藏,滿分正覺者,
    願仗加持力,攝顯深經義,
    迴施諸有情,共入遍知海!
問曰:本經自度震旦,說之者已無懀О賻煟裨鞌z論意何所為?且了義教有多經
論,曷不擇之大藏,開所未開,乃獨取義已大明之本經,增枝業之辭乎?答曰:略有
六意造此攝論:嘗攷諸師說本經者,多列文逐句以疏解(諸解皆是),或斷章取義以
發明(若中峰或問、雲棲摸象等),今欲用懸判簡要之辭,攝全經周圓之義,令但聞
略說者總持無遺,一也。諸師多依此經以彰自宗(若賢首宗、天台宗等),或排餘說

以局當部(若正茫龋裼峤叹V張弛之綱,顯法門開合之巧,令遍究大藏者通達
無壅,二也。本經有多當部要意,諸師泛露一斑,樱д唠y窺全豹,今咸各別提清,令
應從本經部門入道者得專修習,三也。本經有多艱文澀義,諸師懸解多歧,樱д呓K泣
亡羊,今略疏通抉擇,令凡從本經文相懷疑者悉臻明了,四也。本經於震旦人根有深
因緣,未至而天台殷勤拜求,已度則歷代廣共宏揚,隨緣利導,信解易成,說之不厭
重煩,五也。本經於震旦佛法,得大通量(吾別有論,嘗謂震旦佛法,純一佛乘,歷
代宏建,不出八宗:曰少林、曰彛健⒃荒仙健⒃婚_元、曰天台、曰清涼、曰慈恩、
曰嘉祥,約其行相別之,則禪、淨、律、密、教是也。然一部中兼該禪、淨、律、密
教五,而又各各專重,各各圓極,觀之諸流通部既未概見,尋之一大藏教蓋亦希有;
故唯本經最得通量。雖謂震旦所宏宗教,皆信解本經、證入本經者可也),未嘗有一宗
取為主經,未嘗有一宗貶為權教,應量發明平等普入,觀之不妨互異,六也。
已明造論因由,次說立論分齊。論有四分:一、判攝本經文義分,二、會較餘部

文義分,三、別明當部要意分,四、散釋艱文澀義分。 

一 判攝本經文義分
云何判攝本經文義?說契經者,皆判三分:曰甲一、經序分,曰甲二、經宗分,
曰甲三、經益分。(裕б唬┙浶颉⒔浺妫ふ粘M尽=竦〗涀诜终撝
從初卷阿難見佛頂禮悲泣、至十卷知有涅槃不戀三界是也。若略能詮層次,純約所
詮分齊,則可平分五品:一者、破妄惑開圓悟而頓獲真菩提心;二者、摺F業趣實證
而專修佛三摩提;三者、轉異熟成法身而直詣妙莊嚴海;四者、示七趣妄報扶律令遠
離業苦;五者、辯五陰妄境扶禪令淨除惑業。經宗全義,亦已攝盡。或但為二:一者
、理悟頓成(至圓通門章盡是也);二者、事修漸證。或復作四:一者、證悟(前三
卷是);二者、悟修(四卷初起盡圓通章);三者、修證(菩提路章);四者證成。
又分為三:一者、法性身真淨因(至四卷方悟神珠非從外得是);二者、受用身智斷
因(至八卷能除六品微細煩惱是);三者、變化身慈悲因(盡經宗分)。又分為三:
一者、真性菩

提;二者、實智菩提;三者、方便菩提(分齊同上)。又分為三:一者、實相般若(
至四卷心悟實相得未曾有是);二者、觀照般若(盡圓通章);三者、文字般若(盡
經宗分)。然未明文相生起之序,義門關屬之茫m依此亦可見本經大意,欲令文義
全暢,則應先剖經宗為三。  
乙一、頓問頓答,懸示始終全義(從阿難見佛頂禮悲泣、至中間永無諸委曲相是
也)。
丙一、曷為問中頓問一經全義?此有捨、取二門。捨門又二:一、恨徒聞無功,不能
脫自業障:蓋未深悟實相,親見本心,縱使說空說有、說事說理、說拢f凡、說因說
果決定明了,遠離錯謬;然而用生滅心辯淨圓覺,彼淨圓覺亦同輪轉。故雖緣聽佛音
,憶持佛言,亦復不得真如法性,但益虛妄想相;譬蛇吞草,唯成毒汁。初卷文曰:
『所以多聞未得無漏』。又曰:『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又曰:
『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拢弧S衷唬骸航袢漳酥m有多聞,若不修行,與

不聞等』。二卷文曰:『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又曰:『汝雖
強記,但益多聞,如說藥人,真藥現前不能分別』。四卷文曰:『雖復憶持十方如來十
二部經清淨妙理,如恆河沙,祇益戲論,汝雖談說因緣、自然決定明了,人間稱汝多
聞第一,以此積劫多聞熏習,不能免離摩登伽難』。又曰:『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秘密
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六卷偈曰:『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铡⒙劤址鸱穑尾蛔月劼劊÷劮亲匀簧蚵曈忻郑勁c聲脫,能
脫欲誰名』。七卷文曰:『求多聞故,未證無為』。又曰:『我輩愚鈍,好為多聞』
。咸是貫徹此之一恨。是故心無退志,或承過,或願修,佛得施教。或責過,或勸修
,訶離教解,趣進修證,無尚茲矣。多聞既然,應知多智、多辨、多識等亦如是。故
此章中阿難雖瞻如來勝相發心,亦成顛倒想相。然非使之塞耳抉目,貴令見性趨修而
已。在已得隨順樱C法性者,聞而無聞,無聞而聞,聞聞圓離,聞聞全彰。而聞即思
修,思修增聞者,亦必能漸由隨順而得樱C乎法性。至夫起凡情之信,廣寡學之心

,一歷聞根,皆成佛種,聽法功德,甯可思議!不得此意,一向無聞,雖勸修闇證,
猶墮無聞比丘。與世尊之大哀,若虛度空過,永成無性闡提,淪長夜又奚疑!且十卷
結文曰:『阿難聞佛示誨,憶持無失』。與前所訶聞持秘嚴,亦何別哉?故知貴乎契
法性耳。又阿難選旋聞圓通,亦懀浞e生多聞之力勝,故旋聞之功用亦勝;從聞思修
,契入法性,則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哉!聞之一字,
毡窘浿箨P鍵已。
二、厭小乘無力,不能救人魔難:如來說咒,文殊往捄,而阿難平昔同住諸小拢
,曾不覺知(唯佛常知恆沙界外,一滴之雨亦明頭數。諸小乘拢m得六通,要須入定
觀察乃有所知,且其所知亦屬有限),況能施拯?又阿難侍佛修小乘多年,欲漏依然
未斷,則小乘果亦非易成。與其修難成而無力之乘,曷若迴心勤求乎無上菩提哉!此
其所以厭小乘也。逮三卷末,阿難一悟真菩提心,便能發願普度眾生。又曰:『自未
得度先願度人』。乃至曰:『汝等必須將如來語傳示末法,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

方便,保綏覆護,成無上道』等;皆以反顯纔入大乘,便得救人之力用也。二卷文曰
:『汝等聲聞狹劣無識』。三卷文曰:『汝先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四卷文曰
:『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尚紆疑悔』。又曰:『令汝會中定性聲聞及諸一
切迴向上乘阿羅漢等,皆獲一乘寂滅場地』。又曰:『汝纔舉心,塵勞先起。由不勤
求無上覺道,愛念小乘,得少為足』。又曰:示我會中諸蒙暗者,捐舍小乘』。又曰
:『哀憫會中緣覺、聲聞』。乃至十卷文曰:『聲聞、緣覺,不成增進』。咸是照應
此之一厭者也。  
取門亦二:一、求大果菩提:此與厭小乘相翻也。三卷偈曰:『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恆沙眾,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即是確立此一求也。二卷
文曰:『休得疲怠妙菩提路』。三卷文曰:『由汝發心勤求無上菩提,故今為汝開示
第一義諦』。四卷文曰:『菩提涅槃尚在遙遠』。又曰:『汝等決定發菩提心』。又
曰:『汝等必欲發菩提心』。乃至九卷文曰:『汝等有學緣覺、聲聞,今日迴心趣大

菩提無上妙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