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
結示四相為修行之病患。修道而不了四相,雖時經多劫,行又勤苦,只屬世間
生滅之因;譬如蛇食百物,無非長養蛇體,所謂銷歸自己也,故云但名有為。有為
者,有所造作也。既屬世間之因,即不能成出世間之拢Q砸磺新}果者,總賅菩
薩、二乘而言。若不了迷智四相,則不能成地上等大乘拢蝗舨涣嗣宰R四相,則
雖小乘拢嗖荒艹伞U┦勒撸^不了四相而修道,雖在正法之時,亦同末世
耳。下更展轉徵釋。
『何以故?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認贋樽樱浼
財寶,終不成就。
何以故者,先徵不了四相不成拢省R磺形艺撸南嘟悦麨槲摇O纫痪涓
釋,謂其所以不成拢撸匆云渫J一切我相以為涅槃。次句更詳釋妄認之相,
謂妄認我相為涅槃者,以自己有證名為成就;妄認人相為涅槃者,以自己有悟名為
成就;認眾生相者,以有了名成就;認壽命相者,以有覺名成就亦然。經略不言,
可以例知,故云有證、有悟名成就故。下設喻明之:僭诩抑校荒鼙孀R,反認之
為子,則財寶被其損敗。以況藏識虛妄,而七識妄執為我,不能辨明,反認之以為
涅槃;是以所修功德不能成就。此為妄認我相,則我不解脫,故多劫不成拢
『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
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何以故者,再徵認我何以妨道之故。下釋云:妄認我者,必有愛憎之心,有我
愛之心者,即以此心而愛涅槃,復以暫伏我愛為涅槃相,不知此即法愛。有憎心者
,對於生死亦不憎惡,而不知愛涅槃之愛,真是生死之因,不知斷愛,而別用憎於
生死,即名於法不解脫,即法愛也。此意蓋謂涅槃本是解脫之法,愛憎實乃繫俊
因,暫伏我愛非真涅槃,因愛涅槃便成法愛。以似為真,已屬妄認,且以愛涅槃故
而憎生死,不知真生死根即是愛心,不斷愛根,別憎何益?如此修習,豈名解脫?
『云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為自清淨,猶未
能盡我相根本。
首句即緊承前文而徵法不解脫之相。徵意:如謂涅槃是寂滅法,今愛涅槃乃求
解脫,何以反名不解脫?善男子下釋,謂以微證為清淨,未盡我相,即為法不解脫
。言微證者,上來證、悟、了、覺,皆有分證之功,故名微證,但不能自計以為清
淨耳。如果以己微證為自清淨者,即是法執。不知壽命相中之覺,仍是業智,亦即
我相之未盡者,故云猶未能盡我相根本。下更舉事驗知。
『若復有人讚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則
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撸蛑T根,曾不間斷。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
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所以說猶未能盡我相根本者,尋常讚謗,容或不動喜怒之情,若遇讚歎所修之
法門,是必生歡喜,遇誹謗所得之境界,是必生瞋恨,此為修道之人難自覺察者。
即此瞋喜之心,便可驗知內心我執尚在,故云: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此深細之我相
,乃潛依於第八識中,於諸根對境之時,即暗中作主用事,無時或息。故云:潛伏
藏識,撸蛑T根,曾不間斷。言撸蛘撸倏v用事,極其自在之意。善男子下,以
不除我相,結成妨道。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憫者!雖懃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
入清淨覺。
此更反覆推論。謂豈聞讚謗而生瞋喜者,可以驗知有我,即聞讚不喜,聞謗不
瞋,亦不可認為我空。如果真知我空,則雖聞謗亦不見有毀我之人,倘仍覺有毀我
之人,則可反證尚有被毀之我未能斷除,故云若知我空,無毀我者。又若真知我空
,則不見有我欲濟度之人而我為之說法,若尚有我說法之見,正是我相未斷,故云
有我說法,我未斷故。其餘人相、眾生相、壽命相,亦可如是辨明。此等溕钗蚁
,皆是修行上之病,應當斷除。但求道者,每每妄認我相為涅槃,即是說病為法,
深可憐憫!如此修習,功愈勤則病愈深耳!後一句結成妨道之所以,故云是故不能
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或有眾
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
淨覺。
此再推論不了四相,必生二謬,一者、浮鸬乱詾榧汗Γ摺⒁陨俚枚鹪
慢。
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者,即指浮鸬乱詾榧汗χ恕4朔N人以為經教所
載如來解處,不過如是,今我亦如是修;如來行處不過如是,今我亦如是行,附會
如來之解行,謂是自己之解行境界。不知四相未空,但以分別識心附會言教,終不
能成就清淨解行也。
或有下,即指以少得而起增上慢之人。此中未得二字,非謂毫無所得,但約少
有所得或似有所得而言。未證亦然。意謂:又有一種人,實在未得清淨涅槃,但因
證,悟、了、覺、諸境界少有所得,與涅槃相似,即自謂已得涅槃。實在未證圓覺
菩提,但因已伏我執煩惱,與菩提相似,即自謂已得菩提。其未得、未證,非不自
知,但以增上慢心而自謂已得,已證。此種人若見有勝於己而更求前進之人,其心
必生嫉妒,即可驗知其實未得未證也。
由彼眾生未斷我愛者,彼指前兩種人。彼兩種人所以有嫉妒心者,皆因未能斷
除細相我愛之故,後一句重行結成妨道之由,故云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
煩惱,起大猛勇,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瞋、愛、慢、諂曲、嫉妒對境不生,彼
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人,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於所求別生憎愛,
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此節復明示勸戒。無令下,三句是眨А5斚轮敛粔櫺耙姡莿瘛a岫洌
結歸我見妨道。
眨б庵^:末世修行之眾生,其目的是希望成道。希望成道,必須悟淨圓覺心;
但所當知者,不可使其以為求悟唯以增益多聞為能事,故云無令求悟,唯益多聞。
因為多聞乃名數文字之學,縱有知解,實非自悟淨心,反足以增長我見而為求悟之
障。
勸意謂,希望成道之人,但須急於降伏煩惱,即是先了四相皆空,發起猛勇之
心。所有真實境中一切功德妙用,前未得者今務令得;所有顛倒境中一切障礙之法
,前未斷者今務令斷。此可以自己徵驗者,所得貪、瞋,愛、慢諸根本煩惱,諂曲
、嫉妒諸隨煩惱,能夠對境不生;所謂彼我恩愛,尤為生死根本,一切寂滅。寂滅
者、乃本不生滅,非先有而後滅也。果能如是,即是進除四相而漸證法空,亦可知
其觀行成就,故云佛說是人,漸次成就。更當求善知識,方能不墮邪見。然求善知
識,只可取其正知見,不可別生憎愛之心。如對於所求之人,別有貧富、貴賤之分
,如是之類,皆因我相之根本未除,足以妨道,故云:若於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
入清淨覺海。此二語更有諄諄告罩猓Y歸妨道。
已二 偈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淨業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皆由執我愛,無
始妄流轉。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是故多迷悶,不能
入覺城。若能歸悟剎,先去貪、瞋、癡,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
愛何由生?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剎、梵語剎多羅,國土世界之義,即境域也。悟剎、如云悟境。既稱悟境,即
法法屬悟,不復有迷。
戊二 邪師病──普覺章
邪執謬見,不但自心固有者難於斷除,由師友之熏陶而來者,其力亦大。修行
之人,自以親近善知識為尚,然而不知選擇,遇邪師邪友,亦一味盲從,必致反受
其铡∏沂篱g邪見之人,最好為人知識,以其邪法自害害人,故師友不可不慎也!
普覺菩薩,即是普能覺知一切邪見之人,深悲末世,故懸問及此。
己一 長行
庚一 啟請
於是普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快說禪病,令諸大眾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耄АJ雷穑∧┦辣娚
,去佛漸遠,賢拢'伏,邪法增熾,使諸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
去何病?云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
始。
禪病,即我、人、眾生、壽命、四相。前章於四相痛快淋漓說之,故云快說禪
病。說者既痛快,故能令聞者得未曾有,心意因之蕩然,而獲得安耄ё栽凇J雷鹣
,繼謝前益之後,重申詳請。末世眾生四句,承前章求善知識不墮邪見。先陳詳請
之因,意即末世去佛漸遠,邪法增熾,不求師友,便是盲修。然而求善知識,必易
墮邪見。以下五問,皆依此意。使諸眾生一語,直貫五問。一、眾生求善知識,當
使求何等之人?二、當依善知識何等之法?三、對於善知識當行何等之行?四、對
於所求之人及所受之法,當自己除去何病?五、當如何發心,始免為邪法轉移?請
佛明示,使末世修行之人,不入邪途,故云令彼群盲不墮邪見。群盲者,末世眾生
,無有慧目,譬如盲人,易陷歧路。
庚二 許說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諮問如來如是修行
,能施末世眾生無畏道眼;令彼眾生得成拢馈H杲裰B聽!當為汝說』。時普覺菩薩
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無畏道眼者,修行而得正知正見。譬如行路,有目可恃,前途無畏。
庚三 正答
辛一 應求之人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
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
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答求何等人之問。大心、揀非希望小果。修大乘者,以發大心為正因,以求
善知識為正緣,故大心將發,必求善知識指導正修行路。此等眾生所當求之善知識
,是要一切正知見之人。所謂一切正知見人者,可以順逆兩方面觀察而知:就順境
觀察,則心不住相,一也;不著聲聞、緣覺境界,二也。不住相,即是離於凡夫希
冀人天福報之心;不著聲聞、緣覺境界,即是離於二乘滯著小乘因果之心。若就逆
行觀察,此善知識因為利益眾生起見,雖自現塵勞之相,而其心則常清淨。塵勞者
,勞倦於六塵也。凡夫為六塵所勞,故心不清淨。今此不同,故云雖現塵勞,心恆
清淨。又有時雖亦示現有過,但不勉強說理以自飾其過,仍然讚歎梵行以明己之非
。此善知識種種示現:或為利益他人起同事攝;或有別緣,暫摺蓛x,坦白自承,
不令觀感之人從而效法,而作不規則之事,故云不令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