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者、業識根本熏習,一者、增長分別事識熏習。別明無明熏習義:一者、根本熏習
,二者、所起見愛熏習。解見大乘起信論略釋。
一八 云何熏習起淨法不斷說
從『所謂以有真如法故』至『名得涅槃成自然業』,是總明淨熏習義。今亦譬喻
明之:以人心自體是明覺故,醒熏睡眠(以有真如法能熏習無明);以心內醒力故,
則令夢心厭變亂苦、樂求脫離(以熏習因緣力故,則令妄心厭生死苦樂求涅槃);以
夢心有厭求故,即隨順醒覺,悟夢境空,放捨不執(以此妄心有厭求因緣故即熏習真
如,自信己性,知心妄動,無前境界,修遠離法);夢心忽息,夢境頓空,由此確覺
夢境空故隨順醒覺;醒覺力增,終至豁破睡眠,夢即不起;以不起故,夢境隨滅;夢
因夢緣俱滅故,夢相皆盡,乃得清醒,成真覺事( 以如實知無前境界故,乃至名得涅
槃成自然業)。吾人睡夢之中往往有此狀況:遇到惡夢、亂夢,即厭之求脫離,亦有
因之頓醒覺者。亦或由之夢中自知是夢,但因睡力尚不能離夢而頓醒,已不取著夢境
求醒覺耳。有時夢心一息,夢境全空,夢相雖尚相續而起,而夢心則已成完全醒覺,
如是則不久必破睡而醒。故吾人睡中若遇到苦夢、清夢,或自知是夢時,必將不久醒
覺。而吾輩人類及諸有情眾生類,皆是在長睡之夢中。由夢境生夢心,夢中作夢,生
生死死、死死生生,皆不過是一夢又一夢之變換而已。最近西洋哲學家羅素爾,嘗作
『夢與實在』一文,云近人多指摘信神教為迷信,不知種種政治事業、社會事業乃至
種種科學、種種哲學、皆無不在於似夢非夢之迷夢中,而根本上皆無不以迷信為其立
足點者。故欲希望以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哲學以破除迷信者,亦終是無望耳。然而
吾敢呼召舉一世之人而告慰之曰:汝毋失望!汝毋失望!有專能破除汝舉一世人之迷
夢及更有自此而上之種種迷夢、之大乘佛法在,汝曷研究、汝曷極深研究!汝勿貪求
苟安速效,汝勿迷戀內身環境,汝當極汝心之所能疑者而疑之,所能思者而思之,所
能看破者而看破之,所能考驗者而考驗之;以求一個徹底的明白,以求一個徹底的醒
覺!嗚呼迷夢!嗚呼迷夢中人!汝其醒!汝其覺!
別明妄心熏習。別明真如熏習相:一者、自體相熏習,二者、用熏習。別明真如
熏習位。解如大乘起信論略釋。
一九 染熏習至佛有斷淨熏習盡未來無斷說
一、染法熏習有斷 染法從無始來熏習不斷,乃至得佛後則有斷。何以故?以得
佛法後真如法常熏習無間斷故;佛真覺心即真如自體相,圓滿清淨,平等無二,更不
容有他法羼雜。無明染法不得而起,故永斷也。
二、淨法熏習無斷 淨法熏習則無有斷,盡於未來。以法身顯現,從『自體性功
德相起清淨妙用熏習,一一妙用皆順應畢竟常恆不可破壞之自體相故』。佛果有三種
真常:一、法性常:真如自體相(即真如如來藏),佛之法性身土也。二、大覺常:
一心圓顯真如自體無量無邊性淨功德恆相應故。三、妙用常:從法性覺心中平等流出
,應於法身菩薩之受用身,與應於二乘六凡之變化身、盡未來際無有窮盡。即體相而
用相,即用相而體相,一相實相,實相不相。等流恆續無間歇故,自在自主不倒亂故
,依此妙用常、說淨法熏習不斷。
二0 復次真如自體相者說
此有問曰:上說真如其體平等離一切相,云何復說體有如是種種功德?答:有二
義:甲、雖實有此諸功德義,而無差別之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此義云何?以無
分別、離分別相,是故無二。此即以出障圓明所顯真如如來藏體自相以為答也。乙、
『復以何義得說差別?以依業識生滅相示』乃至『名為法身如來之藏』,此即以能斷
除無明染法,顯出真如如來藏體自相之始覺淨用以為答也。
二一 復次真如用者說
從『復次真如用者』至『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是總明佛果法身之真如
大用。別示所說真如大用,有二:甲、依凡夫二乘分別事識者,即變化身。乙、依菩
薩業識者,即他受用身。具如論釋所明。
二二 顯示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說
推求色心、根塵、識法畢竟無有真相,以皆由識心轉變而現故。反之、以究心之
真相亦復無有少相可取,可取之相皆是心變而非是心;乃至以為不空或空不空,不空
與空不空亦是心之變相,是心所變而非是心。如是畢竟無有取故,心無可起,心無起
故,即能隨順真如。若如實知心無起故,即能隨順入真如門。
二三 對治邪執說
一、邪執 前來即一心真如門示大乘體,由一心生滅門顯示大乘自體相用,法義
全彰,疑網俱裂。然以二種俱生我執習氣深故,還復緣之起種種之虛妄分別。故此中
所云之邪執,非常俗之邪執,乃是從聞聽佛法所分別起之邪執。然則佛法乃實可緣之
以起邪執耶?當知此又不然。何者?以恆執實有、常、一之我見,與生俱有,故雖聞
佛法,還緣之以起種種虛妄執著;所謂獨影境但從見之一頭生起者是也。譬如近有一
種外道,祕以教人專守鼻梁尖之關福ъo坐,以風火二大被凝聚故,以散亂意識被壓伏
故,成一種人工造成似睡非睡之特別睡眠。一面以睡眠法似安寧故,可樂著故;一面
因於睡中作諸奇夢、癡夢,久之深執痴夢為實,遂成邪魔,淪入神鬼。如此等類外道
邪術,本與佛法全不相干,乃亦附會之為達摩西來所單傳──千拢粋髦蛏弦桓'的
教外別傳。其實達摩淨裸裸、赤灑灑,尚不以一些些醍醐酪酥迹蛩丝谥校瑳r用此
種毒穢以置向他人咽喉內哉!故外道雖如是附會,究竟與達摩了洠в薪簧妗5送獾
一面指毒穢為妙膳,毀謗正法;一面又以盲引盲,導世愚盲墮坑落塹,真不知將墮
若干劫數之無間地獄耳!言此、不禁特為悲切!
二、一切邪執皆依我見 我見之我,具有體相、實在、主宰、常一之義。即於一
一成形的事、一一抽象的理,皆執有一實在或主宰之意義。是故若無所執內我為根,
不唯於所聞名言所緣境界必無所封取貪著,且了不見有實在的自他彼此區別,又安從
設立種種想念哉!是故若離於我,則無邪執。
三、人我見 具如論釋。
四、法我見 二乘但見生滅法相,不見不生不滅法性。見生滅法起生死苦,怖畏
生死,修道品慧、擇滅生滅;生滅滅處執為涅槃。既執生滅,復執涅槃,故成法執。
若知五陰諸法性本不生,且無有生,何有生滅?且無生滅,何有滅生滅之涅槃!則生
滅與涅槃二執俱解,得無所住,成同體悲。
五、究竟離妄執 按此即同真如門中如實空義。若未過此如實空門,一切佛法皆
妄念相。若得通過此如實空門已,始能轉一切生滅法皆成如實不空實智。所以、若用
凡夫知見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無有是處。但應永離妄念,始能隨順通入。
二四 信成就發心者說
一、辨發心人及其發心因緣。
甲、信心成就正發心者:此中信心成就之人,即『不定聚眾生』是也。聚者,種
姓、族類。或有經論將一切眾生分別為五類:一、異生種姓,二、聲聞種姓,三、緣
覺種姓,四、菩薩種姓,五、不定種姓:此皆依其已具之性習種姓分別者。在此論中
,則除已得正住如來種中之菩薩類,其餘皆所謂『不定聚眾生』而已。何則?以展轉
熏習遠久之後,皆許得入如來種中故。但現前則向淪墜邪惡、徘徊人天及二乘等中,
尚未定耳。然此中得發決定之大乘心者,亦非通汎之不定聚眾生;乃是大乘內凡之信
成就眾生,須具左列諸款,始得名為信心成就:
一、有熏習善根力:非徒性具如來種姓,且久遠來聞熏思習如來法界清淨等流法
義,深植出世大乘善根。習種姓成,有勝力用,能於人天豎正因緣法幢,不復淪墜邪
外魔梵。二、信業果報:業果是指等流因果,業報是指異熟因果。世界所由成住壞空
,眾生所由生老病死,眾生之有苦樂、勝劣,世界之有麤妙、淨穢,胥具顯乎共不共
之業果、業報。於此善能不惑而知,確得信入,便是人中大拢H⒛芷鹗疲褐股
三、口四、意三之惡業;反之、恆常發起救護生命乃至不昧因果之十善行。離身三過
故漸得與禮儀相應,離口四過故漸得與戒、定相應,離意三過故漸得與戒、定、慧相
應。由此生生世世常在人、天自修化他,不復墮四惡趣。四、厭生死苦:信業果報,
能起十善,尚為佛教人、天乘之正法。厭生死苦,則成出世三乘正法之因,即隨順修
習四諦法門也。五、欲求無上菩提:此又進為大乘不共之因,即四宏願。六、得值諸
佛親近供養:此又進為佛果不共之德,亦即普賢十大願王。七、修行信心經一萬劫:
上來六行皆為修習信心。其法通於修行信心分所說之五門──布施、持戒、忍辱、精
進、止觀──貫通此之六行;此之六行亦復貫通彼之五門。止觀一門特重大乘不共之
因,以止護持,不滯僅前三行之凡夫地;以觀護持,不滯僅前四行之二乘地。由是久
久修習經一萬大劫波,大乘信心乃能確得成就,永不退轉。梵語劫波,此云時分。時
分假立,本無定限,然隨世界不同,亦不雜亂。今此蓋依娑婆世界經一度之成住壞空
為一大時代也。如是修行信心經過一萬個大時代,故曰修行信心經一萬劫。於此、按
之人中拢埽艨住㈩伒龋褲u能信業果報,起修十善。若所謂信心成就者,甚不
易得,若梁、陳、隋、唐,宗門、天台諸祖,其或庶幾。若達磨至曹溪一茫喑校
亦可謂之諸佛菩薩(指達磨等)教令發心耳。蓋此真曠世難匹之無上上利根智人也。
乙、信成就者發心勝緣:一、諸佛菩薩教令發心:例如佛華嚴會,善財童子遇文
殊師利等菩薩及釋迦牟尼佛發心者是。又例如慧可之得遇達磨,永嘉之得遇曹溪等是
。二、或以大悲故能自發心:若釋迦牟尼佛為救護一切眾生老病死苦故求無上覺等是
。三、或因正法欲滅以護法因緣故能發心:馬鳴、龍樹、提婆、無著、天親、陳那之
輩,大都因是。
丙、結成真正信成就發心決定不退:『如是信心成就得發心者』,至『名住如來
種中正因相應』是。此中所言正因,即真如如來藏佛性。與此相應,故能入大乘正定
聚,畢竟不退,名住如來種中。此即馬鳴造論之本意,所云『起大乘正信得佛種不斷
』者是。正因即如來藏妙真如性,萬劫所修之行,至此皆成緣因佛性;此中徹透了悟
如來藏性之慧命,曰了因佛性。三性圓發,謂之發心。
丁、信心未成就偶發心者:『若有眾生善根微少』至『或有供養諸佛未經一萬劫
』是。此與前信心成就正發心者,對辨可知。
戊、信未成就者發心劣緣:『於中遇緣亦有發心』至『或學他發心』是。一者、
智劣,見假相不見實性故。二者、福劣,供眾僧未供大師故。三者、教劣,二乘所轉
三乘共教、非大乘之不共教故。四者、志劣,但隨他人無自願故。
二、辨所發心及所修善行 直心,即了悟心真如法性之智。一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