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名為真實相。將經中散說之功德相,總攝于此偈頌之中;而此偈文與佛所說之教
法相一致,不相摺常试徽f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
丙二  列觀功德
丁一  世界功德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
觀察門,就是觀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依正莊嚴功德之相。此中觀世界功德,即
首觀西方極樂世界之依報莊嚴功德之相。此觀世界功德之偈頌,自觀彼世界相至阿

彌陀佛國,配下論文,總有十七種功德。此為第一、清淨功德成就。謂彼西方極樂
世界,是勝過三界道之清淨相。
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二、量功德成就。謂西方極樂世界所成之量,猶如虛空之廣大而無有邊際。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三、性功德成就。謂西方極樂世界之因性,是由出世清淨無漏功德之所成就,
非有漏不善染污業力之所成也。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四、形相功德成就。謂西方極樂世界之形相,非闇昧不光亮之形相,是清淨光
明猶如鏡及日月輪等之相。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五、種種事功德成就。謂具備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之七寶

,乃至百千無量珍寶,成就清淨微妙之功德莊嚴。
無垢光燄熾,明淨曜世間!
六、妙色功德成就。熾、光盛也,謂西方極樂世界之無垢色相光明,能普照一
切世間也。
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樱呱鷦贅罚^迦旃鄰陀!
七、樱Φ鲁删汀e褥灌復樱《葮O微細柔軟之草名,樱瞬輹r,能生樂受,
若與西方極樂世界寶性功德柔軟之草相接樱鼤r,其所生樂,尤勝過與迦旃鄰陀樱
生樂。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
,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喧吐妙法音!
八、莊嚴功德成就。首一頌,明水中莊嚴功德成就;中一頌,明陸地上之莊嚴
功德成就;末一頌,明空中莊嚴功德成就。

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薰!
九、雨功德莊嚴成就。謂空中雨無量華衣以為莊嚴,有無量香氣,普薰一切法
界。
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
十、光明功德成就。謂佛之智慧光明清淨如日,不僅能破世間之黑闇,且能破
一切眾生內心上之無明癡闇。
梵聲語深遠,微妙聞十方!
十一、聲功德成就。謂佛之聲語微妙,普聞十方,求其邊際而不可得。
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
十二、主功德成就。正覺阿彌陀即阿彌陀正覺,就是阿彌陀佛。謂阿彌陀佛為
極樂世界之教主,是法中之王也。
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

十三、眷屬功德成就。有主必有伴,謂與阿彌陀佛相伴之大菩薩及九品往生之
眾生,皆由阿彌陀佛之正覺華變化而生也。
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
十四、受用功德成就。平常所謂法喜充滿,即此中愛樂佛法味;禪悅為食,即
此中禪、三昧為食。愛樂佛法,得其趣味,而以法味滋養其慧命。梵語禪那簡稱曰
禪,此中靜懀АH粒嗽频瘸郑降劝渤制湫模铍x惛忱掉舉,通常所謂定也。
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
十五、無諸難功德成就。謂身心之所受,無有一切苦難。即彌陀經所云:『但
受諸樂,無有眾苦,故名極樂』也。
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
十六、大義門功德成就。此中說女人等不生,意說已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眾生
,無有女人等相。不明此義者,铡馀说炔坏猛鞣健H绱藙t女人等念佛,豈

不徒勞無益?須知凡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者,皆具有三十二相之大菩薩相,無有女人
、根缺及不具福報之三乘人相;非謂此土或他方之女人根缺及二乘人不德往生極樂
也。已生極樂者,雖有凡夫、二乘等別,然皆必進入大乘,畢竟成佛。故西方極樂
世界,是由大乘無漏善根之所成就。以是大乘善根界故,不僅無有女人、根缺、二
乘之體性,而女人等之名稱皆無,只有阿鞞跋致菩薩等之名稱。
不但阿彌陀佛有淨土,十方諸佛菩薩皆有淨土。但是諸佛究以何故安立淨土?
釋迦世尊究應何機而說淨土法門?此為修淨土者急需解答之問睿潪槭鲋
世人有因惡報現前,怖畏驚悸而求生淨土者;有因饑寒困苦生活之所逼迫而求
生淨土者;有因老病等苦之所逼惱而求生淨土者;皆以避苦趨樂之心理,為往生淨
土之動機。細考諸佛安立淨土,釋迦世尊說淨土法門,雖附有令眾生厭苦欣樂之意
,然非佛建立宣說淨土之本意,佛之本意在為真正發大乘菩薩心者安立宣說也。凡
夫眾生避苦趣樂之心,志在快樂,不求永斷生死。如厭離三惡道苦而欲保持人生不

失,厭離人生之苦欲求生天,厭欲界苦求生色界,厭色界苦求生無色界;只須以佛
法中之人天乘法──五戒、十善、八定收攝之。持五戒可保人生不失,修十善、八
定得生天道,何須諸佛安立淨土?釋迦說此淨土法門?至於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
如冤家之二乘人,求出三界,永斷生死;祇須了知三界是苦,眾生不淨、無常、無
我等義,依四念處起四正勤、八正道等之三十七菩提分法,精進勤修,於一生中雖
不即得阿羅漢果,決定能得須陀洹果。由得須陀洹果,即永不退轉而再受生死煩惱
等苦,亦不須依淨土法門以求往生淨土。如錫蘭、緬甸等小乘佛法,即專求得阿羅
漢果,了脫生死。故彼錫蘭、緬甸等處,無此淨土法門也。
由此推之,諸佛之所以安立淨土,釋迦之所以宣說淨土,非為凡夫、二乘,實
為有大乘根性之眾生。聽聞佛法,不求來世福報安樂,不圖自了三界生死苦惱,而
為發普度一切眾生之大乘心者,乃安立宣說也。
發大乘心者了知諸法緣生道理,知一切法是眾緣所生。以法是眾緣所生,一法

即一切法;眾生是眾緣所生,一眾生即一切眾生。離一切眾生別無有我,非令一切
眾生皆共成佛,即無佛可成!因此發普度一切眾生共成佛道之大願,決無離一切眾
生而自去了脫生死之理。以眾生即自己,自己即眾生,無有眾生與我之別。所謂『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有離眾生外可度脫之自己也。
菩薩既以一切眾生同體不二而發普度一切眾生之悲願,然欲成滿此願,非證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不可。否則、雖有此願,事實上終無可成之一日。由發欲度
盡虛空遍法界眾生之大悲心,欲度此無數眾生,須斷無盡煩惱,修學無量法門。成
就無量福德智慧莊嚴之圓滿佛果,須經三大阿僧祇劫;入無量世界,度無量眾生,
非一生所能做到。起信論說:『信心成就,入正定聚,須經十千大劫』。十千大劫
,即一萬大劫。大乘信心成就,其難如是,況佛果乎!
成佛既非一生所能,而已發大乘心者須修六度,修六度者,時有種種退墮破壞
大乘心之摺墸惺拇蟪诵闹kU;而人命短促,旦夕無常到來,或上昇樂趣,

或下沉苦趣,又有迷失大乘心──菩提心──之危險。因有如是種種惡緣,菩薩雖
已發大乘心而欲保持不退者,實非易事!諸佛有護念菩薩之責,金剛經云:『如來
善護念諸菩薩』。對此已發大乘心而未能不退之菩薩,究以何法慈悲護念,而使其
已發之大乘心不致有失壞退墮之危險?因此諸佛以欲護念如此已發大乘心未能不退
之菩薩故,遂安立清淨莊嚴之國土。菩薩於何土有緣,即發願往生何土──隨所發
願,起決定信,專一其心。則臨命終時,隨其所願而往生淨土,聞法不退;而還來
普度一切眾生。若無諸佛安立淨土為已發大稱心菩薩之所依歸,一旦退失,則前所
修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之種種功德,唐喪無益。故菩薩必以淨
土為歸宿,方不致退失大乘心──菩提心──而唐捐其前功也。此為阿彌陀佛及十
方諸佛成立淨土之正義,亦即釋迦說此淨土法門之真義所在。修學淨土法門者,須
於此義深切了解注意之!
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故我願往生,阿彌陀佛國!

首二句,即第十七、一切所求功德成就。謂西方極樂世界,應有盡有,凡眾生
之願樂,一切皆令其滿足。後二句結發願往生也。
丁二  佛功德
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花臺!
前觀佛土功德總有十七種功德,為依報莊嚴;此中觀佛功德,與下觀菩薩功德
,觀極樂國土之正報莊嚴功德。依下論文,觀佛功德總有八種,此為第一、座莊嚴
。謂以無量大寶華王所成之微妙清淨花臺為座。
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
二、身莊嚴。阿彌陀佛此云無量光;此中言一尋者、乃隨此土眾生觀察釋迦佛
之光量言也。
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
三、口莊嚴。謂如來口中所發之語聲微妙而普聞十方。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
四、心莊嚴。謂佛心平等,猶如五大無有分別。
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
五、眾莊嚴。謂一切天人不動眾,皆從阿彌陀佛之清淨智海而生。
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六、上首莊嚴。謂與阿彌陀佛相伴之上首,皆如須彌山王之勝妙而無有能過之
者。
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
七、主莊嚴。此從伴中顯主,謂阿彌陀佛為天人等之所恭敬、圍繞、瞻仰、讚
嘆之法主也。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八、不虛作住持莊嚴。謂凡見佛光明,聞佛名字,皆能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無有空遇光明,空聞佛名而不能成佛者。
丁三  菩薩功德
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
,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雨天樂、花、衣、妙香等供養,讚佛諸功德,無有分別
心。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皆願往生,示佛法如佛!
依下論文,說菩薩有四種正修行成就之功德。首一頌、言菩薩之化身普遍十方
,而報身如須彌山常住不動,即於一佛土,身不動搖而普化十方之義。第二頌、言
菩薩之應化身,能於一切時中以一念心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利樂有情。第三頌、
言菩薩以種種天雨音樂、花、香、衣服供養讚嘆一切世界一切諸佛無餘。如普賢菩
薩之廣修功養;彌陀經之『各以衣祴,盛眾妙花,供養他方十萬儯穑匆允硶r還
到本國』。第四頌、言不僅至有佛世界以上求佛道,且至無佛功德之世界以下化眾
生,如觀音菩薩之三十二應身。明代蕅益大師,修菩薩行。人詢以師有何願?師答

有二願:一、願以所修功德回向往生淨土,二、願生淨土已,成就不退,而入地獄
普度一切眾生。此言修淨土者,若以凡夫避苦趣樂之心,二乘自了之心以求往生淨
土,則不與淨土相應。雖亦帶凡夫等往生,然非佛說淨土之本意。
乙三  述偈意總結迴向門
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為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首二句、明作論說偈宗旨所在,為願往生淨土而作偈,故曰願生偈。後二句、
明回向門:言菩薩是以大悲心而修淨土,不但求自往生淨土,且欲以一切眾生同往
彼清淨安樂世界。故以所修念佛功德回向一切眾生,使同得往生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