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偈言:『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皆願往生,示佛法如佛』故。
前言菩薩至有佛世界,此言菩薩至無佛世界。如此娑婆世界有釋迦世尊,現世
尊雖已涅槃,然有佛像之存在、經典之流布,眾生依佛教法,猶可修行乃至證果,
仍為有佛世界。有根本無有佛法之世界;眾生永無聞法之日,生死無有了脫之期,
其苦等於地獄!而菩薩以大悲心而生極樂,故以慧眼了知此無佛法之世界而發願往

生,弘宣佛法,建立三寶。使不見不聞之眾生,了知真實法性,然後如解修行,得
證道果。其所開示建立之法,猶如佛之建立佛法。故曰:示佛法如佛。若菩薩有菩
薩之功德而不普度眾生,雖有功德亦等於無,故菩薩一有功德即當教化眾生。地藏
菩薩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即此義也。
丁二  結歸一法
又向說佛國土功德莊嚴成就,佛功德莊嚴成就,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
莊嚴,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此清淨有二種應知,何等二種?一者、器世間清淨,二者、眾生世間清淨。器世間清
淨者,向說十七種佛國功德莊嚴成就,是名器世間清淨;眾生世間清淨者,如向說八
種佛功德莊嚴成就,四種菩薩功德莊嚴成就,是名眾生世間清淨。如是一法句,攝二
種應知。
觀察門中分別觀察三種功德已竟,今以前所觀察三種功德,總結歸成一句法攝

。向說者,指前所說三種功德莊嚴。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者,以三種功德成就之因
,即阿彌陀佛之大願心力。無量壽經中說阿彌陀佛於因中──因中名法藏比丘──
發四十八願、後依誓願之心、修誓願之行,而成所誓願之果──極樂世界。如摩尼
寶珠,由大鵬金翅鳥心所成,此極樂世界即由阿彌陀佛之願心而成。阿彌陀佛以願
心成此極樂世界作種種佛事,令眾生斷無盡之煩惱,證無上之菩提。
諸佛普度一切眾生之大悲心願雖同,而度生之方法有異。如此土釋迦世尊,以
語言音聲說法度生,所謂『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眾香國以香而為說法,乃
至有以花及睡夢等而為說法度生。極樂世界之阿彌陀佛,即以所成之安樂世界,而
作度生之唯一方便法門。
欲生淨土者,祇須發願即得往生,以極樂淨土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而阿彌陀
佛誓願之中,已有欲令一切眾生往生彼國之願。是彼國土已含有攝受十方世界眾生
發願往生之力,如磁含有吸鐵之力。故願生淨土者,決定得生。平常得生淨土,須

至初地菩薩方能成就自他受用淨土,其所成之淨土乃由修行至其地位自然而成,非
一發願即可往生。吾人欲生極樂淨土,不必須修滿淨土之因,可但由發願往生而得
。此雖於尋常所講:『非有所修之因,不成所證之果』之因果律,有所相摺环
法中有五不思議事,此不假修因──非不要念佛,是說不須如修初地菩薩之行,得
初地所成自他受用土──得生淨土,即五不思議中之願力不思議。
前分別觀察中有二十九種功德,今總攝入一法句中,所謂一法句者,即清淨法
。此清淨法,即清淨法界,即佛無漏智所證之法性。佛以法性為身,法性亦佛之無
為法身。真實智慧,即四智菩提,四智是無漏無虛妄無顛倒智,此智為能證;與此
智相應,為此智之所證者即清淨法界。此清淨法界,即佛之無為法身:以無分別智
證無分別理,理智如如,離能所相。眾生之範圍有廣有狹:最廣之義,一切有情無
情生滅諸法,皆謂之眾生;以是眾緣和合而生故。其次、除無情法,凡屬有情,佛
及菩薩乃至微細昆蟲,皆是眾生。其次、以眾生與佛相對,佛非眾生,菩薩及一切

有情,是眾生攝。其次、以眾生與拢讼鄬Γń缰兴穆}非眾生,六凡是眾生攝
。此中所云眾生世間之眾生,即攝佛與菩薩之眾生義。
華嚴宗言世間有三:一器世間,二眾生世間,三正覺世間。本論言二世間,即
將華嚴之正覺世間,攝歸於眾生世間也。有世間差別之相,皆為世間功德;若『言
語道斷,心行寂滅』之無差別相,是為無漏之出世間相。此中雖言世間,然皆以無
漏功德所成,亦即出世間之世間也。
丙三  善巧回向
如是菩薩奢摩他、毗婆舍那廣略修行,成就柔軟心,如實知廣略諸法,如是成就
巧方便迴向。
本論總有五門,別明觀察即觀察門。現講如何善巧迴向,即迴向門。
五門之中,作願門,正修奢摩他行;觀察門,正修毗缽舍那行。禮拜、讚嘆二
門,即止觀之前方便行,故總菩薩所修四門──禮拜、讚嘆、作願、觀察──而曰

:菩薩奢摩他、毗婆舍那廣略修行。於五門中,作願一門最為緊要,未作功德──
禮拜、讚嘆──之前,須先立願;正作功德之時,亦須有願。以有願故則功有所歸
,心有所專;功有所歸,則功不散失,如錢有繩,錢不散失。心有所專──發願往
生西方,則心專注於西方淨土──則攝散歸定,定即奢摩他也,依奢摩他行,修毗
婆舍那──由作願門而起觀察門──觀察佛之依正莊嚴,則止中有觀,觀中有止,
止觀雙摺HN觀察,是為廣行。三攝於一,以一清淨法界為總,是謂略行。
成就柔軟心者,心有煩腦則不柔軟,猶如野馬;若修止觀,即能降伏一切煩惱
,煩惱伏已則柔軟心成。若不修得心柔軟忍,則貪著五欲等境,不能知止而定,不
能詳細觀察。故止觀二門,須使柔軟心成。
何者菩薩巧方便迴向?菩薩巧方便迴向者:謂說禮拜等五種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
根,不求自身住持之樂,欲拔一切眾生苦故;作願攝取一切眾生共同生彼安樂佛國,
是名菩薩巧方便迴向成就。

上講迴向所依之心,此處正講迴向之義。已有功德成就,方能迴向,故須由前
禮拜等行集一切功德善根。功即功行,德即果德,凡功行之有所得而成就者曰功德
。功德亦即是善根,功德成就,善根亦成。通常即以信、進、念、定、慧之五善根
,及當知、已知、具知之三無漏根為善根三總相。其實、一切功德,皆可謂之善根
。如念佛念至無有雜念,即成就一種念佛之功力,由此念佛功力為根,成就念佛之
善根。如樂善好施之人,久久行施,至成習慣,成就布施功德,布施善根成就。反
之、造惡亦有惡根成就,如貪、瞋、癡三毒謂三毒根,所謂惡根性、劣根性是也。
不善巧迴向者,以有我執之心,所作功德皆為我而作,是有漏著相之功德,非出世
無漏功德。此有漏功德,僅成人天有漏之因,得生人天之果。若善巧迴向,須不求
自身住持之樂。住持即生存、存在、保持不失之義。能不自求保持安樂,即能令一
切眾生離苦得樂。如吾人念佛往生淨土,非唯求自得處安樂,是為救拔一切眾生之
苦而生淨土。世之慈善家等,施衣、施食雖能拔苦,非能拔根本之苦。唯佛法中,

令眾生斷煩惱,證菩提,方能拔除眾生之苦本。淨土法門,令人往生,雖未使眾生
即時斷除煩惱,然生西方者即能離苦,亦漸能盡除煩惱,成無上覺。
菩薩如是善知迴向成就,遠離三種菩提門相摺ā:蔚热N?一者、依智慧門,
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
故;三者、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故。是名遠離三種菩提
門相摺ü省
此中菩提,即大乘菩提心。若不如是迴向,即摺N大乘菩提之心,若摺蟪
菩提之心,即摺浲臃鸢擦Q土之本旨。修學佛法,要以無我心為出發點。若有
我執,即成凡夫。故二乘人,從消極方面破除我執,證阿羅漢;大乘菩薩,以大悲
心無我圓成佛果。
梵語薩迦耶見、此云身見,於身見而有我執。有此我執,即有貪愛、癡、慢。
唯識論說我執有二:一、由第七末那緣第八賴耶見分為我,為俱生我執;是我執心

之根本。二、由第六意識攀緣五蘊所起我執,通俱生及分別我執。要破我執須有般
若之智。由般若智,破人我執,斷煩惱障,證生空理;破法我執,斷所知障,證法
空理。生空者,了知吾人是由五蘊和合而有,無實個體,等於一個團體,須由眾多
份子和合而成;若離眾多份子,則團體不成。吾人亦然,祇有眾緣和合假相之我,
無有實體之我,故吾人之生是空非實。由了生空,更進一步,可知此和合成人之五
蘊,亦是眾緣和合而成,則五蘊亦空,成法空觀。了知人、法二空,不起貪著,不
求自樂,故曰: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
世間之慈悲,與佛法之慈悲不同。世間之慈悲,是以有我心而行慈;佛法中之
慈悲,是以無我行慈,所以是大慈悲。又佛法中慈悲有三:一、生緣慈,二、法緣
慈,三、無緣慈。緣眾生之苦而起慈悲,是生緣慈;不見自他而起慈悲,是法緣慈
;以無功用而起慈悲,是無緣平等慈。眾生於無苦中而妄起苦,是極苦惱。如此苦
惱眾生,如處大火宅中,菩薩能以大慈悲心,令離根本苦,得究竟樂:故曰:依慈

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世人立功、立言、立德,皆不離我執之心,
故功成則圖一己之享受。菩薩不然,菩薩願生安樂世界,為憐愍一切眾生,不是以
極樂世界來供養自己。故菩薩依智慧為本而起方便,作迴向利他之行;憐愍一切眾
生,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
有此三種相摺ǎ瑒t大菩提心不成;離此三種相摺ǎ纱笃刑嵝亩蟪肆x門
成就。
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摺ǎ萌N隨順菩提門法滿足故。何等三種?一者
、無染清淨心,不以為自身求諸樂故;二者、安清淨心,以拔一切眾生苦故;三者、
樂清淨心,以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以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是名三種隨順菩提門
法滿足應知。
凡不為自利而起,即能無染;世之立功業作大事者,有為自受樂之心,即有染
心。菩薩不為自身,故無染心。不為自身成無染清淨,是唯自身清淨。若能拔一切

眾生苦,令一切眾生皆得清淨,是為成就安清淨心。不但令一切眾生離苦,且令一
切眾生證得無上菩提之覺法樂,是為樂清淨心。若以三清淨心與三德相對,無染清
淨是斷德,安清淨是恩德,樂清淨即是智德。三清淨法與菩提心相應隨順,故曰:
隨順菩提法門滿足。
向說智慧、慈悲、方便三種門攝取般若;般若攝取方便應知。
以前三門攝取般若,般若攝取方便者:般若有三:一、文字般若,二、觀照般
若,三、實相般若。方便即一切自利利他。般若是梵語,此云智慧;方便是華言,
梵語漚和。修一切方便門,皆令證入實相故,方便攝取般若;依般若修一切行,了
知一切法空無住著故,般若攝取方便。般若即攝方便,方便即攝般若。方便若離般
若,即起我執;般若若離方便,即著空見。維摩偈云:『智慧方便解,智慧方便俊
,方便智慧解,無方便慧俊弧R园闳舳蟹奖悖瑒t真空不空;行方便而有般若,
即妙有非有。在密宗學法上所顯金剛、佛母,亦即顯般若、方便不離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