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在外面的世间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出现了一尊神明,并且向国王提出一项甚为诘难的问题:“这里有两条蛇,如能分辨出蛇的雌雄,倒也无话可说,否则国家就要被消灭。”
  国王不消说,先在宫廷中征求分辨雌雄二蛇的能人,可是没有人能做到。随后只好向全国发出布告,对于能分辨雌雄蛇的人将颁赐重赏。
  这位大臣回到家来,暗中向老父请示意向,父亲说:“这还不简单!把两条蛇放在柔软的绒毯上,这时候,蛇如果显示出非常的骚动不安,就是雄的;安静不动的就是雌的。”
  大臣把老父教示的方法奏明国王,依照这方法立刻辨别出雌雄两种蛇。至此,神明还不肯罢休,又提出一些更为疑难的问题,国王和家臣们都无法提出正确的答案。大臣又暗自回家去请教父亲,又都一一得到了解答。
  这些问题与答案是这样——
  问:“对睡著的人来说他是觉醒的,对觉醒者来说他是睡著的;这个人是谁呢?”
  答:“这是说一个修行学道的人。他和那些睡著不知修行的人比较,则是觉醒的;若和已得觉悟的觉醒者比较,则是睡著的。”
  问:“怎样去称量一头大象呢?”
  答:“把大象装载在船上,然后再看船的吃水深度,作上记号,接著把大象卸下来,再装进与大象同样吃水深度的石头,然后再称石头的重量,便可一目了然。”
  问:“一勺水的量,要比大海水的量还多,这又是甚么道理?”
  答:“用清净心汲取一勺水,施惠给父母或病人,其功德是永不泯灭的;大海水固然很多,但毕竟有尽量。因此,两相比较,还是一勺水的实量比较多。”
  接著,神又提出一名皮包骨头的饥饿人,向他说:“世界上,相信没有比他更饿更苦的人了吧!”答案是:“有!世人如果心情顽固而贫瘠,不信佛、法、僧三宝,又不供养父母、师长,这种人不但饥苦,将来必堕饿鬼道,接受漫长时间的饥苦果报。”
  “这里有块正方形的栴檀木板,这块木板那一端是树根呢?”“把它放进水里看看,根的一端,其沉水情形多少比较深些,凭此即可判别出根部的所在。”
  “这里有同一体形的两匹马,用甚么方法分辨它们母子呢?”“喂草给它们,母马定会用嘴把草推送到子马的一方,它们母子的身分,马上即可揭晓。”
  对这些难题的解答,神觉得十分满意,转而对国王也欣勉有加。国王也暗中晓得,如此高超的智慧都是出自隐藏在洞穴中大臣的老父。从此以后,宣布废止遗弃老人的规定,命令国人对待老年人必须尽心孝养。
  (二)印度的毗提诃国王妃梦见一只六牙的白象,王妃心想务必要把大象牙据为己有,于是向国王表达心愿。宠爱妃子的国王,颇难拒绝这一无理的要求,于是张贴布告晓谕国人:知道这种象者,从速报官,必有重赏。
  在喜马拉雅的深山,就有一只六牙白象,这只象为了成就佛道,正在那里修行。从前有个时期,它曾经救过一个猎人的危难。这猎人在归国途中,看见这张公告,赏金的诱惑使他利令智昏,忘恩负义,回头进入深山,想猎杀六牙白象。
  猎人晓得白象是为了成就佛道在那里修行,为了避免打扰白象的修行,故意披上袈裟,以出家人的姿态伪装,进入深山去接近它;观察白象的行动似已不怀敌意,然后放出了毒箭。
  身中剧毒的白象知道死期将近,但毫无责备猎人的心意,反而怜悯他的愚痴罪行,用四只脚把猎人围拢在中间,以守护猎人,生怕象群到来对他采取报复。并且明白猎人冒险到此的来意,是为了搜求六只象牙,于是举身扑向大树,把六颗象牙撞折,献给猎人,且说:“但愿我以布施此物的功德,得能成就佛道,往生佛国。希望不久成佛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拔除你心中的贪、嗔、痴三只毒箭。”
  (三)喜马拉雅山麓,一片竹丛深处,栖息著无数的鸟兽,其中有只鹦鹉。有一天,一阵大风吹袭,竹与竹之间由于摩擦而著火。火藉风势,一时之间熊熊烈烈地蔓延,鸟与兽纷纷惊叫,苦无逃命之处。鹦鹉为了报答久居竹丛中栖息之恩并解救同伴,竟自投入附近的池水中,用双翼浸得水份,然后飞升天空,洒落在燃烧的竹丛中。虽然功效甚微,但一片报恩之心和无量的慈悲心并未稍懈。天神被它这番慈悲和牺牲心所感动,降临下来,向鹦鹉说:“你的心意非常值得称读,但如此烈火,只凭几滴翼水,怎能救熄得了呢?”鹦鹉答说:“满怀的报恩心和慈悲心去做这件事,没有不能成功的,不论如何,我都要做下去;即使到来生!”神灵为鹦鹉的伟大心志所感动,合力把竹丛的大火扑灭。
  (四)喜马拉雅山有一种共命鸟,两颗头颅共一身体,一个头看见另外一个头在吃美味的果实,心生嫉妒,于是就对另一个头说:“你总是吃好的果实,再这样下去的话,那我可要吃有毒的果实啰!”说著,当真吃下毒果,它们俩都死于非命。
  (五)有条两头蛇,头和尾一时为了谁应该在前面走,争执得非常激烈。蛇尾说:“头啊!你总是在前面走,那是不应该的,也该分一半让我在前面走才对!”蛇头听后也说:“我总在前面走,这是生来的习惯,怎么可以由你走在前面?”互相争执不下,蛇头依然在前面走,蛇尾生气,索性卷缠在树上以示抗议,不让蛇头前进。蛇头畏惧过度,自树上挣脱,终于掉进火坑,被烧焦致死。
  一切万物都有其自然顺序,也都有它不同的作用。不能顺其自然,秩序就乱了,因而就各自失去与生俱来的作用,而同归于尽。
  (六)有个性急好怒的男人,一天,他家门前有两个人在议论说:“这户人家,人倒是满好的,就是性急,而且好怒。”这个人听了,马上从屋里飞奔而出,不分青红皂白,向这二人拳打脚踢一阵暴行,终于这两个人都受了伤。
  贤德的人,对自己的过失,一旦被人忠告,马上反省而且当下改过;愚痴的人,被人指责自己的过失,不但不知改过,反而过上加过。
  (七)有个富而愚痴的人,看见别人盖了三层高楼,既壮观又豪华,羡慕之余,也要建座高楼当住家,以显示自己的富有。于是鸠集工匠,吩咐盖房子。工人们接到设计,先打地基,盖一楼,接著向二楼施工。主人看著焦急地说:“我要求的不是一摊土堆啊!也不是一楼或二楼,而是三层高楼,你们赶紧给我做呀!”
  愚痴的人不知脚踏实地,奋勉将事,怎么可能有好的结果呢?
  (八)有个人正在煮蜂蜜的时候,来了位好朋友,心想不如就用蜂蜜去招待客人。炉中之火正燃,却用扇子想把蜂蜜扇凉。同一道理,烦恼之火犹尚未熄,想能得到清凉觉悟之蜜,是终不可得的。
  (九)两个鬼为了一只箱子、一根竹杖和一双鞋子互相争执,一整天还是没完没了,犹在继续争执。有个人见了这种情形,走上前去打听究竟:“为甚么这样争执不休啊!这几件东西有甚么稀罕,值得你争我夺?”两个鬼回答说:“你是有所不知的,这只箱子可以从里面随意取出你所需要的食物、宝贝乃至你所喜欢的任何东西;这根竹杖拿在手里可以立即退敌;这双鞋子穿在脚上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那人听后,稍作沉思说:“这倒不难处理,来!你们俩暂时回避一下,让我来给你们平均分配好了!”说完,两个鬼果然走避一边。这人抱起箱子、拿过竹杖,穿上鞋子腾空而去。
  这里的鬼,说的是异教之人;箱子指的是布施;他们不明了,由于布施便可生出种种的宝贝。竹杖表示心意集中,以专心一意即可把烦恼之魔击退。
  鞋子表示清净戒律;他们不明了,由于清净的戒律可以超越一切争执,因此,如不把箱子、竹杖、鞋子拿掉,争执永远是无止境的。
  (十)有个人独自在外旅行,一天晚上独宿在一间空屋子里。到了半夜,有个鬼扛著一具死尸走了进来,把它放在地板上。过了不久,另一个鬼从后面紧紧追上来说:“这是我的东西啊!”说著,双方便起了激烈地争执。
  于是,前鬼向后鬼说:“我们俩这样争夺下去,总是没得结果,不如找个人来作证,决定它的归属好了。”后鬼同意他的提议,于是前鬼就把刚才躲在墙根下浑身发抖的人揪了出来,要他指出到底是谁先扛著尸体进来的?面临这个左右为难的问题,他真是无所适从,明知指认的结果不论偏向那一方?都会被另一方恨之入骨而被吃掉,索性决心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所见。
  果如所料,后鬼听了大怒,马上动手拧下这汉子的胳膊;前鬼见状,立即揪下死尸的一只胳膊给他补上去。后鬼愈发震怒,疯狂地拔掉胳膊、拧下脚、搬走胴体,最后连头颅也被揪掉。前鬼也马上一件件地从死尸身上取下手、脚、胴体、头颅等,一一给他补了上去。至此,两个鬼停止了争吵,把散落在四周的手脚等物饱餐一顿,然后擦擦嘴巴,各自扬长而去。
  这汉子在小屋中身历其境这一幕,继而深思:受之于双亲的手、足、胴体、头颅等,如今都是陌生人身上之物,到底自己是“我”吗?抑或不是“我”自己呢?完全不知所以的汉子,天一亮就疯狂般地跑走,半路上找到一座寺院,高兴得鼓足了勇气进入寺中,把昨晚的恐怖经过叙述一遍,并请教所以。人们都能从这段故事中体悟到“无我”的道理,确实得到了生动而宝贵的体会。
  ——杂宝藏经
  (十一)一个人家,有位装束华丽的美女来访,主人问道:“你是甚么人啊?”美女回答说:“我是赐富与人的福神!”主人一听非常高兴,并把美女延之入内,殷勤款待一番。接著,一名衣衫褴褛而丑陋的女人紧随其后而来,主人问她是谁,答说是:“穷神!”主人惊闻之下,赶忙想把她撵走。贫女这时开了腔:“刚才那位福神是我姐姐,我们姐妹一向形影不离,你把我撵出去,姐姐也不会独自留下来的。”说著,贫女果真走了,同时福神的影子也消失了。
  有生就有死,有福就有祸,有好事就有坏事,人必须了然于此。愚痴之人只是厌恶灾祸,乞求幸福。学道之人超脱于这两种,而不执著任何一边。
  ——大般涅槃经
  (十二)往昔有位穷画家,把妻子留在家乡,独自出外谋生。经过三年期间,备尝辛苦,赚得很多钱财,眼看即将回归故乡,中途碰上供养众僧的大法会,他欣喜之余,心想:“我还没种过福呢!如今正遇见种福的田地,怎可白白放过这大好的机会呢?”想著,毫不怜惜,把赚来的许多钱财全部供养,然后回到家中。
  妻子见到丈夫赤手空拳地回来,怒上心头,责问他的原由。丈夫回答说:“我把钱财都储存在一个坚固的库藏里。”妻子又问他:“库藏在何处?”答说:“就在那尊贵的僧团中。”怒气未息的妻子诉求循著线索调查事实真象,画家坦诚地指出:“我辛辛苦苦所获得的财物,不能随便把它浪费,我从前不晓得种植福德的种子,偶尔遇见一块种福的田地,应该供养的机会到来,激起我的信心,舍弃惜财之心而做布施功德。真正的富不是钱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