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97-止园医话-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医验.以资证明。窃愿中西对此病症,群策群力,共同研究,除去治疗上之缺点及障碍,使芸芸众生.每遇此种危险疾患,早早脱离其病厄,渐渐减少其死亡率,实为我医者之唯一责任。明达医贤,当表同情,又何必各执门户之见,妄分中西新旧,又何必自欺欺人,谬称国粹,又何必自讳其短,尽诿其过于科学,倘能抛除成见,实事求是,集思广益,取彼所长,益我所短,使医疗上多一有效之方法,岂不甚善。余以为中西王益,殊途同归,造福干病人者,必非浅显,故敢大声疾呼,愿有志于世界医学者,共同努力也。

再论小儿温病合并症之脑膜炎,小儿脑膜炎亦同,但单纯之脑膜炎发作甚速,易于确认,及早注射脑膜炎血清,或预防(流行时)脑膜炎伐克辛,均能有效,然遇失于注射时机,或遇穷乡僻壤,无处延请西医,或缺乏血清及伐克辛时,则西医此时,即失其特长,至若泻下及消炎等法,率多无效,(参看医验)此时宁以中医治之,尚有些微希望也。盖此症即中医所称之内闭注意此二宇症候,当其尚未尽失知觉以前,必有呕吐发热各症,头痛功;有,但在小儿则不能自诉。渐次即神昏或角弓反张,二目天吊,人事不省而死。俗传以此为小儿失魂,巫觋杂进,针灸并施、无益有损,戒之戒之。此症西医除及早迟则无效施行注射血清疗法外,无他善法,中西医之泻下法,虽属合理,然据余之经验,百无一效。且有于初得尚未甚重之时,与以泻剂得下后,脑之症状,反而立时加剧者,此例亦不少。若以中医学说衡之,则为热邪盘据上焦,扰及心包络,徒以泻下之药,攻伐肠胃对于高据膻中之邪,毫不相干,且恐幼稚儿童,一受时邪灼烁,津液已有干燥胶滞内风眩动倾向,此时若再加以泻药劫夺,伤其真阴,遂致阴阳脱钮,孤阳上越,故肠胃虽通,而病势反加,余基于此种经验与理想,故每遇此症,必先注意小儿之二便,倘非确实大便闭止,绝不滥用泻药,必须灼见肠热,始与润肠药或小量之缓下药,例如中药之麻仁、郁李仁、瓜蒌仁或小量之熟大黄,西药之中小量甘汞等,然犹必须佐以养阴清热及芳香开窍之品,例如中药内之金银花、连翘、佩兰叶、香豆豉、鲜芦根、石菖蒲等,且药量均须加重,惟用甘汞时,则不可杂以中药耳。而犀角、羚羊角、牛黄、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等药,尢为必需之品。择一用之,或以芳香药煎剂,合入服之。完全与治成年人之温症内闭,同一方法。施治若早得病二、三日以前必庆更生,中药此时比较有效。但若迟误稍久至六、七日之后昏迷太重,则此种方法,亦多无济矣。于此有应注意者,小儿体质脆弱,一得此症,传变甚速,不若成年人之温症,先在肺表,以次加重,医者要以精锐之眼光,敏速之乎段,当机立断,以资挽救,病家尤不可偏信西医除早期之注射迷信西医,坐误病机,以自杀其幼童也。中医须知急惊风,即此症别名,亦传染病也。

(医验)余治此温病之医案,殆不胜枚举,以此症流行最多,四时皆有,除冬季须与伤寒症严格鉴别外,馀时殆不难确认。兹仅举危险症候,极有研究价值之医验数则,藉供参考。所列各案,或为初期误治,迟延日久,八、九日后势将逆传之症,或为邪少虚多,第三期之肠出血期危症,或为逆传后之险症,或为西医认为不治之症,举一反三,愿读者深思焉。

魏凤瑞,四十九岁,住石虎胡同二号,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得病,第一日恶寒、身热、头奇痛、身酸痛、呕恶,某医第三日与以苏叶、羌活、白茯苓等药余药记不清楚二剂,病加重。据云未出汗又请西医诊治,服液剂未见其方三日未效。又延某中医诊治,第一方为佩兰、藿香、焦楂、枳壳、砂仁、神曲、陈皮、丝瓜络,服后头痛更甚,馀症仍然。第二方为橘络、藁本、砂仁、枳实、菊花、泽泻、陈皮、桑叶、木通、神曲、竹叶,患者曾自眼阿斯比林(三次)药片,头痛暂止仍发。诸症更甚,又加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稀而呈紫黑色、舌苔边白腻、中赤,又照前方加薄荷、大黄三钱、枳实三钱,服后病更甚,已不能起床,此既往治疗之经过情形也。

十一月五日,延余诊治,认为湿温,诊得肺胃郁热内炽,灼烁阴液,原因感受时令流行不正之气,天气忽冷外束日久十日未解以致现在头痛、体痛、恶寒、壮热、呕逆特甚、胸闷、口苦咽干、舌苔燥白浊厚、小便赤少、腰腿痛、脉沉濡,势将逆传,法宜宣解,兼清肺胃,服药后,忌口避风,取微汗解。

第一方,荆芥穗钱半牛蒡子钱半淡豆豉一钱金银花三钱防风二钱炒栀子二钱连翘三钱菊花三钱杏仁泥钱半白芷二钱薄荷钱半旋复花二钱包煎竹叶一钱鲜芦根引煎服。服前药一剂,得微汗,病势稍减,头痛大减,仍有壮热、作烧、心烦口渴、咽干、泄泻、舌苔仍白厚。此肺胃湿热未净。法宜再清肺胃,化除湿温分解之。十一月六日第二方,小生地三钱薄荷一钱金银花三钱生栀子二钱滑石块二钱姜黄连八分连翘二钱姜厚朴一钱旋复花二钱包煎赤茯苓二钱黄芩三钱甘草一钱腹皮绒二钱姜引煎服。眼前药一剂,病均轻减,惟肺胃蓄热太久.上焦火盛灼阴,依前法再清肺胃,抑止上焦火热,兼以养阴之品。十—…月七日第三方,鲜石斛二钱元参二饯川连八分金银花二钱生石膏四钱川军二钱,用此药汆非常慎重薄荷一钱连翘三钱生地三钱枳实二钱旋复花三钱栀子二钱菊花三钱灯心五分引煎服。服前药一剂大效,呕止,热退,头痛身痛等症均退,以后即以竹叶等品小剂调理。又三剂而愈,始终未与西药。

此症患者体质极壮,是以迟延十日,尚未逆传,然头痛极甚,呕恶亦烈,势将内闭,转成险病。余方第一剂,昕以有效者,即能毅然断定其仍有外感也,此与占书治湿温症之说不合,其脉象、舌苔、时令,秋末湿热显然,然此症至此程度,若不急解其表,使外寒久束,内热久羁,必成逆传内外皆闭之险症。余敢决然排除成说,(温症忌汗,十馀日后.更忌发汗。)既能决定其表有实邪,内热已无出路?大胆即于清热药中,一部分加入发散之药,以驱逐其外束日久之寒邪,而开其外透之门户。第二方为之稍一千旋胃气,即便决然与以第三方之攻下,盖此时已无在表之寒邪牵制,不虑其内陷矣不使内蓄日久之湿热,再作停留,故加泻药使内热一拥而下,表里均透而病愈矣。此症在余接诊之始,煞费斟酌,最今余迷惑者,即其沉濡不扬之脉,此是湿温实与表证不符,乃经多方诊察,一眼觇定其十馀日后,外邪仍在,内热固滞,遂将一切拘板之禁忌,毅然排除,三剂中药、而能令病者脱离危境,非敢云胆大心细也。

设使此症误汗,即不当汗必一剂精神昏迷,而发谵语,促成其脑症状。内闭设使此症不先汗,即攻下,必一剂津亡阳升,四肢骤厥,甚则全体皆凉,亦必促成内外皆闭。设使此症只与清热去湿,则必愈治愈热,渐渐转戍内闭,再攻下,已无及矣,医坛师友以为然否?郭校长三十二岁,住祖家街,北京美术专科学校。于二十七年三月三日,患春温症,病象为恶寒、身痛、发热、腿痛尤甚、头痛,脉浮洪、右手脉尤洪大。延余诊治,认为春温症,当与连翘、银花、桑叶、竹叶、薄荷、荆芥穗、防风等药,令取微汗。

第二月,病势均退,已复平温,惟足痛尚未痊愈,患者自觉已愈:遂停止服药,然腿足尚痛,约二十余日.方能勉强出门,此本病已往治疗之经过情形也。

四月八日,忽又病如前状?而各症加甚,腿足均肿,舌苔白,头痛,余症与三月三日病状无异,而恶寒特甚。经诊断认为上次温邪,并未全清,酝酿多日,因天气忽凉,复感外寒,因而诱起内蕴之热,仍宜先以轻剂解表,兼清上焦,使邪有出路,再议清其内热。

第一方,连翘三钱竹叶二钱银花三钱芥穗钱半香豆豉钱半绿豆皮四钱姜引。服此方后.并未见效,虽得微汗,而恶寒仍然,第二日,脉洪数,余症同前,乃照前方加菊花、天花粉、栀子与服。服后约三点钟,全吐,第三日病势更加,已三日未大便,头痛如蒙、精神昏迷、舌苔厚渐黄、口渴、呕逆、腿足痛肿更加、脉数、仍恶寒。病势颇重,乃议于辛凉解表诸药之中,加入滋阴苦降之品。四月十日第三方。连翘四钱竹叶二钱花粉三钱银花三钱芥穗二钱鲜生地三钱桔梗一钱熟军一钱寸冬二钱薄荷钱半藿香三钱黄芩二钱鲜苇根三钱引煎服,不必取汗。服前方得大便一次,诸症均大减,恶寒已去(并未取汗),最见奇效者,为病者之头痛如蒙及精神昏迷之症状皆退,左腿尚肿痛。余症均轻减,病势遂有顺利希望,然尚不能起床。

十一日照前方去熟军,加滑石二钱,栀子二钱,服后,不如第三方之效。十二日加泽泻一钱,亦不如第三方之效。十三日.乃仍以第三方与服,立见大效,遂照原方连服三剂,腿肿亦消,治疗约十余日,诸症完全告愈。

此症虽为单纯之春温,然治不得法,必致逆传,颇有研究之兴味,故录之。第一即在初病之时,本非重症,患者因余不受诊费,不肯再延复诊:是以勉强告愈。以后遂未服药,迨至二十余日之后,余热酝酿又发,则其内热已久,虽云事隔月馀(着眼在此),实已不得渭之新病。盖蕴热月馀,其体内血液。早巳不清,是以腿及足骨节皆肿甚,然证以恶寒,则又不可忽略其表邪。第一次方,服之未效,余颇疑不宜用解表之药,然余实确知此症,逆传紧要关键,多由于当解肌而不解肌必致外闭,轻则肢厥,重则通身皆凉。当降不降,或误降,亦必致内闭,轻则谵语发狂,重则痉厥窍闭。然只与解叽,只与降下,流弊亦大。解肌之中仍宜佐以清凉芳香宣扬之品,以宣肺气,苦降之中更宜佐以养阴滋润之品,以护阴液。而后在里之蕴热,不致因解肌而化燥,在表之实邪,不致因苦降而内陷,此本病第三方表里双解之所以大有奇效,稍有加减便不妥贴也。余当第一、二两方用解表药不效,第三方诊断时颇犹疑,余思此症恶寒显然,何以解表而病势不减,是必由于—月前之伏热胶滞既久,其内热之实邪已十倍于外感之表证。此时法取苦降,稍稍照顾表邪,自必内热一退.而表邪亦解。况内热之极亦有恶寒,医者须知此病理,不可固执凡有恶寒皆表证也。又此君习惯,服熟大黄一钱,必便通,故只用一钱,微通其便。此症有效主要之药,即大黄、黄芩、生地,麦冬,而大黄、黄芩尤为重要之品,其馀虽系辅佐之药,亦均有妙用。盖既佐以芥穗、连翘、薄荷等辛凉解叽之品,微解其表,以防在外之邪,因其恶寒太甚因用大黄等苫降而内陷,又佐以银花、竹叶清轻芳香去秽之品,以防固苦降太甚,反与弥漫上焦气分之邪,以入心包络之引诱,佐以生地、寸冬等清热滋阴之品,以防因用苦降与解肌,反致潜伏血分之邪,得以化燥,而逞其胶滞顽固之实热,此立方之精义也。幸而立着大效,——如所期,故敢坦白报告,以告学者,此症此际,可轻可重,…一药关系,极其微妙,愿学者于此等分际,思过半矣。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