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辑本段'三国时期的经济
魏国经济
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后,以「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为方针,在许昌附近实行屯田。结果「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因此,操设置田官于各州郡内,招募流民屯田,把屯田制加以推广,以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做成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境况。正因屯田制之成功,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正因采取屯田措施,使北方的社会转向稳定,终达至「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蜀国经济
蜀自古以来已有天府之国的美名,汉高祖能得天下亦靠此地物质丰厚为根本。 东汉末年,刘焉父子先后担任益州牧,用以宽制宽之政策以治蜀,逐引致豪强垄断土地及山泽资源,因而减低税收。 自刘备占领益州后,诸葛亮及法正一改以往弊政,打击豪强,并曾采用闭关息民,务农殖谷。又在都江堰设堰官,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并推行屯田,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亮及法正对冶铁、煮盐、织绵等重要手工业,实行公营,并设立专职官员加强管理。以上一连串措施,使国家税收大大增加,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条件。 后来关羽失荆州,备讨伐吴败亡,使蜀面临崩溃边沿,故亮在经济方面扩大手工业官营范围,提高蜀绵生产量,以助加快恢复国力之步伐。
吴国经济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地方连年征战,地方残破,北方人民携家渡江以避难。 北方难民不乏富商大贾,他们由北方走难到江南同时,带备了生产技术与文化,为当时贫困的江南带来新血。 原本吴农耕技术十分落后,尚未懂得牛耕。及后生产技术注入,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提高,人口亦因此渐渐增加,一改以往地广人稀的境况。孙氏三代:孙坚、孙策、孙权之统治领地渐大,军队亦因此变得庞大,故此粮草军需耗费成为国家支出中的一大部分,为减轻负担,逐实行屯田制,并设置典农校尉和典农都尉。屯田制有分兵屯及民屯。兵屯下之耕者为佃兵,民屯下之耕者为屯田客。吴位于长江流域以下,故亦注意兴修水利,以利用水力资源和作军事防备。'编辑本段'东汉十三部州(三国行政区域)
司隶校尉部:治所 河南(今洛阳市东) 辖区 今陕中部,秦西南部及豫西部。称为“司州”。
豫州:治所 谯(皖亳县) 辖区 今豫南部、东部、皖北部、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兖州:治所 昌邑(今鲁金乡县西北) 辖区 今山东西南部,豫东部和苏西北角。
徐州:治所 郯(鲁郯城县西南) 辖区 今鲁东南部,苏北部及皖东北角。
青州:治所 临锱 辖区 今鲁北部及冀东南西角。
凉州:治所 陇(甘清水县北) 辖区 今甘东东部。
并州:治所 晋阳(太原市西)今陕北部,秦大部及内蒙之一部。
冀州:治所 镐(hao)(冀柏乡县北) 辖区 今冀西南部。
幽州:治所 蓟(北京城西南)。辖区 今冀北部,辽、吉各一部。
扬州:治所 历阳(皖和县,后迁寿春) 辖区 今苏南部、皖中南部,浙、闽、赣三省。
荆州:治所 汉寿 (湘常德市东) 辖区 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
益州:治所 雒(川广汉市,后绵竹,再成都) 辖区 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及鄂、甘各一隅。
交州:治所 广信(桂梧州市)'编辑本段'【小说简介】
《三国演义》(英文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王国的传奇历史),简称:三国。是中国古代
三国演义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神话—小作 奴才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 刘逢安 '字体:大 中 小'
这个世道变化快。一不小心,我成了奴才。
干一行爱一行,干什么吆喝什么。这年头干什么都不容易,既然成了奴才,就得努力学习、深刻体悟为奴之道,尽力使自己像个奴才的样子,尽量多干点奴才应干的事情,不断在为奴之道上有所发展、有所作为、有所造诣、有所声望。
在任何行当里谋事当差,都必须首先对你所从事的行当的职业特点、道德律令、人与人之间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以及必备的能力素质,也就是这个行当的文化,有个清醒的认识、深刻的感悟和深深的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入乡随俗、自觉融入,才能深得奥妙、乐在其中,不但要体入,而且得从灵魂深处闹革命,从头到脚进行洗心革面,哪怕是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得小心谨慎、好自为之,说不定哪个眼神走了光,不该看的看了,哪句话没说好,不该说的说了,都可能设下羁绊、招惹事端、埋下隐患、带来麻烦,这等于自己给自己挖坑,而且会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就掉了进去,甚至深陷囫囵、不能自拔。
我没入行的时候,原以为为奴之道没什么了不起的,可进了这个门,上了这条“贼船”,才意识到他的艰辛与坎坷,他的残忍与无奈。刚入道时,就是因为没有在意,也没有理会一些“陈规陋习”,总觉得自己还可以,不但有文化、有思想,还一表人才、能说会道,也比较擅长处理各种关系,就按照自己的一套尽情发挥,经常不拘小节、我行我素,口无遮拦、高谈阔论,还时不时地到主子的主子面前献言进谏,有时我的意见建议没被采纳,还敢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好言相劝”,决意不达目的不罢休。后来,我的所作所为被我的直接主子知道了,在他的一顿疾风暴雨般的严厉训斥后,再经过他“苦口婆心”的开导启发,才使我如梦方醒、恍然大悟。后来得知,若不是我的直接主子为我开脱说好话,在他的主子面前弯腰屈膝(据说就差下跪了)保了我,我早被扫地出门了。
我打内心感谢我的直接主子,我代表我的“八辈祖宗”感谢他!他拯救了奴才拯救了我,让我知道了为奴之道上山有多高、路有多险、水有多深,他给了我从新做奴才的机会,他是我的大恩人、大救星,他就是我的再生父母,等我有了成就、有了本钱、有了机会,我一定好好报答他的大恩大德!
著名画家陈丹青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中国有老百姓,但没有公民,有人口,但没有现代人的概念,此外,各阶层全是无比严密无比细腻的奴主关系:主子原先就是奴才,奴才则巴望有一天当主子。刘洪波写过一篇《没有人的社会》,说的也是这个问题。他说,在中国是没有人的,只有主和奴。身为奴才的时候,低身俯首,苦熬苦等,苦苦磨练,一心巴望着当主子。当了主子后,又把别人当奴才。有人曾说,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你根本就不是人,何以把自己当人呢?!
哲学家讲,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时曲折的。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同样,为奴之道一样曲折艰险,一样前途光明,关键要不辞劳苦、勇于攀登。
于是,我开始虚心学习,一方面,向那些长期战斗在奴才战线的老前辈学习,从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学起,他们在主子面前站立的姿势、说话的表情、嘴巴张开的尺度,他们走路先迈那只脚、抬腿的高度、落地的轻重,他们平时说话声音的高度、握手的力度、喝水的温度、打电话的时间长度,他们与人交往时眼睛看人的角度、互相之间的距离、神态表情的把握,他们和主子一起吃饭时敬酒的次序、碰杯的位置、夹菜的时机、咀嚼的动作,等等等等等等等,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认真感悟、细心体察并躬身实践。另一方面,向古人学习,我把有反映古代宫廷奴才生活的书籍、影视光碟都买回来深钻细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人说,读书是在与高尚的人对话。还有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在《二十四史》中苦苦探寻为奴之道,“叩拜”在历朝历代有所作为的太监和有所名望的奴才的脚下,虔诚地请他们为我指点迷津。我在《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中游走,体察感悟成功秘诀,寻觅发现为奴之术。就这样,我在“喳”声如潮中聆听岁月之歌,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嚎中感受权力的神圣和伟大,在与那些奴才的对话中理解“高尚”、品味“崇高”、提升“品位”,在堆积如山的书籍里奋力攀爬,终于踩着这个“进步的阶梯”一步步达到了光辉的顶点。我成功了,我由奴才变成了主子,又由主子变成了主子的主子的主子。现在,在我这“一亩三分地”里,虽不能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受人推崇、被人爱戴、高高在上、气宇轩昂、颐指气使的一般人惹不起的主了。
如今,每每想起在为奴之道上所遇到的艰辛和坎坷,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从五脏六腑一起涌上心头。同时,也为我能有今天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耀。说真的,别看我现在挺滋润的,其实我内心的苦痛是没人能够知晓也没人能够理解的。由于当初经常卑躬屈膝,始终坚持在主子面前永远保持九十度鞠躬的基本姿势,以尽力让主子在我面前显得高大起来,现在已经成了习惯了,走起路来一直躬身前行,四十来岁的人像个驼了背的小老头。当初受古代那些奴才们的影响,为了练就敢于认错、不怕折腾和勇于自我作践的功夫,我经常私下里一边喊着“奴才该死”、“奴才有罪”,一边掴自己的耳光、煽自己的嘴巴,结果把脸皮练得又厚又硬,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我的脸皮上的神经麻木了,没什么知觉了。我和医生说,我的腿也有毛病,总感到软塌塌的站不直,医生检查说没什么毛病,给我开了一大堆补钙的药,让我吃吃试试,还嘱咐我多锻炼锻炼身体。现在想来,其实我腿上的毛病也是总练跪功练的,有人称之为“媚骨”。
其实,我在学习为奴之术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奴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奋发进取、自我作践的精神,他们练就的一些绝技绝活,他们察言观色、逢迎献媚的本事,都是我可望不可及的。当然,他们吃的苦、受的罪也是我自叹弗如的。有的时候我甚至都不如《红楼梦》里的一个小丫环。《红楼梦》中有个叫小红的丫环,擅长走门路、拉关系,很会寻找机会贴近“领导”,正如书中说的“每每要在宝玉面前现弄现弄”,虽然没讨到宝玉的欢心,但也能得到其他“领导”的赏识。有一次王熙凤想叫人向平儿传句话,就在山坡上向下面一班丫头发号施令,别人讨厌王熙凤飞扬跋扈的作风,都装作没看见。只有小红脚不沾地般跑到王熙凤面前悉听吩咐,事情办好后又摇动如簧的巧舌向“领导”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