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博览群书2005年第11期-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画面提高,这些被有效牵引的视线会聚至焦点,而英雄是无可置疑的对象。在已知的死亡之外,唯一可看的只是这个过程,观看的要求预设了对过程的要求,英雄阿喀琉斯穿越战争的过程,必须是跌宕起伏、精彩纷呈。
  然而皮特的阿喀琉斯所得知的却只有那唯一的谜底,他所有的行为不过是不断地接近不断地验证这个就要到来的死亡。他并不知道命运的细节如何,也不知道怎样去表现一个古老的英雄,使其符合现代人的英雄想象。正如那些躺在他的身边、宛如古典绘画中的肢体丰腴的女子,同样不自觉地泄露出她们都是在对传说中的往事进行模仿,姿态的模仿比故事的内容似乎更加重要。
  对特洛伊故事的结局暗熟于心的人们顺着一个注定的途径前行,这种知晓削减了死亡突如其来可能产生的悲剧感,甚而快于剧情的发展而先期抵达了令阿喀琉斯永垂不朽的目标。荣归故里或者战死沙场之间的悬念消失了,连带着结束了人们可能有的期待,预知必死将阿喀琉斯的行为变形成为一种布拉德·皮特也不能够完全理解的事件。他在涉入古代英雄的命运时深知自己牵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因此他的困惑有所指向、有所表述,因此他发问和迟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一个现代人而不是阿喀琉斯的心理变迁,同时完成了一个皮特式阿喀琉斯的塑造。
  入侵不仅仅发生在一个巨大的武装人群向着一个城邦的进逼,用刀剑迫使敌人屈服;入侵还表现在:在这样对神话进行重复和再现的过程中,显示出的一种对于神话的不耐烦甚至轻慢。史诗般的神话并不是现代社会中需要的神话。在这个叙述过程中,既没有表现足够的、作为传承故事意义的核心对现实社会进行心理整合的趋向,甚至也不曾清楚地看到这种意图。这个故事只是提供了一个文化想象的场景,在那个时刻,人类的生活和神的活动还分不清楚,因此现代的人们得以在其中,以一种时空颠倒的方式,挪用他人的经历来表达自己。这些现代人集结起来向着古典的希腊神话进发的过程,正是一个入侵的过程;电影故事有意屏蔽了这个古老故事里一部分重要的参与者,那些奥林匹亚山上的神,他们作为事件的动因和事件的重要参与者在故事里被相当彻底地删除。
  阿喀琉斯是如何加人进战争的也被省略,他只是这一方的骁将,所向披靡,是攻克城堡的主力,而不是往日的英雄,在战争的现场凸现自己的无往不胜。人与人
的对决,一个英雄杀死另一个英雄,再次挑动了阿喀琉斯的反思,即使死得其所,英雄仍然不过是工具,一场战争中必然造就的形象,心理组织和攻克敌人的工具。他将为自己胜利的象征意义困惑:胜利为他在营地里和战场上随心所欲提供了正当性,阿喀琉斯不再是往日山野里自由自在的少年,他的骁勇必须被展示和认可,被歌颂和流传。如果说前面的战斗中普通士兵的死亡不过是一些永远默默无闻的群体消失,不值得过分注意,那么这个死在自己手上的对方的英雄赫克托耳,当特洛伊王——这个噩耗冲击下悲痛的父亲,深夜来讨还遗体和举行肃穆的葬礼时,就以一种寻常的情感唤起了阿喀琉斯的内疚。生死离别的哀痛,这种既非历史也不属于历史的情感,在注重个体的现代价值观的影响下再一次充满了银幕。
  这是宣告了上帝死亡之后的人把人大写出来的一个典型范例:只有当人已经浮现出来,当人开始具备主体性,人才可能对自己的命运发问;只有在理性支配着人们思想的时候,人才可能这样发问:一种死亡是否值得。阿喀琉斯母亲的回答从人类的价值角度解释了他的动机,和永远无止境流传的英雄的光荣相比较,死亡是一种值得的代价。
  通过不断困惑阿喀琉斯的问题,现代的人显现在故事的背景当中,逐渐瓦解的神的权力已经完全转移到人的手中,仿佛是为了印证现代人自身已获得的尊严和权力,人们甚至一再要求对神话进行重新诠释。而一旦深入故事,现代人将立刻发现自己对于经典传说阐释的无能为力,经典中的神启、神谕或神话一但被现代思维逻辑替换以后,经典不过就是一场令人兴奋的热闹战况的复述。经典的诠释演变成为一方面需要当下的技术支持,构造几乎不会在现实中发生的场景;另一方面,无论阿喀琉斯获得了多少次远远超过他的同盟的战士们的表现机会,他的勇猛是多么的出类拔萃,这些英雄的特征,也全都被埋没在一闪即逝的爱情的亮光里。
  故事里的两段爱情,海伦和帕里斯,阿喀琉斯和特洛伊的公主,并没有动用过多的时间来反复烘托,但是它们在故事里的位置,一个位于故事的开始引发了征战,一个位于故事的结尾,直接联系着阿喀琉斯之死。这种关隘式的安排泄露了爱情正是大众文化中最不容置疑的万能的神话,提供前提、正当性(帕里斯比海伦的丈夫更年轻,在形体上看起来比她威猛的丈夫墨涅拉俄斯与她在一起更显得般配,更符合通常的爱情想象)和意义(阿喀琉斯多少是因为特洛伊的公主而死,那枚箭正是在他关注公主的时候射入阿喀琉斯之踵),它甚至将诸神的争斗完全去掉,直接介入并且占据了战争起因的位置,使得所有的情节都围绕着它展开。
  没有一种要素比爱情更容易赢得大众认同,同时被滥用得无以复加了。所以这种安插不仅仅考验影片的剪辑和制作,还再次验证了爱情这个无所不能的神奇咒语,凸现出对它举重若轻的把握,才是恰到好处的把握。
  奥林匹亚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和平竞技的代词,正在心平气和甚至欢呼着面对市场法则的和平接管。光荣仍然是值得追逐的光荣,但不仅仅为了光荣本身,也不仅仅为了追逐的过程,还有更为重要的商业价值。英雄已经消失,恐怕不再会有谁能够像阿喀琉斯这样显赫地千年不朽。但是,在消费一部影片的过程中,人人都可以像阿喀琉斯一样拥有爱情,把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变成神话,在爱情的名义下安全地欢喜和忧伤。通过这样的喜怒哀乐,现代人理解了布拉德·皮特塑造的阿喀琉斯——他本身是一个多么迷人的审美和想象对象,而且正当最好的年华……当现代的人们在越来越相互隔绝、越来越需要沟通的生活情境中,越来越失去对遥远英雄的想象能力了。


  “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也有人译做“公民社会”)对于一般中国读者来说,还是一个相当生疏的概念。“美国市民社会”就更加深了其距离感。在中国人对美国的学术研究中,美国市民社会研究也是比较薄弱的。我本人的研究领域是国际政治和美国外交,似乎同美国市民社会不大相关。但是,从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我深感研究美国市民社会对国际政治理论、美国外交和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所以愿意从这一角度谈几点体会。
  市民社会的观念在西方由来已久。黑格尔对国家和市民社会做了区分。马克思在《黑格尔国家学说批判》中同意黑格尔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基本矛盾的观念。马克思强调,在古希腊和欧洲中世纪时期,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离较小,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为保护私有制而强化其功能,日益同市民社会相脱离。(参见罗纳德·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205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已经使用了“市民社会”(德文为Buirgerliche Gesselleschaft)的概念。他们在论及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同现代国家和法律的关系时指出:“由于私有制摆脱了共同体,国家获得了和市民社会并列的并且在市民社会之外的独立存在;实际上国家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自己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现代国家的最完善的例子就是北美。”他们又说:“国家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是该时代的整个市民社会获得集中表现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表述的“市民社会”概念不容易把握。后来,恩格斯在论证国家起源时指出:国家从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5页)这就很清晰地描绘了国家同社会的关系。当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市民社会指的是近代工业资本主义社会里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经济和伦理秩序。(参见邓正来主编的《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文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市民社会”词条,第125…126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的学说,对我们了解当代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很有帮助,因为美国是人类历史上先出现社会、后出现国家、国家同社会互相联系而又互相脱离的一个值得研究的典型。
  当代西方学术界有关市民社会的著述很多,概念混杂。一般来说,市民社会指的是在个人同国家政府之间,有众多的自愿结合的社会组织,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结构,成为国家同个人相联系的中介。市民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将单个公民动员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既阻止国家权力的过分扩张和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又在政府功能薄弱的公共领域起到补充和协调的作用。同时,市民社会又独立于追求商业利润的经济组织。美国当代几位国际政治学者是这样界定的:“市民社会是一个独立于国家和市场的组织与活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公民可以组织起来,追求对他们个人或集体而言重要的目标。市民社会的行为者包括慈善团体、教会、社区组织、社交俱乐部、民权游说集团、家长—教师协会、工会、贸易商会,以及许多其他部门。”(L.David Brown,Sanjeev Khagram,Mark H.Moore;andPeter Fmmkin,“Globalization,NGOs,and Multisectoral Relations;〃in Joseph S。Nye and John D.Donahue;eds.;Governance in a Globalizing World,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0,p.275.)
  在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国家的职能是保护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商业集团致力于增进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市民社会的功能则关注于社会中各个特殊群体的特殊利益;体现它们的价值和目标。少数族裔、妇女、残疾人和许多弱势群体,都要建立独立自主的组织机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而不能仅仅指望政府扶助和政策、法律,更不能依赖于商业集团的救济。美国市民社会观念的精髓,用在中国通俗易懂的话来表述,就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解放自己”。如果没有市民社会的观念和机构,美国就不会产生“小政府、大社会”和“越小的政府是越好的政府”的主张,也就没有限权政府的观念,甚至可以说不会有美国式的民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