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他身上似乎沉睡过去的东西,被唤醒了,思路也渐渐明晰起来。他想,作为认证咨询企业必须把切切实实为企业服务放在第一位,使企业认证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换一句话说,也要把社会效益放在实处。
用王蒙写在员工手册上的一句话说,是“让优秀的企业成为我们的顾客,让我们的顾客成为最好的企业。”
儒商现“儒”
王蒙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己也是湖北省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他心目中的知识分子是那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因此,即使他在商、从商,也从来没有忘记一个知识分子的品格和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承担的道义和社会良知。
为了促进湖北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王蒙应恩施州委、州政府邀请,经湖北省委统战部组织,亲自带领一批公司骨干赴恩施开展经贸考察活动。为了支持恩施,王蒙在恩施注册了分公司,力图通过高科技的咨询服务,开展信息扶贫,使当地民营企业走出恩施、走出湖北、走向国际。他并且代表湖北民营企业家向恩施人民捐赠了20台电脑。
他乐于帮助社会上许多需要帮助者,为了帮助辍学少年儿童复学,让考取大学而因贫困无法就读的学生上学,他先后资助过22个学生。他并且亲自到郧阳,去接触贫困学生的家庭,力所能及地去解决他们家庭的困难。为了支持地方政府机关的信息化建设,王蒙先后给长阳少数民族自治县、竹溪县等地的政府职能部门捐赠了十多台电脑。他倡导公司员工向社会献愛心,公司员工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资助社会弱势群体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王蒙不计个人得失的义举受到社会的赞赏。《湖北日报》曾经以《“天地”感深情,涌泉报社会》为题,报道了王蒙的“光彩之路”。
对于王蒙的这些举动,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是企业家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因为驱使王蒙去做这一切的,是一种责任,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永远也摆脱不了的社会情结。
当2003年的春天来到人间,王蒙驱车前往大山深处的十堰市竹溪县。
竹溪,像它的名字一样美丽,可是并不富裕。王蒙选择竹溪,就意味着选择贫穷,选择需要,选择责任。
王蒙到竹溪以后,竹溪县委、县政府主持召开了科技扶贫咨询服务座谈会。王蒙在详细了解了当地企业发展状况后,根据当地山区资源优势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结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轨迹剖析企业发展成长的运作规律、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介绍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背景、主要成就、典型案例、基本特点,回答当地企业家提出的有关招商引资、筹措资本、科学管理、提高品牌等一些问题。
因为王蒙觉得,像竹溪县这样的地方,需要科技,也需要智力支持。他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启发人们的思维,使竹溪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他觉得他有责任这么做。他必须这么做。
竹溪县盛产茶叶,有一些规模不大的茶厂。如何发展竹溪茶叶,使之成为竹溪的一个优势产业,一直是困挠竹溪人的一个老问题。一天王蒙去了前进茶厂,看过厂房,看过满山葱郁的茶园,心潮激动难平。他给厂长郭承群说,“天地公司义务为你们作企业认证咨询,一定要让你们的茶叶打入武汉市场。”经过了几个月的工作,前进茶厂通过了认证。前进茶厂的管理规范了,该厂生产的“银桥绿茶”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厂长郭承群深有感触地说:“是天地公司救了企业,也救了我。在没有认证之前,茶叶生产的时候,我就像一个救火队员,哪里有事,都要叫我。现在好了,什么事都有章可循。每一道工序都井井有条。茶厂的效益与往年同期相比,收入由100万增长到160万。”
听郭承群这么说,王蒙无限欣慰。
王蒙的天地公司如日中天。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和前瞻眼光使王蒙跳出了自己的领地,而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和整个认证咨询事业。
就在社会上大学毕业生出现就业难的问题的时候,王蒙又在思索,企业,特别是和他一样的民营企业缺乏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的一个普遍问题,能不能有办法化解这一矛盾呢?2003年初,他向省工商联提出了在武汉举办“全国首届民营企业招聘大会“的建议。他的大胆设想得到了省工商联的肯定和支持。但是,举办全国性的人才招聘大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人才市场的技术支持,需要全国工商联及人事部等部门协调,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和人力……
为了办好这次招聘会,王蒙多次去北京给全国工商联、国家人事部汇报,到省政府以及政府有关部门汇报,最后终于形成了一套详细的工作方案。为搞好会务筹备,王蒙把在家安度晚年的老父亲请到公司,负责种种材料的文字把关。为了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了解招聘会的信息,王蒙除了召开新闻发布会,还负责制作招贴画,派公司员工提着浆糊到72所高等院校去张贴。
招聘会11月底正式召开。来自广东、浙江等十多个省市的230多家企业来汉纳贤,开会的第一天,便有15000名大学生入场求职。
没有人知道,一个由全国工商联、人事部、省政府为主办单位,以省工商联和人事厅为承办单位的全国性的招聘大会由天地公司承担了全部的会务和大部分费用,也没有人知道一个在某种意义上说应该由政府提供的服务是由一个民营企业来完成的,更没有人知道天地公司为了搞好这次招聘大会,亏损了十几万。招聘会结束后,公司有的员工认为这次招聘会太亏了,而王蒙却说,“这是我们应该为社会做的事!”
用公司副总任传英的话讲,王蒙有一种政治热情,政治眼光。他虽然是一个企业的老板,可是他考虑得更多的不是企业的利润,而是企业应回报的社会效益。
有才者如浑身璞玉
从事多年认证行业的经验,使王蒙发现认证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对于增强企业间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对于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对于提高环境意识,对于减少和预防领导工作失误,对于推进职工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推行的速度并不快。特别是在我省,已认证的仅占应认证的2。9%,全省也仅有24家认证咨询企业,均低于全国水平。
这种状况,令王蒙着急。因为它不仅仅关系着自己的认证咨询企业,更关系着认证事业。
于是,王蒙以一个政协委员的身份,向政协湖北省第九届委员会提出了发展湖北认证工作的建议。他用大量的事实,阐述了发展认证事业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湖北认证事业的种种具体措施。
鉴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中,尚没有一所开展认证教育的学校,没有一所高校开设这个专业,而现实又急需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王蒙提出了在湖北的高等院校兴办认证专业的建议,并为此积极奔走,经与有关方面联系,开始了在高校开设认证专业的筹备。
王蒙的提案使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眼睛一亮。努力终有成效。
2004年9月10日,王蒙与武汉职业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开办的认证专业开学。在一片掌声和欢呼声中,“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专业”开学剪彩。这是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日子,这个日子将开始湖北认证事业新的历史的书写。
400名莘莘学子,和前来祝贺的有关部门领导,武汉职业技术高等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被聘前来任教的专家教授脸上喜形于色,如沐春风……
现“天地”真情
在2002年就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王蒙心血来潮,去参加全省副厅级领导干部的招考,并以总分第2名的成绩被录取。可是王蒙没有赴任,他的应试只是要通过这种形式检验一下自我。
凭着一股爱“折腾”劲头,王蒙成功了。
有朋友来到天地公司,要用500万元买走王蒙的天地公司,从3000块钱到500万,这是王蒙这几年艰难历程成果的最好证明。
这就是王蒙。
父亲问他:“你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呢?
男人的生命价值不是靠金钱来计算的,也不是靠地位来衡量的,而是在饱含激情的奋斗中来体现的。
走江口
■ 甘茂华
江口在哪里?枝江在江汉平原西端,江口在枝江北边。她紧靠长江,是个千年古镇,也是枝江酒文化的源头。
那天,我们三十几个作家去参观枝江酒厂江口老厂的路上,看到车窗外扑面而来的风景时,我心中突然就冒出了诗人叶延滨的几句诗:“刚刚过了汛期,却依然是一江秋水东去、红肥绿瘦、几片半绿半红的枫叶、是谁的信使?”这诗,好像就是为江口的秋天而写的。
来到这个历史悠久而已经初具现代化规模的小镇,我觉得自己真是像个重归故土的寻梦人,每踩一步都让我发一番感叹。令我怦然心跳的,是在江口老厂品尝窖藏二十年的枝江大曲。揭开酒缸盖子,就有一股钻鼻子的酒香。我端起一杯酒,先送给作家刘富道。富道兄喝了一口,连声说:“好,好,酒比女人好哇!”我接过杯子又喝了一口,只觉一脉热流顺喉而下,五脏六腑顿时温暖起来,还有异香从嘴里逸出,便叫道:“啊啊!好酒,好酒不醉人呢!”
望着那横竖成行的一排排酒缸,闻着那空气里经久不散的一缕缕酒香,看着那在生产流水线上如同接力赛选手般紧张忙碌的工人,人不醉,心反倒醉了。我仿佛依稀记得百多年前那个取名“谦泰吉”的酿酒糟坊,那个因酿酒而商贾云集的江口古镇。这其中,该埋藏着家族企业多少曲折的故事和传说?
那是一个美丽的小镇。长江边上有座码头,码头边上有条老街,老街上有古铜色的老屋,老屋房檐前挂着杏黄色的酒旗,酒旗坊中最大最好的叫“谦泰吉”。那时,“谦泰吉”的烧春酒名噪大江南北。
每逢集日,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要来江口赶集,为的就是买几坛子烧春酒。更有那上重庆下汉口的船商,每次路过这里,总要搬几坛子烧春酒上船。外地来江口游玩的人,向本地人打听烧春酒的卖处,本地人骄傲得把手指向了天,说:“栽上一根望杆扯酒旗,那里就是谦泰吉!”于是,老街上买烧春酒的队伍排成长龙。买到酒的人一边四处转悠,一边尽兴地喝酒。
夜色降临时,小镇老街上灯火辉煌,几百面酒旗在夜风中飘飘扬扬,哗啦哗啦地响。远来的骡马队刚刚走进石板街,赶脚人就忍不住喊起来:“店家,快拿几坛烧春酒来!”离老街不远的码头边,停泊的船只在桅杆上挂起了红灯笼,船工们盘腿坐在船头猜拳豪饮。而船老板则包了一只小划子,叫了一个弹琵琶的女人,躲进柳阴深处独酌,享他的艳福去了。月朦胧,琵琶声声,可怜断肠人,远在天涯,诉衷情。
翻开《容美游记》,纸上烟雨渺渺,猿鸣鹃啼,字里行间散发着美酒的味道。清康熙四十三年,诗人顾彩秉承《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之嘱托,准备去鹤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