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1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皈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皈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皈戒。若言皈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皈?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皈依佛,不言皈依他佛,自佛不皈,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皈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皈依也。
  善知识,既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皈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千百亿化身佛。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皈,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自心皈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见自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一念起恶,灭万劫善因;自性一念起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念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皈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皈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原来造。
  拟前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念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欲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劳远来,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机缘品第七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竟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于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布衣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
  即心原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以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原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即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嫠牛爱尾。”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牛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
  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师曰:汝今后方可名念经僧也。达从此领玄旨,亦不辍诵经。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有此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
  三身原我体,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指示。”
  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曰:‘见。’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常闻偈己,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