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原文:It may be further shown that this is not due to any ethnical pecu— liarity of the languages concerned.It is not;for instance;the product of a Germanic spirit……(p.79)
原译: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看到,它并非源于有关语言的伦理特点,例如,这个词并不是什么德意志精神的产物……(第58页)
拙译:还可以进一步证明,这个词并不能归因于相关语言的任何种族特质,例如,它并不是什么德意志精神的产物……
评注:我宁肯相信这里是译者当时看走了神,因为英文形容词“种族的”(eth— nical)与“伦理的”(ethical)词形之相近,确实非中文的对应词词形可比,但即使真是译者粗心所致,也同样令人扼腕。韦伯针对当时正在发酵的种族主义思潮作出的明确表态,不幸就这样被译者一笔勾销了。
10.原文:which formed the end of the exercitia of St.Ignatius(p.119)
原译:构成了圣·伊纳爵“修行”的目的(第91页)
拙译:构成了圣·伊纳爵“苦修”的目的
评注:尽管“修行”和“苦修”差别重大(因为这里讨论的是禁欲主义,而“苦修”是该主义的专用词),但是关键问题尚不在此,而是译者为圣·伊纳爵加了个注释:“圣·伊纳爵(约35…约107),早期基督教教父。”
但是,西方基督教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圣·依纳爵,一是安提阿的圣·依纳爵(?—约110),叙利亚境内安提阿主教,是基督教从犹太人的宗教演化为希腊罗马宗教的过渡时期代表人物,为日后确立下来的教理奠定了基础,提倡以主教为中心的教会组织体系,坚持基督确有人性;另一位是罗耀拉的圣·依纳爵(1491~1556),西班牙神学家,十六世纪天主教改革运动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人物,耶稣会创始人,曾仿效圣徒的苦行以赎罪,先后在旷野和城郊苦修多年。韦伯这里一直在讨论中世纪以来的禁欲主义问题,绝对不会拿头一位伊纳爵说事儿,况且,据史书记载,头一位伊纳爵根本就没有苦修经历,甚至没有提出任何苦修教义,译者显然是漫不经心地“罗”冠“安”戴了。如果不明就里的读者更多了解了译者指点给我们的那位伊纳爵,恐怕会立即认为社会学大师韦伯的历史知识实在太成问题了。这种情况还有若干。
11.原文:The tertiary order of St.Francis was;for instance;a powerful attempt in the direction of an ascetic penetration of everyday life……(p.120)
原译:比如说,圣·法兰西斯的第三条诫令,就是一次很有影响的尝试,它力图使禁欲主义渗入到日常生活中去……(第92页)
拙译:譬如,圣·方济各的第三会就是一次有力的尝试,它力图使禁欲主义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
评注:且不说译者把著名的方济各会鼻祖圣·方济各译成了“圣·法兰西斯” (尽管字面上未可厚非,但毕竟有违成例),可那个“第三条诫令”是个什么东西呢?方济各生逢罗马教廷日益腐败之际,为收拾教徒人心,方济各作为非神职人员开始布道,从者日众,经他奔走努力,1209年终获教皇英诺森三世批准正式成立方济各托钵修会;1212年圣方济各协助贵族妇女克拉雷成立方济各第二会,即克拉雷安贫会;1221年又成立方济各第三会,收容在俗男女教徒——此即韦伯所说“一次有力的尝试”!
12.原文:The Mercantilistic regulation of the State might develop industries。 but not;or certainly not alone;the spirit of capitalism;where they assumed a despotic,authoritarian character,they to a large extent directly hindered it.(p。152)
原译:国家的商业规章可以使工业发展起来,但不能、或者说单靠它不能发展资本主义精神,因为这些规章呈现其专制特征的一切方面,它们都在很大的程度上直接阻碍了这种精神的发展。(第118页)
拙译:国家的重商主义调节可以使工业得到发展,但却不能——或者说单靠它肯定不能——发展出资本主义精神,如果那种调节具有威权主义的专制性质,则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阻碍这种精神的发展。
13.原文:this ascetic conduct meant a rational planning of the whole of one's life in accordance with God's will.(p.153)
原译:这种禁欲主义行为意味着人的整个一生必须与上帝的意志保持理性的一致……(第119页)
抽译:这种禁欲主义行为意味着,要按照上帝的意志对自己的整个一生进行理性规划。
评注:显然,至少在这里,译者是在编译而不是翻译韦伯。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同样很多,接下来就是典型的一例,余不赘。
14.原文:It does not apply to anyone who can live without labour on his possessions……(p.159)
原译:它不适用于那些无需靠劳动为生的人。(第124页)
拙译:它不适用于那些靠自己的财产为生而无需劳动的人。
15.原文:This is Perhaps most characteristically brought out in the struggle over the Book of Sport which James I and Charles I made into law expressly as a means of counteracting Puritanism;and which the latter ordered to be read from all the pulpits.(p.166—167)
原译:这种态度或许最典型地体现在围绕《体育手册》而展开的斗争中。詹姆斯一世与查理一世把该书纳入法律,以此作为专门对付清教徒的手段;查理一世还下令让各教堂宣读它。(第130页)
拙译:围绕《关于体育运动的布告》展开的斗争大概最典型地表明了这一点。詹姆士一世与查理一世还专门把该布告变成了法律,以此作为对付清教主义的手段,而且查理一世还下令在所有布道坛宣读。
评注:这里说的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译者再次望文生义了,非常典型。不惟如此,同一个文献名“the Book of Sport”,在中译本第211页上居然变成了“娱乐书”。
16.原文:Only then could the quantitativ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ascetic Protestantism in its relation to the other plastic elements of modern culture be estimated.(P.183)
原译:唯其如此,才能正确地估计新教的禁欲主义,(在它与塑成近代文化的其他诸因素的关系之中,)具有怎样的文化意蕴。(第143页)
拙译:只有到那时,才能对禁欲主义新教——就它与塑造了现代文化的其他诸要素的关系而言——的文化意义作出量化评价。
评注:从上下文可以一目了然的是,韦伯这里是在强调指出,要想全面评价禁欲主义新教的文化影响,还必须从实证角度进行量化研究,否则,单纯的价值判断和信仰判断是没有足够说服力的,而《新教伦理》不可能来得及进行这项必定十分庞大的研究。可惜译者完全没有“正确地估计”出韦伯的本意。
17.原文:Similarly;we have the aberration of the policy of this most solid bank at the time of the South Sea Bubble.(p.186)
原译:同样,我们有这个最有根基的银行在《南太平洋计划》时期政策失常的例证。(第148页)
拙译:同样,我们也有这个稳如磐石的银行在“南海泡沫”时期政策失常的例证。
评注:“南海泡沫”或称“南海幻影”,这是十八世纪初使大批英格兰投资者破产的一次著名投机狂热。其中的主角是成立于1711年的南海公司,故名。不知译者何故给出了这样一个译名。
18.原文:But how can anyone believe that such a literary theory could devel… op into a revolutionary force at all parable to the way in which a religious belief was able to set the sanctions of salvation and damnation On the fulfillment of a particular manner of life?(p.197)
原译:宗教信仰能够强有力地用拯救和天谴的戒律来指导人们实现某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而上面那种学术理论,后来竟发展成为一种足以与宗教信仰相抗衡的革命性力量,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第160页)
拙译:但是有谁能相信,这样一种书卷气的理论能够发展为一种革命性力量、以致可与一种通过救赎和天谴来认可要实现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宗教信仰相提并论呢?
评注:如果再进一步对照前后文看看,译者真该用自己译文中的感叹句来评价自己的译文:“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19.原文:it corresponds to the Latin classis;a word borrowed from the Greek, meaning that part of the citizenry which has been called to the colours.(p.209)
原译:它的意思和拉丁文的classis(阶级、阶层、等级)一样——classis源于希腊文——公民中的有色人种。(第173页)
拙译:它相当于拉丁文的classis,一个借自希腊语的词,意为奉召服军役的那部分公民。
评注:英译者的译文“has been called to the colours”是个标准的固定用法,唯一的意思就是:奉召服军役。英国Macmillan出版公司的拉英词典对classis的释义有三,其中之一为:武装力量;另两个也与“有色人种”毫不搭界。且不管韦伯已经断然否定了人种论对他这项研究的意义,即使仅据文中给出的拉丁文提示,也断不应译作“有色人种”啊!
20.原文:On the attitude of Port Royal and the Jansenists to the calling,to which we shall return……(p.212)
原译:我们将回到波特·罗亚尔和詹森派的天职观……(第176页)
拙译:我们应该回过来看看波尔罗亚尔隐修会和詹森派教徒对待天职的态度……
评注:这是法国天主教西多会的著名女隐修院,建于1207年左右,原是本笃会会所,坐落在凡尔赛以南谢夫勒斯谷地的低湿沼泽区,1625~1626年迁往巴黎另建新址,后来成为十七世纪詹森主义和文学活动的中心。韦伯反复以它和詹森派为例,突出强调了他们那种禁欲主义与其他教派的反差。如果只从中译本字面上看,就很不容易理解韦伯的用意,因为这里显然处理成了人名的形式,且没有加注。好在译者附上了原文,对此有疑问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查资料,曲线读韦伯。不过,后面却出现了彻底的麻烦,第185和190两页各有一次对Port Royal的处理,均为“皇家港”,但是既没有附原文也没有加译注,不明就里的中译本读者只有完全拜托自己的想象力了。
21.原文:the sinfulness of the belief in authodty;whieh is only permissible in the form of an impersonal authority;the Scriptures;as well as of an excessive devo… tion to even the most holy and viauous of men;since that might interfere with obedie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