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可大概算出路程。想到这里,约翰逊的脑海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发明一种可以测量距离的“计步鞋”,肯定能够畅销。
深思熟虑后,约翰逊便动手干起来。他在一双特别加工的鞋垫内设置了微电脑,鞋面则装有显示器。穿鞋的人每走一步,所走距离的数据便会在鞋面上显示出来。
后来,他又对“计步鞋”做了进一步改进,开发出穿上后可以计算时间,测量距离,显示一个人跑步速度快慢的“测速鞋”。“测速鞋”投放市场后,深受中小学生和运动员的喜爱,被誉为“魔鞋”。在欧美上市的第一年就销售了10万多双。
战争与小轮椅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有一家销量很不错的缝纫机厂。可是战争的硝烟改变了一切,除军火外,包括服装在内的其他行业都处于半停滞状态。
是坐以待毙,还是绝处逢生?工程师出身的厂长杰克面临严峻考验。这位有超前思维的厂长预计战争可能会使大批士兵和百姓伤残。于是他当机立断,着手研制残疾人必不可少的小轮椅,然后大批量投入生产。战争结束后,这项发明果真备受青睐,伤残的人们纷纷抢购,使得小轮椅供不应求。
面对盈利,杰克没有满足现状,而是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他想,战争结束后,对于人们来说,最渴望的莫过于幸福美好的生活,而这一切离不开健康的身体。于是这位厂长带领科技人员大搞发明创造,开发出一系列健身器材。接着对企业原来的机械流水线稍作改动,进行生产。果然不出所料,新发明的健身器材开始走俏,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
现在,杰克的厂子已经积累了数十亿的资产。他感慨道:“商机离不开发明,发明得益于想象。”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5期P45
夏感
●梁 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激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荡着一艘艘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处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春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光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季节。
——摘自《读者》2007年第15期P49
铁板的呼吸
●肖复兴
铅灰色的墙,铁锈红四围的顶和一抹感叹号的外饰,和那阴沉沉的天,是那样的匹配。狭窄的门内,是一道弯曲的走廊,内墙全部都是由长方形的铁板一块块砌成,铆上的钉眼看得很明显。铁板墙上挂满了战俘的照片。是那场抗日战争中被日军俘虏去的中国军人,发黄的照片,褐色的镜框,沉淀着逝去了半个多世纪的日子。
在世界上,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座战俘纪念馆。我也从来没有见过全部用铁板建成的一座纪念馆。似乎只有用这样沉甸甸的铁板,才能够托得起沉甸甸的历史和亡魂。走在窄窄的走廊里,两旁战俘的照片投射下来的目光,和两旁的铁板一样沉重,但绝对不是压抑。因为地板也全部由铁板铺就,只有间或铺成的玻璃砖下,看得见下面的日本侵略者的钢盔被地灯照亮,侵略者已经被我们踩在了脚下。
特别是看到这样的照片,比如刘启雄将军的照片,在那场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中,他是日军捕获的中国最高将领。军大衣的领子高高竖立着,剑眉高挑,目光如炬,不像是战俘,倒像是在凛然地审判着侵略者。
还有那张成本华的照片,一位战斗到最后一刻被捕的女兵,看得见她的身后是一排日本兵,虽然看不见,她的面前也应该有一排日本兵,她那样的潇洒,扣袢的中式棉袄蜈蚣襻紧紧扣到了领口,腰间系着武装皮带。她双手抱在胸前,眼睛和嘴角都含有微微的笑意。那笑意是对生死的度外,是对敌人的蔑视。
还有那张照片,一个不知名的十三四岁的少年军人,子弹袋、军号和军用水壶都还挎在身上,逆光的脸庞上,呈现出的不屈的神情。稚气未脱的孩子,笔直立定站在那里,定格在苍茫的历史中。
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冲击在我的胸口。解说员告诉我,被俘到日本的战俘,百分之九十点九七最后都死在了日本。在那战火纷飞的血腥战场上,牺牲的是烈士,生还的是英雄,被俘的呢?多少年来,他们和他们的亲人,一直饱受着别人所无法理解的痛苦和屈辱。其实,只要没有变节,他们一样是英雄,为了把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国土,他们一样是胜利的奠基者,他们不仅用自己肉体的生命,更用自己的屈辱的灵魂,为我们和平的今天铺平了道路。
这样的照片,布满整个纪念馆,或挂在墙上,或矗立在地上,或陈列在玻璃柜中,或悬挂在墙顶。它们如同群鸟,密集如云,用自己的羽翼遮挡住天空中的风雨。走在这样的纪念馆中,他们的目光无处不在,会从任何一个缝隙中投射到我的脸上和身上,无语话沧桑,似乎他们每一个人时时都能够从照片中跳出来,感怀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这时候,你真的能够感受到,纪念馆中紧紧包围在你四周的铁板那含有温热的呼吸。
这些照片全部是一位叫做樊建川的中国人到日本收集来的。他抛撒了大量的金钱,耗费了20余年的时间,滴水石穿。据说,有一次他买回了一批照片,从日本回国,海关的人很奇怪,带着这么多箱子里究竟藏有什么,非要拆箱检查,他们看到了,是这样的照片,不禁肃然起敬。他用时间更有良知,建了这座战俘纪念馆,他让一直尘埋网封的这样一段特殊的历史,没有被风干,没有被遗忘,而是真实又充满敬意富于生命感地走到我们的面前。
这个纪念馆在四川的安仁镇,离成都大约四十公里。我告诉自己要记住这个地方,也告诉我的朋友,四川不仅有峨眉九寨或杜甫草堂或武侯祠堂,还有这样一座用铁板建成的战俘纪念馆。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5期P28
台风中的一碗米线
●李红英
他和她是这个繁华都市里的一对平凡男女。当初为了在一起,他们放弃了父母在家乡为他们找好的工作,不顾父母的反对,来到了这座南方城市,并悄悄结了婚。现在,三年过去了,他们住在租来的屋子里,平淡的生活着。她是一家小公司的业务员,常常奔波在外,工作繁忙;他是小学的外聘老师,工作和别人一样,工资却不如别人的一半。几年来,他们的生活几乎没什么变化,家乡的同学却陆续买房、买车,消息传来,她心里像刮过一场不大不小的台风,她不由自主会想,如果当初留在小城,现在会怎样呢?
这天,电台预告挂起三号风球,她照例早早上班去,而他在的学校不用上课,到学校转了一下他就回了家。刚回到家,他就接到她的电话,说中午回家拿点东西,在家吃饭。他很高兴,因为她平常应酬多,两人一起吃饭的机会寥寥可数。做什么好呢?他想起了云南米线,那是她最爱吃的。大学时他俩常到学校外边的小店吃,3块钱一大碗,有肉有菜,加5毛钱还可以添一碗纯米线。他们就一碗米线,头碰头吃得满头大汗,脸上的青春和甜蜜羡煞旁人。
接到电话后他立即下楼去买材料。这时,台风已经在发威了,呼呼作响,把树吹得东摇西晃的。准备妥当后,他看看表,他决定去车站接她。他了解她,别说是刮台风,就算是下冰雹,她也不会舍得打的的。这时候,雨已经下得很大了,他刚打起伞,伞面就立刻被风吹的翻过去,他索性收起伞跑了起来。刚到车站,接到她的短信,说车堵在路上,看情形没时间吃饭了,要他把东西拿到车站。
即使是看信息,他也可以感觉到她的烦燥。近来,她经常这样,无端地发脾气,就像诡秘的台风一样突然降临,让人不知所措。
是的,她的确很烦,刚才顶着狂风艰难打伞前行,好不容易挤上公共汽车,却发现新买的鞋子不知被谁踩了两脚。车上到处是湿漉漉的人和伞,挤的她无处藏身,偏偏还堵车,长订的车龙看不到尽头,车子比赛似的发出刺耳的鸣叫声。她想到目前的生活,仿佛正像这车龙,看不到未来和方向;还有那引以为傲的爱情,是不是也如路边高傲的树一样,被现实的风雨打的七零八落了呢?她忍不住再一次怀疑起爱情,怀疑的那么强烈。
她气急败坏的下了车,一抬头,却看到了笑意盈盈的他。他整个人湿透了,手上拎着一个密封的大袋子。看到她,他麻利地一一打开袋子,里面是一个保温瓶和一个密封的小袋,小袋里总装着是密封的资料。打开保温瓶,一股热气升了起来,香气也弥漫开来,是她最爱吃的米线。她愣住了。风依然在肆虐,雨仍然在泼洒,周围闹哄哄的满是人声。可是,这一切对于她来讲都像是凝滞了似的,都不存在了。她眼里、心上,只剩了他和那一碗米线。
就这样,在呼呼的台风中,在简陋的公交车亭里,他们再一次碰头吃同一碗米线。热气打湿了她的脸,没人看见,一滴豆大的泪从她的脸上滚了下来,掉在热气腾腾的米线上。
这场名叫“珍珠”的台风徘徊了近10个小时后奇迹般转弯离开了,使这个城市幸免于难。可是却没人知道,这个城市里的一个平凡的女子,因为一场台风,因一碗米线而重新找到了她的爱情。不,其实爱情从来没有离开过她,只是这一次,她真正认识到,平凡人的真爱,往往就在这不起眼的地方!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