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绿地”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为社会做点事,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有了认识更多朋友的机会。不同地方、不同行业,原本可能永远也聚不到一块的人因为“爱心绿地”走到了一起,生活多了更多的乐趣,也出现了更多的可能。比如,某某推荐了一个很好的英文课程;某某向自己提供了一个很不错的招聘信息;某某帮自己解决了一个工作上的难题。他们因为帮助别人而相聚到一起,所以他们每个人都能敞开心扉、坦诚地面对其他人,没有任何的功利,也因此他们能走得更近。更令人开心的是,“爱心绿地”里常常传出佳话,很多良缘在这里结下。
28岁的小张在“爱心绿地”已经有两年了,每个周末他都会去福利院看望他的“干儿子”聪聪。聪聪是个孤儿,小张觉得他很可怜,所以经常带礼物给他,还带他出去玩。没想到半年前,聪聪又多了个干妈。干妈是新加入“爱心绿地”的成员,姓王,比小张小两岁。小王也跟聪聪很投缘,所以她和小张这个干爸就常常带着他们的“儿子”去公园、去游乐场。起初,他们两个被聪聪“爸爸、妈妈”地叫着,还有些害羞,谁知到后来弄假成真,如今他们真成了一对。这样的佳话在“爱心绿地里”经常传出,让人羡慕不已。
在得到情感的寄托之余,参加慈善活动,也在无形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因为“爱心绿地”的每次活动都是由大家亲自策划、组织、筹备的,烦琐的事情有一大堆,如何多方协调,搞好这些活动,对年轻人而言,也算是一种锻炼。
这些年轻白领在付出的同时,得到了历练、朋友、甚至是姻缘,那么像王仁华、胡惠君她们图的又是什么呢?胡阿姨的一句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最好的答案。当她收到她资助了3年的学生寄给她的上海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是给她的最好的回报。说这话时,胡阿姨的眼眶显然有些泛红,她一定又回忆起了那一个让她激动不已的时刻,就好像是自己的亲生子女考进大学一样,而那种满足和欣慰恐怕比做父母的还要包含得更多。对子女的付出,有时还包含了一种义务,是不得不做的。而对于资助的学生,她寄予了更多的希望,她希望她的付出没有白费,她希望她的付出得到回报,这份回报就是看到资助的学生能有出息。
如此看来,是不是会让人觉得做好事其实也是有价的呢?难道读书不好的学生就不值得捐助了吗?可是胡阿姨很坦然,也并不觉得这其中有什么功利色彩,因为她也从来没声称自己有多无私。她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她能帮一个、两个、三个,但是帮不了几百、几千个。所以,她必须有所选择地帮助,所以她只能挑那些品学兼优却家境贫困的孩子,才能让她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成效。她不图她资助的孩子将来对她有什么物质上的回报,她只希望因为她的付出,能让这个社会减少一两个因为生活所迫而被埋没的人才。
现在,每当到了中秋节、新年这样的节日,胡阿姨家就会特别热闹。她资助的那些孩子或者是受过她帮助的人都会来看望她。哪怕有些孩子因为工作关系,没时间赶来,但只要一个电话,胡阿姨也会心满意足,因为她知道这些孩子心里有她,而这些孩子今天获得的成就越大,她的满足和骄傲感就越足。你能说像胡阿姨这样帮助别人,图什么吗?她真的不图什么,但真是什么也不图吗?其实也不是。她图的是心里的安乐,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内心的满足。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30
10斤高粱米
姜孟之
1961年是我国3年自然灾害中最困难的一年。城镇居民人月口粮27斤半,全国都在饥饿中。当时我在大连读高三,在学校的一次义务劳动中伤了腰,卧床不起,母亲陪我在金家街养伤。母亲当时没有经济收入,姐姐在黑大哲学系读书,靠每月18元的助学金生活。放寒假了,因为没钱买火车票,她不能回大连过年,辅导员朱老师知道了,学校发给她从哈尔滨至大连的往返火车票钱,姐姐才得以回家过春节。
姐姐到家后,去粮店把粮本上仅有的我和母亲两个人下半月的27斤半口粮领回来了。妈妈掂掂粮袋子说,不止27斤半。说完,去邻居家借来秤,一称37斤半,多给了10斤高粱米。妈妈欢喜地说,老天听说我闺女回家过年,特批给10斤粮食。姐姐是党员,说,送回去吧。妈妈说,这年头,抢粮还抢不到手呢,到手的东西哪能送回去。姐姐说,粮店月末点库,少了10斤粮食售粮员要受处罚的。妈妈说,有这10斤粮补贴,咱娘仨能过个饱年,送回去可惜了。姐姐说,咱们不能占国家的便宜。妈妈被说服了,姐姐背起粮食去粮店退粮。
几个售粮员见我姐姐背着粮食袋子回来了,谁都不理她。姐姐来到给她秤粮的售粮员跟前说,同志,您称错秤了。那个售粮员警惕地说,谁称错了?你怎么随便诬陷人!姐姐说,我回家称了,确实错了。售粮员鄙视地说,粮店有规定,出了粮店门,一律不负责。粮店订出这样的制度也是出于无奈。有的居民把粮领到家,倒出一两斤的,再背回粮店,硬说给的不够秤的事儿时有发生,因此,粮店规定:售出的粮食,出了粮店门,短斤少两的粮店一律不负责。她哪知道这次不是短斤少两,而是多给了10斤粮食。姐姐说,咱们把丑话说前头,等月底你们点库少了10斤粮食,找我我可不认账。说完背着粮食就往外走。粮店负责人追上去问怎么回事?我姐姐回过身来说,刚才我领的27斤半粮,回家一称是37斤半,多了10斤,想背回来退给你们,可你们说有规定,出了粮店门,就不负责任了,那我只好背回去。负责人笑着说,请把粮本给我看看。他看过粮本,接过粮袋子,放到磅秤上一称,果然多10斤。他验完面袋里的粮食,对我姐姐说,谢谢您!刚才店员的不礼貌请原谅!说话间,便把多给的10斤高粱米倒回去了。但是后来听说,那位售粮员还是被开除了。
1963年我康复了,到黑龙江省的伊春林区工作,姐姐大学毕业后分到北京工作,我们再没去过大连。
2000年我有个去大连的采访任务。姐姐打电话嘱我,到大连,替我找找那位被开除的售粮员,当时我若不去退粮,她也许不会被开除公职,40年来,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觉得对不起她,你找到她,替我说声对不起,如果她生活上有困难,我可以接济她。
采访完了,我预定了返程火车票,利用等车的时间去金家街寻访那位40年前被开除公职的售粮员。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一位粮店退休职工,在他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那个当年的售粮员,她现在是一家建材公司的老板了。
她叫崔文娟,看上去一副40多岁、白领阶层、中年妇女的模样;其实她应该60多岁了。她见到我们便问有什么事?我就开门见山地问,40年前,您因为多称10斤高粱米被开除了公职,是吧?她吃惊地说,这事你咋知道?
我告诉她,当年给您退粮的是我的姐姐,我这次来大连办事,走前受我姐姐的委托,一定要我找到您,替她向您道歉,您是因为她去退粮而被开除公职的,这40多年来,她一直很内疚。她想在生活上给您一些资助。
没想到这位崔文娟大姐激动地说,该感谢的是她!说心里话,若不是我当初丢了那份工作,就不会有今天这个大公司。我常想,是什么力量让你姐姐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要把那10斤救命的高粱米自觉送回粮店?答案至今没有找到。我想,我们国家各个岗位,如果都有像当年你姐姐这样的人就好了。
我当天晚上就把找到崔文娟的情况在电话里告诉了远在北京的姐姐。她接到电话后长叹了一口气:“10斤高粱米煎熬了我近40年,现在终于解脱了……”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22
《读者》2007年第06期目录
文苑
·卷首语·文学艺术与真善美温家宝1
·文 苑·伊莎贝拉的蓝勋章胡蝶4
春天的风阿土6
诗二首北岛9
从前的美丽周伟10
夜Nathaniel Hawthorne 21
你是谁谢尔盖·萨弗切科夫45
·书 摘·吻了又吻克里斯托夫·尼罗普50
人物
·人 物·李想: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吴佳男24
·名人轶事·高尔基回忆契诃夫高尔基20
·历史一页·美国总统的权力交接时米切尔·贝斯克洛斯46
浓缩出人生的精华楚君60
社会
·杂谈随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张廷春26
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28
变味的“爱国主义”魏剑美32
“蚊”道主义叶延滨33
妮可“狮吼”与“家长意志”白兰54
·警世钟·“希望老人”之死陈安庆、杨万国、杨江12
·社会之窗· 扭盆或小提琴的一种拉法丁宗皓36
街上的目光肖复兴44
·今日话题·城市贫民阶层是一个信号杨军40
人生
·人世间·格桑花开的那一天丁立梅8
捆绑苦难朱成玉15
我们都愿意爱他张翔49
最温暖的墙马国福55
·婚姻家庭·母亲与小鱼严歌苓18
爱是100∶0桃乐茜·卡斯派51
·青年一代·谁也阻止不了你去梦想任欢颜23
“球王”贝利:一个让对手尊重的人王飙38
·人生之旅·感动美国法律的爱心胥子伍7
钟点工托尼·默里森29
法国菜单李家同30
感动过后白岩松48
·两代之间·你是我最笨的学生安宁22
生活
·心理人生·危险的标准答案冯国伟14
如果不能忘掉恨就把它化成笑卞毓方16
会走路的树程刚39
丢失的戒指林颐43
·经营之道·董事长就做三件事冯仑17
一个小男孩的取胜之道黄小平39
简单的方法金河62
知识
·知识窗·你是男性、女性还是其他性别王少宁21
看世界
·他山石·文明是打小炼成的王文56
·在国外·穷困让我飞翔柏子58
点滴
·漫画与幽默·漫画与幽默 34
·意 林·蝎子克里斯塔·菜尼希42
·言 论·言论 53
·补 白·水终有澄清的一天林清玄11
金色大厅里的小男孩石熔27
小站王雄刚31
睡屋顶的美国校长蒋家平47
渴望李汉荣57
上帝不干预陶杰59
生灵梁晓声61
交流
·编读往来·一位厚道的长者裴重生62
短信平台 63
64
·封 面·翔(摄影)
短信平台
读这篇丈章时,我哭了。也许这就是生活吧——分分合合。但既然怀着共同的放不下的爱,为什么还要因为琐事去伤害自己,伤害自己深爱的人呢?还好。感动也是在不经意间就这样来临:小布兰妮那样爱着妈妈,那样使人放心不下,而“破镜重圈”又是那样美好!(《飘舞在国王路口的红丝带》)
山东/吕梁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抵制一切物质诱惑,甘于贫穷,甘于寂宾。潜心于人格修炼,苦心于学问钻研,只在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中弛骋纵横,恐怕也只有大师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