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下是一封叔本华的母亲写给他的信,她写这封信的缘故是因为儿子说想来看看她。信中这位母亲说:
我希望听到你生活得幸福的消息,但我并不想亲眼见到。我不必对你隐瞒真情… … 我无论如何也不愿你到我这里来。我已经说过,我很难与你在一起生活。你那忧郁的心境,你对那些命定事物的抱怨,你那闷闷不乐的脸色,你讲的那些神谕一样的、没有人敢反驳的古怪见解― 所有这一切都令我沮丧和烦恼… … 你对世上愚行的种种辩辞和对人类苦难的无尽悲叹,常常使我坐卧不宁、寝食难安。
在这位母亲看来,这样的信还是客气的呢。她很少给儿子写信,在这些少有的信中,与其说是关怀儿子,不如说是为了折磨他。在信中她把她作家的笔力大肆发挥,淋漓尽致地嘲讽儿子,有一次她在信中说:“我可以告诉你许多令人毛骨惊然的事,但我遏止了这种愿望,因为我知道你怎样地爱思考人类的痛苦,我不愿让你得到满足。”为了告诉儿子少在她眼前露面,在另一封信中她说:“对我来说,你是难以忍受的负担。因此我不可能和你一起生活。”
551
母亲对儿子的态度也许就此决定了儿子对世界的态度,后来叔本华写道:“从我一开始思考问题起,我便觉得自己与世界很难和谐相处。”
在家里受到母亲的冷遇时,叔本华还是得到了有些人的青睐,其中就有沙龙的常客歌德。据说有一天当大家兴致勃勃地在客厅里谈天说地时,叔本华在一个角落里独坐。歌德对那些众星捧月般围着他并不时用怪异的目光瞄一眼年轻的叔本华的姑娘们说:“孩子们,让那个青年独自呆在那里吧。将来有一夭他会超过我们所有的人。”
与母亲彻底决裂时,叔本华已经26 岁了,他已经在耶拿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叫《 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这时他已经锁定了自己的一生:他将把自己的生命之链牢牢地锁在哲学之门上。
离开母亲后他来到了德累斯顿。这是德国一座比较新的工业城市,大家可能听说过它,在它不长的历史上最有名的事也是它最大的苦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尾时,盟国数以千计的战机将这座一度繁荣的城市彻底地摧毁了,全城被夷为平地,数以万计的平民被炸成了童粉。
在德累斯顿,叔本华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一件事情之中― 写作《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这本惊世之作是如何诞生的只有叔本华自己知道,据他说这本书仿佛是神交给他的,就像耶和华在西奈山巅将律法授给摩西一样。对此他有一段动人的回忆:
在我的手里,主要是在我的思想里,正构思着一部著作,一种哲学,一种把伦理学和形而上学融为一体的哲学552
… … 这部著作在成长,正在慢慢地具体化,就像一个孩子在子宫里成长着一样:我不知道最先形成的是什么,最后又将形成什么… … 我看到了一个环节、一个容器、一个接着一个的部分,这就是说,我心不在焉地写下了? 一因为我知道,一切来自一个根源,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只有这样,一个整体才能生存… … 我,坐在这里的我,朋友们认识的我,并不理解一部作品是如何诞生的,就像母亲不理解她体内的孩子是如何诞生的一样。我注视着它,并且像母亲一样说:“我害怕怀孕。”
这本书对于叔本华的意义又如何呢?他如是说:“我活着就是为了撰写这部著作,也就是说,我活在世上,所企求和所能奉献的百分之九十九都已经完成了,其余的只是些次要的东西,我的生命和命运也是如此。”
叔本华搬到德累斯顿后,并没有马上动笔写《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而是先做了一些别的事情,例如做了许多的颜色学研究,在1815 年完成了《 论视觉和颜色》 ,第二年出版。这主要是受了歌德的影响:当他还在魏玛时,歌德常同他讨论颜色学问题。我们知道歌德自己也写过一本叫《 颜色学》 的著作,虽然这本书科学见解不多,错误倒是不少,但歌德自己对这本书却十分偏爱,据说甚至超过了对《 浮士德》 的爱。叔本华是在写完《 论视觉和颜色》 之后才开始写作《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的,到1818 年3 月就完成了初稿,因此它大约花了叔本华三年时间,也许不到。这本书长达50 万字左右,作为一本通俗小说这样的速度当然算不上快,但作为一部哲学杰作来说,它的确够快了,也许真如叔本华自己所言,是一本神授之作哩!至少有不少内容是那神553
秘的灵感给他的,这我们只要读读就可以感觉出来。
这年叔本华刚好30 岁。
写完并且修改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后,叔本华就离开了德国,到意大利搞了一次长途旅行,好松弛一下紧绷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神经。大家知道,如果一根橡皮筋太长久地绷紧,就会失去弹性,脑神经也一样,如果太长久地绷紧就会失去智慧。
他漫游了差不多整个意大利,从水城威尼斯到但丁和达? 芬奇的故乡,从千年之前就被火山岩浆淹没了的庞贝到千年之后依旧辉煌灿烂的罗马。
这年,也就是1 819 年年初,《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出版了。
出版者是一个叫F ? A ? 布鲁克豪森的出版家,此后叔本华的著作几乎都是由他出版的,他死后由他的儿子继续出版。这位出版家是个眼尖的家伙,他也许不能确定叔本华的著作是一部不朽杰作,但他却能预见到它必定不会畅销。因此当叔本华想向他索要稿费时,他不客气地回答说:稿费?我弄不好连印刷费都捞不回来哩!
他的话不幸言中了,《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出版后,不但没有热烈反响,简直连反应都没有,一句话,就像没有出版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不少人爱用社会背景来分析,认为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令人们不喜爱读叔本华这样的悲观著作,就如杜兰特教授在谈到这一情况时所言:“贫困、疲惫的世界无法阅读自身的贫困与疲惫。”但实际上是如此吗?我们来看看这时的社会背景吧。
这个时候的普鲁士已经打败了拿破仑,德意志民族获得了554
独立与自由,而且德国统一的前景也已经进入人们的大脑,他们看到未来充满了希望,这种情形甚至一直要持续到百年之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在这整整一百年内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在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繁荣昌盛,而社会改革的推行使得甚至最底层的老百姓也得到了好处。有关的详细情形大家可以参考《 西方历史的故事》 中《 迅猛崛起的德国》 以及《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两章。
而且退一步说,在1819 年到1860 年之间社会的苦难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何以就由大拒绝转到大接受《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呢?何以由无人理睬到处处喝彩呢?因此,从社会背景来分析一本哲学著作的被接受与否是不恰当的。那么为什么叔本华的著作会在诞生之初遭受冷遇呢?首先我认为这问题并不重要,这只是一个事实,重要的是它毕竟得到了应有的承认。如果一定要讲原因,那可能是因为天才们的思想太具有超前性,因此无法立即得到普通人的认同,但这毕竟是“立即”而非“永远”,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终究会得到认同。这就如罗素在《 西方哲学史》 中所言:
一般讲,最早想出新颖见解的人,远远走在时代前面,以致人人以为他无知,结果他一直湮没无闻,不久就被人忘记了。后来世问的人逐渐有了接受这个见解的心理准备,在此幸运的时机发表它的那个人便独揽全功。例如,达尔文就是如此,可怜的孟伯杜勋爵却成了笑柄。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远不止一个,从马克思的《 资本论》 到弗洛伊德的《 梦的解析》 ,到乔伊斯的《 尤利西斯》 ,无不遭遇如此555
的命运。
其实,叔本华自己也并非没有认识到他的著作诚然伟大却可能受到冷落,因此他在《 序言》 中说了下面的话,他先大行欲擒故纵之计,劝读者不要为他的书“浪费一个小时”,接着却又“提醒读者”说:
… … 即令他不读这本书,他总还知道一些别的办法来利用它,此书并不下于许多其它的书,可以填补他的书房里空着的角落,书既装订整洁,放在那儿总还相当漂亮。要不然他还有博学的女朋友,也可把此书放到她的梳妆台或茶桌上去。再不然最后他还可以写一篇书评,这当然是一切办法中最好的一个,也是我特别要奉劝的。
我想多半是人们没有读到他这篇序言的缘故,所以尽管这本书很整洁,装订得也不错,但既没人将它送给博学的女朋友,又没几个人读它,绝大部分的书在书店的角落里躺了整整十六年后,被当废纸卖了。而他的《 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命运也好不了多少,它共印了50 。本,十年后还有350 本躺在灰堆里哩。自己杰作的遭遇使本来就有些乖僻不合群的叔本华更瞧不起人了。他后来在《 生活智慧论》 中说了好几句俏皮话来讽刺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凡夫俗子们,例如:“一头蠢驴去照镜时,你不可能在镜子里头看到天使。”还有,“当大脑和书相撞发出空洞的响声时,不能总是归咎于书吧?' '
怎么样?够幽默吧l 在这冷嘲热讽之中我们也不难感触到叔本华那苦涩的心灵。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叔本华正为自已的书无人喝彩556
而痛苦之时,一个新的危机突然从天而降。这年6 月,当他还在国外时,接到妹妹的来信,信中告诉他一个致命的消息:保管着他们家财产的穆尔商号倒闭了!
这消息不亚于晴天霹雳,因为他的全部财产都存在这家商号里,他是不打工的,当然也没有薪水,生活所需的一切开支都来自于他在这家商号投资所获的利息,倘若失去了这笔财产那他真只好喝西北风了!
他急急忙忙赶过去,商号虽然倒闭了,但并没有真的一个子儿无存,股东们答应归还他投资的70 %。这本来是一个够优惠的条件了,叔本华的母亲妹妹都答应了,但叔本华就是不干,坚持一定要全数返还。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妙计,竟然从骨头里榨出了油来,收回了全部投资。
事后,他不由得意洋洋地自称自赞道:“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哲学家,而又不必因此就是一个蠢人。”
不过那些股东们虽然答应全额赔款,但叔本华真正拿到自己的钱还要等上几年,他当然还不至于断炊,不过仍感受到了当无业游民的不妥,决定弄个工作干干。
他能干什么工作是秃子头上的虱子― 明摆着的,当然是去大学当老师啦。
到哪儿去做老师呢?当然是去柏林大学了。
这年,也就是1819 年年底,叔本华向柏林大学提出了当老师的申请。他的申请不久便获得了批准,主要是因为他申请的可不是正式教师,例如教授、副教授之类― 那连门儿都没有,而是私人讲师。关于这个给学校干活儿却不要学校给钱的特殊工作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这职位似乎是专给那些思想不同凡晌,一时得不到承认的伟人们安排的哩!从康德到黑格尔,从弗雷格557
到弗洛伊德都干过这活儿。
在叔本华前面的康德和黑格尔干私人讲师都获得了成功,最后荣升教授。叔本华是不是也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