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险多是滥用种种原谅和宽恕谎言的理由,以及为谎言提出一些不能成立的理由和借口, 而并不是把诚信原则坚持得过分和不近人情。除去肆无忌惮的欺诈和蒙骗不说,我们是太容易为自己辩解,把本来无法辩护的谎言也予以〃正当化〃。我们熟睹了种种厚颜无耻的表演,百般掩饰的造作,谎言常常在冠冕堂皇的名义下通行无阻。我们有时甚至错以为我们自己或他人缺乏对真理的承受能力,认为我们自己或他人还没有成熟得足以享受真理。而康德在其绝对论中却表现了一种对人类的深刻关切和充分信任,考虑到了说谎对人类社会将产生的长远和总体的效果,以及人按其本质存在所应当做的事情。康德的理想也许是接近于神的理想,也许永远不能在人类社会中实现,但它却提醒要我们尽力向这个目标迈进,它也警告我们不要把说谎只看作是一件小事,不要只计算得失,而是要看作一件关系到人类尊严和正直的大事。
总之, 诚信是我们的一项基本义务,诚信就意味着不说谎,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 我们也许不能不容有例外,所以,我们最后试图扼要地概括一下我们可据以选择的一些个人准则∶
⒈我们首先得谨慎地分析自己的处境,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仔细地辨别自己是否真的处于一种说谎有可能成为一种选择的处境,是否有别的基本义务更迫切地摆在自己面前,因为只有一个义务才能凌驾于另一个义务,才能缓解或取消另一个义务。义务只受义务的限制,允许勾消诚信义务的,只能是一种在此时此地更迫切、更重要的义务。
⒉即使真的处于这种处境,说谎真的有可能成为一种选择,另一种义务真的迫在眉睫,我们也还是得最后地考虑一下是否用诚实的办法仍有摆脱这一困境的希望,这一最后的优先权给予诚实,是因为诚实与说谎两种选择并不是平等的,并不是只需比较采取它们的不同后果就可决定取舍的,因为从性质上说,说谎是恶而诚实是善,说谎必须提出另外的理由而诚实却不必提出另外的理由。
⒊在考虑说谎的后果时,我们也必须采取一种通观的观点。即不仅要同时看到它对受骗一方和说谎一方的影响,也要看到它对整个社会的长远影响。
显然,能通过上述三种考虑的说谎是很稀少的。 我们必须意识到∶说谎永远是一种〃万不得巳〃,我们必须尽力去减少它。这种努力当然也包括从社会方面去消除那些无形中以生存压力去强制说谎,或者以厚利去诱发说谎的社会条件,这甚至是更重要的,但从个人来说,作为一个道德主体,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他都负有恰当地坚持诚信原则的基本义务。
①如《荀子·不苟》∶〃诚信生神。〃
②简化一下,也可以说〃真诚信〃三个概念。
③这正是宋儒重视〃诚〃的一个原因。
④这在当代西方的一些存在主义者那里表现得很明显,存在主义者、尤其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最重视〃真实的存在〃,萨特不遗余力地反对〃不诚〃(bad faith),于是,某些骇世惊俗的行为,其中包括某些明显伤害到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就可以因其出自〃真诚〃、出自〃本心〃而得到辩解甚至称赞,个人也可以在〃真诚〃的名下放任自己的行为。
⑤我们常常能够理解某些天才艺术家的〃率性自为〃,但却不能不深深地怀疑这一准则是否能普遍化,以及不能不警惕这一准则产生广泛影响时的后果。可参见拙著《若有所思》中第 163 段∶〃什么时候可以对人性信任到这种程度呢,说∶真诚就是我们的道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然而,我们虽然一边是怀疑和警惕,一边又对人性抱有多么巨大的希冀和期望!
⑥《读通鉴论》,东汉〃平帝三〃。
⑦同上。又可参见纪德的小说《伪币制造者》,其中描述了人们是多么容易自欺,多么习惯于寻找理由自欺以及不自觉地安于自欺。
⑧又见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周纪二·显王十年〃中的评论∶〃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领伐原之利,魏文候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温公在此区分了明智之信与道德之信,同时指出,如果说为了功利也有必要立信的话,为了道德更有必要立信。
⑨〃士何如则可谓之信矣?〃一段问答据《公羊传》,其它均据《左传·僖公九年》
⑩据《左传·宣公十五年》。
11顺便提一下, 春秋时臣对君的关系多是说 〃信〃 而不是说〃忠〃,如《左传·成公十七年》〃人所以主信知勇也,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乱。〃又如《左传·宣公二年》∶〃弃君之命,不信。〃这说明了当时士的流动性,君臣关系还多是一种信约关系。
12《论语·为政》
13即〃要盟不信〃,这是春秋时代的人常说的一句话。但曹沫劫盟,逼齐桓公还侵鲁之地,桓公当时被迫答应了,后来想反悔,管仲劝他守信,此又是〃要盟亦信〃了,后之君子对此事甚推许,说明守约的关键不在要挟与否,而在盟约本身是否合乎大义。
14《二程遗书》卷四, 〃盟可用也,要之则不可,故孔子与蒲人盟而适卫者,特行其本情耳。盖与之盟与未曾盟同,故孔子适卫无疑。使要盟而可用,则卖国背君亦可矣。〃《二程集》第一册,第7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从诚信也是义务的观点看,则〃与之盟与未曾盟〃 无论如何是不能等同的, 如果说这盟会〃卖国背君〃,你可以不去〃盟〃,但不能说〃盟〃与〃不盟〃都是一样。
15当然,此话也可以解释说孔子在此是有所特指比方说专指只重允诺,而不重允诺之义的侠士。但我们要综合地、全面地看,如果我们对这句话的解释与孔子其它的有关言论均不矛盾,就应该被考虑进去, 作为我们的结论的一个证据,如果它与其它有关言论相矛盾,就应作为孤证而被排除。这一原则甚至适用于上述与蒲人盟约的例子。
16《僖公二十八年》。
17《昭公十九年》。
18《离娄章句下》。
19《二程遗书》卷十八。
20《朱子文集》卷56,〃答方宾王〃。
21朱子曾谈到诚、信之别,认为诚是自然底实,信是做人底实,〃诚者天之道〃是圣人之信,众人只是〃信〃,未可唤作〃诚〃。见《朱子语类》第一册,第102…103页。
22《二程集》第105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23《读通鉴论》上第 87 页〃汉昭帝三〃,中华书局 1975年版。
24《严复集》第一册,第 31 页,中华书局 1986 年版。
25曾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的张中晓曾在其《无梦楼随笔》中写道∶〃真正的政治道德是以实际政治中的合理性为基础的(无此基础,则温柔性又是单纯的主观感情),这就是诚实与负责。〃他又直接把〃诚实与负责〃称之为〃现代政治道德。〃他一定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了〃诚实与负责〃在政治生活中的极端重要,而他的生命也正是在〃谎言、残忍与冷漠〃的三重压迫下最终夭折的,人们现在只知道这位很有才华的青年确实是死于文革初期,却甚至不知道他的准确死期和死因。其引文见《散文与人》,花城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
25若从道德上讲,有意欺骗是在利用和践踏人们的善意,这是它的罪性中最不可饶恕的一点。
26如《吕氏春秋·贵信》∶〃信之为政大矣,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
27转引自鲍克著《说谎》第32页,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忠恕
学术著作…伦理学 伦理学 社会史 人生哲学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良心论》 《底线伦理》 《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 《道德·上帝与人》
第三章:忠恕
忠恕与诚信一样,作为一种内在的品质、一种内心的态度,也是我们所讨论的良心的重要内容。就象诚信的内在性是由〃诚〃字规定的一样,我们所说的〃忠恕〃的这一内在性主要是由〃忠〃字所规定的。〃恕〃也可理解为一种行为,一种对他人实际呈现的态度,但说到〃忠恕〃,我们就是在个人意识的层次上讨论〃恕〃了。单独一个〃忠〃字有许多意思,对〃忠恕〃中的〃忠〃也有不同的解释,但在我们现在所说的〃忠恕〃中,我们想对〃忠〃字取一种最直观、最便捷的解释,这就是〃出自心意为忠〃(国语·周语),〃中心曰忠〃(周礼大司徒疏)。简单地说,〃忠〃义正如其形(由〃中〃、〃心〃组成),〃忠〃义也正如其音(〃中〃或〃衷〃), 〃忠〃就是内心的意思,〃忠恕〃就是内心的恕意。
当然,这内心的恕是必然要发出来的,既然是忠恕,是确实存在于心中的恕, 它必然要在对他人的态度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讨论忠恕又不能离开人际关系,我们甚至主要是从人际关系返观忠恕,使内不离外,己不离人,这正是我们整个良心论想遵循的一个原则。宋儒经常讲诚信、讲忠恕,他们所讲的的侧重在诚、侧重在忠,那是在希圣希贤,在本体的层次上讲的;而我们现在讲诚信,讲忠恕,是在常人,在伦理的层次上讲,所以侧重点要放到信,放到恕上。忠恕是被我们看成一种基本义务,看成一种具有客观根据的内心命令。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术著作…伦理学 伦理学 社会史 人生哲学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良心论》 《底线伦理》 《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 《道德·上帝与人》
第四章:忠恕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呢?孔子回答道∶那不就是〃恕〃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①
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第一句话是说敬,专指施政,第二句话就是说恕了, 是指普遍交往;最后一句则是说始终无怨,三句都是从心来说仁的。②
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又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