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良心论-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治问题上的直指根本价值和毫不妥协的立场∶二是力求过一种独立于社会的、重视精神自由漫游的简单质朴的生活。 
  梭罗不从事任何社会职业,未结婚,独居,不上教堂,拒绝纳税,不食肉,不沾烟酒。梭罗明确地说∶〃上帝将保证你不需要社会。〃12但耐人寻味的是,梭罗在西方始终是孤单的、特殊的,他所受到的尊重也是少数人给予的,是一种对特立独行者的尊重,而在中国,庄子不仅给文人、艺术家以强有力的影响,也是许多儒者、士大夫的基本退路。至于作为卜筮书的《易经》,其本义则是要为人的行为提供指导,诚如顾亭林所言∶〃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如人行事,所谓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者也。〃13我们从解释它们的〃大象〃之辞均是〃君子以……〃的格式也可证明这一点∶14即所有的卜筮都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决定行为的进退取舍, 不过,这些目的在〃大象〃中已经抽象化了。易传与易经的关系最好地证明了解释的力量。通过易传,周易有了成为一种宇宙论、本体论的可能, 提供了一种宇宙运行的形上图景,但总的说,易传也还是立足人世的,观乎天文还是为了人文。通过易传而解释的周易基本上反映了儒家的思想、孔子的思想。 
  在周易中,乾卦显然是中心,它统摄着全部64卦。我们就试从进退的角度,借助易传的解释分析此卦∶初九是潜隐,是未萌之隐,是隐居养志,立其确乎不可拔之志,〃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此一立身原则将贯穿今后,贯穿始终,尤其在九五之后。然而,在九二之前,君子一有可能就必须有可见之行以成其之德,内德必须外化,而且其德、其志本身就是要普施,要济世的,它不可遏制地要外化,潜藏的阳气必须发散出来,因此,就有〃利见大人〃之〃九二〃、就有〃在田〃,〃在田〃实际还是〃在野〃, 但不再独隐, 而是已有师友, 可以〃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此是进,但尚非大进,而是小进,小进即止,是因为有困厄,所以有〃庸言之信,庸言之谨〃,要〃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由此到九三,九三主要是守的阶段, 要守住自己,此时常有险有难,但只要〃终日乾乾〃,夕惕若〃,终将无咎。此是最困难的时期,但也是最磨练人的时期,是〃进德修业〃的好时候,从外表看起来是停滞,实则内心大进,正是因此,机会来临,至九四则可大进,可奋力一跃。乾道此时出现变革之象。九二是渐进,此时则是激进,因时机可能稍纵即逝,且自身的准备也不同于昔之九一。九五则是大进所达到的境地,此时巳一跃而在天,乘龙以御天,云行雨施,天下太平,此时个人所抱理想巳在社会层面实现,大功告成,个人巳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 
  至此,进巳到顶点,然后可分为两面来说∶从个人来说,应自动下降,〃有道则隐〃,如果继续升到上九,则为〃亢龙有悔,盈不可久〃,此时被迫下降则可能大受挫,甚至身败名裂,摔得粉碎,所以此时个人应功成不居,为而不宰,自动将自己降到与群龙并列而不为首的地位;然自动下降甚不易,能行此者其唯圣人乎!从社会来说,这时候则是要达到一个〃群龙无首〃的社会,前此,都是讲独龙,此处则是群龙,依靠许多独龙的努力奋进,则达到〃用九〃,即一个〃群龙无首〃的社会,一个多元而平等的社会,一个这样的社会反过来又保证了诸龙的各自奋力,各自进取。此乃天道,天则,因为〃天德不可为首也〃,此时即〃天下治也〃。古代先贤的洞察力似乎越过了几十个世纪,此一图景虽是从个人发愿,由自我推及他人所得到的,然而却为社会状况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描述。〃九五文言〃讲〃飞龙在天〃之后的情景,也可视作是对社会状况的描述,此时〃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众人各从其类,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各有所获,与〃群龙无首〃正好可以互相印证。除了带有一些圣贤精英论的色彩之外,这几乎完美地符合社会与个人的理想,但甚至这种精英论也不与历史进程全然相忤,如果它被严格地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个人之进退与社会之理想当然都是伤效天道天则的,是以天道为根基的。虽然象征天道的乾卦中也有退守,以及与此对应的,象征地道的坤卦更是强调积、蓄、守、载等消极性的德性,但是,无疑天高于地,进重于退,这就是乾卦〃大象〃所概括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可以再将其它各卦有关进退之辞汇拢,以与乾卦的精神相互印证。其中论退隐的如下∶
坤卦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蛊卦上九∶〃不事王候,高尚其事。〃
象∶〃不事王候,志可则也。〃
复卦初九彖∶〃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大过象∶〃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遁卦彖∶〃遁,亨,遁而亨也。〃
象∶〃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九四象∶〃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九五象,〃 遁贞吉,以正志也。〃
明夷彖∶〃明入地中, 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蹇卦彖∶〃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
象∶〃君子以反身修德。〃
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遇难而退,遇险而止,此时宜韬晦,宜反身修德,另一种是功成而退,防盈而退,如在乾卦九五之后。
我们再看有关进取之辞∶
晋卦象∶〃君子以自昭明德。〃
困卦象∶〃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联系于乾卦,我们说,进也可分为渐进之进和飞跃之进,或者说渐进然后守,飞跃然后退。进还可以分为∶一是在有利情况下抓住时机奋进、速进,二是在不利情况下,在险境中亦须冒死求进以〃致命遂志〃,〃舍生取义〃。一般遇险宜退,但有时遇险仍须进,因为有更重于〃生〃,更重于〃命〃者之〃义〃。 
  除乾卦外,其它各卦中论进的文字并不如论退的文字多,这大概是因为卜筮时多为困窘之时,不得不退之时,对占得之卦的解释也就多有退意。但是,64卦的地位并不是完全平等的,乾卦的地位显然最重,而且,其排列以乾卦为首,以未济〃作结〃,象征着一种积极有为、精进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周易的基本精神。如果我们参照从总体上解释周易精神的〃系辞〃,更能明白这一点。 
  系辞上第10章∶〃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第12章∶〃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乾坤是易的基本精神,这一精神必须通过全部易象来体现,而易象又是象天地万物之行,效天地万物之动。道是看不见的,它必须外化,必须成器,必须开物成务,造就事业。借用一个基督教的术语,就是〃道成肉身〃。不成肉身的〃道〃是残缺不全的道* 必然萎缩,〃或几乎息矣〃。内在的一切都必须表现出来,都必须通过〃开物成务〃得到证明,何况这一精神本身就是不可遏止的精进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它将把我们带入广阔的价值领域也是全面的人类生活的领域,并在这一领域中确证自身。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出处之义”是否已经过时
学术著作…伦理学                      伦理学 社会史 人生哲学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良心论》 《底线伦理》 《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 《道德·上帝与人》                                     
  
第八章:为为
三、〃出处之义〃是否已经过时 
  〃出处〃一语源于《易·系辞上》第8章∶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这里的〃出〃不是出世的〃出〃,而是出仕的〃出〃,所以与〃出入之辨〃中的〃出〃的意思相反,不是退,而是进,而且是政治上的进,而〃处〃则是指退处不仕。退处不仕有暂时的,也有永久的。暂时的退处属儒,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出处〃中的〃处〃,永久的退处属道,实际上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出入〃中的〃出〃。道家的退处不仅是对权力而言, 也是对大众而言,不仅想退出政治,还想退出社会。 
  也就是说,〃出入之辨〃是儒道之争(后来又有儒释之争),而嵪烈宓?出处之义〃则主要是儒家内部的问题, 与这〃义〃相对立的是污行、苟且、乡愿,另外也有狂狷与中行,言与默、穷与达,无?闻与有闻,内心与外行,圣人之心与名心、耻心等分辩。 
  〃出处〃是一统称, 具体地说, 是〃出处、去就、辞受、取与〃。〃出处〃是个人对政治的基本态度∶仕还是不仕?〃去就〃则是对一定的职位而言,去是辞官,就是就职,也包括从低职就高职。〃辞受〃与〃取与〃则涉及到对待由政治、职位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态度,〃辞受〃主要指是否接受由君主或他人馈赠的礼物、金钱(尤其在先秦);〃取与〃与〃辞受〃接近,但更具一般意义,也更为主动,尤其是〃与〃,还包含有向他人馈赠的意思。 〃出处〃含义虽可广可狭,但却集中表现为一种对待政治的态度,焦点还是在仕与不仕。 
  很显然,古代的〃出处〃,或者说〃仕不仕〃的问题,主要跟士这一阶层有关。在一个社会中,要发生〃出处〃问题,必须是既有这个必要,也有这个可能。在古代中国,这种必要性在于中国社会没有封闭的贵族阶层,君主必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必须〃贤贤〃而不能依赖〃尊尊〃和〃亲亲〃,必须利用士这一〃流动资源〃;其可能性则在于士这一阶层确实客观上有某种这样的选择自由,有进退的通道和余地,也在精神上具有这样的使命感、责任心和抉择能力,总之,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历史事实,我们现在不打算再去追溯更深的原因,而是要问∶如此说来,〃出处〃的问题对于今天已经打破士居中心这一格局的社会还有没有意义? 
  如前所述,〃出入之辨〃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义早巳不在执着于那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而是在于对待社会的基本态度∶即是进取还是退隐,是有为还是无为。同样,〃出处之义〃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义也不在执着于某种外在的行为方式。 
  首先,传统儒家的〃出处之义〃虽然主要涉及的是政治领域,并且具有特定的精英论色彩基本上只与士这一阶层有关,但它所力图贯彻的精神却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精神∶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苟且,而是要遵循义理,为所应为,为所当为。〃出处〃基本上是一个义利问题,而义利问题是对每一个人都存在的,而不管他是谁以及他是否从政。 
  其次,社会的伦理应当是诉诸原则的伦理,但是,个人在应用道德原则时, 由于复杂多变的境遇常常不得不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