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执政”。不久,他被流放到位于大西洋南部、远离欧洲大陆的圣赫勒拿岛。
直到1821年5月死去。
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
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
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
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
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
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
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
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
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
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
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
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祖父和父
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
堡大学学医。
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
… Page 123…
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
“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
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
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
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
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
依然热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这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
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
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
达尔文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有时请
他们当向导,爬山涉水,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
多没有记载的新物种。他白天收集谷类岩石标本、动物化石,晚上又忙着记
录收集经过。1832年1月,“贝格尔”号停泊在大西洋中佛得角群岛的
圣地亚哥岛。水兵们都去考察海水的流向。达尔文和他的助手背起背包,拿
着地质锤,爬到山上去收集岩石标本。
一路上,达尔文把各式各样的石头敲下来放进背包,有黑色的、白色
的,还有夹着一束花纹的。一会儿,背包便放满各种各样的石头,背包带深
深地勒进达尔文的肉里,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
“达尔文先生,这些乱七八糟的石头,到底有什么用?”看着吃力向前
爬行的达尔文,助手不解地问。
“你看,石头是有层次的,每层石头里有着不同的贝壳和海生动物的遗
骨,它能告诉我们不同年代的生物!”达尔文喘着粗气说道。
助手总算明白了一些,赶忙从达尔文身上接过背包,背在自己的肩上。
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根据物种的变化,整日思考着一个问题:自然
界的奇花异树,人类万物究意是怎么产生的?他们为什么会千变万化?彼此
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在脑海里越来越深刻,逐渐使他对神创论和物种
不变论产生了怀疑。
1832年2月底,“贝格尔”号到达巴西,达尔文上岸考察,向船长
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
舰长吃了一惊,急忙说道:“这山又高又长,您怎么走得过去?”“我
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达尔文坚定地说道。舰长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答应了他的要求,为了安全起见,又派了向导和骡马一同前往。
当他们扑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时,达尔文意外地在山顶上发
现了贝壳化石。达尔文非常吃惊,他心中想到:“海底的贝壳怎么会跑到高
山上了呢?”经过反复思索,他终于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心中异常激动
地说道:“看来,这条高大的山脉地带,在亿万年前,原来是一片大海洋啊!”
达尔文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带领大家一直往上爬去。到了安第斯山的最高
峰,达尔文忽觉心胸开朗了许多。他俯瞰山下,突然发现山脉的两边,植物
的种类并不相同。再仔细一看,即使同一种类,样子也相差很远。它们为什
么会有明显的差别呢?达尔文脑海中一阵翻腾,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
的认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后
来,达尔文又随船横渡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
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
… Page 124…
在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回国之后,他
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又深入实践,同时,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
化理论寻找根据。1842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
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而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
于出版了。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
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
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物种起源》是达
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沉重地打
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
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
与此相反,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
指出: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
解放出来。
紧接着,达尔文又开始他的第二部巨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的写作,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和严谨的科学论断,进一步阐述他的进化论观点,
提出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重要论点,并很快出
版这部巨著。晚年的达尔文,尽管体弱多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坚
持进行科学研究和写作,连续出版了 《人类的由来》等很多著作。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
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辉,照耀大地。
我们怀着火一样的热情,来到你圣洁的殿堂里。
你的威力,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在你温柔的翅膀之下,世界所
有的人都是兄弟!”这是德国大诗人席勒一首著名的诗,名叫《欢乐颂》。说
它著名,并不仅仅因为席勒是它的作者,也不仅仅是因为这首诗写得很好,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首诗成为一首著名的交响乐《第九交
响乐》的一部分,随着乐曲优美的旋律飞向了世界各地。
这首交响乐的作者,就是著名的“乐圣”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波恩,他的父
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家里条件很不好,而且父亲还爱酗
酒,给家里带来了许多的不愉快。
但是,他的父亲酷爱音乐,而且总想让贝多芬继承自己的事业。所以,
从4岁起,贝多芬就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弹起了钢琴。之后,钢琴、长笛、
小提琴、中提琴、管风琴,贝多芬都能一一演奏。13岁时,贝多芬被任用
为宫廷剧场的首席小提琴师和教师、助理管风琴师等。
尽管如此,贝多芬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仅仅上完了初中就因各种原因
… Page 125…
辍学了。以后,贝多芬坚持自学,对欧洲的大作家作品认真学习。每当乐队
演奏的音乐题材与文学作品有联系时,他就千方百计地去寻找这些文学作
品。就这样贝多芬的文学素养越来越高,对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也越来越强。
在17岁时,不幸降临到贝多芬头上,他的母亲去世了,贝多芬忍受
着巨大的痛苦埋葬了母亲,回到家里一看,父亲躺在床上,烂醉如泥。以后,
父亲经常喝酒,把家里搞得不象样子。贝多芬不得不过早地挑上了家庭的重
担,与生活中的各种艰辛、困苦作艰难的斗争。
为了更多地掌握知识,开阔眼界,1789年,贝多芬来到波恩大学
听哲学课,同时,认真地学习、研究古代神话和文学课程。在学习中,他接
受了欧洲作家充满斗争精神的民主主义思想,并决心为了自由、人权而斗争。
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到过维也纳,见到了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莫扎
特很早就听说过贝多芬的事情,而且,有一种感觉,他觉得,贝多芬将来一
定在音乐方面大有建树。贝多芬跟着莫扎特上了一段时间的音乐课,深深被
莫扎特的治学、为人所感动,他决心不辜负教师对自己的期望,认真学习。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贝多芬影响很大。他对资产阶级
革命才建立的共和制非常赞成,并把“自由、平等、博爱”看作是自己的人
生信条和奋斗目标。他后来的乐曲作品中都充满了这种思想。
1792年,贝多芬移居维也纳,自此,他永远地离开了故乡。这时,
贝多芬一心倾慕的莫扎特已经去世,于是他便跟另一位作曲家海顿学习作
曲。海顿是一位古板、传统、恪守旧规的教师,喜欢安分守己、唯命是听的
学生,而贝多芬的思想则活泼、自由、不拘一格,所以,海顿很不喜欢贝多
芬。贝多芬无奈,只好停止了跟海顿学习。
离开了老师,贝多芬咬一咬牙,下定决心靠自己的努力,于是,他如
饥似渴地阅读一本又一本的书,思考一个又一个问题,写出了一支又一支乐
曲。
关于他学习的故事,有许多传说。有一次,贝多芬去办点事情,回来
的时候,他感到有些饿了,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