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3-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宿。在北宋帝王为了政治军事目的大倡玄武崇拜之时,道教也趁机推波助澜,为玄武制造种种神迹。其中最突出的是编造玄武身世。《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曰:〃昔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梦而吞日,觉乃怀孕。其母气不纳邪,日常行道,既经一十四月,乃及四百余辰,于开皇元年甲辰之岁三月三日午时,降诞于王宫,相貌殊伦。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显迹之因,自此始也。〃AF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九〃降真圣〃条所引《玄天大圣本传》之文,与此相同,只个别字句有异,证明上段文字出于宋代所撰之《玄天大圣本传》。《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在叙述真武身世之前,又称真武为太上老君之化身,云:〃玄元圣祖八十一次显为老君,八十二次变为玄武,故知玄武者,老君变化之身,武曲显灵之验。〃AG经此描写后,玄武遂由古代之四方护卫神之一上升为道教大神。并将象征真武的龟蛇改为真武所收之二魔,故自宋代起,真武画像与塑像皆为〃被发黑衣,仗剑蹈龟蛇,从者执黑旗〃。AH元朝以北方女真族入主中原,视北方真武为王朝的保护神而加以崇奉。元代开国之初,在北京等地创建真武庙、昭应宫。至元七年(1270),徐世隆撰《元创建真武庙灵异记》云:〃我国家肇基朔方,盛德在水,今天子观四方之极,建邦设都,属水行,方盛之月,而神适降,所以延洪休,昌景命,开万世太平之业者,此其兆欤!〃AI同年王磐撰《元创建昭应宫碑》云:〃国家肇基朔方,奄有四海,今京邑告成,而是瑞来格,神理不言,应以象类,盖昭昭矣!〃AJ为此,元代皇帝将真武之〃真君〃号升格为〃帝〃,《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九《群祀三》云:〃元大德七年十二月,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元天上帝。〃AK明成祖时崇奉真武尤盛。因明成祖朱棣原为北方一藩王(燕王),意欲举兵夺取帝位,须借助北方大神真武为其出师〃正名〃,谋士姚广孝遂造作玄武助战的神话。傅应麟《明书》卷一百六十《姚广孝传》载,朱棣决定举兵〃靖难〃时,曾问师期于姚广孝,广孝对曰:〃未也,俟吾助者至。曰:
  '助者何人?'曰:'吾师。'又数日,入曰:'可矣。'遂……
  祭纛。见披发而旌旗蔽天,太宗(朱棣)顾之曰:'何神?'曰:
  '向所言吾师玄武神也。'于是太宗仿其像,披发仗剑相应。〃LB故朱棣继位以后,十分崇奉真武,除在京城建真武庙外,又于永乐十年(1412)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余万大建武当山宫观,使崇奉真武的香火臻于极盛。
  此时,崇奉真武的道教经书也愈来愈多。仅现存于《道藏》者,即有此时期所出的《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玄天上帝启圣录》《玄天上帝启圣灵异录》《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玄天上帝百字圣号》《太上玄天真武无上将军箓》等。
  上述诸书除宣扬真武种种灵异事迹外,并进一步突出真武在道教诸神中的地位。两宋时已称真武为老君之化身,元明时则进一步称之为〃金阙化身〃,《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一云:〃按《混洞赤文》所载,玄帝乃先天始气、太极别体。上三皇时,下降为太始真人;中三皇时,下降为太初真人;下三皇时,下降为太素真人;黄帝时,下降符太阳之精,托胎于净乐国王善胜皇后,孕秀一十四月,则太上八十二化也。〃LC其地位几乎与道教最高神三清相当。万历《续道藏》所收《玄天上帝百字圣号》,将历代皇帝和道士加给真武的封号排成一百字,其封号之长,无论在皇帝中或其他神灵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和它相比拟的。后经元明诸代之倡导,真武庙祀几遍天下。
  注:
  ①《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62册208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②《礼记》第1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③ADAFAGAIAJLC《道藏》第28册19页,第18册42页,第17册111~112页,38页,第19册641页,642页,第19册571~572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重修纬书集成》卷六第138、167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3年
  ⑤《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273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⑥⑧LB《丛书集成初编》第0278册194页,第1209册59页,第3957册3156~3157页,中华书局,1983年
  ⑦转引自《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十七
  ⑨《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论道教》曰:〃今乃以玄武为真圣,而作龟蛇于下,已无义理,而又增天蓬、天猷及翊圣真君作四圣,殊无义理。〃
  AB避圣祖讳,见于《朱子语类》和《云麓漫钞》等。《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论道教》曰:〃真武,本玄武,避圣祖讳,故曰真武。〃
  《云麓漫钞》卷九云:〃祥符间避圣祖讳,始改玄武号为真武。〃除此说之外,《续文献通考》又称为避真宗讳,曰:真武〃本号玄武,宋避庙讳,改曰真武。〃因据《宋史》,宋真宗生于太祖开宝元年,初名德昌,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改名玄休,端拱元年,改名玄侃,至道元年,又改名恒。此说于理不通,因宋真宗已于至道元年改名恒,在后祥符间改玄武为真武,自非避其讳而为,故当以前说避圣祖玄朗讳为是。
  AC转引自《全宋文》第7册16页,巴蜀书社,1990年
  AE《文献通考》第824页,中华书局,1986年
  AH《笔记小说大观》第6册114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AK《续文献通考》第3495页,商务印书馆,1936年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指天官、地官和水官。
  《三国志·张鲁传》称五斗米道〃师君〃张鲁〃雄据巴汉垂三十年〃,裴松之注引《典略》,言其为病者请祷时,曰:
  〃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①此请祷之法,盖仿效古代仪礼。战国成书的《仪礼·觐礼》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唐贾公彦疏云:
  〃案《尔雅》云:祭山曰悬,祭川曰浮沉,……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埋。〃②〃瘗〃亦埋藏之意。
  至南北朝时,〃三官〃与〃三元〃相结合而为三位天帝。
  据《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职掌为:
  〃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天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③并称〃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④为了推尊此三位天帝,南北朝所出的多种道书,又以两汉流行的元气论对其神格进行刻画。《三元品戒经》称〃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气置上元三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皇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气,凝极黄之精而成,……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诸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气,凝晨浩之精而成,……总主水帝汤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⑤据南北朝所出之《因缘经》等所载,三官大帝的主要职责是于三元日考校人间善恶,给以罪福,曰:〃正月十五日,上元宫主一品九气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于是日……同下人间,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宫主二品七气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于是日……同出人间,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宫主三品五气解厄水官扶桑大帝,于是日……同到人间,校戒罪福也。〃⑥《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⑦即具述三官大帝分设三宫三府三十六曹以考校世人之事。元代所出之《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寿真经·开明三景章》曰:〃三元帝君职任宰御,巡历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万灵君臣人物善恶,悉主隶焉。〃⑧据此,天上地下、三界十方之万类种种,皆归三官大帝管辖。
  三官信仰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唐宋犹存其余绪。现存《太上灵宝上元天官消愆灭罪忏》《中元地官消愆灭罪忏》《下元水官消愆灭罪忏》,即出之唐宋间。
  旧时各地有三官庙、三官殿、三官堂。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三官生日。清顾铁卿《清嘉录》卷一云:
  〃遇三元日,士庶拈香,骈集于院观之有神像者。郡(指吴郡引者注)西七子山有三官行宫,释氏奉香火,至日,舆舫络绎,香湖尤盛。归持灯笼,上御'三官大帝'四字,红黑相间,悬于门首,云可解厄。或有人以小杌插香供烛,一步一拜至山者,曰拜香。〃⑨
  注:
  ①《三国志》第1册264页,中华书局,1959年
  ②《十三经注疏》上册1094页,中华书局,1980年
  ③④⑤⑥⑧《道藏》第2册26页,36页,210~211页,第17册98页,第11册41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⑦此二书实为南朝宋前所出灵宝古经《三元品戒经》之一部分。
  ⑨《笔记小说大观》第23册113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道教尊奉的古仙。其原型大概是华夏族一个酋长国首领,因其对本民族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为后世长期传颂。但因其年代太久远,留下来的传闻,大多扑朔迷离,难详究竟。可是至战国百家言黄帝时,许多人对那些传闻进行编联增纂,终于造就出一代帝王形象。据称,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曾败炎帝于陂泉,诛蚩尤于涿鹿,诸侯遂尊之为天子,代神农氏而为黄帝。接着,又立百官,制典章,命群臣造宫室,作衣裳,制舟车,定律历,文字、算数、音乐等皆相继发明,于是形成〃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①的盛世局面。
  与百家塑造黄帝帝王形象同时,一些典籍又在塑造黄帝的仙人形象。《山海经·西山经》云:〃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②《庄子》多记黄帝访道、论道事,《在宥》篇记黄帝去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教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③《徐无鬼》篇记黄帝去具茨之山访大隗君,路遇牧马童子教以治天下之道,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④《知北游》记黄帝讲道的话,曰:
  〃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⑤又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⑥《大宗师》篇说:〃夫道,有情有性,无为无形,……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⑦秦汉方士更以黄帝为帝王成仙的样板,鼓动秦皇、汉武以之为楷模修炼长生。李少君对汉武帝说:〃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