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的迷失-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玉帅虽败,但气势却一点也没败,照样是空棺材出殡——木(目)中无人,八面威风。吉田茂唯唯而退,事后派人向吴氏转达,如果吴氏认为必要,可以暂时退入日租界。吴佩孚表示了谢意,但转身却对自己的部下说:“谁要我进租界,我要谁的脑袋。”
  11月21日,眼见得大局已定,国民军再也翻不出什么花样了,段祺瑞这才施施然入京;张作霖接踵而至。25日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主持国务会议。冯玉祥在一旁干瞪眼,对时局完全丧失发言权,不得不迁往天台山“闭门读经”。
  然而,国民军仍然盘踞着北京,顺天王府(张作霖在北京的下榻处)和天台山俨然形成对峙的局面。国民二、三军已经答应让出直隶的地盘给奉系,他们向西北发展。因为孙岳认为河南、河北两省自古是四战之地,奉、直必争的焦点,国民三军实力有限,不足以抗衡,而甘肃以西还没有一支新式军队,比较有发展的空间。
  第三军一位长官声称,当时他们“幻想在甘(肃)新(疆)一带搞一长时期的军事割据,来实现自己一大套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经济主张。”何遂《关于国民军的几段回忆》。《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一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真是吹牛不用打税,这些西北军阀,搞搞军事割据还行,要搞资产阶级改良,则还没有这知识与本事。
  当国民二军进入陕西时,冯玉祥突然以强烈的态度表示反对。他虽然到了北京好几年,但一直认为西北是他的地盘,不容别人染指。
  闹了半天,原来鼎之轻重,未可问也。1924年,冯玉祥乘张垣发生兵变之机,任命他的心腹大将张之江为察哈尔都统;次年任命另一亲信李鸣钟为西北边防会办;不久,他又督理甘肃军务,率军入甘。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借以扩充地盘且为将来预先布置下一条退路。段祺瑞让冯玉祥出任西北边防督办,把察、绥的不毛之地划归国民军。
  事实证明,西北是冯玉祥的唯一生路。
  1925年,奉军大举进兵京畿,派人和冯玉祥谈判,请他让出北京。冯玉祥敢怒不敢言,他知道北京再也呆不下去了,但又不甘心拱手相让,于是又密谋倒奉系的戈了。
  冯玉祥和奉系内部的少壮派将领、第六路总司令郭松龄秘密联络,郭松龄和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是结拜兄弟,掌握着奉军最精锐的部队,但长期受到老派军人的排挤,使他的内心充满了愤世嫉俗的情绪。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这批和张作霖一起出身的绿林将军们一扫而净。和他一起发难的还有奉军的另一员大将,直隶督军李景林。
  郭松龄
  11月19日,包头寒风怒号。郭松龄的代表和冯玉祥在恶劣的天气下,举行了至关重要的秘密会晤。他们签署了一份密约。明确地规定倒戈后把西北划归冯玉祥。密约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排除军阀专横,永远消灭战祸;二、实行民主政治,改善劳工生活及待遇;三、实行强迫普及教育;四、开发边境,保存国土。
  排除军阀云云,民主政治云云,都是门面语耳,别说这些军阀官僚不懂什么叫民主政治,就连那些整天把“德先生”、“赛先生”挂在嘴边的五四青年,也未必真懂。冯玉祥进据北京后,热血沸腾的青年们在街头大喊“不要政府真自治,不要法律大自由”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 1964年版。的口号,这是什么民主政治?这是大专制、大独裁的前奏曲!
  关于地盘和利益的分配,才是冯、郭密约的核心:
  “1、直隶、热河归丙(李景林)治理。甲(冯玉祥)为贯彻和平主张,对热河决不攻取。保大京汉线,甲军得随意驻扎,但直省全部收入(保大在内)均归丙军,甲军决不侵夺……黄河以北各县,由丙军驻扎,收入亦归山东。天津海口,甲军自由出入。
  “2、乙(郭松龄)为开发东三省,经营东北部内蒙古……
  “3、乙诚意赞助甲开发西北,必要时亦以实力援助之。”
  甚至中央政府的组成,亦“以不妨碍开发西北及断送国家权利为限”。《冯玉祥、郭松龄联合反对张作霖的经过》。《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五辑。文史资料出版社,
  11月25日,平地起疾风,郭松龄通电倒戈,麾军直杀向关外,一路势如破竹。倒戈的军队乘坐火车,一列接一列地通过昌黎驶向山海关。奉军抵挡不住,仓皇退往锦州。郭松龄将他的五个师改编为五个军,声威大振。
  由于郭松龄以秋风扫落叶之势长驱直入,眼见得奉系已无招架之力,冯玉祥开始后悔把利益分给李景林了,他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既不讲主义,也不讲道义。利字当头,愈是朋友愈要先挨刀子。冯玉祥索性下令国民二、三军乘势向保定的李景林进攻,争夺河北地盘。
  李景林措手不及,仓皇之间退出了保定府。他的对冯玉祥的反复无常勃然大怒,立即放弃了支持政变的立场,在杨村向冯玉祥的后路猛攻。冯玉祥不得不回过头来对付李景林,他显然过高估计了国民军的战斗力,双方激战了三天三夜不分胜负。
  就在这三天时间里,张作霖在日本关东军的帮助下,成功地挫败了郭松龄的攻势,把这场军事政变粉碎了。郭松龄夫妇被奉军逮捕枪决,当他们跪在铺满白雪的刑场上,仰望着铁灰色的天空,长叹无言之际,他们内心是否在怨恨自己找错了盟友,以致功败垂成?
  冯玉祥本来就没有什么政治主见,为了东山再起,他不惜重施故伎,准备再发动一次政变,将段祺瑞赶下台去。
  1926年初,国民军和张作霖为了抢夺地盘,已经剑拔弩张。3月12日,东北海军在两艘日本军舰掩护下,驶入大沽口。驻守炮台的国民军鸣放空炮示警,不料日舰竟发实弹攻击。双方爆发了冲突。日军以国民军破坏《辛丑条约》为由,向执政府提出抗议,并联合英、美、法等八国公使,向当局发出最后通牒。
  冯玉祥的机会来了。
  民众的情绪迅速沸腾了。3月14日,30万民众在京举行反日大会;17日,北京全市各学校、社团代表向政府请愿,要求驳回最后通牒;18日又有十几万人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大会。驻守北京的国民军对这场风潮,推波助澜,他们一心想把它演变成推翻政府的运动。因此,北京的抗议活动,在国民军大刀队的保护下,搞得有声有色,不断加温。
  段祺瑞果然沉不住气了。3月18日,残暴的北方军人在执政府门前开枪镇压示威学生。一时间死伤枕藉、血流成渠,民主梦想,完全破灭。人们奔走哭号,痛心质问:“这是我们的政府吗?怎么会这样残杀自己的同胞?他们究竟是人还是禽兽?”
  这一天被形容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两天以后,冯玉祥由平地泉取道库伦赴苏联,把国内的事情统统交给部下去办。他在这个时候出国,确有不得已的苦衷。当时奉军利用大沽口事件,长驱直入,国民军已被迫退出京、津。为了抵御奉军,冯玉祥居然又想和吴佩孚一笑泯恩仇,以恢复曹锟自由来交换段祺瑞下台。他还给吴佩孚发了一封电报说风凉话:“子玉学深养粹,饱经世故,当能不念前嫌,共谋国策。”《曾虚白自传》。台湾,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8年版。
  虽然冯玉祥有倒戈将军之称,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七倒八倒,将首都革命完全否定,自打嘴巴,却也多少有点为难。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走开,让部下去干。
  然而,吴佩孚对冯玉祥恨入骨髓,一提起这个人便“毛发倒竖,咬齿嚼舌,满口流血”,即使寝其皮食其肉,也不解心头之恨,怎会和他杯酒言欢?吴氏甚至放言,为了消灭冯玉祥,他宁愿和张作霖言归于好。至少奉张有自己的一贯主张,不是朝三暮四之徒。
  1925年的最后一天,从天津辗转赴鄂的吴佩孚,在汉口的查家墩总司令部向全国发表结束讨奉战争的通电。各地的直系将领纷纷通电响应。这是直奉携手讨冯的先声。
  1926年1月,旧国会议员云集汉口,发表宣言,主张段祺瑞下野,恢复旧国会,选举新总统,并改选众议院,修改宪法。所有主张,和吴佩孚不谋而合。两天之后,段祺瑞宣告辞去执政职。张作霖也公开表示关内之事,悉听吴佩孚主张,对于法统问题他毫无意见。
  吴佩孚起兵讨冯,调集重兵猛攻西北门户河南。指挥这场战事的是吴氏手下最得力的战将、讨贼联军副司令靳云鹗。2月28日攻入开封,3月2日克郑州,3月5日陷洛阳。一路势如破竹,国民军一败涂地。
  不过,靳云鹗却不想把国民军赶尽杀绝,他认为奉系才是真正的敌人。他的部队在攻占保定之后,便施当年吴佩孚在湖南罢战的故智,偃旗息鼓,派代表到北京和冯玉祥手下接洽。一时间旧直系联合讨奉的谣言甚嚣尘上。
  国民军方面提出的条件是:一、释放曹锟;二、恢复法统;三、将京汉全线归吴军;四、国民军驻屯京兆;五、吴国两军协同要求奉军退出关外。
  至此,国民军已经自动把首都革命的积极意义,全部抹杀;也就把这场所谓的革命,变成普通的军阀政变。为了讨好吴佩孚,冯玉祥不仅辞职,还取消了国民军的名义。国民军的两员大将张之江和李鸣钟电请吴佩孚北上主持大计,国民军竭诚听命。
  国民军终于低头服输了,讨冯的目的已经达到。吴佩孚身边的人,无不欢腾雀跃,下一步就是重新开始讨奉战争。新仇旧恨,这次来个一次算清。谁也没有想到,在冯玉祥倒戈之后,吴佩孚一败涂地,竟能在短短的时间之内,东山再起,重振雄风。这真是一个奇迹。
  殊不知,这位吴佩孚大帅,是个有自恋倾向的完美主义者,把自己的形象、举止、言行、声价,看得比青天还高,比泰山还重,一生惟重“义”、 “名”二字,因为惜名,所以重义;惟其义尽,所以名成。他对手下的人说:“大家主张联奉,我听从你们的意见,这会儿又叫我反过来讨奉了,那我还成玩艺儿吗?”
  以吴佩孚的性格,既然讨冯,就不能学冯玉祥朝秦暮楚;既然和奉张合作,和战之计就必须直奉双方决定,讨奉的话,根本连提都不能提。
  国民军彻底孤立了。现在最后的办法,就是利用他们占有北京的地理之便,把段祺瑞抓起来,或者还可以见好于吴佩孚。
  于是,一次新的倒戈,在这种孤注一掷的心理下,又开始付诸实行了。
  可惜这次政变,却没有上次那么幸运,当国民军在4月9日晚上包围段祺瑞的寓所时,歪鼻子早已得到消息,鸿飞冥冥,逃入了东交民巷。弋人何慕,国民军的美妙计划顿成泡影。
  百般无奈之下,只好把一直软禁着的曹锟放了出来,恢复电讯交通,请北洋耆宿组织北京临时治安会,代行政府职权,然后一面以谦恭的态度表示今后唯吴佩孚马首是瞻,一面悄悄撤出北京。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首都革命”,留了一条可笑的尾巴,从此成为历史的名词。
  国民军面临全盘失败,他们唯一的退路,就是回到大西北。
  张之江将军临危受命,继冯玉祥之后出任西北边防督办,替他们的教父指挥这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