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阶段时,土地和自然界向人们提供生活资料,人们以采集天然物品为生;
第二阶段时,人们开始进行游牧,驯养野生动物来获得畜产品;第三阶段时,
农耕开始出现。这正是瓦罗朴素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表现。
… Page 37…
另外,《论农业》一书在叙述农业技术时对一些农业理论问题乃至社会
问题也提出了看法,如关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目的,农业与畜牧业的关系,
农业的经营原则等问题。瓦罗还特别注意如何对待奴隶的问题,他视奴隶为
工具,把工具分为3种,即:“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犍牛属不会说话的工
具,大车属哑巴工具。”但是为了保持田庄安定,防止奴隶们起义,他又反
对一味地鞭打虐待他们。他说:“不许管家用鞭打而不用说服的方式使人们
(指奴隶)服从,如果说服能获得同样效果的话。”为了更好地促进生产,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他还主张使奴隶拥有少量的财产和与女奴同居。“以
便使奴隶忠实、可靠和眷恋庄园。”这种做法确实是一大进步。虽然没有改
变剥削的实质,但反映了在奴隶起义的打击下,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始出现,
这是隶农制的先声。
《论农业》是瓦罗根据自己,前人以及同代人的许多实践经验写成,所
以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带有概括性和总结性的色彩。如农业研究的四方面内
容,即土质结构、庄园设备、农活安排、农时安排;还提出田庄购置和建设
的四个要点(外貌、土质、规模、田界保护)以及庄园环境的四个条件(安
宁与否,有无贸易对象,有无便利交通的道路和河流、毗邻庄园对已的利与
害)等。
瓦罗虽然在政治上破产,但他并没因此而消沉,他考察农业生产,收集
资料,终于为我们留下了《论农业》这份宝贵的遗产。该书在总体上不如加
图和科鲁美拉的作品,但因旁征博引,涉及到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公元
前1世纪中叶社会状况的概括,因而在历史上地位重要。这本书的存在,捍
卫了瓦罗作为古罗马杰出学者的地位。
(3)科鲁美拉
科鲁美拉(公元1世纪)是古罗马杰出的农学家,生于西班牙的迦狄斯,
中年时(约在公元36年)曾作为将军,在叙利亚、西西里的第三兵团服过役,
后来在拉丁姆的俄提亚获得一块村地,从而跻身于大庄园主的行列。公元60
年左右,他写成《论农务》一书,奠定了他作为农学家的地位。
《论农务》共分12卷,第1卷为序言,第2卷为“土地和农作物”,第
3卷、第4卷为葡萄种植,第5卷为“土地面积和树木”,第6、7卷为“家
畜动物”,第8卷为“家禽和养鱼”,第9卷为“野牛和养蜂”,第10卷为
“菜园和果园”,第11卷为“管庄的职责和历法”,最后一卷为“女管庄的
职责。”
科鲁美拉本人是位经验丰富的庄园主,经营有方,便产业不断膨胀,但
他目睹罗马帝国的日渐衰落,哀痛奴隶制庄园在帝国时代的没落和经营的无
利可图。为了振兴罗马帝国的农业,他开始创作,并最终写成《论农务》一
书。在书的卷首,他对帝国领导人关于土地荒芜的演讲进行了批评。他说:
“我听到有些人发牢骚,好象气候不宜耕种,依他们看来,土地由于前些日
期过度生产而使地力变坏,因而不再为人类提供那样的恩惠。”“我们的主
要过错是因为我们将土地交给最坏的奴隶处置,犹如把土地交给刽子手一
样。”他抱怨外省粮食的输入以及地主们舍得在外地建别墅去消闲而唯独在
农业上不去花功夫进行细心研究。他说:
“在农业中,只凭决心和计划而没有科学知识,很快就会给自己带来巨
大损失,农业工作因在无知情况下进行,费用支出将变成毫无效用。”他认
为一个勤劳的人应把精力放在耕种土地上,这才是致富的可靠途径。他热心
… Page 38…
研究古代的耕作方法,评价前人的见解和教导,检验前人的经验是否适合他
的时代的农业。在书中,科鲁美拉还用很大篇幅去翻译迦太基农学家马奇的
著作 (在布匿战争中罗马人从迦太基所夺)。他在书中还提倡奴隶主们应该
努力参加管理,因地制宜地去种植农作物。
《论农务》一书对研究罗马大庄园经济的发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有重
要价值。
另外,这时较著名的农书还有维吉尔的《农事诗》,记载了休耕,轮栽、
施肥、整地、耕作和种子处理技术。
2。中国的农业技术
(1)秦汉时期的农业发展
秦王朝建立后,忽视农业生产,把广大劳力用于非农业生产上,直接影
响了农业的发展。接踵而起的大起义和楚汉战争,使社会经济进一步遭到破
坏。刘邦建汉后,鉴于当时农业生产受到破坏,社会经济凋敝的现状,采取
了一些重要措施,如复员士兵,减轻田赋等,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到武帝时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总之,秦汉时期的农业生产水平虽有短时期衰
落的现象,但总的说来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与推
广、耕作和作物栽培技术的改进提高等等。
①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推广
铁制农具在战国时已被广泛使用,到汉代,随着冶铁业的进一步发展,
铁农具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关于整地起土用的农具基本上是用铁制造的。如
原来的“耜”,已发展为犁铧的形状;“耒”也装上了铁齿,形如铁塔,可
供翻土之用;“臿”已近似今天的铁锹,可深翻土地,用于开荒和深翻土地
的钁大部分已改为铁制,一些钁、只镶了铁口;中耕除草的农具有铫、耰、
耨、等;收获农具如镰、锺等,都已变成铁制品了。这些铁制农具,西汉初
已推广到中原以外的地区,如辽东半岛,两广等地。到了东汉,铁制农具更
多。构造也有所改良,如犁的铁刃加宽,尖部角度缩小,较过去的坚固耐用,
便于深耕。大型铧已比较普遍应用,其它农具也较过去宽大。由此可知,汉
代铁制农具已成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所以 《盐铁论》写道:“铁器,民之
大用也;铁器者,农夫之死生也。”
铁制农具的广泛作用,使以畜力为动力的犁耕方法得到改进与推广。汉
①
武帝晚年,任用赵过向全国推广“用耦犁,二牛三人”的方法。即二牛挽二
犁,二人各扶一犁,另一人牵引二牛(一说为二人牵牛,一人扶犁)。另外,
当时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这较之二牛三人的耦犁是一大进步。随着
驭牛技术的日益提高和活动式犁箭的发明,至迟到西汉晚期已有一牛一人的
犁耕法。当时犁驾结构中的犁辕、犁梢、犁底、犁衡到犁箭等畜力犁的主体
构件均已具备,犁壁 (同犁铧一体、纯翻土碎土,达到起垄作亩的目的)的
使用已十分广泛,设计技术很高。
汉代农具种类日趋完备,从整地、播种、中耕除草,灌溉到收获脱粒和
农产品加工的工具多达30多种。耧车是与犁耕技术同时出现的,又名耧犁、
籽耧、耩子、种莳,是一种耕播农具。耧车下面有3个开沟器 (即三脚耧,
① 《汉书,食货志》。
… Page 39…
一般用铁制成),中间装上一个盛种子的漏斗形耧斗。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
耧车,由耧脚开沟,一人扶耧,种子盛在耧斗中,耧斗通空心的耧脚,且行
且摇,种子自动流下。这种将耕播融为一体,而且一次能播二行,行距一致,
下种均匀的农具,大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和质量。因为只需一人,还节省了
劳动力。在灌溉排水方面出现了翻车(即水车或龙骨车),由东汉末宦官毕
岚发明,主体由轮轴、车槽,槽板等构成,利用槽板 (各板用木链连接)将
水带入车槽,顺槽提升上来,可用于灌溉,排水。如水源与农田的高度相差
很大,可用分段分层辗转抽水的方法,这对保证农业丰收有很大的作用。在
西汉晚期,还出现了能在谷物脱粒后,清理籽粒、糠粃的有力工具——风车
它是将叶片转动生风与籽粒重则沉,糠粃轻则飏的经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制
成的农用机械,提高了劳动效率。此外,在农具上值得一提的还有脚踏碓。
它利用杠杆的原理制成,柱的一头装有杵头,对准杵臼,另一头用脚踩踏,
使杵头一上、一下舂物。由于采用脚踏碓,较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此
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利用水作为动力的水碓。
②代田法和区种法
由于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农田作业已渐趋于精耕细作,涌现了赵过的
代田法和汜胜之的区种法等先进的耕种方法。这两种耕作方法与战国时期推
行的“畦种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点,是农业耕种方法的重大发展。
代田法是汉武帝时大力推广的一种适宜干旱地区的耕作方法。是搜粟都
尉 (农业官员)赵过在甽(音圳,Zhen)田法(将作物种在低地处,以抗旱
保墒的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作法:在地里开沟作垄,把种子播
在沟里,等到苗长起来后进行中耕除草,并将垄的土推到沟里,培到苗的根
部。第二年在以垄作沟,沟为垄,如此轮番利用土地。这种耕作方法既能保
墒,又能维持地力,使土地生产率大为提高。
区种法是一种旱地丰产的耕种方法。其原则是:深耕土地,点种密植,
集中而有效地利用水和肥料,加强管理。即在小面积土地上,保证供给农作
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以求获得单位面积的高产。这种精耕细作的方法与
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相适应,因而较为先进。
③ 《汜胜之书》
秦汉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农书,如《董安国》、《尹都学术》等。但
基本上都散失了,只有《汜胜之书》的辑佚本传世。该书共2卷,约3000
余字;主要记载和总结了陕西关中地区劳动人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经验和
发明创造,反映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提高和进步。书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耕作
法则,即“趣时”(及时耕作)、“利土”(土地的利用和改良)、“各粪”
(施肥)、“泽”(保墒灌溉)、“早锄”(及时中耕除草)和“早获”(及
时收获),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书还在前人分期施用底肥、追肥等技
术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施用种肥的方法“浸种法”。其作法是在种子外面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