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地球圆周长18万希腊里(约合32000公里或35280公里与实际数值相差 

很远),他还确定了地球上人口居住的总面积。他认为,在纵向上,从幸运 

群岛 (加那利群岛)一直伸展到寒勒斯(中国)和卡提加拉;横向上,从图 

勒延伸到阿基森巴;这个范围是人口的居住区域。其总宽度约为43500希腊 

里(即为87纬度)。据说马林还发明了恒向线三角形。这些三角形都是直角 

三角形。数据资料有:两点间纬度差,船舶行驶的距离(斜边);两点间经 

度差以及航向的恒向线角等。恒向线是船舶行驶的路线,当船舶的方向保持 

不变时,就使恒向线总与经线同角度相交,按三角形法则求得三角形的第三 

边 (即经度的距离)。这种方法至今仍是航海技术的基础。马林还是直交投 

影体系的天才发明者。在这个体系中,彼此直角相交的经线和纬线用直线来 

表示,尽管经线是两极辐聚的,为保持经纬线间度比例一致,纬线间距随纬 

度增长越扩越宽,增加的间距表示距离固定不变,经线间距则逐渐减小。这 

种方式的优点是:对于航海,恒向线可以同样的角度同所有的经线相交;对 

于地图学,由直交投影所造成的经线辐散假象可以得到补正。这一设计,对 


… Page 49…

于整个地球的描绘有很大价值。这一体系仍被作为海图编制和一些科学航海 

方法的依据。马林还将喜帕恰斯的分赤道24段法用于地理学,以通过加那利 

群岛的纵线相垂直的线为第一条经线。在这条线的北纬36°又划了一条平行 

于赤道的线(即罗得岛纬线),并将这条纬线分为15个时段。这种方法十分 

巧妙,具有无可否认的科学价值。马林的有关地图知识和观点后来被托勒密 

加以吸收和利用。 

     托勒密是古罗马的地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星相学家、哲学家。 

公元90年前后出生于埃及的托勒马达伊。曾在亚里山大城居住和工作,公元 

168年去世。 

     他一生著述很多,在地理方面的著作有《地理学指南》,又译为《地球 

形状概论》 (8卷)。其中,第1卷为绪论,阐述了他的地理学体系,修正 

了马里奴斯的制图方法;第2卷到第7卷为世界地志,包括欧洲、亚洲、非 

洲大约8100个地点的统计表,并运用喜帕恰斯建立的纬度和经度网,注明了 

每个地点的经纬度坐标。第8卷为结论部分,主要介绍了27幅世界地图和 

26幅局部区域图。这些地图被称为“托勒密地图”,后人曾多次刊印。托勒 

密对于地理学的最大功绩在于应用经纬度来确定山川、城市的位置,并据此 

确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开创了近代绘图学的前例。 

     托勒密指出,地理学的内容应是对整个地球的已知地区以及与之相关的 

一切事物作线性描述,即绘制图形、并用地名和测量一览表代替地理描述。 

这就把地理学与地图学等同起来,抛弃了描述地理学。他以评论马林的地图 

绘制作为全书的开始,采纳了18万希腊里的地球圆周长数字;又将有人居住 

世界的宽度拉到80纬度,即4万希腊里;他将有人居住世界的形状想象为一 

片连续不断的大陆块,其间包围着一些洋盆。在投影体系上他作了独创性的 

发明。在赤道以北地区,他画出了更多的纬线,并以最长的日时数作为计算 

基础;纬线间距递增规律为:从赤道直到14°为1/4小时,从14°到19° 

为1/2小时,从20°到21°为1小时,依次类推。计算到北纬63°的图勒, 

最长日时数为20小时。为了在一个平面投影上画出有人居住世界的形状,他 

力图求得通过赤道,罗得岛和图勒的这个弧的大小比例关系,画了许多种投 

影图,如圈锥投影图即是如此。在图上,经纬以直线来表示,它们从一个顶 

点(可能是北极)辐散出来,这个顶点同时又是代表纬线图弧的圆心;这样, 

经线间距自赤道向顶点缩小,比较符合实际。又如修正圆锥投影图,在图上, 

中间一条经线是直线,其它的为曲线,分布在两侧,而且随着与中央经线距 

离的增加,经线凹曲度就越大。他也考虑了纬度的比例关系。同时,通过纬 

线同每条经线的相交,确定了经线的曲率。这两种投影系统无疑是地理学上 

的一个卓越的创造,因为它们能将一个球面物体很好地展绘到一个平面上 

去。根据上述种种原则,托勒密进行了欧、亚、非三洲地图学的描述,同时 

标绘了8100处地点的经纬度,其中,约有350到4000个点是实测的,这些 

地点分布在从爱尔兰到斯里兰卡的82个地区内。他首先根据相应的位置绘出 

了各大区的自然界线,然后按照先民族、后城市,先沿海、后沿河,最后为 

内地的原则划分亚区。每一个地点的经纬度座标度数计算,分别从赤道和第 

一条经线(马林确定的)开始。为确定纬度,他分析了有关星体高度测量的 

天文学资料,并以各地最长时数(滴漏计时法测得)的表格作补充。但是, 

由于计时困难和资料有限,致使地图的变形甚大。托勒密用投影法,绘制的 

世界地图,在文艺复兴以前一直被广泛采用。托勒密的投影法一直沿用了十 


… Page 50…

几个世纪。 

     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一书,一直是西方地理学界的权威著作,影响甚 

至超过了斯特拉波的《地理学》。只是到了15世纪,其影响渐衰。但是,由 

于他将地理学理解为地图的编制工作,以地名和测量一览表来代替地理描 

述,致使地理描述的内容变得十分贫乏。这对地理学研究产生一定的消极影 

响。从托勒密以后,古代希腊罗马地理学开始走向衰落。 

     公元3世纪以后,由于罗马帝国的军事叛乱与日剧增,蛮族入侵日益严 

重,帝国皇帝的频繁更替,使社会一片混乱,经济开始衰落,文化也跟着衰 

落下去,地理学更是日退千里。这一时期虽然出现了前德尼斯(公元2世纪 

时人)的《大地旅行记》、后德尼斯(公元2世纪)的《沿博斯普鲁斯海峡 

上行》、阿加提麦尔的《地理学概论》以及佚名著作《球体地理学论》、《地 

理学简论》、《大海纪程》;还有普罗塔戈拉的《大地几何学》、马尔希安 

的《东部外海和西部外海的航行》等地理著作,但都没有多大价值,仅仅是 

对前人著作的摘要,以及地名和数据的罗列而已。 



                        2。古代后期中国的地理学 



     中国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上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虽然魏 

晋时国家分裂,但时间不长。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活跃,经济上持续发展,有 

力地推动了天文、数学、农学、医学等科技领域的进步。作为中国古代学科 

代表的地理学也获得了明显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中国传统地理学体系。其成 

果颇丰。涌现出《史记·货殖列传》、《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 

 《汉书·地理志》等众多的地理著作;马王堆古墓的开掘,又展现了西汉的 

地图;在地图发展过程中,裴秀形成了一定的制图理论;郦道元著《水经注》, 

张骞、班超、甘英、法显、惠生、宋云等人的西行又使域外地理成果显赫; 

张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出现并发展了以地记为主的官修方志等。 

这些成就使中国的传统地理学出现了万花争艳、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然而, 

由于中国的地理学以实用为鹄,受传统地理学的束缚,因此长期停滞在描述 

地理学的阶段,缺乏理论概括和创新。 

      (1)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形成 

     在中国,“地理”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并逐渐与天文 

并称。《周易·系辞》有“仰以观天文,府以察地理”之句,此后逐渐成为 

关于山河、土地的专门知识的代词。战国时期出现了《山海经》、《禹贡》 

两部区域地理名著。《山海经》中的《山经》部分,以“山”为纲,综合记 

述了黄河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外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山经》共记载447座 

山,每一座山都有位置、水系、天然动植物及矿产资源的记述。《山海经》 

和《禹贡》虽有其实,但无其名,即均未以“地理”命名。及至西汉《淮南 

子·泰族训》,才明确阐述了地理研究的目的:“俯视地,以制度量,察陵 

陆、水泽、肥墩、高下之宜,立事生财,以除饥寒之患。”即根据不同的地 

理环境从事生产,以解决吃、穿等生活问题。东汉班固的《汉书》,才真正 

有了以“地理”命名的篇章,即“地理志”,从而开辟了沿革地理研究的专 

门领域。当时,随着编修地理志,总和地方志及考订山川、地名等工作的开 

展,逐渐形成了以沿革地理为主体的地理学研究体系,标志着中国传统地理 

学的形成。 


… Page 51…

      (2)地理著作的大量涌现 

     秦汉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带有地理内容的著作,其中尤以《史记》和 

 《汉书》的影响和作用最大。《史记》中的《货殖列传》,较为系统地记载 

了从上古到西汉初年的农业、水产,采矿、手工业和交通的地理分布,特别 

是对地区经济差别和城市分布的问题,提出了颇有见地的看法,影响巨大。 

该篇毫无疑问地反映了许多经济地理的科学内容,被誉为是中国最早的经济 

地理名著,开创了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先河。《史记·河渠书》记述了大禹 

治水的功绩,以及当时中国各地的水利工程,是研究水利工程的重要史料。 

 《汉书》中的《沟洫志》是《史记·河渠书》的续篇,叙述了引泾河水增修 

六辅渠和白渠的由来和经过,提出了使黄河由河套绕塞北入海的设想,历述 

了汉代黄河几次决口改道的时间、地点,以及围绕治理黄河的方策所发生的 

多次论争。这些史料都有一定的价值,为历代正史所继承。《汉书·地理志》 

主要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转录了中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尚书·禹贡》 

和《周礼·职方》的全文,这是对前代沿革的简单交待。第三部分是附录, 

转录了刘向所论的《域分》和朱赣的《风俗》,主要内容是讲分野和历史情 

况。第二部分是主体,详细叙述了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的103 

个郡(国)和郡所辖的1,587个县(道、邑、侯国)的设置,以及各郡县的 

行政区划、户口数字、山川河流、矿藏物产、经济发展状况和风俗民情、名 

胜古迹等,内容相当丰富,是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宝贵史料。该志最早勾 

划了当时的地理疆域,开创了疆域地理的记述体例,是中国疆域地理研究的 

发端。另外,该志因首次对人口数字作了记录,对研究汉代的经济地理非常 

有意义,人们可据此推出各地区的人口密度、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