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古学也将公元前3世纪前后,从东亚大陆或南洋诸岛移居日本的居民称为
“秦汉归化人”。这些考证说明,中国在秦代已开始与域外进行交流了。到
了汉代,日本处于“国皆称王”的分裂状态,大小政权纷纷派遣使者与威振
四方的汉帝国建立联系。但是,真正增长域外地理知识的时期则在汉代。而
“地中海文明”的发现,应归功于公元前128年的地理学家张骞。”①
张骞(公元前175—前114年),中国古代地理学家,西汉通西域使者。
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他曾两次出使西域,到达中亚、西亚的许多国
家。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以郎应募职,率甘父等百余人
第一次出使西域大月氏国(今阿姆河中偏上游一带),拟约其夹击匈奴,以
阻止匈奴南进。出陇西后,至今河西走廊东端,被匈奴所俘,送至单于驻地
(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被扣10余年。后张骞得机脱走,西行大
宛(今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经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抵达
大月氏。因大月氏不肯应约,滞留年余后,翻越葱岭 (今帕米尔)、绕南山
(今昆仑山脉)北麓东归,行至若羌一带再次被匈奴截捕,一年多后逃脱,
并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历时13年之久。
元鼎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以中郎将之职率300人,
取道河西走廊出使乌孙 (今伊犁河流域)。他又派遣副使通大宛、康居、大
夏、安息等西域诸国。元鼎二年(公元115年)由乌孙使臣伴送返回长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把亲身经历的以及间接了解到的国家,如大宛、康
居、奄蔡、大月氏、大夏、安息、条支、身毒等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兵力、
城镇、交通、河流、湖泊、气候、物产以及各国相对的位置和彼此间的距离
等情况,面陈汉武帝。并由史学家司马迁录于《史记·大宛列传》及《汉书·西
域传》中,成为中国最早记载中亚、西亚、南亚一些国家人文和经济地理的
地理学专著。
东汉时,班超(公元32—102年)父子和甘英 (生卒年代不详),又出
使西域,范晔则根据班勇的 《西域记》著成《后汉书·西域传》。这些著作
成为研究中亚、西南亚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自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中国与
西方人民的联系日渐紧密,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
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国人的地理视野也随之扩大。
因此“丝绸之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增长域外知识,发现“地中海文明”
的文明之路。
中国与东南亚、朝鲜、日本的海上交通在秦汉前就很发达。《汉书·地
① 普雷斯顿·詹姆斯: 《地理学思想史》,第72 页。
… Page 55…
理志》里载有从雷州半岛出发,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斯里兰卡的航线。三
国时,东吴人朱应和康泰曾从海路访问过越南、柬埔寨等地。朱应写有《扶
南异物志》,康泰著有《吴时外国传》,对域外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记载。秦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门记述地理的著作已相当多。如《后汉书·东夷传》对
日本地理情况作了介绍;《魏略·西戎传》载有非洲北部的尼罗河和亚历山
大城。但流传下来的却相当少。
公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熟悉佛法经典的西域高僧不断东来,而
中国名僧西行求法的也不乏其人。东晋高僧法显就是成就显赫的少数人之
一,追记其全部历程的《佛国记》(又名《法显传》),无疑是世界上最古
老的一篇空前艰险而又有重大发现的万里远游旅行记。
法显(公元335年—418至423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
地理学家。东晋平阳武阳郡(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卒于东晋义熙十四年(公
元418年)至南北朝宋景平元年 (公元423年)之间,终年82岁,一说86
岁。法显3岁出家,钻研佛学。因佛教在乱世中迅速发展,他感到经律多有
误阙,立志赴天竺 (印度)求取真经。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时年
65岁的法显与慧景、道整等10人结伴,自长安西行,经河西走廊、敦煌以
西的沙漠到焉夷 (今新疆焉耆附近),向南抵于阗(今新疆和田),南逾葱
岭,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内,并再返巴基斯坦,后又东达天竺(今印度)
境,随后至东天竺,在摩竭堤国 (即摩揭陀)首都巴达弗邑(今巴特那)留
居3年,学习梵书佛律,得《摩河僧祗律》、《方等》、《泥洹经》等经籍。
后法显由东天竺著名海港多摩犁帝 (今加尔各答西南之德姆卢克)乘商船到
狮子国 (今斯里兰卡),搜求佛经。再乘商船东归,中途经耶婆提,换船北
航。在今山东半岛南部的崂山附近登陆,于义熙九年 (公元413年)到达建
康 (今南京)。公元414年,78岁高龄的法显,在建康主持翻译了梵文本佛
经,同时撰写成西行游记—《历游天竺记传》,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
显传》。
《法显传》又称《佛国记》、《佛游天竺记》等。书中记述了中亚、南
亚、南洋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疆域、山川、气候、居民、政治、经济、历
史、宗教、风俗、城市、交通、文化、物产等多方面的情况。《法显传》言
简意赅,内容极为丰富。就地理而言,它丰富了中国边疆及域外的知识,留
下了中国与中亚、南亚各国古代交通及古代历史和地理现象的珍贵史料。
特别值得一书的是法显先于哥伦布千余年到达美洲的这一“石破天惊之
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是世界史上一个公认的定论。意大利人乃
甚欧洲人,均以先辈的开拓精神引为骄傲,不下数百年之久。
中国学者连云山经过30年的研究、考证,于1992年,在中外学者参加
的《环太平洋区域文明起源与传播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宣布:中国人法显先
于哥伦布1080年到达美洲大陆!
法显去印度的艰难行程,在印度学习、考察及回国海上遭遇风暴的历险
过程,均记载在他自己著述的《历游天竺记传》中。对于法显“慨经律舛缺,
誓志寻求”的事迹,中国晋以后的历代正史都有记载。然而对法显横渡大洋,
到达美洲一事,因历史的局限,前人概未论及和考证。史学界的传统观点是,
法显由东天竺乘商船到师子国,留2年,续得经本;再乘商船东归,中途经
耶婆提即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换船北航。在今山东半岛南部的崂山附近
登陆,转取陆路,于义熙九年 (公元413年)到达建康 (今南京)。
… Page 56…
中国学者连云山对法显船1580年前的航海记录进行了逐项考察分析,认
为法显所乘之船离开狮子国回国的前15天,行驶在传统海道马六甲海峡上,
可通过两岸岛屿辨别方向;从第16天始,“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
明星宿而进”。即只能以天文定向;说明法显船只进入太平洋深海区域。且
航行中“当夜暗时,但见大浪相搏,晃然火色”,“鼋鳖,水生怪异之属”,
“以海深无底,又无下石住(石锚)处。”这正是深海海浪达6级以上时产
生的海洋物理发光现象;而大鲸、大鲨鱼、大海豚等海中动物则多见于深海
之处。法显所记述的这些现象更加证明了他们已行驶在深海水域;法显所记
“若阴雨时,为逐风去”,“至天晴已,乃知东西,还复望正而进”,这反
映了太平洋季风由西吹来,向东而行的特征。
此外,连云山认为,法显从狮子国回国时,遇风东渡105天所到的那个
叫“耶婆提”的国度,也不是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学者萨缪·比尔所推测的“耶
婆提”即为爪哇或加里曼丹,亦或苏门答腊。按当时中国的航海水平,距中
国仅千余海里,其航行十多天即可到达爪哇或加里曼丹。因此,认定法显东
渡105天,航程达1万海里的“耶婆提”就是加里曼丹或爪哇是不能自圆其
说的,而按古船昼夜行百海里计,105天当行9,000至11,000海里,所至
“耶婆提”应是美洲西海岸;此外,连云山还认为法显船穿过传统海道马六
甲海峡后,理应在新加坡转东北前往广州,没有必要绕道东南向的爪哇或加
里曼丹,何况时值南太洋西南季风劲吹,风向也不允许;再则,法显所记“九
十日许”只在一岛停靠,余则大海茫茫,与印尼的爪哇和加里曼丹一带有万
余岛屿、菲律宾有7,000岛屿的地貌不符;另外连云山还以法显所记耶婆提
“其国外道” (即不信佛)与爪哇一带的佛教盛行也不符;而且,当时东南
亚及印度、波斯湾一带从未有过叫“耶婆提”的国名或地名等;综此情由,
连云山否定了“耶婆提”即爪哇国,以及法显船从苏门答腊或爪哇以南其它
海峡的“绕道说”。
另据考证,法显所记“耶婆提”,与墨西哥的玛雅人当时的人文情况十
分吻合,而且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古印第安地名,发音“耶尔婆尔”与“耶
婆提”相似。特别重要的是,法显船只有从墨西哥下海西航,才能与直抵中
国山东半岛崂山登岸的四项记录相吻合:即航行115日;航程万余海里;沿
途一岛未遇;最后13昼夜改为向西北向求岸。至此,连云山终于考证出法显
船航线:穿过巴士海峡后,在当时西南季风驱使下进入黑潮带,呈东北流,
到北纬35°至40°附近遇风东航105日,即3。5个月,横渡太平洋到达“耶
婆提”,即美洲大陆今墨西哥阿卡普尔科至美国洛杉矶一带。在这里停留了
5个月,于次年春,即公元413年5月乘船西行115日,于当年9月回到山
东青岛崂山。
法显是中国经陆路到达印度,并由海上回国,而留下记载的第一人,也
是先于哥伦布千余年到达美洲的第一人。
继法显之后,北魏的高僧惠生和俗人宋云等在公元518年也到过印度取
经,回来后写成《惠生行记》,对自己的艰辛历程和所经过地区的地理特征
作了描述,足以和 《佛国记》互相引证,是研究西域历史地理的重要史料。
(6)候风地动仪的发明
中国古代曾多次发生地震灾害。因此,中国的地震观测也有着悠久的历
史。晋代出土的《竹书纪年》载有帝舜时期“地坼及泉”、夏桀末年“社坼
裂”的现象,可能是关于地震的最早记载。公元前3世纪的《吕氏春秋》记
… Page 57…
载了“周文王立国八年(公元前1177年),岁六月,文王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