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的团结而受到责备。
③ 《潜夫论》卷二,《考绩》,第72 页。
① 《潜夫论》卷二,《明暗》,第54 页以下;《考绩》,第62 页以下。
… Page 527…
中央权威的崩溃
个人与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失望
如后汉著作所表明的,个人和国家间的显著分裂与西汉思想家所抱有的
世上包罗万象的统一体的幻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西汉王朝的全盛期,
君主不但被想象成世俗权力、荣誉和财富的施舍者,而且也被想象成实现精
神和宇宙和谐的中枢。个人的价值是根据他在行政事务中的成就来判定,而
不是据他的个人品德或家庭道德来判定。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受君主之召
供职而停服规定的三年亲丧期,是完全正当的。
但是,在后汉,我们在分属社会和个人领域的相对价值方面,看到了一
种改变。在后汉早期,有一些杰出的人对朝廷政治完全绝望,以致拒绝接受
②
政府职务。后汉衰落时,这种行为在精英分子中成为风尚,成为一种新的理
想,既吸引一些卓越的儒家学者,又吸引许多州郡的著名人士和地方权贵。
他们不再只是在行政机构中不得升迁的失意的人;他们常常是兴旺的庄园的
所有者、高门大族的家长或族长,或者是在州郡社会中有良好社会关系和声
望的人,他们在州郡社会中充当学术和艺术的保护人与地方习俗等的裁定
①
者。当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松弛时,越来越多的这类著名人物发现,退处州郡
更为舒适;和在帝国朝廷的官宦生涯相比,他们在地方上的领导地位和事业
给他们的报酬更为丰厚。按照儒家的说法,当这些杰出人物对帝国一级的“大
同”大失所望时,他们便退而在地方一级上为自己营求“小康”局面。
当后汉精英之内的离心倾向加速发展时,从王充对杰出人物自主道德生
活的特征的看法到王符的看法中,可以看出一种微妙的概念上的变化。王充
关心的是无官职的个人,这种人受到世事的损害,既不能在世俗社会中完成
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也不能从它得到任何酬劳,他于是发现,清廉而自主的
道德生活是他的唯一慰藉。王符谈到的杰出人物则认为荣誉、高位和财富是
他应得的,而不取决于世俗君主的意愿,他自信地要求一个不但独立于君主
的政治权力,而且甚至是在政治权力之上的活动范围:②
守志笃固……是故虽有四海之主弗能与之方名,列国之君不能与之钧重;守志于□庐之内,
而义溢于九州之外……
王符论证说,一个行使最高权力但在培养诚意和支持日益有力而自负的
精英方面仍然虚心、克己的开明君主,能够保持社会团结,这是和儒家强调
折衷相一致的。这是一个崇高的道德上的理想,但在东汉时期实现这种理想
的可能性很小。东汉的政治史清楚地证明,调和专制君主和精英社会之间裂
隙的多次努力都无济于事。
② 见本章843 页注②。
① 见陈启云:《荀悦:一个中世纪早期的儒家的一生和反省》,第13—18、24 页以下;帕特里夏·埃伯里:
《从〈四民月令〉看东汉的庄园和家族管理》,载《东方经济社会史刊》,17 (1974),第173—205 页;
帕特里夏·埃伯里:《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族:博陵崔氏家族个例研究》(剑桥,1978);前第11 章《地
方精英》。
② 《潜夫论》卷一,《遏利》,第27—8 页。
… Page 528…
抗议和排斥
如上所述,东汉早期的君主对有权势的大族和地主的态度,与对心怀不
平的学者…官员的态度一样,是非常和解的。但是,他们也采取特殊措施,把
重要的权力保持在他们的手里。光武帝(25—57年在位)、明帝 (57—75
年在位)和章帝(75—88年在位)通过保留公元前8年采用的高级官职制度
实现了这一点。代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的,是组成国家最高当局的三公。
三公的职责是“坐而论道”,而原来的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的行政职责则
由随君主之意而供职的次要的尚书接管。而且,包括所有担任官职的全部“外
廷大臣”,都不得在内廷工作。这种工作现在由宦官去做,宦官是君主和他
的嫔妃们的私人奴仆。①
这些措施使君主不受精英阶层的压力,但同时也使他和外界的联系减少
了。后汉后来的皇帝被孤立于宫中,为宦官们所包围,在他们努力提高衰落
的王朝的权力时,终于越来越依靠宦官的帮助和支持。皇帝和宦官就这样在
公元91、121、125、159和168年靠政变一再取得了对朝廷的控制。在跟着
发生的政治斗争中,觉得自己在朝廷的合法地位受到宦官威胁的官员们,在
反对恣意妄为的君主和他的非正规的宦官机构的“清议”中,与心怀不平的
儒家学者和有道家倾向的地方精英结为联盟。朝廷因此谴责他们结党,并于
公元166、169、172和176年发动了一系列的“党锢”运动。于是分裂发展
成为公开的对抗。②
学者们发出的持不同意见的呼声,使抗议运动的党人得到了知识界的尊
重。抗议的党人认为,他们的活动是在腐败王朝政治权力之外建立起精神和
道德秩序的一场神圣的斗争。他们把他们的首领叫做“三君”(即“一世之
所宗”)、“八俊”(即“人之英”)、“八顾”(即“能以德行引人”)、
①
“八及”(“能导人追宗”),以及“八厨(“能以财救人”)。
这种排斥持续了20多年,影响了后汉政治和知识生活的许多方面。被政
府的迫害激化了的抗议运动在性质上变得更加猛烈,在反政府的立场上变得
更加激进。在运动正盛时,甚至某些儒家经典——组成帝国正统的典范文献
——也被重新解释为反对腐败王朝的神圣的道德改革运动辩护,这种重新解
释的方式在荀爽的 《易经》注中可以看到。
荀爽: 《易经》作为抗议的手段
荀爽 (128—190年)出身于颍川郡一个有影响的家庭,在抗议运动中,
②
颍川郡是政治骚动的一个策源地。荀爽自己的家庭深深地卷入了运动,他本
人也在政府的排斥下度过了15年(约从169年至184年)。他最初逃到一个
未予说明的沿海地区,后来又躲藏到汉水之滨;他在汉水之滨把时间用于学
① 见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剑桥,1980),第11 页以下;前第8 章《三公》和《九卿》。
① 《后汉书》卷六七,第2187 页。
② 关于荀爽,见《后汉书》卷六二,第2050 页以下;卷七九上,第2554 页;陈启云:《一个儒家巨子关
于政治暴力的思想:荀爽对 〈易经〉的解释》,载《通报》,54 (1968),第73—115 页;陈启云:《一
个中世纪早期的儒家的一生和反省》,第28 页以下各处。
… Page 529…
习和写作,终于成为一个卓越的儒家大师。他的著作中有一整套《五经》的
“传”(注疏)、《辩谶》、汉代事件的评论集《汉语》和论文集《新书》。
除了他的《易传》之外,所有这些著作都失传了。他的《易传》的一些部分
在后世《易经》的注释中保存了下来。
成书年代不明、多用符号象征而含义深奥的《易经》,在儒家的注释学
问方面可能是所有经典当中争论最多的。在汉代,对这部书的论述差异很大,
涉及从玄妙的预兆,到命理学和宇宙论的玄想,到政治和道德的哲理化;注
疏家在他们的解说中普遍讲述了所有这些可能性。荀爽注释的特色在于它独
特地强调, 《易经》的符号象征是国内正义的和不正义的势力之间的冲突的
一种表述,这种冲突是正义的势力必然胜利的前兆。在显示不同国内紧张关
系的六线形(卦)的直线的结构中,他以不断开的“阳”线“——”等同于
正义的势力,以断开的“阴”线“——”等同于非正义的势力。以第15卦“谦”
为例:
——第6线 (上爻)
——第5线 (五爻)
——第4线 (四爻)
——第3线 (三爻)
——第2线 (二爻)
——第1线 (初爻)
卦中的6(爻),从最下到最上,表示国家等级制度中的固定位置:初爻是
掾吏的位置;二爻,大夫;三爻,三公;四爻,诸侯;五爻,天子;上爻,
宗庙。上爻表示当代君主的神灵或祖先,包括他的已经去世的双亲,但如荀
爽所解释,也包含君主活着的母后和她的亲属以及太监奴仆的权势。
荀爽在不违背国家等级制度观念或不过分窜改经文的情况下,对于与爻
位较低的阳爻 (象征受到政体损害的正直的人)有关的那些经文,谨慎地选
用对之有利的注解以表达他的看法有所不同的启示;对于与爻位较高的阴爻
(象征不义之人对国家的控制)有关的那些经文,他斟酌地使用对之不利的
注解。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描绘出了一种急剧转变的形势,新兴的正义的力量
必然战胜非正义的衰落的旧势力。于是荀爽关于第15卦第3爻位的阳爻的有
利注释是:①
阳当居五……群阴顺阳,故万民服也。
而他关于第五爻位(皇帝的爻位)的阴爻的不利注释是:
邻谓四与上也。自四以上乘阳,乘阳失实,故皆不富……阳利侵伐来上,无敢不利之者。
第24卦,“复”:
——上爻
——五爻
——四爻
——三爻
① 《周易荀氏注》卷一,第18 叶。
… Page 530…
——二爻
——初爻
②
荀爽在他关于此卦的注释 中,把最低爻位的阳爻看作脱颖而出的正义的力
量,他的注释是:
利往居五,刚道浸长也……阳起初九,为天地心……
反过来,他把此卦最高的第6爻位的阴爻看作部署军事力量以反对起义的邪
恶的势力——皇太后和她的太监们。注释是:
上行师而距于初阳,阳息上升,必清群阴,故终有大败。
第30卦,“离”:
—上爻
五爻
—四爻
—三爻
二爻
—初爻
荀爽对此卦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