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剑桥,1980)。 

… Page 15…

       鉴于本书的有些作者在表达时的习惯用法,我们编者在某些名词的使用 
  方面并不硬求完全统一。因此,有的作者把“五行”译成Five Elements, 
  有的作者则译成Five Phases。我们认为应该不予更动,这样每位作者可以 
  使用他或她认为能更确切地表达原来概念的思想的一个名词。 

                                         日期 

                                                                                  ① 
       以常用的方式按照仿佛已经传入的西方历法中相应的日期来换算日期。 
  在有些情况下,精确地提供这些日期是可能和可取的;但在更多的情况下, 
  特别是在前汉,主要的史料只记录到月份。由于秦、汉使用的历法是颛顼历, 
  中国年份中的月与西方阳历的月不能完全一致。中国的年份与西方的年份也 
  不能完全相符。由于中国年以何时为岁首所引起的变化,这种情况就进一步 
  复杂化了。例如,在公元前105年之前,阴历十月被视为一年之始;从此以 
  后(除了公元9至23年),把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结果,读者应 
  该意识到,乍一看在前汉的第一个世纪可能出现一些奇怪的反常现象;例如 
  某一年1至9月的事件实际上在所记载的10至12月的事件之后。 

                                       度量衡 

       中国的单位一般折成米制列出,但如果有意义,就把这些单位保留在文 
  中(如在第10章)。关于考古发现的参考材料,衡量的单位以见于发掘报告 
  的米制形式列出。汉代度量衡及其相应的米制单位单独列出于后。 

                                        地图 

       本卷的地图 (除毕汉斯教授以前发表的地图10和11外)都是根据中国 
  最新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卷(上海,1975年)中的历史地图绘制的。 
  这些地图再现了秦汉时代的海岸线和排水系统,并且显示了分别提供公元 2 
  年和140年地方行政情况的《汉书》和《后汉书》地理志中所列的行政中心。 
  这些地图显示的行政疆域是大致的情况,可是似乎将来不可能再绘制更精确 
  的地图。但是这部地图集显示的汉代版图的外沿边界肯定是夸大了的,所以 
  我们采用了更加现实的国界。但是应该记住,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外沿边界, 
  所表示的边界不过是汉朝领土主权界限的大致情况。我们还沿用这部地图集 
  所显示的秦汉时代长城的界线,虽然还有别人绘制的一些地图。一张精确的 
  地图要等到进行更详尽的考古调查以后才能完成。 

                                        地名 

       秦汉时期的地名用威妥玛…翟理思拼音法拼音,并在音节中间加连字号 
   (例如河南以Ho-nan表示)。现代地名的音节中间则无连字号,某些省份 
  和有名的城市使用普遍承认的邮政拼音表示 (例如河南、四川和北京分别写 

① 关于日期的换算表,读者可参见以下的这类著作:P。奥昂:《中国和欧洲年月的换算》(上海,1910); 

陈垣:《二十史朔闰表》(1925;1956 年北京再版),董作宾:《中国历史年代表》(香港,1960)。 

… Page 16…

成Honan,Szechwan和Peking)。 

                                史料的参考 

     本卷的附注打算在适当的地方引导读者去注意主要的史料;如果可能, 
还附有这个史料西方译文的参考材料。此外,脚注引了所讨论题目的主要的 
辅助研究著作。脚注还请读者参看本卷其他章节的与所讨论的问题有关的部 
分。 
     在引用主要史料时,编者们按照以下的指导原则处理。虽然他们没有为 
所提到的每个事实或每个事件引证出处,但他们力图对重要事态发展不厌其 
烦地提供这种材料,以使读者了解正史中对某个事件的叙述。 
     对前汉的第一个世纪,两部正史经常包括完全一样或几乎一样的文字。 
虽然没有处处都提供《史记》和《汉书》的出处,但书中提供足够的讯息使 
读者能去参考两部正史中的每一种。如果某一卷已经出有译文,编者们举出 
译文所用的史料来源(例如,参考材料一般提《汉书》卷二四和斯旺的译文, 
而不引《史记》卷三十)。此外,有时优先用《汉书》是出于两个原因。首 
先,《汉书》中卷的安排和结尾有时比《史记》中相应的卷更加完整和明确 
 (例如,《汉书》的卷六一和卷九六比《史记》的卷一二三用起来更顺手一 
些。)其次,由于《史记》的记述结束于公元前100年以后不久,集中使用 
 《汉书》似乎是可取的,因为一个贯穿于整个前汉的题目就可以根据同一种 
史料进行研究 (如《汉书》卷十三至十九的世系表)。 
     上面所指的正史是近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虽然编者们意识到 
常常可以优先使用注释更加丰富的版本(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更多的材料), 
但他们相信,读者们参考这些标点本更为有用,因为它们对那些希望由此进 
一步参考象泷川龟太郎或王先谦等人的校勘本的人来说比较容易。《后汉书》 
的卷数为标点本和王先谦的《后汉书集解》的卷数。《续汉志》的卷数另注 
以“志”的字样,以示区别。 
     除了秦汉史某些方面的专著外,还有大量论述秦汉史各个方面的学术论 
文。由于试图列出所有这些著作的全面的书目过分麻烦,本卷参考书目所列 
的著作和论文仅限于各该章脚注中所引的图书和论文。 

                                    鸣谢 

     我们编者乐于借此机会向本书的几位作者表示感谢,因为他们进行了亲 
密和严谨的合作并耐心地等待他们劳动的最后成果。编者们特别要感谢他们 
的批判性的评论和意见。编者们还要感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毓铨教授的 
善意帮助,他仔细地阅读了本卷的前半部草稿,并提出了许多已经在文中采 
纳的改进意见。编者们还希望对下列几位助手表示最热诚的谢意。如果没有 
他们的帮助,本书就不会完成:史蒂夫·琼斯编制了译名对照索引;基思·黑 
兹尔顿和斯科特·皮尔斯进行了最后的编辑和为印刷进行电脑排版。 
     编者们还要感谢全国人文科学基金、百事可乐基金会和小罗伯特·博林 
先生等方面的慷慨——他 (它)们的研究捐款和赠送,再加上普林斯顿大学 
慷慨的支持,使本卷的出版成为可能。编者们还要感谢乔治·艾伦和昂温出 
版社,因为它允许引用鲁惟一的《中国人的生死观》中的内容 (第64—65、 

… Page 17…

44—47、 86和150等页)。 

                                                                       崔瑞德 
                                                                       鲁惟一 

… Page 18…

                                 总编辑序 

     当十多年前开始计划编写《剑桥中国史》时,本来当然打算从中国历史 
的最早时期写起。但是,在我们着手写这部丛书的几年时期中,我们不论对 
中国史前史的知识,或是对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大部分时期的知识,都因大 
量的考古发现而发生了变化;这些发现始于20世纪20年代,而自70年代以 
来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势头。这一大批新材料一再改变了我们对早期史的看 
法,而且至今还没有对这些新的证据和传统的文字记载作出任何普遍公认的 
综合。尽管屡次作出努力,试图计划并写出能够总结我们的早期中国知识现 
状的一卷或几卷著作,但事实证明现在尚不能做到这一点。很可能还需要10 
年工夫,才能对所有的新发现进行可能有一定持久价值的综合。因此,出于 
无奈,我们在编写《剑桥中国史》时就从秦汉这两个最早的帝国政体的建立 
开始。我们知道,这样就要对前此一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前期在另外的时间 
另作论述。我们同样知道,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事件和发展为我们即将阐述 
的中国社会及其思想和制度奠定了基础。秦汉两朝的各种制度、文学和艺术、 
社会形态及其思想和信仰都牢牢地扎根于过去,如果没有这段更早历史方面 
的某些知识,就无法了解它们。随着现代世界的各个方面变得越来越息息相 
关,历史地了解它变得比以往更加必要,而历史学家的任务也变得比以往更 
加复杂。即使在史料增多和知识更加充实时,实际和理论仍是互相影响的。 
单单概括所已经知道的内容就已成了一项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何况知识的 
实际基础对历史思考来说是越来越必不可少的。 
     在英语世界中,剑桥历史丛书自本世纪起已为多卷本的历史著作树立了 
样板,即各章均由专家在每卷编者的主持下写成。由阿克顿爵士规划的 《剑 
桥近代史》共16卷,于1902至1912年期间问世。以后又陆续出版了《剑桥 
古代史》、《剑桥中世纪史》、《剑桥英国文学史》以及关于印度、波兰和 
英帝国的剑桥史。原来的《近代史》已被12卷的《新编剑桥近代史》代替, 
而《剑桥欧洲经济史》的编写也正接近尾声。近期在编写中的其他剑桥历史 
丛书包括伊斯兰教史、阿拉伯文学史、伊朗史、犹太教史、非洲史、日本史 
和拉丁美洲史。 
     就中国史而言,西方的历史学家面临着一个特殊问题。中国的文明史比 
任何单个西方国家的文明史更为广泛和复杂,只是比整个欧洲文明史涉及的 
范围稍小而已。中国的历史记载浩如烟海,详尽而广泛,中国历史方面的学 
术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高度发展和成熟的。但直到最近几十年为止,西方的 
中国研究虽然有欧洲中国学家进行了重要的开创性劳动,但其进展几乎没有 
超过翻译少数古代史籍和主要的王朝及其制度史史纲的程度。 
     近来,西方学者已经更加充分地利用了中国和日本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历 
史学术成果,这就大大地增进了我们对过去事件和制度的明细的认识,以及 
对传统历史编纂学的批判性的了解。此外,这一代西方的中国史学者在继续 
依靠欧洲、日本和中国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学研究的扎实基础的同时,还能 
利用近代西方历史学术的新观点、新技术以及社会科学近期的发展成果。而 
在对许多旧观念提出疑问的情况下,近期的历史事件又使新问题突出出来。 
在这些众多方面的影响下,西方关于中国研究的革命性变革的势头正在不断 
加强。 
     当1966年开始编写《剑桥中国史》时,目的就是为西方的历史读者提供 

… Page 19…

一部有内容的基础性的中国史著作:即按当时的知识状况写一部6卷本的著 
作。从那时起,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新方法的应用和学术向新领域的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