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秋梦追思 -范正美著-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件,就是搞全省村级干部岗位资格培训。这项工作在省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特别是省内直接抓这项工作的省委组织部和广大村级干部的赞扬。中组部、国家农业部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和中视台先后作了报导。
  早在1992年,我曾向学校领导提出过开展乡村两级干部培训的建议,学校派我联系,省农委周秘书长十分重视,正在磋商之中,他工作变动,加上学校有别的事情,这件事就被耽搁下来。1995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农业大省变为农业强省”的战略部署,要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省电大经济教学部负责人和我商量,想抓住这一机遇,向学校重提旧议,根据中央电大把办学的着眼点,投向“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省电大应立足于省情,为农办学,建议省里开展乡村干部培训,内容主要是农业产业化和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经过酝酿,得到校领导的赞同。学校再次委托并授权我出面联系。于1995年9月,我起草了文件,以学校名义,向省政府提出了发挥电大教学网络优势,对乡村两级现职和后备干部进行短期培训的书面建议。
  我是个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村的情况,更对农业发展寄予厚望。我认为,不能低估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农业实质上是小农经济。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抓好农业这个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所谓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或者假话。农业要上去,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创造性。为此,必须把教育搞上去,切实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抓好各种为农教育,为农业、农村输送技术、管理人才;二要抓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技术农民和农民技术、管理骨干;三要特别下大力抓好农村基础干部的岗位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在职提高。就是凭着这些强烈的信念,我拿着学校的这个书面建议,去寻求省里领导的支持。我首先找省农业工作办公室,先打听我原来联系过的周秘书长。被告知这位曾想办这件事的周秘书长业已退休,我只得另寻他途。人们告诉我,这事应该由省科教兴农办管。于是我又迈开双脚,去找省科教兴农办。接待我的两位处长,知道我的过去和现今的情况,听说是我来联系这件事,非常高兴,觉得这是件大事,值得大办。我们三人商定,为了慎重起见,有必要到下面,听听县、乡、村三级干部和县里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市县电大负责人的意见。
  为此,我们分两条线操作。一条线是,我随同省农办科教兴农办的两位处长、一名科长和省电大经济教学部负责人到巴彦县搞调查,开座谈会。在调查、座谈中,与会者抽象地高度赞扬,而在一个个具体问题上,强调难于组织呀,没有时间呀,又怕增加农民负担呀,甚至有的人话语间,讥讽这不是为了“教农”,而是为了“挣农民的钱”,如此等等。这次调查,我们去的人中有人动摇了,不想搞了。但我觉得,对他们的意见应该有分析,一方面说明以往的培训有失农民的信任,他们被名目繁多的种种培训搞苦了、搞怕了,因为对我们这次搞法不托底,以为是以培训为名,行向他们手里捞钱之实;另一方面确实有一个经费问题,有实效的培训农民是欢迎的,我们这次既要注重实效,不得走过场,同时又要尽量减轻农民负担。不是不办,而是要办好。经过商量,我们决心再做工作,争取省里领导支持。
  另一条线是,我和省电大经济教学部负责人,找五个地、县电大负责人到省电大开座谈会,他们反映的情况有些不同。他们一致认为办学经费是个问题,但不应该成为主要问题。现在农民的负担很重,中央三令五申,确实是个问题。但是办教育、办干部培训,这点钱是有的。每年只要少吃点就足够了。主要问题是认识问题、组织管理问题、领导问题。如果省里真正重视,问题不难解决。这与我们最初的想法是一致的。
  好事多磨。在这种情况下,我同经济教学部负责人和科教兴农办的同志又去寻求省委组织部的支持。省委组织部基层组织处高度评价这一建议,但也觉得有难处。对此事大为赞赏、非将其事办成不可的省农办副主任韩贵清,就亲自找组织部王副部长做工作。王认为这与他们拟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构想合拍,并提出以村级干部为培训对象,设七个方面内容,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市场学基本知识、法律常识、行政管理和农村先进实用技术,还指示拿出一部分党费来支持这件事。消息传开,省里有关部门——省妇联、团省委、省科委、省科协等——纷纷要求加盟。后来组织部只同意省科委和省科协参加,同时提出,除电大外,其余参办的单位也拿出一部分资金,真使我喜出望外。
  经过进一步协商准备,正式形成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由党委组织部牵头、农办协调、科委、科协配合、以电大为依托的领导管理体制和培训体制。培训从1996年开始,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完成。从1999年开始,村级干部持证上岗,没有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不能担任村级干部。
  这次培训,后来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由省委副书记王建功亲自挂帅,省委组织部正副部长从不同角度动员、具体组织。经费问题,后来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即省里拿一点(省委组织部一共拿出党费160万元);区、县拿一点(依据情况,有的从党费留成中拿出一部分,有的从财政拿出一部分);农民拿一点(主要是生活费)。
  据统计,黑龙江省共有1158个乡、14520个村(屯),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参加培训的对象定为40岁以下,对于45岁以上的在职村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也可以参加学习。按每村现职、后备各两人计算,全省约6万人,接受了这次培训。
  我在这次培训工作中,做了九个方面的工作:(1)自始至终作为积极倡议者,全面参与整个培训工作的策划和筹备:(2)编写教材。这次培训教材设七讲,命名为《农村干部读本》,我撰写第三讲农村经济产业化,并负责对整个教材的总纂和定稿。
  (3)组织师资培训。全省培训共培训师资660人,由我组织全体撰稿人集体备课,在这个基础上,为配合各地教学、学员自学,由我主编了学习指导书。
  (4)策划教学管理方案。
  (5)负责组建题库,草拟考试办法。
  (6)指导教材发行。
  (7)负责日常教学指导、培训咨询。
  (8)参加检查、验收。
  (9)负责发证。
  全省村级干部岗位资格培训,使黑龙江电大赢得了荣誉。在中央电大召开的两次工作会议,以及省教委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电大副校长白桦作了经验介绍。这三个材料都是我执笔写的。
  我在这件事促成以后,进一步考虑农民全省教育问题。我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关键是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而要上农业,一方面要加大农业的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动员各方面向农靠拢、支援农业,促使我国农业从小农经济的圈子里走出来;另一方面就是,要抓教育,大力提高农民和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这两件事,要求国家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一是投资金;二是投政策;三是投智力,主要是投科教,引导知识、人才下乡。在教育方面,我认为,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实现农村教育大发展是最佳选择。因为目前我国这方面条件已基本具备,只是认识和实践的问题。为此,我发表了这方面的论文。
  从1998年开始,省委组织部和省农办举办农科教培训中心,每年定期不定期,组织县乡两极干部轮训,自1998年至2002年我被特邀,主讲农业产业化专题,受到赞扬。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整理,撰写了《农业产业化道路》一书,于2002年,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农办副主任韩贵清为我写了序言,指出:
  本书作者自序一开始就向读者提出“世界在哪,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在哪,中国向何处去?我们在哪,我们向何处去?”这样三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范教授在给学员讲课的做法),而耐人深思。全书紧紧抓住这个思路而展开,让人们如登高山之巅,总揽全局,把中国农业问题放在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之里,置于人类农业进步的历史长河之中,论及同国际接轨、共同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的关系,令人信服地说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书中运用全国各地大量的实例,结合深刻的经济理论,把农业产业化如何搞法,予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阐释,使人在阅读时,觉得是同作者在谈心、座谈,有说服力,理论性强,实用性大,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世事变迁,原是祸福相依、相反相成。我的经历使我领略了生命的丰富含义,备尝辩证法赐给的人生百味。少年的我,壮怀激烈,一派遐想,欲效古仁人之志,游历祖国河山,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愈加强烈,竟成为一种前进的推力。清查以后,以为这些理想破灭,曾经很长一段不去想它了。不期当了电大老师,做了副教授、教授,常常有机会参加各种教研会、教材建设会,竟给了我许多难得的机会,又圆了我的美梦。
  电大全国成网,全国性的会议不少。一时间,以开会为名,行旅游之实,在全国蔚为成风,电大也不例外。我赶上了这段好时光。外出开会,便成为我采风、观光,追求梦想,抒发情志的极好机会。十几年来,我借电大开会之机,几乎游历了全国主要的几座新旧大城市和名山大川,除了西北只去过一次西安之外,全国古都、风景区没去的地方已经所剩无几了。而且我还享受坐飞机的待遇,从而大大节省我的时间、减少我的劳顿之苦、增大我游玩的乐趣。我去的足迹,留下了成册的照片,可以一睹我当时的欢娱、快意;我写的诗词,则是我当时及其那一段时日心境的写真,它们比照片蕴意更丰富、更深刻,也更透明,可以窥见我的精神风貌和令我愉快的秘密。这回忆是飞旋的华尔兹,再一次把我推向快乐的旋转。这些时间的碎片,连起来就是我生命回眸的一串珍珠,她给了我一个极其珍贵的艺术世界,至今仍给我以不尽的激情。
  1986年3月,到福建南平市参加中央电大召开的包括“市场调查与商情预测”课在内的五门课程期末复习会。黑龙江省有陈秋成、衣宝库和我三人。我们取道杭州去福建,有意在杭州停留了三天。杭州是我早就神往心系的胜地。不期天不作美,烟雨连绵,太阳只是偶尔一露峥嵘。我们在蒙蒙细雨中游览西湖、灵隐寺、钱塘江等景观,大觉遗憾。不过,它给我是另一种美感。在去福建的火车上,衣宝库最年轻,兴趣广泛,一时来了诗兴,要我们每人作一首诗,以西湖为题,以追忆杭州之行。陈秋成对诗词颇有研究,而且思维敏捷,未及一刻,便飞龙走蛇,书在一张报纸上,写的是触景生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