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秋梦追思 -范正美著-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锻练了我的组织能力,使我学习主持会议,学习听取不同意见,引导不同意见走向统一,等等。
  但是,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发明家、作家和诗人。小学、中学作命题作文谈理想,我都是写的要当一个发明家:小学时,我写的是造轮船;中学时,我写的是造飞机。我最喜欢的课程一是理化,二是文学和诗词。我非常敬佩爱迪生,一心想当爱迪生第二。我认为最称心的是,将来既是一个有名的发明家,又是一个作家、诗人。应该说,这后一个志愿,直到现在也没有死心。读者将会在我后面的回忆录中看到这一点。
  初中毕业前夕,我还荣幸地参加了空军飞行员体检,可惜无福,因在进行蹲位体检时发现我有支气管炎而被淘汰。但是,在此之前,我要当飞行员的喜讯,却传遍家乡。体检后的一天,我姐夫特地从乡下来到学校看我,一见面就说代表我父母及亲友前来报喜,把我搞糊涂了。原来参加飞行员体检,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确认政治合格后才有资格。我虽然没有被检查上,但我深知,能当飞行员的人,是政治上的绝对可信任者。对此,足足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度过了好几个不眠夜。
  龙欲升天待浮云,而人之初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条件,我体会最深、感慨最大、遗憾最多。初中毕业时,我怀着极大的抱负,报考了高中,以优异的成绩又被长沙市七中高中录取,并安排我当学生干部。但是,因为我家里困难,父母供不起我的学费,只好辍学回乡了。这对于我是极不愿意的事情。为此,我哭闹了好几回,并且对我母亲说了一些后来看来十分非礼的话,令我父母伤心。我说,有一个同学在交学费时,大多是一些分子钱,后来学校问明原因,才知道是他父母卖油条一次次积攒起来的。我母亲说,我们在农村,你叫我到哪里去卖油条、给你攒学费。这样闹哭了几天之后,我不得不干我不愿意干的农活,心里只盼着奇迹出现,有什么能人把我从农村拔出来。我第一次感到家贫使我不得展其志。我想,任何人不能选择父母、也不能选择家庭,如果人真能够像佛教说的轮回转世的话,那么,来生我一定要选择一个富裕家庭。
  说也奇巧,不到两个月,喜事果真自天而降。
  我是在国家百业待兴之时初中毕业回乡的。当时,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始,方方面面都亟需要各种人才。那时我国还是文盲充斥,初中毕业生就是小知识分子了,很为社会重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1956年8月,电机部抚顺干校到乡下招收初中毕业生,每月工资37元,带工资学习,两年毕业后,在电机部所属的工厂做技术员。初中毕业生学习两年当干部,而且在校念书期间就享受干部待遇,这在当时,简直是最大的福音书自天而降,是一件了不得的美事。我以为天公赐福,立即报名应考。我是个优秀学生,一考即被录取。我和我们全家都高兴极了。虽然我要背井离乡,到遥远的东北、冰天雪地的抚顺去念书,但是,我父母却表现出极度的兴奋,因为“这是我们祖宗积德,范家第一个到外面去搞事的人”。父母亲逢人就讲,这是党的好政策呀,新国家这么重用人才呀。父母对我的挂念之情,完全被儿子的远行“搞事”的喜悦给取代了。我自己也是喜不自胜,再没有那次上初中“第二次断奶”时的难舍难分之感了。
  电机部干校只在抚顺办了半年,就迁至湘潭市下摄司。我虽然一度因没能上高中而懊恼,特别是接到一些上高中的同学的来信,情绪曾经一落千丈,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几个夜晚辗转反侧、细细思量,想通了我的父母力不从心,也就不再钻牛角尖了。我没有意识到,随着斗转星移,环境的转换,条件的变迁,自己那些不能上高中、读不了大学的想法,此时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所谓“乐不思蜀”。我第一次听人讲“随遇而安”的哲理,不要去苛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这样一想,也就坦然了。干校是全新的,只有两个班。我被分配学习化验。此外,还有一个描图班,两个班加起来一共100人。这100人,大部分来自长沙、湘潭、株州等市郊较贫的家庭。此外,还有一小部分浙江同学。干校只办了一年,但这短暂的日日夜夜,同学们之间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管理严格,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课程安排紧凑,课外活动丰富多采的缘故,加上大家都是远离家乡的江南农村孩子,一个个十六、七岁,充满理想,天真无邪。所以,彼此坦诚相见,友谊与日俱增。干校的生活,至今在我们这些同学之间回忆起来还是津津乐道。
  在干校学习期间,我担任校团委宣委和班学习委员,提高了说普通话的水平,增强了策划能力和开拓能力,学习了许多做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我学习努力,又在出板报,搞宣传,办晚会等方面,冲锋在前,很快便成为同学们的核心。无论湖南、浙江同学,都愿意同我交朋友。
  然而,来得突然的好事,往往也是去得匆匆的。因为1956年国民经济“冒进”了,根据当时的说法,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初中毕业生属于盲目招生、招干、招工来的,按着当时某些领导人的最初想法必须来个哪来哪去,将我们全部退回去。但是,因为后来有的地方这么做之后,出现了群众闹事的事件,于是国家便改变了初衷,采取了调整政策。即为了妥善处理这方面的问题,动员我们升学,答应保留干籍,拿工资的70%即1965元,享受调干待遇。当时,动员我们报考的只有中专4年和中技两年两种,我因为家里困难,只好报考哈尔滨电机工人技校学车工,半工半读,同样地享受调干待遇。于是,1957年9月,我再一次北上,来到了哈尔滨电机工人技术学校。开始了我的半工半读的新生活。尽管我在口头上,多次发出豪言壮语,当个光荣的红色工人,甚至给家里写信漫夸自己学习轻松愉快、成绩好。不过,内心深处,觉得像自己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当工人是屈了材,有一种不改变这种地位绝不罢休的强烈愿望。同时,个别老师讲课时常发出讥讽之语,伴有瞧不起工人之言,这更使我的心境不宁。家庭的境况竟是如此使人不能开心颜、令我不得展壮志:难道一个人的家庭条件真的铸就人的一生吗?不,我要奋斗!
  到技校学习,我确实感到特别轻松。为了改变我的境况,我暗自下定决心,排除困难,努力开阔自己的知识面。我想,惟有学习好,才有出头之日。我的成绩突出,在班上有很高的威信和良好的群众关系,我担任学生会、校团委宣传委员。我除了按时出版黑板报以外,还利用学习之余,办了一个不定期出版的油印小报和一份诗刊。这期间,学校打字室的朱老师教我学会了刻钢板、套色油印等技术。我们印制的套红色的小报和诗刊深受校领导、团委和师生好评。1958年,随着大跃进,全国掀起教育改革高潮。当时电机校广泛开展勤工俭学。同学们搞勤工俭学,唱勤工俭学。我们班在我的鼓动下,由我撰写歌词和朗诵词,郭金镛谱曲,我领诵,自编自演了《勤工俭学联唱》,受到了高度评价。这件事深深受到学校领导的赏识,夸我是一个全面发展、不可多得的人才。
  1957年全国进行了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干校当时因为忙于改制,学校领导和老师也忙于帮助我们升学考试。这样,1957年夏季这场政治斗争的烈火没有烧到我们身边。不过,我从当时的报章杂志上,看到了这一幅烈焰图。又从家信中,得知我的小学的几个我敬爱的老师——罗校长、谭振林、彭树航等,因为给学校党支部领导或个别党员工作方面提出了尖锐性的意见,被打成了右派。这些事实,在我赞美党的反右派胜利的激情中,却有一股并不全然理解的溪流混杂在我的思想深处。文革期间,我们给哈师院冯镇魁等一些右派平反,与我内心的这股暗流不无联系。这是后话。
  在刚刚纠正了“冒进”之后,经过1957年反右派运动,毛泽东和党中央根据“赶美超英”的部署,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学总路线,各条战线开展比学赶帮,城市里搞大炼钢铁、农村大办人民公社的高潮。于是全国掀起了大跃进。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就是当时称谓的“三面红旗”。这期间,全国人民出于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无限信任,怀着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强烈愿望和迫切心情,全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热气腾腾,表现了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冲天的干劲。我作为学生会、校团委宣委,在当时“赶美超英”鼓动下,心海激荡,感到坐不住学习的板凳。学习之余,常常为当时人们的斗志和干劲,蒸腾激昂的热情而激动不已,夜不能寐,也经常夜晚被叫起来写宣传稿,或到现场为大炼钢铁而战的教职工呐喊助威。由于我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积极冲锋在前,因而分别于1958、1959年连续两年受到哈尔滨团市委嘉奖,被评为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模范团员。这期间,我完全被当时的政治气氛所感染,感到自己生逢盛世,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是多么幸福和自豪。
  就是在这种教改的热潮中,于1958年9月,哈尔滨电机工人技校改名为电机制造学校,由技工校升级为中专。学校急需一批政治辅导员和行政干部,由于我的学习比较好,并且表现出好的工作能力,于是1959年3月,学校从学生中物色了我等几个学生,提前毕业,把我安排在学校政治科工作。对此,我十分高兴,我觉得好事连珠,跨步格外高远。我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对我如此关怀备至。我朦胧地有一种感觉,个人的意愿只有融化在为公的奋斗之中便能实现。我后来上大学期间方意识到这是极端个人主义向民主主义思想的初步转变,它是我思想观念上的一次飞跃。
  1959年前后,全国教育界中专以上学校,大都选调出一批优秀学生出来工作,这是根据毛泽东关于培养革命接班人的精神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
  从学生中选拔出来当干部,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自此以后,我就踏上了教育界,并且基本上从事政治思想工作和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踏上教育界,对我的人生旅程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把当发明家、诗人和作家的意愿,一时抛在了脑后。
  我到政治科并没有一开始就当政治教员或做政治辅导员,而是要我办一张正式的铅印学校小报,当专职校刊编辑。
  小报为对开四版,只出了三期,因为纸张困难而被迫停刊。但是,这三期编报对我提高极大。当时虽然名义上有一个编委班子,但实际上,每一期报纸,从策划、组稿到编辑、版式、美术设计、联系印刷厂、校对,以至于最后发行,基本上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有时候,因为有的稿子经过学校领导审查清样之后,有所增删,需要调整版面,及时作出补白或删改别的稿子。我记得出“七一”特刊时,因为何校长的一篇文章,他自己又作了删节,在印刷厂处理最后清样校对时发现出了一个空白。必须将其填上。当时时间紧,印刷厂等着上机,来不及再找别人写什么了。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