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构旅游-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去祁县 
2002年7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深圳,我的手机响了。 
电话的那边,一个操着浓重山西中部地区口音的中年人,热情而简短地说明了来电缘由。原来,打来电话的是山西祁县文物旅游局的负责人,他通过多方了解和比较,认为我们在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设计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希望我在近期能够亲自去山西祁县进行实地考察和合作洽谈。 
我答应他,在完成近日的西安考察后,我会直接由西安飞往山西。 
2002年7月8日上午,当我和西安客户经过最后2个多小时的友好洽谈并当场签署合作合同后,已经是中午了。由于没有当天下午或晚上飞往太原的航班,为了遵守第二天在山西祁县会面的电话约定,我只能请西安的客户尽快帮买了西安——太原的火车票。拿到火车票一看,距离发车时间只有不到1个小时。于是,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客户只能退掉了已经订好的百年老店“老孙家”的包房,我们就近跑到小巷里,快速地吃了我十分想念的“樊记肉夹馍”,然后风驰电掣地去了西安火车站。 
第二天凌晨,我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爬进了一辆太原的士,有气无力地告诉司机:“师傅,去祁县!”。 

二、金祁县 
祁县,地处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端,与曾经的时代榜样——大寨、今日的旅游新宠——平遥古城等同属山西省晋中市管辖。 
祁县历史悠久,春秋时为晋大夫祁奚的食邑,晋分祁氏之地为七县,此地故名祁县。祁县在明清时期属交通要地,是秦陇等地北上京城的必由之路,有“川陕通衢”之称。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为商旅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清代中晚期,祁县曾是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故有“金祁县”之誉。 
由于文物古迹等级较高,数量较多,祁县于199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玻璃器皿、碳素、白酒和精细化工是祁县目前的四大优势产业,其中有望发展工业旅游的玻璃器皿企业在祁县境内有97家,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手工吹制玻璃器皿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在随后的实地考察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那些经常摆在巴黎、伦敦、东京、纽约、上海、香港高级购物中心里的造型简约高雅、价格昂贵的“宜家”玻璃器皿,很多就是在山西祁县由一些来自安徽、河南、四川、山西等地的年轻师父们手工吹制完成的。 
依照2002年8月制订的《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祁县的发展方向是:以轻工、精细化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这一城市定位与临近的平遥相同。 

三、和古城的第一次握手 
按照电话中约定的方位,司机将我带到位于乔家大院门口的乔家宾馆。在一楼会议室,我见到了祁县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县长李友忠、文物旅游局长等。 
李友忠副县长人如其名,友善,忠厚,但不乏精明。他首先对我能在特殊情况下千方百计地遵守约定的诚信精神表示了赞许,然后,他向我介绍起祁县的旅游业发展情况。 
祁县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乔家大院为龙头的旅游发展格局,2002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为7000万元,较上年增长25%,占晋中市旅游综合收入的7。95%,占祁县国内生产总值的5%。祁县旅游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大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但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目前,祁县旅游产品的单一依赖性十分突出,祁县旅游业发展有很强的偶然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乔家大院的旅游业发展,而乔家大院的旅游业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被动式宣传,并由此衍生出至今不衰的晋中大院文化旅游热。 
截至2002年底,祁县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中的6650万元,游客门票总收入1000万元中的950万元,皆出自乔家大院,旅游收入比例占到全县的95%,无论是游客人数,还是门票收入,乔家大院均居山西省18个重点景区的前茅。 
晋中市有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是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一座便是祁县境内的祁县古城。“世界级”的平遥古城旅游开发的日益成功,激发了“国家级”的祁县古城发展旅游的梦想。 
李副县长介绍说,现在旅游业已经被确立为祁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县委县政府对如何发展旅游产业一筹莫展。当前,就有三件事困扰着他们:一是祁县发展旅游业的大思路;一是山西大院文化旅游的领头羊乔家大院面临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其“一枝独秀”的局面正将被“百花齐放”的局面所打破和取代;一是临近的平遥古城在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旅游业蓬勃发展,而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祁县古城如何应对等等。 
听完李副县长的介绍,我谈了几点看法。近十年来,山西省旅游业总体发展不理想,产业布局不均衡。在全省旅游业一片沉寂之时,晋中旅游脱颖而出。其中,以“大院文化”为代表的“晋商文化旅游”和以“社火节”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掀开了21世纪山西旅游的崭新一页。 
乔家大院,塑造了文化旅游的榜样;祁县,开创了晋中旅游的先河。 
从某种意义上讲,乔家大院挽救了山西旅游的熊市。但是,面对着接二连三的大院进入旅游市场,面对着竞争者更加煽情的营销宣传,面对着更加灵活的运行机制,面对着更加强大的资本投入,面对着这些穿着大院文化外衣的纯商业产品,面对着周边农民乱搭乱建、严重损坏4A级旅游区和“国宝”形象的野蛮行为,作为“国宝”的乔家大院,仿佛踩在一根纤细的钢丝上,左右为难。 
祁县古城为明清晋商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所建,是当时山西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业金融中心和“富人居住区”之一。现在,除城墙已被拆除外,城内建筑格局基本保持了历史的原貌,尤其是街巷、店铺、大院,具有浓郁的传统晋商城镇文化色彩。 
祁县古城是一个“新”城镇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一座传承历史文化的“文物”古城,是祁县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晋商老街是城镇重要的道路交通系统,是联接古城晋商大院与知名商号的纽带,自古至今都是祁县商业贸易最为密集的地方。 
因此,必须以城市建设、文物保护、经济发展的三者互动为中心,围绕其多层次的功能及其互动性来进行旅游策划与开发。否则,割裂开来,必将导致今后发展的片面性,甚至失败。 
祁县的领导们最爱讲的,就是我们祁县的旅游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那么,为什么能起那么早,却赶不上早集呢?首先并不是自己想起那么早,而是被动地起了早,后来也明白了起早的重要价值。但是,由于自己不重视,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得当,白白浪费了绝佳的赶集时机。当现在明白过来的时候,本来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形成垄断地位的局面,已经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无情地打破了。 
我当即建议祁县,当务之急是赶紧编制《祁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同时对祁县旅游的龙头——乔家大院和潜力十足的祁县古城进行策划。因为,没有规划的指导,导致了祁县旅游发展错失迅速作大的历史机遇,同时也由于缺乏对旅游产业的完整认识,没有及时建立起旅游产业价值链。如果不对乔家大院进行策划,她会在日益加剧的竞争态势下因为自己的诸多局限而停滞不前。如果不对祁县古城进行旅游策划,她的旅游价值将会随着古城的进一步封闭和自然损坏而逐渐贬值。 
保护面临竞争压力的“国宝”——乔家大院是共识的,保护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祁县古城是共识的,通过“国宝”和“古城”带动县域旅游业发展也是共识的。 
于是,和祁县的邂逅,开始了一段充满曲折而富有代表意义的合作。 

黄土地上的狂欢节

从古至今,山西一直非常重视传统的春节和元宵节。不论家境如何贫困,也要想方设法在春节里“富富裕裕”地过上三五天好日子;不论何人坐天下,闹元宵、耍社火的规矩千年不变。明清时山西“海内最富”,俗话说“民富而好乐”,于是这种黄土地上的狂欢节社火,在晋商的雄厚物资基础支撑下,使得祁县、太谷、平遥为中心的晋中大地,社火的规模和魅力达到史无前例的颠峰。

一、ANYTHING IS POSSIBLE 
民俗,是撬动祁县旅游的重要支点之一。 
在每个城市和地区纷纷拥抱现代化、追求GDP的今天,城市化的步伐被人们“忽悠”的快马加鞭了。无数的农民抛弃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放下锄头进城了,据说是参加工业革命了;无数的“县”升级成为“市”了,据说是“四个现代化”快实现了;无数的年轻人开始把一些哼哼唧唧的人当成偶像了;据说是他们酷毙了;深山沟里也支起了大锅,可以收电视信号了,据说是和世界同步了;村东头的老杨头因为养了几只种羊,也被人叫杨总了,据说是与时俱进了;丽江古城的阿婆阿嫂们被迫改变了千年不变的白天洗衣习惯,而改为晚上在黑暗中洗衣,据说是发展旅游了;人们在春节开始外出旅行了,2月14日开始花大把钱供养鲜花贩子了;4月1日开始心胸坦荡地骗人了,12月25日开始到处找着要吃火鸡了,据说是小资了、BOBO了……。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深圳人在不以为然地看着美国原总统克林顿来到深圳,为一个房地产项目作宣传时,高尔夫球场上的一句话应验了:anything is possible! 
对于祁县的年轻人来说,始终不好理解的是,那些土的掉渣的东西,真的就那么值钱?那些走向衰落的民俗,真的就能吸引游客?他们认为这些东西,连他们小县城的人都不喜欢了,来自大城市的游客怎么会喜欢呢?他们认为到太原市吃麦当劳是时尚的,在祁县耍社火是落后的。 
这让我想起了同属江西的两个著名的古村——“流坑”和“钓源”。在这两个千年古村,我感受了截然不同的对本村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以及截然不同的发展文化旅游的态度。 

二、困惑的流坑 
流坑,位于江西省抚州地区的乐安县,距县城38公里。流坑村现有居民820户,4700多人,是乐安县数一数二的大村子。至今保存有明代建筑(含遗址)19处,清代建筑250余处。全村数以百计的屋宇,堂上有匾,门旁有联,其中保存完好的匾额400多幅,大多数建筑物上都有雕刻、绘画、书法,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就一个村庄来讲,实属罕见。 
从公元937-975年,流坑董氏一世开基祖董合一家,在案山脚下乌江回转处的白泥塘安下家宅,恳田植谷,奠定董氏基业到今天。1000多年过去了,虽然有多少跌宕起伏、兴衰荣辱在这片土地上演绎,但流坑始终保持着它古朴的内涵。 
1636年12月22日,54岁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了流坑,在《徐霞客游记》中对他所见的流坑作了这样的描述:“其处闤匮纵横,是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坊焉。”徐霞客这里提到的“万家之市”,就是流坑名宦董燧1562年弃官返乡以后,对流坑重新规划整治的结果。流坑的整体布局仿照唐、宋时代城邑的里坊制度,建成东西七横、南北一纵的八条大巷,正好适应董氏家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