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骸衷诹阋膊焕砦伊耍以趺窗煅剑俊比欢实鄄豢赡芏枷裢皇勒獍隳Q�1888年6月,近30岁的威廉二世继位。年轻气盛的新皇帝不能忍受俾斯麦的趾高气扬,一场权力之争就开演了。
普鲁士过去有项法令,规定内阁大臣不得越过宰相直接向国王反映情况。俾斯麦一直用这项法令禁止大臣与皇帝的接触。威廉二世要俾斯麦立即废除它,俾斯麦则坚称这条法令必不可少。图穷匕首见。不久,一个穿着雍容华贵的陆军将军奉皇帝之命,登门询问俾斯麦,那项法令何时取消,俾斯麦傲慢地答道:“这个阁令不能取消!”第二天早上,汉克军长带着皇帝的命令来了,要他立刻取消旧的阁令,“不然的话,皇帝要你立刻辞职,而且必须于今日下午两点亲自入宫面呈!”俾斯麦则声称“我身体不好,不能出门,我写信给皇帝。”当天下午他召开内阁会议,强调他辞职的唯一理由就是因为皇帝要大权独揽了。他竭力鼓动内阁全体大臣与他一起辞职,逼迫皇帝收回成命,继续让他执掌国政。然而,过去大臣们敬重俾斯麦是因为皇帝厚爱俾斯麦,如今眼见皇帝要赶走俾斯麦,他们还能不识相?于是便用一句“全体告退与普鲁士传统不相吻合”拒绝了俾斯麦。
开完会,俾斯麦回到家,才知道他刚才不在时,皇帝又派人登门催促他递交辞职书。夜深了,俾斯麦正要沐浴入睡,内阁厅长奉皇帝之命敲门质问为何还没看到他的辞职书。俾斯麦此时的脑子清醒了许多,客气地说道:“我做了28年的官,为国家做了很多事,我要在历史的审判台前表白我自己!”随后他便口授辞职书,第二天早上略加润饰,将它送入了宫中。皇帝根本不睬俾斯麦信中的哀求与表白,马上批准了他的辞职。念及舆论的压力,皇帝本想重用一下他的儿子,可俾斯麦遗传给儿子的死要面子的秉性,使他与父亲一起打道回府了。
威廉二世并没有放弃对无职无权的退休老臣的防范。他派密探监视到夫里特利士鲁看望俾斯麦的人,以致许多胆怯的客人为躲开密探,只好在布肯下车,换乘无人监视的本地火车并步行一段路。凡寄给俾斯麦的公函,威廉二世都要到邮局亲自拆开审查。在1897年庆贺威廉一世百年冥寿时,二世向先皇的许多旧臣表示诚意,但却只字未提俾斯麦。
这时的俾斯麦终于明白了,离开了皇权的支撑,他什么也不是;对皇权的制度约束是必不可少的。他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若是继续放任它的退化,前途不堪设想,危机即将到来。我赞成真正、普遍、独立的选举,赞成民主共和政体。也许上帝会赐给德意志新的光荣时代,但这个光荣时代必将以民主共和为根基。”
晚年的俾斯麦经常徘徊于森林小道,酷爱森林,直言树林是他的祖先。在宦海沉浮一辈子的他此时大梦方醒:“森林里有自由的空气、温暖的阳光以及和煦的微风,那里就是我最后的休憩之所。”1898年7月30日,他最后的愿望实现了。
梨一样的苹果
◎耿青
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能飞快地调出各种颜色,闪电似地画出各种线条。尽管他爱发脾气,但所有的孩子还是特别喜爱上他的图画课。他在苏联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直到翘起的小胡子中出现了一根根令他叹息的白毛。
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范图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
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在黑板上飞快地画了大大小小十几种苹果,然后让孩子们每人选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
米哈朵夫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孩子们画的苹果简直可以拿到莫斯科参加展览了。
他的目光落在墙角的课桌上。这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画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满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
米哈朵夫的眼睛眯缝起来,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他发作的前兆。
米哈朵夫没有发作:也许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孩子根本就没见过苹果。他压住火气问孩子:“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扁的,圆圆的,应该用浅黄,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就没在意他的温和,他告诉老师,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上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的苹果。并说他还吃过这种苹果。他是世界上惟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上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终于忍不住咆哮了:“两棵树长成了一棵树,只结了一个果子,然后死了,那么——”他“嚓”一下撕掉了那页像梨的苹果,“你就必须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米哈朵夫使出老师们最后的也是最有效的一招,他把尤里卡赶出教室:要么你拿出你所说的那种苹果,要么,你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画出黑板上所有的苹果。否则,你就再不要进教室上课。
如他所料,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使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所有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在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但无论米哈朵夫怎样明查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似乎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快地抖动了。
爱发脾气的米哈朵夫好像是真的病了。他莫明其妙地自言自语,烦躁地跺脚挥手。可是,无论他的手挥得怎样有力,总也赶不走缠在脑袋中的像梨的苹果。无论他是多么不愿意,那些泪渍早已像一块块苦涩的盐斑深深印在他的心上了。
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的苹果。他来到护林员家里,但这位昔日的护林员也只是听儿子说过在森林里吃过一个像梨的苹果。护林员没见过这个苹果。
迎着风雪,米哈朵夫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到处询问有没有像梨的苹果。一封封信像雪花一样飘走了,一点回音也没有。
米哈朵夫的小胡子越来越白了。每一节图画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象锥子似的扎在心上,使他痛苦极了。终于有一天,米哈朵夫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两千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他把尤里卡的画和这个梨苹果的故事一起交给了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这位伟大的园艺家突然疯子似地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两千里路的尘土、为他们的令人尊敬的痛苦一次次干杯,整整碰完了两瓶伏特加:“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给你一个像梨的苹果。”
米哈朵夫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三个秋天过去了,米丘林一点信息也没有。突然有一天,学校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匆匆闯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梨苹果。
教室里静悄悄的,讲桌上放着那两个金黄金黄的梨苹果。庄严的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一口气画了大大小小十几种苹果:“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而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尤里卡画好的梨苹果上,再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说,尤里卡这幅梨苹果该得多少分?”
“满分!”
“不,不!”米哈朵夫的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拿起笔来,巧妙地把“1”画成了树,把“0”画成了梨苹果。他一口气在“树”上画了7个“梨苹果”。
小鸟每天唱的歌都不一样
◎丁立梅
一
一只鸟在啄我的窗。
有时清晨,有时黄昏。有时,竟在上午八九点或下午三四点。
柔软的黄绒毛,柔软的小眼睛,还有淡黄的小嘴——一只小麻雀。它一下一下啄着我的窗,啄得兴致勃勃。窗玻璃被它当作琴弦,它用嘴在上面弹乐曲,笃、笃、笃,它完全陶醉在它的音乐里。
我在一扇窗玻璃后,看它。我陶醉在它的快乐里。
我们互不干扰。世界安好。
有一段时间,它没来,我很想念它。路上偶抬头,听到空中有鸟叫声划过,心便柔软地欢喜,忍不住这样想:是不是啄我窗子的那一只?
我的窗户很寂寞,在鸟儿远离的日子里。
二
街上有卖鸟的。绿身子,黄尾巴,眼睛像两粒小豌豆。彩笔画出来似的。
鸟在笼子里,啁啾。
我带朋友的小女儿走过。那小人儿看见鸟,眼睛都不转了,她欢叫一声,小鸟哦。跳过去,蹲下小小的身子看鸟。鸟停止了啁啾,也看她。它们就那样对望着,好奇地。我惊讶地发现,它们的眼神,何其相似:天真,纯净,一汪清潭。可以历数其中细沙几粒,水草几棵。小女孩说,阿姨,小鸟在对我笑呢。
有种语言在弥漫,在小女孩与小鸟之间。
我相信,那一定是灵魂的暗语。
三
故事是在无意中看到的。说某地有个退休老人,多少年如一日,用自己的退休金,买了鸟食,去一广场上喂鸟。
为了那些鸟,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