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军事史-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整汇辑古代经典兵学著作的《武经七书》等。 

         三是翻译兵书。唐宋时代,中原与边疆各民族军事文化融合日益密 

    切,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将古代兵书译介给边疆民族。辽初东丹王 

    耶律倍曾译有《阴符经》,金代则有女真文《孙子兵法》、《三略》、 

     《六韬》等书问世,西夏刊有西夏文《六韬》、《三略》、《孙子兵法 

    三注》等书。如此大规模地翻译介绍兵书,在中国兵学史上还是第一次。 

    它对中原军事文化在东方的广泛传播,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2)军队建设思想 

         唐代前中期主要实行府兵制,与这种制度相适应,唐朝统治者和兵 

    学家们把建军治军的重点放在加强平时的军事训练和选将任将上面。他 

    们明确规定,担负作战任务的士兵要专门施以训练,“用整兵威”,不 

    得让他们承担繁重的杂役劳动。治理军队要贯彻刑赏制度,“赏无私功, 

    刑无私罪”。拣选将领要选拔智勇兼备的“通才”,同时也不忽视具有 

    某种专长的“偏才”。考察将帅要全面,要先察后任,做到“不以一恶 

                                 ① 

    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 。 

         鉴于唐前期主要是对突厥军队实行战略进攻,唐朝统治者特别注重 

    骑兵部队的建设。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曾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集团,深入草 

    原大漠腹地追击,终于使突厥全军崩溃。 

         宋朝统治者为了防止唐中叶至五代时期出现的藩镇割据,大权旁落 

    的历史重演,力主兵权高度集中,以军事行政权归枢密院,军事指挥权 

    归“三司”、三帅”,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宋朝以募兵制为主,其 

    宗旨是在灾区大量招兵,以达到“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 



① 《帝范·审官》。 


… Page 80…

                                            ② 

     岁变生,有叛兵而无叛民”的目的 。中央集权和大量招兵固然有防止武 

     夫拥兵割据和缓解社会矛盾的有利方面,也给军队带来兵将分离、兵员 

     素质低、教育训练差等种种弊端。为此,宋代兵学家有针对性地提出: 

                                                                        ③ 

      “师不必众也,而效命者克;士无皆勇也,而致死者胜。”对弊病丛生 

     的募兵制也主张加以改革,仿唐府兵制,使兵农合一,寓兵于农。 

          边疆民族如契丹、女真、党项等建立武装力量之初,尚处在由军事 

     民主制向奴隶制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其统兵思想也由“兴兵合议”向中 

     央集权方向转变。但他们处在生机勃勃的上升时期,在选将任官上通常 

     都可以做到任人唯才,在治军方面也继续发扬昔日严格治军的优良传 

     统,例如金军“队伍之法,什、伍、百皆有长。伍长击柝,什长执旗, 

     百长挟鼓,千长则旗帜、金鼓悉备。伍长战死,四人皆斩。什长战死, 

     伍长皆斩。百长战死,什长皆斩。负战士之尸以归者,则得其家赀之半。” 

     正是倚仗着如此酷烈的军纪,他们“骑者骑,步者步,回顾者斩,所以 

                    ① 

     每战必胜也” 。 



          (3)战略战术思想 

          唐宋时代的战略思想大体可分为3种类型: 

          一是积极防御战略。以唐朝为代表的积极防御战略强调争夺战争主 

     动权,平时要在边疆“守要害,堑蹊隧,垒军营,谨禁防,明斥候”, 

     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另一方面,对边疆各民族推行和亲、团结、德化 

                                                           ② 

     的政策,做到“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二者都不偏废。对待 

     其游牧贵族势力的军事入侵,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对其主力实行致命 

     打击,以求长久安定。唐太宗时,即是奉行这种积极防御战略,次第平 

     定了东突厥、吐谷浑、高昌等部族,统一了西北边疆。 

          二是“专力而守”,“以战求和”的消极防御战略。宋朝是实施这 

     一战略的主要代表。宋朝统治者建立政权后,对北方边疆各民族怀有深 

     深的恐惧心理。他们不敢对契丹、党项采取积极的军事行动,而往往采 

     取筑寨坚守,等待别人进攻的消极态度。宋代防御战略中也有些值得肯 

     定的地方。如在宋元战争中依靠江河湖泊、崇山峻岭、高城深池实施的 

     大规模防御战略,具有各防御要点之间相互支援,凭借大邑巨城长期坚 

     守,陆战与水战有力配合等特点,成功地抗击了蒙古大军的多年进攻。 

          三是契丹、党项、女真等北方边疆民族所奉行的积极进攻战略。这 

     些游牧民族在与宋王朝的战争中,大都善于发挥自身骑兵行动迅速的优 

     势,或远道增援,或长途奔袭,总能在战场上适时集结起强大的重兵集 

     团,打击以步兵为主,行动不便的宋军。 

          契丹、党项和女真在建立政权以后,逐渐开始采用筑墙置戊的防御 

     方针,这与他们逐渐由游牧业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的趋势是相适应的。 

     但在对付外来强敌时,除西夏军队采取凭墙固守的方针外,辽金两军大 

     都对其主要作战对象过于轻视,不是利用自身的城垒工事和擅长的城守 



② 《邵氏闻见录》卷一。 

③ 《何博士备论·汉光武帝论》。 

①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 

② 《全唐文》卷十《全镜》。 


… Page 81…

     战法消耗敌人有生力量,而是贸然发动进攻,寄希望于一两次野外会战 

    就全歼敌军。后来的历史表明,这种战略设想是完全错误的,最终要带 

    来国破家亡的结局。 

         在战术思想上,唐宋时代也有很大发展。 

         对于野战,唐代名将李靖在古代阵法的基础上,结合唐军的七军编 

     制,创造了“七军六花阵”(其中有方阵、圆阵、雁行、直阵等战斗队 

    形)。李靖所采用的最基本战斗队形是锥形之阵 (楔形队形),它便于 

     突破、分割敌人阵势。还有一种是由弩手、弓手和战锋队相间竖排的竖 

     阵(纵队战术),用它将兵力直接投入战斗,比横队更易于保持自身的 

     队形,因此更容易指挥。 

         宋军野战战术中较有特色的是抗击骑兵集团进攻的内容。如宋金战 

     争中发明的叠阵,即以持不同兵器的步兵多层配置,以骑兵居于侧后。 

     当敌军进攻时,阵中弓弩手轮番发射,连续打退敌军的反复进攻,乘其 

    退却,派骑兵追击。还有一种以分队制骑兵的战法,即利用西北地区沟 

    壑纵横,不利于骑兵展开和集团冲击的特点,控制要隘,分别派遣部队 

    从不同方向,灵活机动地袭扰敌人骑兵,迫使其四处分兵,接应不暇, 

     然后伺机反击,消灭敌人骑兵。 

         契丹、女真和党项民族素以弓马见长,其野战战术主要是指骑兵战 

    术,以楔形阵的正面冲击和两翼包抄战术最为常见。后者又称为“三生 

                                                           ① 

     阵”,即“布围圆阵当锋,次张两翼,左右夹攻”。为了抵御宋军弓弩 

     手的射击,女真、党项军队通常把重甲骑兵放在最前面,”遇战则先出 

                                                   ② 

    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 ,用来对付步兵集团还是颇 

    见成效的。 

         对于城塞攻防,宋代战术水平较高。宋军将筑城修垒,以步兵守长 

    垣视为抵御敌人骑兵冲击的良策。为此,宋朝将领和兵学家强调要建立 

    重城重壕的防御体系,扩大防御纵深,以利于守军相互支援,与敌逐城 

     争夺,长期坚守;强调要有效使用抛石机,杀伤敌军攻城力量;强调不 

     可闭门死守,要“守中有攻”,多设暗门、突门,以便多路出击,主动 

    消灭敌人。 



                             3。中国兵学与战法(下) 



          蒙古民族在中世纪驰骋亚欧、威震世界,取得了辉煌的军事胜利。 

    但由于他们的本民族文字产生较晚,文化不够发达,其统兵将帅多年的 

     战争实践经验也很少被总结归纳,著成兵学专著传之后世。 



          (1)兵学著述概况 

         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曾颁布了许多称之为“札撒” 

     的法令,内容涉及军官职责、作战方法及战场纪律等。历代蒙古君王出 

    征作战之前,总要阅读札撒大典,按其规定行事。蒙古将领也有自著兵 

     书的。据说清时赵勇王成衮札布曾珍藏有蒙古名将木华黎所著兵法,时 



① 《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八。 

② 《宋史·夏国传》下。 


… Page 82…

    时阅读,故谙熟用兵之道。不过,今天人们据以了解蒙古兵学的资料, 

    主要还是《蒙古秘史》、《圣武亲征录》、《元史》、《金史》、《蒙 

    鞑备录》、《黑鞑事略》、《世界征服者史》等史书。元朝的《兵机便 

    览》、《剿寇阵书》等兵书著作今天大部分散失,仅存目录而已。 



          (2)军队建设思想 

         成吉思汗起兵之初,即要建设一支听命于他的强大武装。他十分重 

    视怯薛军 (护卫)的建设,将其扩充至万人,用以维护自己的权威,镇 

    压反叛的部落。针对当时有的部落分崩离析,终至败亡的惨痛教训,他 

     向部下灌输忠汗思想,让族人、将士、奴隶对他保持绝对忠诚。对不忠 

    者或卖主求荣者要予以处罚甚至杀掉。拣选将领,把忠诚放在第一位, 

    同时也很注意量才使用。他将部下分成几种类型:勇猛耐劳,但不知士 

    卒饥渴疲劳者,不可以为将;活泼矫捷者可使之看守辎重;愚钝者则付 

    之以鞭,看守牲畜。只有智勇兼备,遇事同部属商量,知己之疲,知己 

    之饥渴而后推之于人者,才可以付之以方面重任。 

         在治军方面,他强调绝对服从,令行禁止,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虽宗亲宿将,也不例外。同时他也很关心士卒疾苦,“衣人以己衣,乘 

                ① 

    人以己马” ,在军政大事的决策上,每每与族人、部属商议而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