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惊变-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安史之乱真的结束了吗?叛乱平定的并不彻底,旧伤疤未愈,又添新伤疤,就在安史之乱将将结束的同时,又涌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安史之乱无疑是大唐衰老的催化剂,八年的时间使原本年富力强、志气昂扬的壮年的脸上爬满了皱纹,最后终于成了一位垂垂老者。从此,唐朝便在“内有宦官,外有藩镇”的环境中挣扎,直到灭亡。 

  漆黑的剧场中,漆黑的大幕缓缓落下,却听到幕后有人用垂老凄凉的声音唱道: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大唐最有争议的一位皇帝,被后人称为唐明皇的李隆基病逝。十三天后,他的儿子唐肃宗,在一片混乱之中也病逝了。于是唐朝的最高权力又一发生转移,平叛的重担也同时落在了下一任皇帝的肩上。 

  唐代宗,这位在唐朝并不算很突出的皇帝,后来有人评价是“唐之庸主也”,其实,一生奉献给扫除朝中四害的他,还算是不错的。从安史之乱的角度讲,他毕竟结束了八年的叛乱,毕竟使唐朝重新步入了正轨,毕竟给唐的中兴带来了希望。 

  一、变本加厉的“妇寺干政” 

  “妇寺干政”,妇指的是后宫嫔妃,寺则指宦官。 

  古时“妇寺干政”向来为国家之大忌,偏偏盛强如唐朝,这两件事情全赶上了,而且还都是闹的非常厉害——武后、韦后、太平公主前赴后继,尽管韦后远远不及武则天,太平公主也并非是后宫嫔妃,而是李唐皇室自家人,但玄宗之前,韦后、太平公主确实带来了麻烦,而唐朝后期,因为宦官执政,连皇帝都大权旁落,更何况皇帝的妻子;至于唐朝后期的宦官之祸,远比东汉的十常侍乱政要厉害的多,明朝虽有刘瑾、魏忠贤,但宦官并不能完全左右皇位的继承,而且往往是某一个突出的宦官来干政,不像唐朝这样,“宦官代有才人出”,几乎中、晚唐的皇帝们都遇到非常棘手的宦官问题,几乎每个皇帝都是由宦官所立,更有一些死于宦官之手。如果要追溯宦官之祸,虽然可以上溯到玄宗亲信高力士,但一来玄宗有能力驾御他们,二来,玄宗时期确有几个宦官比较有才能,而且没给朝廷造成什么麻烦,还有就是高力士对玄宗十分忠心,而且他本人也没有什么野心,因而玄宗时期还是比较安稳的,到了肃宗朝,出了一个李辅国,于是后面就麻烦滚滚来了。 

  何以李辅国有这么大的“作用”呢?因为他是唐朝第一个拥有兵权的宦官。想来,肃宗交给他兵权的时候,当然不知道李辅国日后会对他的儿子说出“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这样的话来,而且李辅国最初的表现还是比较温顺善良的。再以后,代宗大有金庸小说里杀人名医平一指的劲头,对手握重权的宦官也是杀一人,立一人。其实杀了不就得了,为什么又要再扶植一个,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个道理也许和肃宗亲信李辅国的道理是一样的,因为多疑,害怕大臣像安禄山那样手握兵权之后会起来反叛,而宦官最多只能自己握权,便是为害也只是他这一代,不至于一代一代总为害下去,因而把兵权交给大臣,还不如交给宦官——或许他们总幻想着有一个像忠于玄宗的高力士那样忠于自己的人,但他们的希望却总是落空,而且,违背了肃宗初衷的是,他没想到一代代为害下去的不是一个宦官,而是一群宦官。 

  李辅国自从肃宗在灵武时就任职元帅府行军司马,每天在肃宗左右,或是宣布诏命。四方的奏文、军中的印符以及军队的号令集训等事,全都交给他处理。收复长安后,李辅国又掌管禁军,肃宗下的诏敕,都必须经过李辅国签署才能施行,百官有急事上奏也得通过李辅国这关,往往等事情解决后才上奏给肃宗。此外,李辅国还设置了数十人去执行特务任务,暗中在民间打听情报,然后再进行审讯。如果有司审什么案子,要是李辅国想要插手,他们也不敢不答应,有时重刑犯人还正在审着,李辅国就让把他们全部放掉,于是官吏们只好眼睁睁看着他们大摇大摆走出去。当初大家不是喊高力士“翁”、“爹”吗,就是肃宗见了他也要喊二哥,现在李辅国的同事们喊他为五郎,李揆见了李辅国则称为“五父”,其它大臣喊什么,那就不知道了,但待遇只在高力士之上,不在之下。 

  如果说李辅国开了一个宦官执政的不好的头,那么肃宗的张皇后则基本上是唐朝最后一个有负面作用的干政后妃。 

  由于张皇后受到肃宗宠爱,群臣便请求为皇后上尊号为“辅圣”。肃宗就此事询问中书舍人李揆,李揆回答说:“自古以来皇后都没有尊号,只有中宗时韦皇后曾经有过尊号,这怎么能够效法呢!”肃宗一听,觉得不妙,于是就搁浅此事。结果不久,发生了月食。古人不认为月食、日食这些只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认为这是上天看到皇帝或者掌权的人做的有不对之处在大发雷霆,那么皇帝这时就得好好检讨一番自己。这次月食,由于有了张皇后这件事,人们都以为是上天不认为皇后该有尊号,所以才会让天狗吃月亮,那么最终这个尊号还是没上成。 

  张皇后心里想必十分恼火,可又没有办法——罢了,尊号不上也无所谓,但权力总得分我点吧。张皇后早与李辅国勾结在一起,只不过那时只是在肃宗面前说几句谗言,还没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此时,张皇后与李辅国勾结就比较深了,二人横行朝中,干预政事,无穷尽的有所求,比最初可是严重了许多,令肃宗也心生不满起来,可是他也无可奈何。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初,肃宗任命李岘为吏部尚书,李揆为中书侍郎,和第五琦同时加同平章事。这三人,前面都曾写过,也确实是有见识的人,肃宗任命他们也算是有眼光。不过,肃宗往往看中哪一个人,紧接着便重用那人,随后因为若干事情,又觉得那个人不怎么样,于是又疏远他,所以,肃宗盯上谁,那就意味着谁要倒霉了,比如房琯就是一个例子。这三人中,肃宗特别赏识李岘,于是李岘也“以天下为己任”——写杨国忠时看到这句话觉得好笑,写房琯时看到这句话觉得眼熟,现在写到李岘,又看到这句话,我终于明白了,这大约是古人的一句口头语。 

  肃宗对李岘、李揆等人还是很信任的。当时,京城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偷盗和抢劫,李辅国便请求挑选五百羽林军的骑兵以备巡逻搜捕之用。李揆上疏说:“汉朝设南北二军互相制约,所以周勃得以率南军进入北军,从而安定刘氏王朝。我们大唐王朝设置南牙与北牙,文臣与武将相区别,以使他们互相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巡夜,如果发生了突发事件,怎么控制局势呢?”于是此事作罢。何谓羽林军?何谓金吾卫?李揆这话是什么意思?羽林军即左右威卫,“职同左右卫,掌宫廷宿卫,凡五府三卫及折冲府骁骑番上者,受其名簿而配以职”;左右金吾卫,“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凡翊府之翊卫及外府饮飞番上者皆属之”。职责上各有不同,李揆的意思,如果羽林军去城中巡逻,宫中守卫力量就下降,万一出事就不好办了。想必当时盗贼问题很严重,以至于李辅国想让宫中的守卫也去巡逻。其实李辅国此议还是出于好意,他对肃宗大约还是不敢怎么样的。 

  正是李岘的上台,使李辅国暂时有所收敛。李岘当了宰相,对肃宗说皇帝的诏敕理应由中书省颁布,而不该由李辅国来掌握。李岘举了很多李辅国专权乱政的例子。肃宗也正头疼,听了李岘的话很高兴,称赞他为人正直。因此李辅国便只好收敛一下了,罢掉了那些察事。肃宗规定:今后敕命由中书省颁布,否则不能实行;朝野内外的事务,各付有司;案件则归御史台和京兆府处理。但李岘也因此得罪了李辅国。 

  不久,出了一件事,使得李岘很快就下台了。凤翔一个管马坊的押官由于抢劫被天兴县尉谢夷甫抓住杀掉。那人的妻子为他的丈夫去诉冤,飞龙厩养马出身的李辅国一听有人敢欺负咱们养马的,那还得了,就让孙蓥去审问,审出来结果不是冤案。李辅国又让崔伯阳、李晔、权献审问,结果与孙蓥相同。押官的妻子还不服,李辅国又让毛若虚去审。这回,毛若虚依照李辅国的意思,归罪于谢夷甫。崔伯阳很恼怒,就质问毛若虚,想在肃宗面前弹劾他。不想毛若虚先跑到肃宗那里,肃宗把他藏在帘后。崔伯阳来到后,就说毛若虚依附宦官,审判不公。肃宗听后十分愤怒,就把崔伯阳喝斥出去,后来把他贬为高要县尉,其它几人,如权献、李晔、严向也都被贬,孙蓥则被削除名籍,流放到播州。于是李岘上奏,说崔伯阳无罪,处理得太重了。肃宗又认为李岘和崔伯阳等人结党,五月,贬李岘为蜀州刺史。后来右散骑常侍韩择木入朝晋见肃宗的时候,肃宗对他说:“李岘想要专权,已经把他贬为蜀州刺史了,可我还觉得自己用法太宽。”言外之意,下次再有这种事,就严厉一点。其实如果真是专权为害,就像李林甫那样,贬官或是削籍都不过分,但这件事根本称不上是什么,肃宗缘何发这么大的火呢?而且他因何生气实是很令人不解,觉得肃宗这时脑子也是不太正常。韩择木回答:“李岘直言不讳,这并不是专权。陛下若能做到宽大,这也不会有什么妨碍,只能增加陛下的圣德。”但不久,阿附李辅国的毛若虚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威震朝廷。 

  而李揆,当然后来也下台了,原因是与吕諲不和,两人谁也看不起谁。由于吕諲在荆州时,颇干出了一些政绩,李揆害怕他会再次入朝当宰相,就上奏说于湖南设置军镇很不便利,暗中又派人到荆南、湖南去收集吕諲的过失。吕諲上书控告李揆,于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二月,肃宗将李揆贬为袁州长史,任命河中节度使萧华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就这样,肃宗的内阁成员又一次大换血——但人们也习惯了,因为这是经常性的,见怪不怪。然而李辅国把持朝政的大局却是无法改变的事情。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初一,李辅国又被肃宗加封为兵部尚书。于是李辅国大摇大摆的赴尚书省上任,宰相和大臣们都去送他,御厨摆上食品,太常卿也设乐队奏乐。如此上任,又是大排筵宴,又是乐队奏乐,真是无限风光。李辅国更加得意,所以前面的收敛一扫而光,越发的骄横放纵起来,直接向肃宗请求要当宰相。肃宗对他说:“以你的功劳,有什么官不可以当的呢?只是朝廷中有声望的大臣会不同意,怎么办呢?”李辅国倒是很厚道,一听这话就满处找人帮自己说好话,他暗示仆射裴冕等人,由他们来推荐自己。肃宗很是苦恼,一旦这些老大人们真的和他这么说,他也不好拒绝。肃宗私下里忧心忡忡的和萧华说:“李辅国请求担任宰相,如果公卿大臣们上表推荐,那就不得不让他当了。”于是萧华出宫后就去问裴冕。裴冕说:“哪有这回事,我臂可断,但宰相的职位决不让他得到。”萧华便将裴冕的话入宫告知肃宗,肃宗一听十分高兴:哈哈,这个办法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