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经济史-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就是物品的有用性;一切生产者的主要兴趣都不 

  在交换价值,而在于用一种产品交换到另一种产品,货币只起媒介作用,因 

  此,每一个卖者同时又是买者,在社会的范围内,供给和需求是平衡的,不 

  可能产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活跃于法国19世纪40年代的经济学家是费雷德里克·巴师夏 (1801— 

  1850年),巴师夏在40年代发表一系列小册子为自由贸易和反对关税保护 

  主义辩论;他在1850年出版的其主要著作《经济和谐》中写道:“我说价值 

                                       ① 

  就是交换着的两种服务的关系,”人们在交换中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替代对 

  方工作、提供相互服务,因此交换是资本主义社会自由贸易的乐土,使资本 



① 蒲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 年版第1 卷,第63 页。 

① 巴师夏:《经济和谐》,1860 年英译本第108 页。参阅季陶达主编:《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选辑》, 



商务印书馆1978 年版,第210 页。 


… Page 29…

  主义成为一种“和谐的社会组织”。 

       昂利·克劳德·圣西门(1760—1825年)和费朗斯瓦·沙利·傅利叶(1772 

  —1837年)是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代表。圣西门从1802 

  年发表著作,1817—1818年,他出版选集《工业或者政治、精神和哲学的推 

  论》、1821年出版《论实业制度》等。圣西门认为社会发展存在着规律性; 

  生产和分配的无政府状态、竞争、人民群众的贫困化以及工人的困苦状况是 

  资本主义的主要弊端;银行用一个统一的信贷体系把工业家阶级联合成为一 

  支货币力量;未来社会制度是实业制度,在未来社会里,社会将把一切力量 

  用于发展工业、科学和艺术,对人的管理和统治将被对物的管理所替代,国 

  家将变成只是管理生产的机关,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生产;在未来实业制 

                                                                            ① 

  度里“一切人都要劳动,都要把自己看成属于某一工场的工作者。”傅立叶 

  与圣西门是同时代人,他们试图将未来经济理想化。傅立叶从经济因素解释 

  社会发展,他把理想社会设想为由许多工农业相结合的“法朗吉”所组成的 

  整体。每一个法朗吉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生产单位,大家共同劳动、生活、 

  平等,共同分享公共收入,实行免费普及教育,既学科学知识,也学工艺和 

  劳动技能。法朗吉中全部的生产收入分配给成员,“必须使分配这样确定: 

                                                                       ② 

  资本占十二分之四,劳动占十二分之五,才能占十二分之三,”这样的分配 

  是公正、和谐的理想社会。 



                         3。德国、美国资本主义农业发展 



        (1)德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改良 

       德国是继英、法以后,19世纪欧洲大陆发展最快的国家。德国地处欧洲 

  中心地带,但是直到19世纪初,英、法已先后开始产业革命,德国还是一个 

  政治上分裂割据、经济上农奴制统治的国家。拿破仑战争对德国造成了很大 

  的冲击,德国战败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失去了领土,经济基础遭到破坏。同 

  时,拿破仑为了不战而征服英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结果使德国和其它海 

  外国家的贸易大为减少,工商业受到很大损失,许多工厂因缺乏原料以及产 

  品没有销路而被迫停工,经济更为困难。另一方面,拿破仑征服德国后,为 

  了便于统治,便于在德国推销法国的商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了一些 

  资产阶级政策,为德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道路”提供了前提。废 

  除封建的农奴制度和建立强大和有效的近代国家机器是德国弃旧图新、富强 

  国家的道路。1807年普鲁士首相斯太因颁布“农奴解放令”,揭开了德国的 

  资本主义演进的序幕。 

       1815年拿破仑被打败后,德国参加了对法国的占领和要求战争赔款;同 

  时,德国各邦诸侯力图利用拿破仑的失败机会来维护其封建统治,限制正在 

  进行的农奴制改革。  1816年,普鲁士政府颁布了“皇家宣言”,规定只有 

  至少拥有一辆双套马车,而且是两三代以来一直占有份地的农户,才能按 

  1811年颁布的“调整法令”赎买封建义务。而且,森林、沼泽地和牧场都归 

  领主所有,因而广大农民失去了使用它们的权利。  1821年,普鲁士政府又 

  颁布了“义务解除法”重申只有富裕农民才能赎买封建义务和“公有地分割 



① 《圣西门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2 年版,第86 页。 

② 《傅利叶选集》第4 卷,商务印书馆1964 年版,第11 页。 


… Page 30…

法”规定将农村公社的公有地分割变为私人所有。19世纪上半叶的改革具有 

很多局限性,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专制制度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造,德国经济落 

后与政治分裂这两大难题也未能解决。农奴制改革也涉及到普鲁士以外的德 

国其它公国,在巴伐利亚、拿骚、符腾堡、赫森—达姆施塔特、巴登、库尔 

格辛也先后开始改革、废除农奴制。但是,各公国农奴制废除并不彻底,或 

多或少保留了封建制度残余。德国1845—1846年的农业歉收和1847年的经 

济危机增长了国内的反抗情绪,同时也加剧了上层统治层的矛盾。  1847年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解决财政困难召开联邦议会,但议会提出只 

有在制定宪法的条件下才给国王拔款。国王拒绝制定宪法并决定解散议会, 

从而加重了资产阶级的不满。  1848年,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德国邦国爆 

发了反封建专制的起义,才使德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全面地走上了“普鲁 

士道路”。农奴制改革,为德国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816—1848年,仅在普鲁士就有35万农户赎回了封建义务,变成了自己份 

地的所有者,农民有了人身自由;地主在农民赎买封建义务的过程中,得到 

了150万摩根的土地和1850万塔勒的赎金,成为资本积累;在赎买过程中, 

农民被剥夺了许多土地,以后又发生农民分化的过程,土地更多地集中于少 

数人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增长,农民比过去的农奴消费量 

提高,国内市场扩大了。这样,大多数农民贫困破产变为雇佣劳动者,与此 

同时,地主利用得到的土地和赎金逐渐地将其庄园改变为资本主义农场。农 

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德国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这期间,德国农业中 

轮耕制代替了三圃制,人造肥料被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土壤得到了改良,使 

农业与畜牧业都得到了发展,养羊业的发展使德国取代西班牙而成为当时世 

界上最大的优质羊毛生产国。“普鲁士道路”不是经过革命手段废除地主的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农民分化的基础上发展资本主义农业,而是在保存君主 

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以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由农奴制地 

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并分化出少数“大农”,使资本、 

土地相对集中,这种以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为主线的改良道路与德国近代历史 

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德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特征。“普鲁 

士道路”的改革还伴随着允许开业自由、改革地方行政和法律制度、保障私 

人财产、造就技术人才、奖励发明以及军事改革等措施,从而为德国近代资 

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尽管德国在19世纪初政治上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但是拉开序幕的资本 

主义经济改革促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缓慢但稳步地发展了起来。  1800年, 

德国工业产值为6000万英镑,1820年增加到8500万英镑,采矿业从1800 

年至1830年产量提高了50%,冶金工业增长了2倍。到19世纪20年代,德 

国资本主义工业已有明显增长,莱因和威斯特发利亚的工业生产已逐渐采用 

机器,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先进地区;克里菲尔、巴门、萨克森的纺织业以及 

西里西亚的麻织业都有较显著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1824 

年开始在内河航运用汽船;1825年成立普鲁士莱茵轮船公司。这一切均为德 

国产业革命打下了基础。随着德国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取消各 

邦间的关税壁垒,实行政治和经济上的统一。政治分裂使各邦之间相互征收 

过境关税,各地币制、度量衡和工商条例差别很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例 

如一个商人从柏林运送货物到瑞士,途中还要经过10个国家,办10次出入 

境手续,上10道关税,税款总额远远超过了货物本身的价值。德国商人在国 


… Page 31…

外也因得不到统一的保护而无力与英法等国商人竞争。这种状况显然对工商 

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普鲁士率先进行关税方面的改革,1818年5月颁布了《关 

税法》,废除国内60个关税区,实行统一税则;随后,普鲁士又与其它邦国 

订立通商条约、相互协调对外贸易政策、订立统一关税条约。  1826年,北 

德六个邦成立关税同盟;两年后,南德各邦也成立关税同盟。  1834年1月, 

两个同盟合并,以普鲁士为盟主,包括18个邦,后来逐步扩大,除奥地利之 

外所有德意志邦国都加入了进来,称为德意志关税同盟。合并后的同盟使各 

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种封建关卡藩篱被取消,统一的全国市场 

逐步形成,这一切不仅为德国政治统一打下了基础,也为德国产业革命铺平 

了道路。 

     德国产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同英国、法国一样,在工业革命 

的第一阶段,纺织业首先成为先进部门。麻纺织业是德国最早发展起来的工 

业,当时农民普遍种植亚麻和大麻,农民的家庭副业就是制作麻纺织品,也 

有专门从事麻纺织的手工业者。以普鲁士为例,1831年有252000架麻布织 

机,其中35500架属于专靠织布为生的麻布织匠,其他大部分织匠或者是农 

民家属在农闲时的副业,或者是农民兼乡村织匠。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依附 

于包买商。到1839年,在普鲁士境内已经有  11个生产亚麻纱的工厂;1837 

—1846年期间,采用机器生产的亚麻织厂由5个增加到14个;  1834—1838 

年的四年间,在萨克森出现了40个较大的纺织厂,开姆尼斯成为当时棉纺织 

业的中心。棉纺织业所用原料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