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关系;瓶、壶在各地也普遍存在。快轮制陶的方法和不再精心彩绘,以
及对火候的有效控制,使制陶工业降低了成本,扩大了产量,虽然审美价值
在下降,经济效益却有很大提高。因此,陶器的变化不能表示制陶业的衰败,
只是彩陶艺术的消亡,这种变化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变化的要求,同时也反
映出人们的手工业生产正越来越转入金属制造业。乌鲁克文化时期,两河流
域的金属制造业在北部比南部更为发达。在北部的著名遗址高拉,欧贝德文
化时期的堆积中发现了七八件铜制品;到了乌鲁克时期则发现了20多件铜
器,有铜扣、铜凿、铜锥、铜针等;在乌鲁克文化之末的捷姆代特·奈斯尔
时期,金属制品猛增至60多件,其后的早期王朝初期文化堆积中有铜制品
334件,说明乌鲁克文化晚期的金属制造业是发展很快的。除了铜器以外,
还有其它金属制品,以金器最为多见,主要是各种装饰物。
稍晚于乌鲁克文化的捷姆代特·奈斯尔文化,是乌鲁克文化之末与早期
王朝之间的过渡时期,年代在公元前3100年—前2900年。这种文化以最初
发现于巴比仑城址西北的捷姆代特·奈斯尔遗址定名,典型遗址还有乌鲁克、
阿格拉卜、奥海米尔、法拉、阿斯马尔等。这一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
发展更快了,产品的增加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当时农业生产仍以石制工具为
主,如镰、锄、刀等,铜制的工具和武器仅发现了匕首、斧头和鱼钩,数量
很少。一些陶印章上雕刻着驯服牡牛、狩猎等图象,说明渔猎和畜牧业是农
业经济的补充。在手工业生产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彩陶工艺的恢复。
各遗址发现的陶器主要是轮制的彩陶,大多绘有几何形图案和写实的图画,
在器表光亮的泥釉上仍与过去一样以红色、黑色或棕色在器物上部绘画,不
过素面陶的数量仍大于彩陶。这一时期还流行石制容器,常饰以浮雕或几何
纹样,其中以乌鲁克遗址出土的一批石容器最为典型。出土的泥板上以象形
文字的苏美尔语刻写,主要记载着经济活动及词汇表。当时苏美尔平原的居
民与东面的埃兰、西面的叙利亚、巴基斯坦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并进一步
加强了与尼罗河沿岸各部族的商业联系。在埃及的涅伽达,发现了这一时期
苏美尔的青金石圆柱形印章。伊朗东南部索昆河谷的铁佩·雅亚遗址,地处
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流域之间,曾是苏美尔与伊朗、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
… Page 45…
贸易联系的中间站,伊朗东南部出产的皂石和阿富汗的青金石,就从这里运
往苏美尔各城邦,苏美尔人则用工艺品、毛纺织品、金银器与之交换。在这
一时期,开始使用驴拉的木轮车。除了继续使用芦苇束来编造船只外,也开
始用木料造船。
从哈拉夫文化到捷姆代特·奈斯尔文化,经历了两千多年铜石并用时代
的发展,两河流域最终结束了史前时代。两河流域的前王朝时代,以农业经
济的持续发展、手工业与农业的逐渐分离、城市和城邦的发生与形成为特征。
这一阶段既包括了原始农业经济的解体,也包括了文明时代的序幕和奴隶制
经济的萌芽产生。随着城市,金属制造业和文字的出现,以两河流域为主体
的西亚地区经济发展进入了奴隶制的早期王朝阶段。
… Page 46…
3。早期王朝时代的经济
大约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文化进入早期王朝时
代。
早期王朝时代,奴隶制的城邦国家已基本确立,虽然氏族社会晚期的军
事民主制残余仍旧存在,但王权已逐渐强大,以大奴隶主为核心的君主政体
日趋完备了。在这一地区,基什、乌尔、拉格什、乌鲁克等城邦国家林立,
互相争伐。在奴隶制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世俗贵族的权力不断加强,与
此相适应的经济制度也在形成与完善。
农业始终是社会经济的基础。神庙原来所拥有的大量土地和奴隶,逐步
属于国王所有。早期王朝开始阶段,土地所有制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其一为
神庙的土地,其二为农村公社遗留的土地,其三为国王、贵族和祭司的土地,
前两种是占居主要地位的。在各个城市的建设中,神庙总是雄踞于民居之上
的宏伟建筑,反映了神权的至高无上。但是,逐渐扩大的王权这时已与神权
并驾齐驱。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一带的马里城,当时是一座繁荣的都市,在
这里发掘出许多神庙,出土了不少神像和国王的雕像,同时出土了不少陶器、
贝壳镶嵌物、石印章和青铜器,表明国王的权力与神权是可以杭衡的。随着
王权的加强,神庙土地因不许买卖而逐步成为国有土地,并逐渐为国王、贵
族和祭司所攫取。在捷姆代特·奈斯尔出土的一份泥版文书上,记载了这些
人瓜分约1500公顷神庙土地的情况:
城邦统治者“恩”即国王一人独得1000公顷;
女祭司122公顷;
商人首领103公顷;
军事指挥官100公顷;
①
首席法官95公顷;预言家64公顷 。
这种瓜分直到早期王朝末年仍不断出现,使神庙土地相当多的一部分逐
渐被王室侵吞。不过,神庙也通过神权经常霸占和收买土地来扩充自己的财
富,也有些土地和奴隶是由战争中的胜利品所转化的。同时,从国王到一般
的奴隶主和商人也要不断向神庙奉献财物,其中也包括土地和奴隶,因此,
神庙的土地在早期王朝时代始终占有相当多的数量,一般估计约为全国土地
的1/3。神庙的经济力量在早期王朝时代是举足轻重的。位于今伊拉克巴格
达东部迪亚拉河谷的早期王朝重要城市海法吉,在20世纪30年代被考古学
家发现,人们注意到神庙的规模是逐渐扩大的,如月神欣庙,最初只是单独
的庙宇,后来发展成为有许多套房的格局。有一座神庙还设置双重围墙,占
地8000平方米,神庙内有圣殿、祭司住房、库房、面包加工作坊等,神坛前
的广场就有2000平方米。庙内有僧侣贵族的居室,庙墙外是生产者的住房。
这座城市和神庙的发掘,证明了奴隶制经济初期神庙经济的重要地位。
国王和贵族在瓜分神庙的土地时,还千方百计侵夺农村公社的土地,使
农村公社的土地越来越少。除了用强权霸占瓜分外,较多地还使用彼此互相
购买的手段,当时的土地私有和买卖已经比较普遍了。约公元前2600年的格
拉什城邦国王恩赫伽尔,留下了一块石版铭文的文书,其中记载了他8次购
买土地共12块的情况,总买进土地952。5公顷,买地次数之多及地块分布的
① 转引自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
… Page 47…
零碎,都说明了土地买卖的经常化。土地一旦随意买卖,公社农民丧失土地
的现象便日益严重,破产的农民大多降为神庙、王室或贵族的依附者,即以
佃耕为生的劳动者,这些佃农的地位虽然比奴隶略高,但也备受统治者的压
迫和欺凌,更有不少佃农进一步沦为债务奴隶,处境更为凄凉困苦。
神庙和王室在苏美尔城邦时代经营土地、使用劳动力的情况,大致有三
种:
①集中使用奴隶和依附民的神庙祭田和王室农庄,所收获的农产品、畜
产品全部归于土地的主人即神庙与王室;
②一些口粮田分给为神庙和宫廷服务的人员,有一些属于神庙和王室的
依附民也可以得到这种口粮田。口粮田的收入作为这些人的劳动报酬,但这
种土地严禁继承和买卖;
③神庙和王室把小块土地出租给缺少土地的农民,收取 1/4左右的地
租。
从上述土地经营情况可以看出,苏美尔城邦的居民大致可以划分出四个
阶级:
①奴隶主贵族,包括国王、祭司和各级军政官员。他们拥有大量地产,
剥削奴隶和失去公社土地的依附农民,聚敛财富,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将一部
分剩余产品分配给在城市中的劳动者;神庙的土地名为公有,实际上已归这
一特权阶级所垄断;
②公社农民和城市普通公民,亦即享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务农者从公社
按照家族领得份额土地,城镇居民则多在神庙和王室作坊劳动,领取一定报
酬,其中较多的是各种手工业者和各类服务人员。这些人有受王室调遣服劳
役 (例如兴修水利和其它大型建筑等公共工程)和服兵役的义务;
③失去公民身份的自由民,即依附民。他们当中的上层人士可以担任神
庙管理人员、工艺匠师和宫廷差役,尚能有生活保障。但广大下层的劳动者
和佃农则只能依靠小块口粮田,或靠微薄的配给粮食为生。神庙和王室的土
地主要是由这些依附者耕种的;
④奴隶,包括神庙奴隶、王室奴隶和一些奴隶主贵族的私有奴隶。奴隶
的来源主要是战争中掠获的,也有相当多的奴隶是从边远山区被拐卖和抢掠
①
的 。
在早期王朝的苏美尔多城邦,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已有一定规模,奴隶数
目已达城邦总人口的1/4左右。由于奴隶制最适合于这一历史时期的生产力
水平,因而发展较快。
苏美尔文明的各城邦国家中,拉格什城邦在早王朝时期处于全盛阶段,
是两河流域奴隶制经济的典型代表,在这个古城址中发掘出的神庙建筑和宫
廷遗物等,反映了当时经济的繁荣。拉格什的乌尔南歇王朝于公元前25世纪
末结束,恩涅塔尔齐与卢伽尔安达父子二人相继为王,国内政局开始动荡。
卢伽尔安达 (约公元前2384—前2378年在位)为政暴虐,贪得无厌,不仅
直接把大批神庙土地攫为己有,而且穷凶极恶地压榨依附于神庙的各种劳动
者,向祭司征收赋税。在他的统辖地域内,到处设关立卡,苛捐杂税猛增,
连神庙所收的葬礼费用也大为提高。贵族和官员们乘机不断强取豪夺,民不
聊生,平民与王室贵族的矛盾空前尖锐。在这种形势下,王室重臣乌鲁卡吉
① 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
… Page 48…
那发动政变,推翻了他表兄弟卢伽尔安达的残暴统治,取得了政权。乌鲁卡
吉那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使陷于困境的经济出现了复